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达牛流行热病毒G基因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转移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继昌 童光志 +1 位作者 仇华吉 周艳君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3期73-75,共3页
本试验将克隆到 p BLG中的牛流行热病毒 (BEFV)糖蛋白 G基因亚克隆到含有 CMV启动子和 Poly(A)信号尾的 p CR3- Uni载体上 ,获得 p CR3- G重组体 ,酶切后将含有 CMV、G基因和 Poly(A)的目的片段 (约 3.6 kb)插入通用转移载体 pd TK- CMB... 本试验将克隆到 p BLG中的牛流行热病毒 (BEFV)糖蛋白 G基因亚克隆到含有 CMV启动子和 Poly(A)信号尾的 p CR3- Uni载体上 ,获得 p CR3- G重组体 ,酶切后将含有 CMV、G基因和 Poly(A)的目的片段 (约 3.6 kb)插入通用转移载体 pd TK- CMB中 ,获得 pd TK- CMB- G重组体 ;再将含 SV4 0启动子的 L ac Z报告基因也亚克隆到该载体中获得表达 BEFV G基因的pd TK- L ac Z- G转移载体 ,为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流行热病毒 G基因 传染性 鼻气管炎病毒 载体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生物学诊断与防治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继昌 童光志 +1 位作者 张秀英 刘忠贵 《中国兽药杂志》 2001年第6期45-48,共4页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 I型牛疱疹病毒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 ,给养牛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将简要介绍此病的免疫生物学诊断方法和疫苗接种防治措施。
关键词 传染性鼻气管炎 免疫性生物学诊断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gD基因表达质粒免疫小鼠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继昌 童光志 仇华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4-497,共4页
基因疫苗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疫苗,具有使用安全,生产、运输、贮存方便,免疫效果稳定持久的特点。实验采用PCR方法将从洛阳种牛场西门塔尔牛精液中分离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bovinerhino tracheitisvirus,IBRV)洛精株g... 基因疫苗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疫苗,具有使用安全,生产、运输、贮存方便,免疫效果稳定持久的特点。实验采用PCR方法将从洛阳种牛场西门塔尔牛精液中分离的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bovinerhino tracheitisvirus,IBRV)洛精株gD基因进行了扩增,经序列测定确证后构建了gD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将其单独或连同脂质体肌肉注射于BALB/c小鼠,应用ELISA定期检测血清抗体水平。结果表明,含IBRVgD基因的表达质粒能够引起小鼠的特异性血清抗体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 鼻气管炎 病毒 gD 基因表达 质粒 免疫小鼠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功能障碍与肠衰竭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继昌 柯楠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5年第4期372-375,共4页
关键词 肠衰竭 肠功能障碍 文献复习 治疗策略 发病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型牛疱疹病毒通用型转移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继昌 童光志 +4 位作者 仇华吉 周艳君 张桂红 王柳 刘忠贵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1年第2期52-55,共4页
将 I型牛疱疹病毒 (BHV- 1 ) LA株DNA H ind III A片段中的 Sal I- Sal I亚片段(含 TK基因 )克隆到载体质粒 p BluescriptSK中 ,再用 Bgl II和 Sac I切去 347bp,获得含 TK基因部分缺失的重组质粒 p Sd TK,然后用 H ind III和 Xba I切去... 将 I型牛疱疹病毒 (BHV- 1 ) LA株DNA H ind III A片段中的 Sal I- Sal I亚片段(含 TK基因 )克隆到载体质粒 p BluescriptSK中 ,再用 Bgl II和 Sac I切去 347bp,获得含 TK基因部分缺失的重组质粒 p Sd TK,然后用 H ind III和 Xba I切去其中的多克隆位点 ;将来源于 p CR3- Uni的 CMV启动子、多克隆位点和 BGH poly A信号插入 p Sd TK的Xho I位点上 ,构建了 BHV- 1通用转移载体p Sd TK- CMB,此载体可用来表达牛其它病毒的抗原基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Ⅰ型牛疱疹病毒 TK基因 转移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熟地黄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徐倩倩 杨万群 +7 位作者 王玉波 吴菲 代娟娟 秦蜜蜜 庄金秋 王艳 沈志强 李继昌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93-703,共11页
【目的】研究熟地黄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为熟地黄多糖用于临床治疗免疫低下疾病或开发相关保健食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36只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免疫抑制模型组、黄芪多糖组及熟地... 【目的】研究熟地黄多糖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为熟地黄多糖用于临床治疗免疫低下疾病或开发相关保健食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36只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免疫抑制模型组、黄芪多糖组及熟地黄多糖低、中、高(分别灌胃熟地黄多糖50、100、200 mg/kg)剂量组(PRRPL、PRRPM、PRRPH),每组6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80 mg/kg环磷酰胺,建立免疫抑制模型。造模后各组小鼠分别灌胃相应药物,1次/d,连续15 d,测定小鼠体重、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免疫器官系数、脾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血清细胞因子含量,观察脾脏和胸腺组织形态学、肠道派氏节数目等免疫指标。【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脾脏指数极显著升高(P<0.01),脾脏红髓、白髓界限不清,脾淋巴细胞数量减少;胸腺指数降低,皮质、髓质不清,结构破坏;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γ-干扰素(INF-γ)水平均显著或极显著降低(P<0.05;P<0.01);脾淋巴细胞滞留在G0/G1期。与模型组相比,熟地黄多糖能极显著降低小鼠的脾脏指数(P<0.01),缓解环磷酰胺造成的脾脏组织损坏,熟地黄多糖各剂量组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P<0.01),熟地黄多糖各剂量组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血清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NF-γ水平(P<0.05;P<0.01),缓解淋巴细胞周期滞留,且高剂量组熟地黄多糖能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P<0.05)。造模前后及熟地黄多糖对肠道派氏结数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熟地黄多糖能提高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可用于治疗免疫低下类疾病药物和保健品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地黄多糖 小鼠 免疫抑制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奶牛生产上的应用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德显 李继昌 +2 位作者 王克祥 侯玉芳 李丽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0-32,共3页
微生态制剂可直接饲喂动物并在动物消化道内起有益作用,它以活的形式在动物消化道中与病原菌进行竞争抑制,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并直接参与胃肠道微生物的平衡,达到胃肠道功能正常变化的目的。作者概述了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及在奶... 微生态制剂可直接饲喂动物并在动物消化道内起有益作用,它以活的形式在动物消化道中与病原菌进行竞争抑制,增强动物机体的免疫功能,并直接参与胃肠道微生物的平衡,达到胃肠道功能正常变化的目的。作者概述了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及在奶牛生产上的应用,为微生态制剂的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态制剂 机理 生产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腹水患者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郭长青 黄宏春 +1 位作者 李继昌 宁寒冰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水 内毒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酸化剂对饲料的防霉及酸化作用 被引量:18
9
作者 连凯霞 蒋国政 李继昌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8-10,共3页
试验以M38-A液体微量稀释法测定两种自制复合酸化剂(OAI和OAII)对8种常见污染饲料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及饲料pH、系酸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固体复合酸化剂对8种霉菌的MIC范围为1.25~5.00 mg/mL,酸化剂OAI和OAII的MIC几何均... 试验以M38-A液体微量稀释法测定两种自制复合酸化剂(OAI和OAII)对8种常见污染饲料霉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以及饲料pH、系酸力的影响。结果显示:两种固体复合酸化剂对8种霉菌的MIC范围为1.25~5.00 mg/mL,酸化剂OAI和OAII的MIC几何均值分别为1.93、2.73。饲料中添加0.1%、0.2%的复合酸化剂时,OAI和OAII均能显著降低饲料的pH和系酸力(P<0.01)。由此可见,两种酸化剂均能有效防止饲料被常见霉菌污染,且能酸化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酸化剂 霉菌 酸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鸡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代重山 汤树生 +2 位作者 张朝明 李继昌 肖希龙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36,共3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槲皮素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微生物等生物学功能,并就其在鸡生产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槲皮素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大霉素和林可霉素注射液的毒理学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贾海艳 李艳华 +1 位作者 李继昌 郭斌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1-144,共4页
为对庆大霉素和林可霉素注射液的安全性进行毒理学评价,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溶血试验、局部血管刺激性试验、肌肉及皮肤刺激试验及豚鼠全身用药的过敏试验,考察庆大霉素和林可霉素注射液制剂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庆大霉素和林可霉素注射... 为对庆大霉素和林可霉素注射液的安全性进行毒理学评价,采用急性毒性试验、溶血试验、局部血管刺激性试验、肌肉及皮肤刺激试验及豚鼠全身用药的过敏试验,考察庆大霉素和林可霉素注射液制剂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庆大霉素和林可霉素注射液对小鼠肌肉注射的LD50为4.989 mL/kg,0.10.5 mL该注射液在4 h内对兔红细胞不产生溶血和凝聚作用;静脉注射部位血管及周围组织均未见充血、水肿、出血和坏死等病理改变,肌肉注射部位充血范围在0.5 cm×1.0 cm以下,4块股四头肌反应级的最高与最低之差等于0,家兔四块股四头肌反应级之和小于10;以相当于临床用量2倍的剂量涂抹皮肤,停药后1、24、48、72 h镜下观察均未见明显异常的病理变化;豚鼠首次致敏后第14天及第21天静脉注射液攻击,在观察期内未见过敏反应。表明庆大霉素和林可霉素注射液在该试验条件下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大霉素和林可霉素注射液 急性毒性 溶血试验 刺激试验 过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和检测方法 被引量:10
12
作者 蒋红 李继昌 王宏军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0-25,共6页
细胞凋亡是一种主动的、高度有序的、受基因精细调控及一系列酶参与的细胞生理性死亡过程。细胞凋亡在多细胞生物的组织分化、器官发育、机体稳态的维持中有着重要意义,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机... 细胞凋亡是一种主动的、高度有序的、受基因精细调控及一系列酶参与的细胞生理性死亡过程。细胞凋亡在多细胞生物的组织分化、器官发育、机体稳态的维持中有着重要意义,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机制及其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凋亡途径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尔贝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3
作者 徐倩倩 李继昌 +3 位作者 向文胜 张耀腾 曲明丽 于晓蕾 《中国兽药杂志》 2009年第7期33-36,共4页
米尔贝肟是一种新型的半合成大环内酯类驱虫药,对体内外寄生虫均具有驱杀作用,是公认的具有广谱、高效、安全的驱虫药,特别是对一些伊维菌素敏感的犬相对更为安全。对其产生,理化性质,作用机理,临床应用,安全性及其常见的联合用药等方... 米尔贝肟是一种新型的半合成大环内酯类驱虫药,对体内外寄生虫均具有驱杀作用,是公认的具有广谱、高效、安全的驱虫药,特别是对一些伊维菌素敏感的犬相对更为安全。对其产生,理化性质,作用机理,临床应用,安全性及其常见的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尔贝肟 理化性质 作用机理 临床应用 安全性 联合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合酶-2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晓丽 李继昌 郭长青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4期784-786,共3页
目的 通过研究环氧合酶 2 (COX 2 )在胃癌、癌前病变及慢性炎症中的表达情况 ,探讨COX 2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分子杂交法 ,对 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及 12 3例不同病变胃黏膜组织标本中COX 2进行检测... 目的 通过研究环氧合酶 2 (COX 2 )在胃癌、癌前病变及慢性炎症中的表达情况 ,探讨COX 2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分子杂交法 ,对 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及 12 3例不同病变胃黏膜组织标本中COX 2进行检测。结果 COX 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强 ,其阳性率 (6 2 .2 6 % )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及不典型增生胃黏膜组织 (6 .6 7% ,17.86 % ,30 .4 3% ,4 2 .11% ;P均 <0 .0 5 ) ;COX 2蛋白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 ;高、中分化胃癌组中COX 2的表达明显高于低分化组 ;同时 ,在COX 2蛋白阳性的相关胃黏膜组织细胞中亦可见到COX 2mRNA的阳性表达。结论 COX 2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胃癌形成的全过程 ,不仅在胃癌形成的早期 ,且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亦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环氧合酶-2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分子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胶团法提取红芸豆植物血凝素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侯玉芳 李继昌 侯玉宝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59-261,共3页
目的:为了找到一种操作简便、省时、高效的提取植物血凝素的方法。方法:采用AOT/异辛烷反胶团体系提取植物血凝素,考察了pH、萃取时间和离子强度对反胶团萃取的影响,并与传统的水溶液浸提、硫酸铵沉淀法进行了比较,通过蛋白提取率和血... 目的:为了找到一种操作简便、省时、高效的提取植物血凝素的方法。方法:采用AOT/异辛烷反胶团体系提取植物血凝素,考察了pH、萃取时间和离子强度对反胶团萃取的影响,并与传统的水溶液浸提、硫酸铵沉淀法进行了比较,通过蛋白提取率和血凝效价来评价提取效果。结果:反胶团对植物血凝素的萃取率约为7·23%,而传统的3种浸提方法中最高提取率为5·49%,反胶团法提取液的血凝效果也较好。结论:AOT/异辛烷反胶团体系提取率高,操作简便,是提取植物血凝素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血凝素 反胶团体系 影响因素 水溶液浸提 硫酸铵分级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材料的超声迟延合成断面成像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重雄 陈钟贤 +4 位作者 程退安 于石声 李彦章 李继昌 本冈诚一 《应用声学》 CSCD 1990年第4期10-12,共3页
本文叙述了笔者利用“迟延合成信号处理方法”制做金属材料断面声学图像的方法、实验装置和初步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检测人工加工的圆孔形缺陷的分布和定位是准确可靠的,经过进一步的研究,有可能为超声断面成像探伤技术提供一... 本文叙述了笔者利用“迟延合成信号处理方法”制做金属材料断面声学图像的方法、实验装置和初步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对于检测人工加工的圆孔形缺陷的分布和定位是准确可靠的,经过进一步的研究,有可能为超声断面成像探伤技术提供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超声波探伤 断面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素、瘦素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在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柯楠 李继昌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4-237,共4页
目的探讨瘦素、瘦素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及瘦素和VEGF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40例胃癌前病变和60例胃癌组织中瘦素、瘦素受体和VEGF表达情况。结果瘦素在进... 目的探讨瘦素、瘦素受体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及瘦素和VEGF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胃黏膜、40例胃癌前病变和60例胃癌组织中瘦素、瘦素受体和VEGF表达情况。结果瘦素在进展期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强,其阳性率(77.8%)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不典型增生及早期胃癌组织(20.0%、35.0%、45.0%、46.7%,均P<0.05);瘦素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浆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瘦素受体阳性表达率在胃癌发展过程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期胃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75.6%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不典型增生、早期胃癌组(15.0%、35.0%、45.0%、46.7%,均P<0.05);VEGF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无关(P>0.05),与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瘦素与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s=0.673,P<0.01)。结论瘦素、瘦素受体和VEGF均参与胃癌的发展、浸润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瘦素 瘦素受体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肿瘤转移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素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在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祁绍艳 李继昌 柯楠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99-500,共2页
关键词 胃肿瘤 瘦素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2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鸡毒支原体与大肠埃希氏菌混合感染中药复方配比的优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志勇 范倩倩 +3 位作者 包佳鑫 李睿 Muhammad Ishfaq 李继昌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24,共4页
建立混合感染鸡的模型,再用筛选出的中药组合物,包括板蓝根、连翘、桑白皮、银杏叶、甘草和丹参6味中药,用于治疗混合感染鸡以寻求最佳配比。利用均匀试验六因素十水平的设计方法(U^(*)_(10)(10^(6)))制备复方水提物,对10个组别的感染... 建立混合感染鸡的模型,再用筛选出的中药组合物,包括板蓝根、连翘、桑白皮、银杏叶、甘草和丹参6味中药,用于治疗混合感染鸡以寻求最佳配比。利用均匀试验六因素十水平的设计方法(U^(*)_(10)(10^(6)))制备复方水提物,对10个组别的感染鸡进行灌服治疗。采用多指标评估方法,分别以体外试验中鸡毒支原体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体内试验中气囊和气管病变程度这4个指标进行评估。再用最小-最大归一化方法对4个指标的得分进行归一化处理,并赋予它们相同比例的权重以计算总得分。最后以总分为指标,利用数据处理系统(data processing system, DPS)建立了多元非线性回归方程。经以上数据分析,发现板蓝根、连翘、银杏叶、桑白皮、甘草和丹参的最优剂量比例为14:7:11:12: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均匀设计 多指标评估 鸡毒支原体 大肠埃希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和血清学诊断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汪群英 徐芸 李继昌 《临床荟萃》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1782-1784,共3页
关键词 肝疾病 自身抗体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