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面的深邃:民间剪纸与立体主义新论
1
作者 李砚祖 李瀚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47,I0002,共7页
文章以中国农民王桂英剪纸艺术中的空间构成与连续性为对象,结合立体主义艺术的平面性本质,阐述当代艺术的内在性及其意义,揭示长期以来被遮蔽的民间艺术、装饰艺术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 王桂英剪纸 立体主义 平面性 视觉性 装饰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维身份视域中的设计——以战后德国的设计发展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李砚祖 张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11,163,共7页
"国家"在设计史的叙述当中常包含有"地域"等范畴的空间意涵。但从文化研究的视域来看,"国家"与设计的关系,则更多地反映在"身份"这一维度。本文以20世纪后半叶德国工业设计的发展为例,从国家... "国家"在设计史的叙述当中常包含有"地域"等范畴的空间意涵。但从文化研究的视域来看,"国家"与设计的关系,则更多地反映在"身份"这一维度。本文以20世纪后半叶德国工业设计的发展为例,从国家形象、民族记忆以及政治复兴三个方面对设计的多维身份及其意义进行阐释。本文认为,务实与自律是工业设计为战后德国塑造的新的国家形象特征;日常与感性是战后工业设计带给德国民族集体记忆的崭新关键词;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现代主义在德国设计史中集结了错综复杂的意义根系,谨小慎微成为战后德国工业设计政治复兴的主要态度。以"身份"的维度重读设计史,能发现"设计"二字背后更多的文化张力,从而有助于人们更加清晰地认知当下的设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工业设计 国家身份 民族记忆 政治复兴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与国家的双赢:英国设计史的身份意识 被引量:8
3
作者 李砚祖 张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13,共7页
本文以国家身份与政府作为为切入点,重新梳理了1830年至1970年英国设计史,并对其中的关键历史节点——水晶宫博览会、工艺美术运动、英国工业设计委员会、"英国可以制造"展、"大不列颠节"、实用家具计划、波普与朋... 本文以国家身份与政府作为为切入点,重新梳理了1830年至1970年英国设计史,并对其中的关键历史节点——水晶宫博览会、工艺美术运动、英国工业设计委员会、"英国可以制造"展、"大不列颠节"、实用家具计划、波普与朋克文化等——进行了从国家形象建构以及民族文化认同等双重维度的解读与重构。本文认为,国家意志与政府引导是英国近现代设计史演进的核心势力;同时,英国设计产业的发达以及英国作为"创意之都"的国家形象,证明了"以国家资助设计,再以设计反哺国家"的双赢模式的运行机制以及合理性。除此之外,本文还提出,英国民族文化对于传统价值尊重与保守气质,也造就了英国设计哲学的实践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身份 英国设计 文化认同 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史的身份之争——性别话语的修补与重塑 被引量:7
4
作者 李砚祖 张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6,187,共6页
设计史的身份争议来自于两个维度的问题,一是谁来执笔;它决定了文本的筛选;二是为谁叙事,它决定了设计史的话语立场。本文将从上述两个方面对设计史进行性别维度的解构与重构。"谁的"设计史,不仅质询了设计史文本中的主体身份... 设计史的身份争议来自于两个维度的问题,一是谁来执笔;它决定了文本的筛选;二是为谁叙事,它决定了设计史的话语立场。本文将从上述两个方面对设计史进行性别维度的解构与重构。"谁的"设计史,不仅质询了设计史文本中的主体身份(关于谁的),同时也提出了设计史本身的立场(为了谁)。从女性缺席历史文本的现实入手、以重构设计话语作为从源头修正设计史父权制话语本质的策略,在修补与重构这两个方向,实现设计史学新貌焕发的具体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史 性别化的历史 身份之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批评的性别身份及其历史分期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砚祖 张黎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40,共7页
20世纪70年代,西方设计学确立与性别研究及其立场形成几乎同时发生。至今,以性别为范畴的设计批评走过了40多个年头的历程,设计学也历经了从历史研究、到方法研究再到文化批评的三个阶段。性别作为身份认同的视角之一,更新了设计史写作... 20世纪70年代,西方设计学确立与性别研究及其立场形成几乎同时发生。至今,以性别为范畴的设计批评走过了40多个年头的历程,设计学也历经了从历史研究、到方法研究再到文化批评的三个阶段。性别作为身份认同的视角之一,更新了设计史写作与设计研究的全新空间。同时,在设计批评的话语系统中,性别也成为与国别、地区、宗教、阶级、年龄等并行不悖的范畴之一。作为社会学以及文化研究概念的"身份",其状态与过程的双重属性,恰好解释了设计批评在过去40年间的动态发展轨迹:从政治性、女性主义、符号学,再到多元主义。设计批评的价值取向变化也从侧面揭示了整个设计研究发展的未来方向。性别研究向身份认同研究的转向,表明了以女性主义作为起点的设计批评,最终将会走向以弱势群体为对象的普世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艺术学 设计批评 性别 身份 设计史 历史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工艺美术的当代性与地域性——再谈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 被引量:75
6
作者 李砚祖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9,共5页
通过对日本近几十年来在发展现代化经济的同时,注重对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工作的考察,对我国今后传统工艺美术的保护与发展工作产生了5点思考:1、提高保护意识;2、强化地域特色;3、加强理论研究;4、成立管理部门;5、细化政策法规。
关键词 传统工艺美术 当代性 地域性 保护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与手作——手作的社会学与哲学分析 被引量:31
7
作者 李砚祖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共5页
数十年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让人们认识到,以装饰形式存在的手工艺在人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在当代设计已越来越趋于个性化的时候,现代设计与手工艺互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出来,由此,对手工劳作的认知也逐渐成为学术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 手作 社会学 文化学 哲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匠精神的社会化传承:一种文化心理学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李砚祖 潘天波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共5页
在文化心理学视野下,作为心理特质的工匠精神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匠精神传承既是对工匠文化的传递,又是持续社会化心理模塑行为。在此模塑过程中,我们既要借助外在文化的教化,又要注重内在心理的内化与体验。在心理机能层面,... 在文化心理学视野下,作为心理特质的工匠精神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匠精神传承既是对工匠文化的传递,又是持续社会化心理模塑行为。在此模塑过程中,我们既要借助外在文化的教化,又要注重内在心理的内化与体验。在心理机能层面,工匠精神社会化旨在达到认知优化、情感培育、角色获得、信念养成、价值认同等心理品格的整合与同化;在意识形态层面,工匠精神社会化主要依赖意识形态的理论建构、社会传播、文化接受及批评等途径,以期完善自我人格结构及其价值观。工匠精神社会化传承不仅创生了有益的正向社会化的工匠文化,也产生了一种反向社会化的工匠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匠精神 社会化 传承路径 文化 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用与民主的技术崇拜:20世纪美国设计的风格化与国家身份 被引量:4
9
作者 李砚祖 张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9-85,221-222,共7页
实用主义、民主性、技术崇拜、风格化乃是理解2 0世纪美国设计及其国家身份的主要切入口。本文将以"国家身份"为主线,重新梳理2 0世纪美国工业设计史;结合大历史的语境,以美国工业设计师的其人其事作为要素进行史料重组,并以... 实用主义、民主性、技术崇拜、风格化乃是理解2 0世纪美国设计及其国家身份的主要切入口。本文将以"国家身份"为主线,重新梳理2 0世纪美国工业设计史;结合大历史的语境,以美国工业设计师的其人其事作为要素进行史料重组,并以全新视角解读"摩天大楼"、"流线型"、"国际主义"等美国风格的设计现象,以期呈现出2 0世纪美国设计独一无二的国家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用主义 民主性 技术创新 风格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天合天”:庄子的设计思想评析 被引量:30
10
作者 李砚祖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20,共6页
《庄子》一书中有着丰富的工艺造物思想和设计思想。诸如"以天合天"的设计观、技进乎道的技术观、"与物无际"与"物有际"的造物观、"忘适之适"的功用观等等,都十分奇特和富有哲学意义。本文从... 《庄子》一书中有着丰富的工艺造物思想和设计思想。诸如"以天合天"的设计观、技进乎道的技术观、"与物无际"与"物有际"的造物观、"忘适之适"的功用观等等,都十分奇特和富有哲学意义。本文从设计思想研究的角度,对庄子的相关思想和论述进行了梳理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设计思想 自然观 造物观 技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物之镜——文震亨《长物志》设计思想解读 被引量:36
11
作者 李砚祖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12,共12页
《长物志》是晚明苏州文士文震亨撰著的一部关于生活和品鉴的笔记体著作,全书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衣饰、舟车、位置、蔬果、香茗十二个部分,包括衣食住行用的各个方面,是我们了解晚明生活和文人情趣的重要著述... 《长物志》是晚明苏州文士文震亨撰著的一部关于生活和品鉴的笔记体著作,全书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衣饰、舟车、位置、蔬果、香茗十二个部分,包括衣食住行用的各个方面,是我们了解晚明生活和文人情趣的重要著述,也是了解这一时期设计及其设计思想的重要资料。本文通过解读对其思想的内核进行了揭示,对已有的相关研究做了驳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长物志》 艺术与设计 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物成务”:《周易》的设计思想初探 被引量:29
12
作者 李砚祖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共4页
《周易》作为先秦古籍蕴含着深刻的设计思想和观念。八卦符号和汉字是中国早期文明中最伟大、最成功的平面设计,《周易》中保留和揭示的象数理论折射出早期设计的思维方式及设计的基本方法、观点。本文不仅对《周易》的设计思想做了揭示... 《周易》作为先秦古籍蕴含着深刻的设计思想和观念。八卦符号和汉字是中国早期文明中最伟大、最成功的平面设计,《周易》中保留和揭示的象数理论折射出早期设计的思维方式及设计的基本方法、观点。本文不仅对《周易》的设计思想做了揭示,亦对"作"与"述"、"道"与"器"等概念做了新的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象数 道形器 设计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材美工巧”:《周礼·冬官·考工记》的设计思想 被引量:52
13
作者 李砚祖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8-81,共4页
《周礼·冬官·考工记》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儒家经典《周礼》的一部分,记录百工之事、百工之"法"及百工之"制"。"智者创物",循天时、守地气,求材美、树工巧,"一器而工聚"与察车之道的设... 《周礼·冬官·考工记》是先秦时期重要的儒家经典《周礼》的一部分,记录百工之事、百工之"法"及百工之"制"。"智者创物",循天时、守地气,求材美、树工巧,"一器而工聚"与察车之道的设计思想贯穿于《考工记》全文的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美工巧 《周礼·冬官·考工记》 设计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的智慧——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史论纲 被引量:28
14
作者 李砚祖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7-32,80,共7页
本文对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史的发展进行了宏观描述,第一次提出了中国设计思想史的源头是:《周易》对远古设计的描述与认知,并分析了远古设计的两大方面:图像的和物质的。指出《易传》对"卦象"类图像设计解析的意义。本文认为,... 本文对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史的发展进行了宏观描述,第一次提出了中国设计思想史的源头是:《周易》对远古设计的描述与认知,并分析了远古设计的两大方面:图像的和物质的。指出《易传》对"卦象"类图像设计解析的意义。本文认为,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的研究,有助于中国设计的发展和世界对中国设计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设计思想源头 发展脉络 《周易》解析 思想史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活的逸致与闲情:《闲情偶寄》设计思想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李砚祖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3-41,共9页
《闲情偶寄》是明末清初文人李渔所作的一部关于戏剧艺术和生活设计的笔记体著作,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内容多与衣、食、住、行、用相关,其中既有李渔诸多设计的自我陈述,又有其作为设计亲历者对于... 《闲情偶寄》是明末清初文人李渔所作的一部关于戏剧艺术和生活设计的笔记体著作,包括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八部,内容多与衣、食、住、行、用相关,其中既有李渔诸多设计的自我陈述,又有其作为设计亲历者对于当时设计现象的批评与评价,更可视为其设计思想的经典记录,本文主要对其设计思想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渔 闲情偶寄 设计 思想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展的符号与设计消费的社会学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李砚祖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11,共4页
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现代消费社会,设计成为其商品及其意义丰富性的主要来源,它创造着物的使用价值,也创造着物的符号价值,它以自己的存在为社会分层准备了条件,亦使设计自身社会化。它通过创造不同的物包括不同的符号、不同的物之价... 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现代消费社会,设计成为其商品及其意义丰富性的主要来源,它创造着物的使用价值,也创造着物的符号价值,它以自己的存在为社会分层准备了条件,亦使设计自身社会化。它通过创造不同的物包括不同的符号、不同的物之价值、符号价值成为社会的分层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 消费社会 设计 社会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史的意义与重写设计史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李砚祖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21,共5页
当前设计史研究的研究环境和条件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善,随着设计成为消费文化的核心,设计史的研究同样应在文化研究的平台上构筑起自己的体系,在设计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关系中,设计史研究有着自身的边界和规定性,重写设计史需要考虑这些... 当前设计史研究的研究环境和条件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改善,随着设计成为消费文化的核心,设计史的研究同样应在文化研究的平台上构筑起自己的体系,在设计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关系中,设计史研究有着自身的边界和规定性,重写设计史需要考虑这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写设计史 研究状态 角度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伦物序:《礼记》的设计思想 被引量:15
18
作者 李砚祖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3-58,共6页
《礼记》是对作为经文的《仪礼》的解释,其内容涉及西周以来至汉初贵族阶层的生活样态和方式,及其礼仪规范和内在传统。本文从百工的地位、造物与设计的规范、用物制度等方面着手,对其中的人伦物序进行了分析和阐释,以揭示礼制社会环境... 《礼记》是对作为经文的《仪礼》的解释,其内容涉及西周以来至汉初贵族阶层的生活样态和方式,及其礼仪规范和内在传统。本文从百工的地位、造物与设计的规范、用物制度等方面着手,对其中的人伦物序进行了分析和阐释,以揭示礼制社会环境下,礼制文化所规范、物化的造物和设计的思想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伦物序 礼记 百工 规范 设计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之道——20世纪中国设计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砚祖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52,共5页
本文初步论述了20世纪中国现代设计发展的历史进程,指出这一过程是一个从"工艺美术"、"图案"向"现代设计"转化的过程,也是中国设计文化的现代性过程。
关键词 工艺美术 图案 现代性 现代设计 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的文化身份 被引量:27
20
作者 李砚祖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17,共4页
一个国家或民族设计的文化身份,总是在其设计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创设和积淀的,它必然性地成为国家、民族文化意志的表达,并同样具有确立身份、揭示身份的功能。用设计作为工具来确立自己的文化身份,并用设计来创造和赋予人们以一定的文... 一个国家或民族设计的文化身份,总是在其设计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创设和积淀的,它必然性地成为国家、民族文化意志的表达,并同样具有确立身份、揭示身份的功能。用设计作为工具来确立自己的文化身份,并用设计来创造和赋予人们以一定的文化身份。设计的文化身份,是设计的文化符号。它的存在有时是显性的,有时是隐性的。在历史的向度中,它由记忆、叙述、神话所构建;在现实的向度中,它是文化的认同和定位,因此,存有"一种身份的政治学、位置的政治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 文化身份 意识 危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