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诊治
1
作者 李继俊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0期40-42,共3页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下称功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其中青春期功血占21.3%、生育期功血占19.44%、围绝经期功血占59.26%。以临床分类,无排卵型功血占80%~90%,有排卵型功血占10%~20%。脑力劳动者的发病率(68.52%)明显高于体力劳动者(31...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下称功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组,其中青春期功血占21.3%、生育期功血占19.44%、围绝经期功血占59.26%。以临床分类,无排卵型功血占80%~90%,有排卵型功血占10%~20%。脑力劳动者的发病率(68.52%)明显高于体力劳动者(31.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产科病 子宫出血 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体外对人卵巢上皮癌细胞3AO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强 李继俊 +1 位作者 兰守敏 季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4期3-5,共3页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 (As2 O3 )体外对人卵巢上皮癌细胞株 3AO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人卵巢上皮癌细胞株 3AO与不同浓度的As2 O3 进行体外培养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测定不同浓度As2 O3 对 3AO细胞的生长抑制率 ... 目的 探讨三氧化二砷 (As2 O3 )体外对人卵巢上皮癌细胞株 3AO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人卵巢上皮癌细胞株 3AO与不同浓度的As2 O3 进行体外培养 ,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测定不同浓度As2 O3 对 3AO细胞的生长抑制率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周期时相及其Fas、FasL、P53 和bcl 2蛋白的表达。结果  0 2 5~ 8 0 μmol /L浓度的As2 O3 均显著抑制3AO细胞的增殖 ,且随浓度升高及作用时间的延长 ,抑制率上升 ,As2 O3 与 3AO细胞联合培养 4 8小时的半数致死量 (IC50 )为 (3 90± 0 2 0 ) μmol /L。 0 2 5~ 4 0 μmol /L浓度的As2 O3 均诱导 3AO细胞凋亡 ,随浓度升高 ,凋亡率上升。As2 O3 阻滞 3AO细胞停滞于S期 ,并诱导细胞凋亡。As2 O3 (2 μmol/L )培养3AO细胞 4 8小时 ,Fas蛋白表达率为 (4 6 76± 4 5 0 ) %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 36± 0 82 ) % ,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 ,FasL、P53 和bcl 2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As2 O3 以剂量 时间依赖性方式抑制人卵巢上皮癌细胞 3AO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其作用机制与上调Fas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2O3 3AO细胞 人卵巢上皮癌 凋亡 增殖 体外 三氧化二砷 结论 培养 上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王伟 李继俊 +1 位作者 陈子江 李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6期1-3,共3页
目的 提高人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的成熟率。方法 将机械法获取的人未成熟卵母细胞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体外培养 ,观察影响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年龄 <30岁者未成熟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明显高于 >3... 目的 提高人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的成熟率。方法 将机械法获取的人未成熟卵母细胞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体外培养 ,观察影响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年龄 <30岁者未成熟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率明显高于 >30岁者 (P<0 .0 5 ) ;观察组上清液中表皮生长因子 (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EGF、VEGF和GM- CSF可提高卵母细胞体外培养的成熟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子成熟 绒毛膜囊 表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非司酮与利洛司酮对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明江 李继俊 +2 位作者 赵兴波 张秋实 王春霞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5期14-16,共3页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和利洛司酮对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凋亡形态学和凋亡率的影响。方法 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 ;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 ,应用 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率。结果 两种抗孕激素以浓度 1× 10 -...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和利洛司酮对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凋亡形态学和凋亡率的影响。方法 应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 ;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 ,应用 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率。结果 两种抗孕激素以浓度 1× 10 - 6 mol/ L、培养 4 8小时 ,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开始出现早期细胞凋亡变化 ,随作用时间延长和浓度增加 ,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更趋明显 ,细胞凋亡率增加 ,利洛司酮诱导细胞凋亡作用大于米非司酮。结论 抗孕激素米非司酮和利洛司酮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方式促进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的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非司酮 利洛司酮 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凋亡 形态学 凋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芳香化酶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绍光 李继俊 王媛丽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4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芳香化酶在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体外培养正常和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采用RT-PCR技术检测其中芳香化酶的表达,发光免疫法检测雌二醇(E2)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结果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 目的探讨芳香化酶在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体外培养正常和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采用RT-PCR技术检测其中芳香化酶的表达,发光免疫法检测雌二醇(E2)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结果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不表达芳香化酶及E2,细胞凋亡率为7.52%±0.62%;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芳香化酶mRNA为0.89±0.04,E2为(77.24±10.45)pmol/L,细胞凋亡率为1.20%±0.9%,其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P<0.05)。结论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可以利用芳香化酶合成内源性E2,从而促进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间质细胞 细胞凋亡 芳香化酶 雌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西美坦对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caspase-3表达的影响和意义
6
作者 王绍光 李继俊 赵兴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芳香化酶抑制剂依西美坦对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体外培养正常和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应用RT-PCR检测芳香化酶mRNA的表达.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spase-3的表达,... 目的探讨芳香化酶抑制剂依西美坦对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体外培养正常和异位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应用RT-PCR检测芳香化酶mRNA的表达.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aspase-3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正常内膜间质细胞相比,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可以利用芳香化酶合成雌激素,caspase-3表达和细胞凋亡减少(P均<0.05);依西美坦灭活芳香化酶,降低雌激素水平,caspase-3表达和细胞凋亡升高(P均<0.05);反向添加雌激素可阻断依西美坦的作用。结论caspase-3调控异位内膜间质细胞的凋亡;依西美坦增加caspase-3的表达,促进异位内膜间质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PASE-3表达 子宫内膜间质细胞 依西美坦 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 芳香化酶mRNA 半胱氨酸蛋白酶 芳香化酶抑制剂 流式细胞仪检测 低雌激素水平 间质细胞凋亡 PCR检测 临床意义 体外培养 异位内膜 酶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腹腔内环境
7
作者 王晓红 王洪萍 +1 位作者 李文英 李继俊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47-48,共2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移位于宫腔以外组织器官内的慢性增生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月经失调、痛经、流产和不孕,其发病机理至今尚不十分明了。经典的Sampson经血逆流学说虽为大家所公认,但临床观察发现因经血逆流者仅占子宫内...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子宫内膜移位于宫腔以外组织器官内的慢性增生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月经失调、痛经、流产和不孕,其发病机理至今尚不十分明了。经典的Sampson经血逆流学说虽为大家所公认,但临床观察发现因经血逆流者仅占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总数的10%~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 病因 腹腔内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ACAM6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8
作者 蔡永杰 赵兴波 +1 位作者 李明江 李继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9期25-26,共2页
目的:研究CEACAM6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CEACAM6在20例卵巢癌手术切除标本及10例卵巢上皮良性肿瘤中的表达。结果:CEACAM6在卵巢癌中的表达率与在卵巢上皮良性肿瘤中的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CEACAM... 目的:研究CEACAM6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CEACAM6在20例卵巢癌手术切除标本及10例卵巢上皮良性肿瘤中的表达。结果:CEACAM6在卵巢癌中的表达率与在卵巢上皮良性肿瘤中的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CEACAM6在卵巢癌高、中、低分化组中都有阳性表达,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CEACAM6在浆液性和黏液性囊腺癌中均有阳性表达,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在转移淋巴结中有阳性表达。结论:CEACAM6在卵巢癌及其转移淋巴结中有阳性表达,其表达率与卵巢癌的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其在卵巢黏液性囊腺癌中的表达比浆液性囊腺癌中表达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ACAM6 卵巢癌 免疫组化 PCNA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