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0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库车前陆盆地南斜坡西段油气成藏过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昊 吕修祥 +4 位作者 王晓雪 李素梅 朱毅秀 蒲明宇 李燕琴 《石油科学通报》 2025年第1期35-50,共16页
近年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勘探取得重大突破,但前人对于研究区的油气成藏过程研究比较薄弱。本文利用有机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等实验,结合盆地模拟技术,系统分析研究区原油来源、成藏期次和成藏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Ⅰ和Ⅱ两类原... 近年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勘探取得重大突破,但前人对于研究区的油气成藏过程研究比较薄弱。本文利用有机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等实验,结合盆地模拟技术,系统分析研究区原油来源、成藏期次和成藏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存在Ⅰ和Ⅱ两类原油,Ⅰ类英买力原油的三环萜类总体具有C_(19)<C20<C_(21)>C_(22)<C_(23)(升-降-升型)特征,碳同位素偏轻,油源对比指示其源岩为三叠系黄山街组烃源岩;而Ⅱ类却勒-羊塔-玉东原油三环萜类具有C_(19)>C20>C_(21)>C_(22)<C_(23)(降-降-升型)特征,碳同位素值偏重,油源对比指示源岩为侏罗系恰克马克组烃源岩。通过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结合单井埋藏史、热史及二维剖面模拟,分析认为Ⅰ类油为三叠系烃源岩生成的原油在16~5 Ma运移至古潜山储层聚集成藏;Ⅱ类油为侏罗系烃源岩生成的原油在5~2 Ma运移至白垩系、古近系聚集成藏。结合不同族群原油平面分布,推测两个成藏时期所形成的秋里塔格构造带褶皱区的分布是两类原油聚集成藏的主控因素:16~5 Ma时期秋里塔格构造带褶皱段致使研究区西部油气输导体系不畅通,所以Ⅰ类油藏分布于研究区东部;5~2 Ma时期秋里塔格构造带褶皱段致使研究区东部油气输导体系不畅通,致使Ⅱ类油藏分布于研究区西部。虽然秋参1井靠近烃源岩且在两个成藏期都处于油气运移路径上,但因为一直未发育有效圈闭导致失利;西秋2井因工程原因失利,研究发现,在该井潜山储层含油可能性较大,建议加深钻探。同时发现研究区烃源灶周缘西秋古隆起具备形成大型油气聚集带的条件。本文研究结果为该地区进一步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前陆盆地 油气聚集 油气成藏过程 族群划分 秋里塔格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智能小型采摘作业机器人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素梅 孙廨尧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44-47,72,共5页
目前采摘作业机器人存在机器人转弯性能较差、自动寻迹能力较弱以及自动避障能力欠佳的缺陷。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通过结合嵌入式系统的双差速驱动机器人。首先建立对应的闭环控制模型,嵌入式系统能够进行更为便捷的图像数据信息的采... 目前采摘作业机器人存在机器人转弯性能较差、自动寻迹能力较弱以及自动避障能力欠佳的缺陷。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通过结合嵌入式系统的双差速驱动机器人。首先建立对应的闭环控制模型,嵌入式系统能够进行更为便捷的图像数据信息的采集,而后建立相应的运行模型,并通过超声波传感器进行避障处理。通过嵌入式系统的信息反馈以及机器人的双差速驱动控制,以达到避开障碍物进行自动寻迹和移动的目的。经过实际案例测试,该方案能够在保证路径寻迹足够高精度的同时,更加快捷的避开障碍物,并缩短整体路径行进的实际,具备更好的可靠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系统 路径规划 双差速驱动 采摘机器人 自动寻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沂市霜冻过程中不同温度要素的变化特征
3
作者 李素梅 刘新磊 +2 位作者 蒋煜 毛晨旭 庄妍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34-137,141,共5页
基于临沂市10个国家气象站霜冻期间的气温、0 cm地温、草温和露点温度的逐小时观测数据与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识别结果,分析了临沂市霜冻过程中不同温度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临沂地区霜冻日数分布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特征,202... 基于临沂市10个国家气象站霜冻期间的气温、0 cm地温、草温和露点温度的逐小时观测数据与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识别结果,分析了临沂市霜冻过程中不同温度要素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临沂地区霜冻日数分布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特征,2022年以前霜冻期间草温日最低值大多在0℃以下;从日最低温度来看,草温最低,气温最高;从变化幅度来看,草温最大,气温最小;冷空气影响时,各温度降低时间先后依次为草温、0 cm地温、气温,草温降至0℃和气温降至5℃的时间差可达2 h左右;当无降水发生时,草温与露点温度的日最低值相当或更低,因而草温对霜冻的发生发展有着更明显的指示意义;当有降水发生时,草温对霜冻的指示意义并不明确;随着识别算法的优化,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准确性有所提高,但可用数据较少,识别准确性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冻 气温 0 cm地温 露点温度 草温 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 温度变化 山东临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Ⅰ号坡折带高熟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26
4
作者 李素梅 庞雄奇 +2 位作者 杨海军 顾乔元 李玉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0-216,共7页
塔中Ⅰ号坡折带45个原油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原油富含轻烃组分、贫重质组分,反映源岩较高的热成熟度。原油中发育异常高丰度的含硫芳烃-二苯并噻吩,反映了海相成因特征。伽马蜡烷/C30藿烷、规则甾烷与C30甾烷相对分布等多项指标与... 塔中Ⅰ号坡折带45个原油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原油富含轻烃组分、贫重质组分,反映源岩较高的热成熟度。原油中发育异常高丰度的含硫芳烃-二苯并噻吩,反映了海相成因特征。伽马蜡烷/C30藿烷、规则甾烷与C30甾烷相对分布等多项指标与生物标志物指纹反映区内至少有两种油源。双金刚烷系列与链烷烃分布指示塔中Ⅰ号坡折带东端存在一强气侵注入点。观察到邻井原油、不同层系原油烃类化学成分显著的差异,指示油气成因与成藏条件的差异。塔中Ⅰ号坡折带油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叠合盆地海相成因油气的普遍特征,包括高过成熟性、多源与多期成藏、油气化学成分的非均一性及油气藏的相对分隔性。本研究为区内寻找多种成因类型油气与油源确认提供了依据,指示塔中低凸起油气勘探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相油气 成熟度 生物标志物 气侵 混源 塔中I号坡折带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隐蔽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被引量:29
5
作者 李素梅 庞雄奇 +2 位作者 邱桂强 高永进 孙锡年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6-421,共6页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不同时期发育了不同类型的隐蔽油气藏,断陷期主要形成各种类型岩性及与之相关的复合油藏,主要包括透镜体油藏、构造-岩性油藏、上翘尖灭油藏、物性油藏;断-坳过渡期形成了以地层油藏为主及与地层控制因素有关的岩性...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不同时期发育了不同类型的隐蔽油气藏,断陷期主要形成各种类型岩性及与之相关的复合油藏,主要包括透镜体油藏、构造-岩性油藏、上翘尖灭油藏、物性油藏;断-坳过渡期形成了以地层油藏为主及与地层控制因素有关的岩性和构造油藏,主要包括地层不整合、断层-岩性油藏、地层超覆-断层油气藏、受地层不整合控制的断层-岩性油藏及地层油藏。不同的隐蔽油气藏聚集了不同类型的油气,北部陡坡带外围断陷期形成的受构造控制的沙河街组三段地层-岩性油藏、断-坳过渡期形成的以地层为主的圈闭中主要聚集源自沙河街组四段烃源岩的油气;内侧靠近生油中心的沙河街组三段透镜体岩性及其他与岩性相关的油藏、沙河街组三段上部断层-岩性等油藏主要聚集源自沙河街组三段烃源岩的油气。北部陡坡带隐蔽油气藏的形成与油气分布特征受控于古构造背景、油气疏导体系、生储盖组合及成烃与成藏要素的有机配置等多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油藏 油气成因类型 油气运移通道 北部陡坡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庄洼陷第三系古沉积环境及其控油气作用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素梅 李雪 +2 位作者 张庆红 句礼荣 马晓昌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9-273,共5页
地质与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 ,东营凹陷牛庄洼陷及其邻区的两套主力烃源岩即沙河街组三段中、下亚段与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具有不同的原始沉积环境。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可溶物及其相关原油具有Pr/Ph小于 1、高含量伽马蜡烷、升藿... 地质与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 ,东营凹陷牛庄洼陷及其邻区的两套主力烃源岩即沙河街组三段中、下亚段与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具有不同的原始沉积环境。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烃源岩可溶物及其相关原油具有Pr/Ph小于 1、高含量伽马蜡烷、升藿烷“翘尾”及硫芴含量相对较高的还原相、咸化湖相成因特征 ;沙河街组三段中、下亚段烃源岩及相关原油具有Pr/Ph大于 1、藿烷和氧芴系列含量相对较高的淡水湖相成因特征。研究区甲基甾烷、甲藻甾烷分布具有重要的沉积环境与生物属种标定意义 ,沉积环境及相关生源指标显示沙河街组四段“咸水型”油气与南斜坡原地富藻类未熟 -低熟页岩没有直接联系。该区油气分布及其成因类型明显受控于烃源岩的性质及其展布。沙河街组三段“淡水型”原油主要分布于牛庄洼陷 ,属自生自储的“淡水型”透镜体油藏 ;沙河街组四段“咸水型”原油主要分布于偏离生油洼陷的南斜坡等周边地区 ,具有相对较远的油气运移距离。沉积环境指标反映广利洼陷是广利油田及八面河油田北部“咸水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庄洼陷 古环境 烃源岩 原油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快速检测油包裹体的新方法——颗粒包裹烃定量荧光分析技术及其初步应用 被引量:33
7
作者 李素梅 庞雄奇 +1 位作者 刘可禹 付秀丽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6-390,共5页
选取海拉尔盆地18个以砂岩为主的储集岩样品进行储层颗粒吸附烃和非烃定量荧光(QGF-E,Quantitative Grain Flu-orescence on Extract)、颗粒包裹烃定量荧光(QGF,Quantitative Grain Fluorescence)分析,用于储层含油气性分析与包裹体鉴... 选取海拉尔盆地18个以砂岩为主的储集岩样品进行储层颗粒吸附烃和非烃定量荧光(QGF-E,Quantitative Grain Flu-orescence on Extract)、颗粒包裹烃定量荧光(QGF,Quantitative Grain Fluorescence)分析,用于储层含油气性分析与包裹体鉴定。实验表明,该方法简单、快速且精确度高。QGF-E结果反映分析样品所在的储层多数曾经有油气经过,是油气运移通道和/或是古/今储层;QGF的测试确认分析样品多数未能形成包裹体,可能反映该区储层不利于形成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碎屑岩储层的定量荧光分析是快速识别油层、干层与油气运移通道,鉴定储层油包裹体及进行油气化学成分分析的有效途径,是油气成藏过程研究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体 QGF E QGF荧光分析 碎屑岩储层 海拉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作为油气运移指标有效性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3
8
作者 李素梅 刘洛夫 王铁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95-98,共4页
为了探讨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吡咯类含氮化合物作为油气运移指标的有效性,以塔里木盆地轮南油田、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油田为例,对海相成熟油、盐湖相低熟油中烃类组分(甾、萜类化合物)和非烃组分(吡咯类含氮化合物)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研... 为了探讨生物标志化合物和吡咯类含氮化合物作为油气运移指标的有效性,以塔里木盆地轮南油田、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油田为例,对海相成熟油、盐湖相低熟油中烃类组分(甾、萜类化合物)和非烃组分(吡咯类含氮化合物)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类型原油中烃类生物标志物差异显著,受原始母质类型、成熟度的影响大,而吡咯类化合物的种类与分布型式相对变化较小,具有相对较好的稳定性。确认吡咯类含氮化合物可显示相对较强的油气运移分馏效应。产生油气运移分馏作用的根本原因是极性作用,吡咯类含氮化合物比甾、萜类化合物的运移分馏效应强,可能是二者产生极性差异的机理不同。吡咯类含氮化合物作为油气运移示踪剂有其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 油气运移指标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地区下奥陶统油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素梅 肖中尧 +2 位作者 吕修祥 张宝收 张海祖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2-276,共5页
通过多种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塔中地区下奥陶统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下奥陶统原油是以低分子量轻质馏分为主、生物标志物含量极低的高-过成熟原油,以芳烃中含有高-超高丰度的含硫芳烃-二苯并噻吩(DTBs)而显著... 通过多种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塔中地区下奥陶统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下奥陶统原油是以低分子量轻质馏分为主、生物标志物含量极低的高-过成熟原油,以芳烃中含有高-超高丰度的含硫芳烃-二苯并噻吩(DTBs)而显著不同于中上奥陶统等上部层系。依据单体烃碳同位素特征,结合烃类组成与分布,认为下奥陶统原油为来自寒武系-下奥陶统和中上奥陶统的混源油,前者的贡献总体高于后者。下奥陶统原油中较高丰度的硫醇化合物、丰富的四氢噻烷、高含量H2S(近10%)伴生气以及超高丰度的含硫芳烃的存在,表明其经历了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热化学作用等复杂的油气成藏后作用,这些作用改造了油气藏中的烃类并对油气藏的保存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塔中隆起 下奥陶统 生物标志物 同位素 油源 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南斜坡特高蜡油的成因 被引量:8
10
作者 李素梅 庞雄奇 +1 位作者 邱桂强 高永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0-486,共7页
东营凹陷南斜坡王古1、新角1奥陶系古潜山原油具有特高含蜡特征(40%~60%),同区下第三系孔店组原油含蜡量也明显偏高(28.85%~31.7%).不同层系的原油烃类化学成分分析、油源对比结果表明,研究区高蜡油成因不同于上覆第三系沙河街组,前... 东营凹陷南斜坡王古1、新角1奥陶系古潜山原油具有特高含蜡特征(40%~60%),同区下第三系孔店组原油含蜡量也明显偏高(28.85%~31.7%).不同层系的原油烃类化学成分分析、油源对比结果表明,研究区高蜡油成因不同于上覆第三系沙河街组,前者为深部油源,第三系孔店组为其重要烃源岩之一;后者主要源自正常油窗内沙河街组四段烃源岩.生物标志物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区内烃源岩沥青与原油中的蜡质烃含量随成熟度增加而增加,反映热成熟度是控制该区高蜡油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东营凹陷湖沼相成因的孔店组烃源岩含有相对较高的陆源高等植物,是导致该区高蜡油形成的另一重要因素.综合分析认为,东营凹陷南斜坡高蜡油的形成主要与烃源岩相对较高的热成熟度及烃源岩含有丰富的可提供蜡质烃的成烃母质(主要指孔店组二段)有关,气侵与油气运移分馏效应的影响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蜡油 油气成因 孔店组 古潜山 东营凹陷 成因 下第三系 化学成分分析 热成熟度 油源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岩性油气藏混源相对贡献及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素梅 庞雄奇 +2 位作者 姜振学 邱桂强 高永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2-269,共8页
采用地球化学方法,对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三中(Es3^M)岩性型隐蔽油气藏进行了混源相对贡献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牛庄洼陷Es3M油气藏中沙四段成因原油的贡献约为28%~85%(均值58.5%~67.7%);中央隆起带Es3^M油气藏沙四段成因原油的... 采用地球化学方法,对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三中(Es3^M)岩性型隐蔽油气藏进行了混源相对贡献定量研究。结果表明,牛庄洼陷Es3M油气藏中沙四段成因原油的贡献约为28%~85%(均值58.5%~67.7%);中央隆起带Es3^M油气藏沙四段成因原油的贡献约为9%~81%(均值32.4%~53.6%)。观察到牛庄洼陷靠近深切断层的原油中沙四段成因原油的贡献量高于远离断层的原油。东营凹陷沙三段砂岩透镜体岩性油气藏中高丰度沙四段"异地源"原油的混源定量结果表明,透镜体岩性油气藏不完全受围岩油源条件控制,隐蔽输导体系与常规运移通道可能联合控制油气运移;透镜体油气藏"自生自储"成藏模式的传统观点有待修正,暗示东营凹陷等断陷盆地生油中心广泛分布的岩性油气藏潜伏着巨大的深部油气勘探潜能。定量结果还表明,牛庄洼陷具备为南斜坡提供足够的沙四段成因成熟油气的条件。东营凹陷沙四段源岩的油气潜能可能需要重新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源油 混源定量 岩性油气藏 沙河街组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中吡咯类含氮化合物的分布型式 被引量:17
12
作者 李素梅 张爱云 王铁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8-122,132,共6页
不同类型原油的实验结果表明 :原油中存在咔唑、苯并咔唑及二苯并咔唑 3类吡咯类化合物 ,且以前两类为主。两大系列同系物的相对丰度呈正态分布。咔唑、苯并咔唑的分布型式除与原油母质类型有关外 ,还受油气运移及热成熟作用的影响。高... 不同类型原油的实验结果表明 :原油中存在咔唑、苯并咔唑及二苯并咔唑 3类吡咯类化合物 ,且以前两类为主。两大系列同系物的相对丰度呈正态分布。咔唑、苯并咔唑的分布型式除与原油母质类型有关外 ,还受油气运移及热成熟作用的影响。高等植物输入较多的原油相对富集烷基苯并咔唑和二苯并咔唑 ;油气运移距离增加 ,咔唑系列相对富集 ;成熟度增加 ,低分子量化合物富集。由于原油中吡咯类化合物的取代位优先且局限于某些特定的部位 ,所以其分布型式存在多种同分异构体。不同的同分异构体可能与干酪根先质的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吡咯类化合物 分布型式 含氮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中吡咯类化合物的分离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素梅 张爱云 +2 位作者 王铁冠 郭绍辉 史权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78-282,共5页
本文介绍原油中吡咯类 含氮化合物的 两种分离方法 及有关对比评 价,重点讨论经 典液相色谱法 中使用国产、进 口试剂分离的实验 结果。分析表明原油中 吡咯类化合物的分离已具备分析 试剂国产化的条件,为该技术成为常 规分析测试手... 本文介绍原油中吡咯类 含氮化合物的 两种分离方法 及有关对比评 价,重点讨论经 典液相色谱法 中使用国产、进 口试剂分离的实验 结果。分析表明原油中 吡咯类化合物的分离已具备分析 试剂国产化的条件,为该技术成为常 规分析测试手段及开展原油中非烃化合 物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类化合物 分离 一步法 两步法 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度变形铝合金半连续铸锭热裂纹的控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素梅 邢志媛 +4 位作者 王旭东 黄文淑 侯立群 聂砂 杨波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56,共3页
采用半连续铸造工艺试制的高强度变形铝合金圆铸锭,热裂纹是常见的铸造缺陷。对热裂纹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采取的措施,制定了合理的工艺流程。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合金成分、熔炼工艺和铸造制度,减少了铸锭的热裂纹倾向。
关键词 半连续铸造 热裂纹 合金成分 熔炼工艺 铸造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金湖凹陷混合原油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3
15
作者 李素梅 庞雄奇 +1 位作者 金之钧 黎茂稳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1-15,共5页
从定性与绝对定量角度对苏北金湖凹陷“未熟油”及成熟油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表明 ,该区“未熟油”既有未熟—低熟油性质又有成熟油性质。除了甾烷成熟度参数偏低外 ,饱和烃CPI与C3 12 2S/ (S +R)、芳烃甲基萘、甲基菲及甲基二苯并噻... 从定性与绝对定量角度对苏北金湖凹陷“未熟油”及成熟油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表明 ,该区“未熟油”既有未熟—低熟油性质又有成熟油性质。除了甾烷成熟度参数偏低外 ,饱和烃CPI与C3 12 2S/ (S +R)、芳烃甲基萘、甲基菲及甲基二苯并噻吩的成熟度参数与正常油差异甚微。成熟度参数的不一致性反映了不同成熟度原油混合现象的存在。混合油定量计算结果表明 ,正常油中混入低于 2 0 %的未熟—低熟油 (烃 )可使混合油中甾烷C2 9αααS/ (S +R)值小于 0 .30 ,苏北油田金湖凹陷西斜坡南端和闵北“未熟油田”实质为混入少量未熟—低熟油 (烃 )的正常油。混合油的形成可能贯穿于油气的整个生成与聚集过程。金湖凹陷多生油中心、多成烃期次和相对较年轻的第三系烃源岩是形成成熟度偏低的“未熟油”(混合油 )的必然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北金湖凹陷 混合原油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苏北油田 未熟-低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AP方法在儿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思维培养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单鸣凤 周凯 +7 位作者 高红 李素梅 唐维兵 田野 黄瑞欧 陈鸿健 石小华 曹黎明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期342-348,共7页
目的探讨SOAP(Subjective-Objective-Assessment-Plan)方法对儿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思维的作用以及学生满意度状况。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73名儿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SOAP组(n=36)与传统组(n=37),分别给予SOAP方法... 目的探讨SOAP(Subjective-Objective-Assessment-Plan)方法对儿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思维的作用以及学生满意度状况。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73名儿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SOAP组(n=36)与传统组(n=37),分别给予SOAP方法和传统方法培训后,比较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最后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满意度状况。结果培训后学生的病历书写成绩,SOAP组与传统组相比,主观资料(完整性和条理性)、客观资料(完整性)、评估(完整性和条理性)、计划(完整性和条理性),以及反思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t=7.71、4.75、4.07、7.71、5.56、7.72、5.14、2.02,P<0.05);病例汇报成绩,SOAP组在多个方面(主观资料、客观资料、评估、计划、反思、面谈技巧、专业素养,以及整体能力)的成绩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08、2.34、5.93、6.54、3.78、5.16、4.93、6.19,P<0.05);SOAP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更高。对于教学过程中的教师态度、教学水平、教学针对性、教学方法,以及自我满意方面的满意度,SOAP组亦更胜一筹(χ^(2)=4.13、6.82、9.97、8.13、5.68,P<0.05);在学习时长、实践机会和临床适应情况方面,两组学生的满意度无明显差异。结论SOAP方法为医学生提供更规范的临床思维模式,可提升学生临床思维的深度、广度和规范性。在儿科临床教学上的应用必然会迎来新的曙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AP方法 儿科学 临床思维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氮形态对两种基因型水稻根系形态及氮吸收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9
17
作者 李素梅 施卫明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89-593,共5页
为了探索不同铵硝配比对水稻根系形态和地上部N累积量的影响及其与根系吸N量的关系,以苗期N高效品种桂单4号和N低效品种南光为材料,设置1.0mmol/LNO3--N、0.5mmol/LNH4NO3、1.0mmol/LNH4+-N3个N处理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含有NO3--N的... 为了探索不同铵硝配比对水稻根系形态和地上部N累积量的影响及其与根系吸N量的关系,以苗期N高效品种桂单4号和N低效品种南光为材料,设置1.0mmol/LNO3--N、0.5mmol/LNH4NO3、1.0mmol/LNH4+-N3个N处理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含有NO3--N的处理总根长、总根数和总根表面积均明显高于NH4+-N的处理,且桂单4号和南光两种基因型水稻之间存在差异。两品种均在0.5mmol/LNH4NO3处理中根系吸N量最高,其次是1.0mmol/LNH4+-N处理,1.0mmol/LNO3--N的处理根系吸N量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基因型 根系形态 吸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北轮南地区油气成因与成藏探讨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素梅 王铁冠 张水昌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13-18,23,共7页
通过对塔里木轮南地区不同层位、不同部位原油烃类化学组成的剖析 ,认为该区原油至少可分为两种不同的成因类型 ,可能存在多成藏期次 .三叠系、侏罗系原油化学组成与分布均一 ,其与轮南中西部断垒、桑塔木断垒西部奥陶系原油性质极为接... 通过对塔里木轮南地区不同层位、不同部位原油烃类化学组成的剖析 ,认为该区原油至少可分为两种不同的成因类型 ,可能存在多成藏期次 .三叠系、侏罗系原油化学组成与分布均一 ,其与轮南中西部断垒、桑塔木断垒西部奥陶系原油性质极为接近 ,以低分子量正构烷烃占优势 ,重排补身烷与重排甾烷、三环萜烷及Ts不甚发育 ,C2 3 三环萜烷为主峰 ,相对低值C2 7/C2 9甾烷等为特征 (第I类 ) ,奥陶系原油还具有中性氮化合物含量高的特征 ;以两断垒带东部石炭系、奥陶系为代表的原油以高值饱芳比、正构烷烃主峰碳后移、高含量C15 重排倍半萜与重排甾烷、低含量中性氮化合物、C2 0 三环萜烷为主峰、相对高值C2 7/C2 9甾烷、甾烷 /藿烷、Ts/ (Ts+Tm)、三环萜 /五环萜值等为特征 (第Ⅱ类 ) .轮南地区原油类型不同由主系油源不同所致 .烃类与非烃类运移指标反映奥陶系、石炭系原油具有自西而东的运移趋势 ;三叠系原油具有不太明显的由北而南的运移趋势 .烃类指标反映三叠系、侏罗系与同类型奥陶系原油间的运移分馏效应不太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油气成因 生物标志物 油气运移 奥陶系 链烷烃 萜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尕斯库勒渐新统下部油藏原油成因地球化学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素梅 刘洛夫 王铁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66-670,691,共6页
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 ,尕斯库勒渐新统下部油藏原油为典型的盐湖相油 ,既有低熟油特征也有成熟油特征。油源对比表明 ,尕斯库勒渐新统下部油藏原油主要来自邻区埋深大于 35 0 0m的下第三系接近成熟或成熟的烃源岩。下第三系烃源岩形成... 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 ,尕斯库勒渐新统下部油藏原油为典型的盐湖相油 ,既有低熟油特征也有成熟油特征。油源对比表明 ,尕斯库勒渐新统下部油藏原油主要来自邻区埋深大于 35 0 0m的下第三系接近成熟或成熟的烃源岩。下第三系烃源岩形成于高钙多盐、强还原条件下的盐湖环境。烃源岩中盐和高含量的碳酸盐对甾、萜类化合物异构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导致下第三系烃源岩成熟滞后。尕斯库勒渐新统下部油藏中 ,目前找到的原油主要为低熟油 ,未熟油与成熟油发现不多。经分析 ,成熟的烃源岩分布在埋深大于 4 0 0 0m的深层 ,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湖相 低熟油 油气成因 生物标志物 地球化学 尕斯库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谷水分对精米食味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素梅 蒋利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16-16,共1页
从稻谷的水分对加工及出米率的影响等方面入手 ,重点阐述了精米食味的测定及水分对精米食味的影响 ,通过试验得出水分对东北晚粳稻米食味的影响程度 ,以提醒人们在储藏、加工等环节中重视水分管理 。
关键词 稻谷水分 精米食味 加工 出米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