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兴安岭红山子盆地铀矿勘查新进展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19
1
作者 祝洪涛 李继木 +1 位作者 赵博 王常东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4期360-366,共7页
通过2010—2012年开展的新一轮铀矿补充勘查和基础地质研究,确认了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红山子盆地的含矿火山岩以高钾钙碱性流纹岩-碱性流纹岩组合为特征,属晚侏罗世早期新民组,发现铀钼矿体主要受NE向推覆构造控制,成矿期热液蚀变属碱... 通过2010—2012年开展的新一轮铀矿补充勘查和基础地质研究,确认了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红山子盆地的含矿火山岩以高钾钙碱性流纹岩-碱性流纹岩组合为特征,属晚侏罗世早期新民组,发现铀钼矿体主要受NE向推覆构造控制,成矿期热液蚀变属碱交代型。红山子盆地赋矿火山岩的岩石组合和地质时代,与早白垩世早期高钾钙碱性流纹岩-碱性粗面岩组合为特征的沽源盆地张麻井铀钼矿床的赋矿围岩明显不同,是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一个新的找矿层位;红山子铀钼矿床的控矿构造和热液蚀变特征,也不同于具有"上酸下碱"蚀变规律、矿体赋存在流纹斑岩与流纹岩接触带附近的张麻井铀钼矿床,一方面证实断裂构造在铀矿体定位中具有控制作用,另一方面暗示红山子盆地抬升剥蚀程度较大、保矿条件不好,指示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铀矿靶区的圈定应注意保矿条件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矿勘查 推覆构造 高钾钙碱性流纹岩-碱性流纹岩组合 红山子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海力锦铀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6
2
作者 宁君 李继木 +5 位作者 夏菲 佟术敏 何春生 臧亚辉 崔磊 柳东良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223-232,共10页
基于海力锦地区铀矿勘查资料,总结了海力锦铀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深入分析了控矿因素及成矿规律,并根据矿床成因特点建立了本区特有的三阶段成矿模式。研究表明,海力锦铀矿床具有厚度大、品位高、平米铀量大、矿化集中的富矿特点,矿体分... 基于海力锦地区铀矿勘查资料,总结了海力锦铀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深入分析了控矿因素及成矿规律,并根据矿床成因特点建立了本区特有的三阶段成矿模式。研究表明,海力锦铀矿床具有厚度大、品位高、平米铀量大、矿化集中的富矿特点,矿体分布于完全氧化带附近,沿走向长度连续、稳定,沿倾向宽度相对有限,矿体呈板状、似层状产于姚家组下段的上、下氧化带之间的灰色砂体中。分析认为区内控矿因素较复杂,其富矿特征主要与辫状河相砂体、宝龙山构造天窗、区域层间氧化带、后生还原改造及沉积期以来的古气候等关系密切。研究探讨了其成矿类型主要为非典型层间氧化带型,伴有原生预富集和后期氧化-还原叠加改造成矿的特点。初步认为该区主要找矿标志为姚家组下段厚度适中的灰色砂体,一般15~30 m最为有利。海力锦铀矿床显示,目的层姚家组成矿潜力巨大,通过借鉴该矿床成矿认识有助于在松辽盆地外围取得新的找矿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模式 控矿因素 层间氧化带 松辽盆地 海力锦铀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南部砂岩型铀矿床铀成矿作用特征及成矿模式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海涛 夏菲 +5 位作者 李继木 宁君 张亮亮 严兆彬 贺航航 马树松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6期580-589,共10页
为了建立松辽盆地南部新的铀成矿模式,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和铀分析仪对区内氧化砂岩、还原砂岩进行铀、钍含量分析测试,同时对氧化砂体、还原砂体及铀矿体的空间分布及组合规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氧化砂岩中铀含量低于还... 为了建立松辽盆地南部新的铀成矿模式,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和铀分析仪对区内氧化砂岩、还原砂岩进行铀、钍含量分析测试,同时对氧化砂体、还原砂体及铀矿体的空间分布及组合规律开展研究。结果表明,氧化砂岩中铀含量低于还原砂岩,而氧化砂岩w(Th)/w(U)值大于还原砂岩,表明氧化砂岩发生了铀的浸出和迁移。依据氧化砂体和还原砂体及矿体的空间组合关系,将本区铀矿床划分为"上、下氧化,中间成矿"、"透镜状氧化、多层成矿"和"多层氧化,多层成矿"等3种类型。建立了"四位一体"继承性叠加改造区域铀成矿模式,认为松辽盆地铀成矿经历了4个成矿阶段,依次为晚白垩世姚家组下段沉积期预富集阶段、晚白垩世姚家组下段成岩期红色泥岩压实流体氧化叠加富集阶段、古近纪始新世层间渗入氧化与断陷层还原流体渗出主成矿阶段和古近纪热液活动铀叠加及层间氧化与断陷层渗出还原流体持续改造成矿阶段。该研究成果可为松辽盆地南部铀资源的地质勘探提供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模式 控矿因素 层间氧化带 姚家组 松辽盆地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围场朝阳地晚泥盆世侵入岩的发现及锆石U-Pb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1
4
作者 梁猛 王之晟 +2 位作者 马国祥 王晓奇 李继木 《矿产勘查》 2020年第2期221-231,共11页
河北省围场县朝阳地晚泥盆世侵入岩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为(375. 3±2. 2) Ma和(382. 8±2. 1) Ma;二长花岗岩A12O3含量14. 41%~17. 08%、Ca O 0. 77%~3. 15%、(K2O+Na2O)7. 03%~8. 63%。铝饱和指数A/CNK... 河北省围场县朝阳地晚泥盆世侵入岩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为(375. 3±2. 2) Ma和(382. 8±2. 1) Ma;二长花岗岩A12O3含量14. 41%~17. 08%、Ca O 0. 77%~3. 15%、(K2O+Na2O)7. 03%~8. 63%。铝饱和指数A/CNK为0. 92~1. 30,在CIPW标准矿物计算中出现刚玉分子,未出现透辉石,表明该岩体为一套强过铝质亚碱性S型花岗岩。(La/Yb)N=9. 91~29. 93,LREE/HREE=11. 35~16. 61,δEu无异常,在配分曲线上显示左高右低的特征。微量元素富集Rb、Ba、K、Sr、Hf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Ta、Nb、P、Ti等高场强元素,由此可看,研究区晚泥盆世花岗岩属较典型的S型岛弧花岗岩。结合岩石地球化学、区域地质特征,认为该期侵入岩为岛弧构造背景,其形成与古亚洲洋向南俯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古亚洲洋俯冲 晚泥盆世侵入岩 朝阳地 围场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