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案例分析的乡村生态文化产品价值转化保障机制浅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任静 李福夺 尹昌斌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4年第11期57-61,共5页
加快乡村生态文化产品价值转化对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文献梳理,从生态文化价值挖掘、价值实现制度、价值核算方法和生态资源产品交易平台等四个方面总结分析了当前我国乡村生态... 加快乡村生态文化产品价值转化对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文献梳理,从生态文化价值挖掘、价值实现制度、价值核算方法和生态资源产品交易平台等四个方面总结分析了当前我国乡村生态文化价值转化的现状,针对当前乡村生态文化价值面临的转化意识淡薄、价值度量难、产品抵押难、产品交易难、价值变现难等突出问题,基于陕西、福建和四川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分析,从调查监测机制、生态资源资本化运营机制、部门协同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四大方面探索乡村生态文化产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生态文化产品 价值转化 生态价值 文化价值 经济价值 案例分析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禀赋、风险感知对农户参与扶贫小额信贷决策行为的影响——基于中国西部脱贫地区710户农户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思 李福夺 《金融经济》 2024年第10期52-65,共14页
本文基于中国西部脱贫地区7个国家级脱贫县710户农户面板数据集,使用面板双栏模型实证检验了资本禀赋、风险感知对农户参与扶贫小额信贷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本禀赋会正向影响农户参与扶贫小额信贷的决策行为;风险感知会负向影... 本文基于中国西部脱贫地区7个国家级脱贫县710户农户面板数据集,使用面板双栏模型实证检验了资本禀赋、风险感知对农户参与扶贫小额信贷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本禀赋会正向影响农户参与扶贫小额信贷的决策行为;风险感知会负向影响农户参与扶贫小额信贷决策行为,并负向调节资本禀赋对决策行为的影响。人力资本(是否参加培训)和社会资本(是否参与合作社)对农户参与扶贫小额信贷意愿和获取信贷规模均有正向影响,人力资本(户主年龄)仅对农户参与扶贫小额信贷意愿有负向影响,而物质资本仅对农户获取信贷规模有正向影响。经过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结论依然稳健。因此,政府应着力培育农户资本禀赋,探索利益联结新模式,降低农户风险感知水平;引导大学生高素质人才流向农村以推动融合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禀赋 风险感知 扶贫小额信贷 决策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稻区绿肥生态服务功能及生态价值评估研究 被引量:39
3
作者 李福夺 尹昌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27-336,共10页
为探究我国南方稻区绿肥种植的生态服务价值,本文以我国南方稻区农田引入绿肥紫云英为例,界定了稻田种植紫云英的生态服务功能,并运用实际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和虚拟市场法等研究方法,构建了绿肥生态价值评估的理论模型,核算了绿肥的生... 为探究我国南方稻区绿肥种植的生态服务价值,本文以我国南方稻区农田引入绿肥紫云英为例,界定了稻田种植紫云英的生态服务功能,并运用实际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和虚拟市场法等研究方法,构建了绿肥生态价值评估的理论模型,核算了绿肥的生态服务价值,得到了以下研究结论:1)南方稻区绿肥生态服务功能主要涉及调节和支持两类,调节服务包括气体调节、水分涵养和土壤保持3种功能,支持服务则包括土壤有机质累积和土壤营养物质循环两种功能;对应地,南方稻区农田轮作冬绿肥紫云英的生态价值也被界定为以上5种。2)南方稻区冬闲田种植紫云英在一个轮作周期中能够产生1.125万元·hm^(-2)的生态价值,其中,气体调节价值最大,为0.380万元·hm^(-2),其次是土壤有机质累积价值,为0.279万元·hm^(-2),营养物质循环价值和土壤保持价值分别为0.204万元·hm^(-2)和0.214万元·hm^(-2),土壤水分涵养价值最小,为0.048万元·hm^(-2)。3)南方稻区绿肥种植投入成本为0.173万元·hm^(-2),绿肥种植所产生的生态价值是种植投入成本的6.5倍。研究表明农田冬种绿肥紫云英的生态服务价值是客观存在的。该研究为南方稻区绿肥引入冬闲田后生态价值的评估提供了较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基础参数,同时,也为未来政府制定绿肥种植的生态补偿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稻区 冬闲田 绿肥 紫云英 生态价值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户绿肥种植意愿与行为悖离发生机制研究——基于湘、赣、桂、皖、豫五省(区)854户农户的调查 被引量:21
4
作者 李福夺 尹昌斌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9-67,共9页
推进绿肥种植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发展质量的有效措施。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农户在绿肥种植方面存在着意愿与行为悖离的现实困境,不利于国家绿肥政策目标的实现。文章利用湘、赣、桂、皖、豫五省(区)854户农户实地调查... 推进绿肥种植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发展质量的有效措施。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当前农户在绿肥种植方面存在着意愿与行为悖离的现实困境,不利于国家绿肥政策目标的实现。文章利用湘、赣、桂、皖、豫五省(区)854户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基于Logit-ISM模型,分析农户绿肥种植意愿与行为悖离的发生机制,探讨悖离现象产生的具体过程。结果表明:农户对化肥减施价值和地力提升价值的认知、对政府生态补偿标准满意度、受访者的健康状况以及经营自有地、村干部变量对农户绿肥种植意愿与行为的悖离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受教育程度、兼业经营、土地细碎化变量对其意愿与行为悖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实证结果证实,农户意愿与行为悖离过程如下:路径一为村干部、受教育程度→化肥减施价值认知、地力提升价值认知→农户绿肥种植意愿与行为悖离;路径二为[健康状况→兼业经营]/[自有地→兼业经营、土地细碎化]→补偿标准满意度→农户绿肥种植意愿与行为悖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种植 意愿与行为悖离 价值认知 生态补偿 农户禀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动机、消费习惯对生态农产品溢价支付意愿的影响——以绿肥稻米为例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福夺 尹昌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877-1890,共14页
引导消费者合理付费不仅有利于推动生态农产品市场培育和发展壮大,对改善居民健康、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绿肥稻米为例,以中国南方长沙、武汉、南昌、合肥4个省会城市的974份消费者调查数据为基础,首先采用条... 引导消费者合理付费不仅有利于推动生态农产品市场培育和发展壮大,对改善居民健康、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绿肥稻米为例,以中国南方长沙、武汉、南昌、合肥4个省会城市的974份消费者调查数据为基础,首先采用条件价值法(CVM)评估消费者对绿肥稻米溢价支付水平;之后运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探究消费动机、消费习惯对消费者支付意愿(WTP)的影响机制,并实证检验外部环境认知对消费动机影响支付意愿的调节效应。研究显示,消费者绿肥稻米平均溢价支付水平为61.69%,由溢价比和普通大米价格计算的溢价值为3.27元∙kg^(−1)。外部环境认知对消费者支付意愿影响程度最大,安全动机和环保动机也对其支付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积极的外部环境认知可以通过强化消费者的安全和环保动机显著提升其支付意愿。此外,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女性、家庭中有儿童以及家庭收入较高、追求生活品质的消费者更愿意为绿肥稻米支付较高的溢价。据此,提出应通过优化绿肥稻米定价机制、强化消费者对外部环境的认知、改善消费动机等来完善绿肥稻米市场、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稻米 消费动机 消费习惯 外部环境认知 溢价支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解流转地保护困境:经营权稳定性对农户保护性实践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李福夺 张康洁 +1 位作者 刘焦南 尹昌斌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0-41,共12页
研究目的:探讨稳定经营权促进农户保护性实践的效应和路径,为破解“流转地保护困境”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以南方稻区农户采纳绿肥稻作系统为耕地保护实践案例,从农地流转周期和流转合同类型两个维度建立经营权稳定性测度指标,估计稳定... 研究目的:探讨稳定经营权促进农户保护性实践的效应和路径,为破解“流转地保护困境”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以南方稻区农户采纳绿肥稻作系统为耕地保护实践案例,从农地流转周期和流转合同类型两个维度建立经营权稳定性测度指标,估计稳定经营权对农户采纳行为的影响效应和机制。研究结果:(1)延长农地流转周期能有效促进农户采纳绿肥轮作系统,流转周期每增加1年,农户采纳概率提高3.3%;(2)与口头协议相比,书面合同对农户行为具有更大促进作用,若将口头协议转变为书面合同,农户采纳率将提高32.9%;(3)农地流转周期与流转合同类型在影响农户行为方面存在显著的正向交互作用;(4)经营权稳定性对不同特征农户的影响存在一定分化,其更有利于激励具备较高文化水平、拥有稻田作业机械和具有高认知能力的农户实施采纳行为;(5)延长农地流转周期和签订书面合同主要通过提升农户可持续收益期望来促进其采纳行为。研究结论:建议延长农地流转周期和签订正式书面合同以稳定流转地经营权,以宣传教育改变农户短视行为从而提升承租户可持续收益期望水平,同时还要注重不同特征群体行为响应的分化以探索差异化的流转地保护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转地保护困境 农地流转周期 流转合同类型 绿肥稻作系统 采纳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9—2014年山东省粮食生产变化及增产驱动力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福夺 杨兴洪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35-542,共8页
文章以1999—2014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山东省近15年来粮食总产、单产和粮食种植结构3方面的变化。结果显示:从粮食总产来看,山东省粮食总产的变化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粮食单产来看,山东省粮食平均单产总体呈现出稳定增... 文章以1999—2014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山东省近15年来粮食总产、单产和粮食种植结构3方面的变化。结果显示:从粮食总产来看,山东省粮食总产的变化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粮食单产来看,山东省粮食平均单产总体呈现出稳定增长趋势,特别是2002年之后增幅明显,其中,豆类作物增幅最大,其次是薯类,再次为小麦,玉米增幅最小。从粮食种植结构来看,2002—2006年山东省粮食作物种植结构调整较大,但玉米和小麦仍是山东省播种面积最大的两种粮食作物。短期内,小麦作为"第一主粮"的基础性地位难以撼动;薯类和豆类播种面积近年来显著下降,而其他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重变化不大。总体来看,山东省粮食增产主要依赖于单产的提高。上述研究结果可为国家粮食主产区制定合理的粮食生产规划和农业经济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山东省 种植结构 粮食产量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理论逻辑、现实制约与实现路径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福夺 《金融经济》 2023年第3期8-15,41,共9页
当前,数字经济正成为我国农业领域资源要素重组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新动能。研究表明,数字经济能从产业成本节约、产业效率提升、产业结构升级、产业融合促进四个方面赋能乡村产业振兴,但同时也在数字化... 当前,数字经济正成为我国农业领域资源要素重组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新动能。研究表明,数字经济能从产业成本节约、产业效率提升、产业结构升级、产业融合促进四个方面赋能乡村产业振兴,但同时也在数字化支撑环境、人才支撑能力、数据共享流动机制和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振兴衔接的保障体系等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现实制约。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要突出问题导向,通过补齐基础短板、完善乡村产业振兴的数字支撑环境,注重人才培养、强化乡村产业振兴的数字化人才支持,打破信息孤岛、建立健全乡村产业数据共享流动机制,以及强化多元保障、提升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衔接水平等来提升数字经济赋能效率,从而更有效地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产业振兴 成本节约 效率提升 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旱灾实际国民财富损失计量:一个新的分析框架——基于鲁西北地区旱灾数据的实例验证
9
作者 李福夺 杨兴洪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5-100,共6页
近年来,鲁西北地区农业旱灾发生频繁,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给该地区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破坏。特别是2002年,该地又发生了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在这种情势下,对农业旱灾造成的实际国民财富损失进行全... 近年来,鲁西北地区农业旱灾发生频繁,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给该地区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破坏。特别是2002年,该地又发生了50年一遇的特大旱灾,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在这种情势下,对农业旱灾造成的实际国民财富损失进行全面而有效地计量,对于深入认识灾害形成的机理和影响以及依此制定防灾减灾策略意义重大。但是,我国现行计量方法侧重直接经济损失,而忽略了灾害导致的潜在损失,这就使得计量数据严重偏离实际损失状况。本研究在继承传统观点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以物质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制度价值资本为指标的新型农业旱灾实际国民财富损失计量模型,并通过对2002年鲁西北地区特大旱灾历史数据的计量结果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农业旱灾损失计量同样应该在关注潜在效应的基础上要进行全面计量的结论,同时也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从而为今后的旱灾实际损失计量提供一个新的分析框架,提高计量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西北地区 农业旱灾 国民财富损失 计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农业投入与产出关系的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福夺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5年第2期71-76,86,共7页
贵州省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农业省份之一,农业生产产值在其国民经济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贵州省为研究区域,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了贵州省农业投入与产出之间关系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模型检验结果发现:农产品总产... 贵州省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农业省份之一,农业生产产值在其国民经济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贵州省为研究区域,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了贵州省农业投入与产出之间关系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模型检验结果发现:农产品总产量(Y1)、全省农产品人均产量(Y2)、农业总产值(Y3)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Y4)4个指标的拟合优度R2分别为0.936、0.885、0.957和0.812,都在0.8之上,即第1成分t1、第2成分t2、第3成分t3均能解释各因变量80%以上的信息;F检验值显示,对于Y1、Y2、Y3、Y4在95%的置信度水平下都通过了F检验,故因变量Y1、Y2、Y3、Y4与t1、t2、t3之间均存在着较好的线性关系,且各因变量与t1、t2、t3的回归效果比较理想。通过检验分析,表明农业资本投入是影响贵州省农业产出的最主要的因素,土地资源投入对贵州省农业产出影响不大,而农业从业人员的增加会造成全省农业产出负增长。之后针对检验结果,提出了增加政府财政支农支出,改革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 贵州省 农业投入 农业产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贫困程度空间分异特征及驱动机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启楠 陈学军 +2 位作者 曾咏梅 张凡凡 李福夺 《经济研究参考》 2018年第26期14-22,共9页
本文基于2011~2015年我国31个省域面板数据,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对农村贫困程度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揭示其驱动机理。结果表明:我国农村贫困程度空间相关性显著且具有跃迁性,但大多属于临近... 本文基于2011~2015年我国31个省域面板数据,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对农村贫困程度时空格局演变特征进行解析,在此基础上,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揭示其驱动机理。结果表明:我国农村贫困程度空间相关性显著且具有跃迁性,但大多属于临近区域与本区域属性值均未发生改变的跃迁类型,其空间结构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特征,并表现出从西部地区向中部和东部逐级递减的分布格局;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减贫效果,但其涓滴效应并非总是成立,经济增长与贫困程度存在"倒N"型的Kuznets曲线,目前几乎所有地区的GDP减贫效果均存在下降趋势,未来的减贫工作势必强调其他政策手段的重要性;我国农村贫困程度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应充分发挥有利的"被扩散"的区位优势,制定具有区域联动特点的空间扶贫开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贫困发生率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驱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