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集成因子优选算法的面板堆石坝变形预测模型
1
作者 郑好 李登华 丁勇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86,共9页
面板堆石坝变形主要受外部荷载和内部材料蠕变影响,而影响因子过多会造成特征冗余,引起预测精度过拟合问题;因子过少导致信息表达不全,造成预测效果差,模型泛化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构建涵盖面广,可解释性强的因子集并从中优选格外重要.... 面板堆石坝变形主要受外部荷载和内部材料蠕变影响,而影响因子过多会造成特征冗余,引起预测精度过拟合问题;因子过少导致信息表达不全,造成预测效果差,模型泛化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构建涵盖面广,可解释性强的因子集并从中优选格外重要.针对上述问题,文中提出基于集成因子优选算法的面板堆石坝变形预测模型,使用ReliefF与沙普利加性解释(SHAP)算法通过权重集成获得因子贡献值排序,再分析因子累计贡献率差量阈值剔除非关键因子,获得关键因子.以新疆某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为例,以特征缩减率FRR、归一化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nMAPE、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误差MSE以及决定系数R^(2)为评价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算法面对不同的预测模型都可准确地获得最佳因子,有效地提升了预测精度.相对于传统因子优选算法适应性更强,预测能力提升最显著,解决了影响因子冗余或者欠缺带来的预测能力较低的问题,提高了模型的泛化能力,为大坝安全监测研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因子优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安全监测 因子优选 SHAP理论 贡献度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大坝监测数据质量评价因子及算法研究
2
作者 冯宇扬 李登华 +1 位作者 方博雅 丁勇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0-96,共7页
大坝监测数据是判断大坝运行安全的主要依据,为了鉴别数据优劣并选择出可信度较高的数据,文中构建一个大坝监测数据质量评价框架。针对测点之间的相关性、监测项目及仪器的特点,利用Kshape算法找出具有强相关性的测点,再通过相对偏移率... 大坝监测数据是判断大坝运行安全的主要依据,为了鉴别数据优劣并选择出可信度较高的数据,文中构建一个大坝监测数据质量评价框架。针对测点之间的相关性、监测项目及仪器的特点,利用Kshape算法找出具有强相关性的测点,再通过相对偏移率、相对平滑率、周期波动程度和精度修正率等评价因子对大坝监测数据进行评价;其次,结合混合蝙蝠算法优化后的长短期记忆网络对大坝监测数据进行分类,构建了大坝监测数据质量评价算法流程。以新疆某大坝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大坝监测数据质量评价算法的准确率为94.33%,可为评价大坝监测数据质量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监测数据 评价因子 数据质量评价 长短期记忆网络 测点聚类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面板坝挤压墙-垫层料接触面的大型单剪试验及力学特性研究
3
作者 孙大伟 许鑫洋 +4 位作者 郦能惠 章涵 李登华 许兵 黄城友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8-396,共9页
21世纪以来高面板堆石坝多采用挤压墙施工技术,研究挤压墙-垫层料接触面力学特性以真实预测面板应力变形对于确保大坝安全相当重要。目前锯齿状挤压墙-垫层料接触面的单剪试验和离散元仿真成果均未见到。为此以某200m级高坝为参照,开展... 21世纪以来高面板堆石坝多采用挤压墙施工技术,研究挤压墙-垫层料接触面力学特性以真实预测面板应力变形对于确保大坝安全相当重要。目前锯齿状挤压墙-垫层料接触面的单剪试验和离散元仿真成果均未见到。为此以某200m级高坝为参照,开展挤压墙-垫层料接触面大型单剪试验,比较了锯齿状和平面状两种不同型式挤压墙-垫层料接触界面力学特性的差异。首次采用离散元数值单剪试验分析了接触区垫层料的位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发现与平面状挤压墙相比,锯齿状挤压墙导致垫层料颗粒发生更剧烈的转动并导致靠近接触面的垫层料变形加大。基于锯齿状挤压墙-垫层料接触面的单剪试验成果确定了接触面本构模型及其参数,有助于提高面板堆石坝的面板应力变形计算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坝 单剪试验 挤压墙 离散元 接触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乏数据条件下土石坝安全监测数据的插补
4
作者 赵瑞桥 李登华 石北啸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4-152,共9页
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应及时整编分析,以便通过监测资料及时了解大坝性状,并为大坝总体安全评价提供基本资料。传统的大坝缺失数据补全方法依赖于完整的前置数据和经验基函数,这对数据缺乏的中小型土石坝效果不佳。利用经验模态分解算... 水库大坝安全监测资料应及时整编分析,以便通过监测资料及时了解大坝性状,并为大坝总体安全评价提供基本资料。传统的大坝缺失数据补全方法依赖于完整的前置数据和经验基函数,这对数据缺乏的中小型土石坝效果不佳。利用经验模态分解算法分析缺失测点和同源测点数据,可从较少的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针对不同复杂度下分解得到的分量不统一问题,利用动态时间调整算法进行聚类整合。最后对聚类数据集分别建立基于门控循环单元的预测模型,构建乏数据下历史监测数据EMD-GRU填补算法。基于实际工程监测数据对该算法和传统算法进行对比发现,均方误差降低至0.6以下,在乏数据的背景下该算法比传统模型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泛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安全监测 数据填补 乏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随机森林的大坝监测数据质量评价算法 被引量:8
5
作者 潘宇 李登华 丁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1-237,共7页
针对大坝安全监测数据质量评价效率低下、智慧化不足等难题,为了满足大坝高频率自动化采集的实时数据质量评价需要,从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和连续性4个方面出发提出了6项评价因子及由相关评价规范构成的安全监测历史数据质量评价标准... 针对大坝安全监测数据质量评价效率低下、智慧化不足等难题,为了满足大坝高频率自动化采集的实时数据质量评价需要,从准确性、完整性、时效性和连续性4个方面出发提出了6项评价因子及由相关评价规范构成的安全监测历史数据质量评价标准,通过基于AUC值改进的随机森林算法建立了大坝安全监测历史数据质量评价算法,并将该算法应用于新疆柳树沟面板堆石坝多年安全监测历史数据评价。结果表明:通过AUC值改进的随机森林算法优于原始算法,在特征属性数量取3时效果最好,测试集的泛化误差最小仅为0.0195,平均准确率稳定在96.97%附近,10折交叉验证平均准确率达到97.77%,证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安全监测 数据质量评价 随机森林算法 评价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度学习法检测大坝安全监测异常数据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关平 李登华 丁勇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3,共7页
有效检测出异常数据在大坝安全监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方法检测时受异常数据偏离大小和数量影响,鲁棒性较差。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坝安全监测异常数据检测算法,模拟人工识别异常数据的过程,按分类和识别两个阶段检测异常数据... 有效检测出异常数据在大坝安全监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方法检测时受异常数据偏离大小和数量影响,鲁棒性较差。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大坝安全监测异常数据检测算法,模拟人工识别异常数据的过程,按分类和识别两个阶段检测异常数据,适用于检测变化趋势不确定的数据,其中标签数据集采取自动制作方式,具备反馈机制。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各类异常添加模式的试验数据查准率平均达到0.97以上,查全率平均达到0.97以上,准确率平均达到0.99以上,尤其能有效找出小数值异常,比传统异常数据检测方法具有更好的检测稳定性、鲁棒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监测 异常数据 深度学习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BSCAN的大坝安全监测异常数据检测算法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元梦 李登华 丁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9-152,共4页
为有效识别出安全监测数据中的异常值,考虑环境因素对观测值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DBSCAN聚类算法的大坝安全监测异常数据检测算法,通过引入数学回归模型获取残差序列,再结合DBSCAN算法对残差序列进行分析,并对大坝安全监测中常见的周... 为有效识别出安全监测数据中的异常值,考虑环境因素对观测值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DBSCAN聚类算法的大坝安全监测异常数据检测算法,通过引入数学回归模型获取残差序列,再结合DBSCAN算法对残差序列进行分析,并对大坝安全监测中常见的周期性、趋势性和不规则性数据进行异常检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各类异常添加模式下的试验数据查准率、查全率、准确率均达到0.99以上,相比于传统方法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监测 异常数据 回归模型 DBSC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DWT-IFLOF的大坝监测数据异常检测算法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译羚 丁勇 李登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03-209,共7页
基于数据驱动的模型已广泛应用于大坝运行状态建模与短期变形预测等领域中,而监测数据中存在的异常值会削弱甚至破坏数据驱动模型的可信度和鲁棒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耦合DWT-IFLOF的大坝监测数据异常检测算法。首先,采用小波降噪... 基于数据驱动的模型已广泛应用于大坝运行状态建模与短期变形预测等领域中,而监测数据中存在的异常值会削弱甚至破坏数据驱动模型的可信度和鲁棒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耦合DWT-IFLOF的大坝监测数据异常检测算法。首先,采用小波降噪技术减少监测数据集中采集噪声对模型建模的负面干扰。其次设计一种耦合孤立森林(iForest)异常检测算法与归一化局部离群因子值(LOF_(nor))的全新监测数据异常度量化表达式。最后通过引入拉伊达准则,依据计算得到的异常分数,对异常值进行定性筛查。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热门异常检测算法,在查全率层面提升18.32%以上;查准率提升20.14%以上;准确率提升0.71%以上。可针对大坝安全监测数据中的异常值进行有效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检测 孤立森林 局部离群因子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lending-Clustering集成学习的大坝变形预测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冯子强 李登华 丁勇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70,共12页
【目的】变形是反映大坝结构性态最直观的效应量,构建科学合理的变形预测模型是保障大坝安全健康运行的重要手段。针对传统大坝变形预测模型预测精度低、误报率高等问题导致的错误报警现象,【方法】选取不同预测模型和聚类算法集成,构... 【目的】变形是反映大坝结构性态最直观的效应量,构建科学合理的变形预测模型是保障大坝安全健康运行的重要手段。针对传统大坝变形预测模型预测精度低、误报率高等问题导致的错误报警现象,【方法】选取不同预测模型和聚类算法集成,构建了一种Blending-Clustering集成学习的大坝变形预测模型,该模型以Blending对单一预测模型集成提升预测精度为核心,并通过Clustering聚类优选预测值改善模型稳定性。以新疆某面板堆石坝变形监测数据为实例分析,通过多模型预测性能比较,对所提出模型的预测精度和稳定性进行全面评估。【结果】结果显示:Blending-Clustering模型将预测模型和聚类算法集成,均方根误差(RMSE)和归一化平均百分比误差(nMAPE)明显降低,模型的预测精度得到显著提高;回归相关系数(R~2)得到提升,模型具备更强的拟合能力;在面板堆石坝上22个测点变形数据集上的预测评价指标波动范围更小,模型的泛化性和稳定性得到有效增强。【结论】结果表明:Blending-Clustering集成预测模型对于预测精度、泛化性和稳定性均有明显提升,在实际工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 变形 预测模型 Blending集成 Clustering集成 模型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DBT框架的岩质边坡落石跟踪算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切 李登华 丁勇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6-176,共11页
边坡落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构建高效准确的落石监测方法对边坡安全监控十分重要。传统基于视频图像的落石监测方法缺乏对落石运动的关注。针对该问题,选取YOLOv5s和DeepSort模型,基于DBT框架,从框架、算法两个层面对模型进行改进,... 边坡落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构建高效准确的落石监测方法对边坡安全监控十分重要。传统基于视频图像的落石监测方法缺乏对落石运动的关注。针对该问题,选取YOLOv5s和DeepSort模型,基于DBT框架,从框架、算法两个层面对模型进行改进,提出了基于M-DBT框架的落石跟踪算法。框架层面,基于Background Matting算法搭建了运动检测器,并融入原有的DBT框架中,依据运动检测结果动态调用落石跟踪算法,提出了M-DBT目标跟踪算法框架,提高了设备算力的使用效率。算法层面,基于CBAM注意力机制、ASPP空间金字塔池化、SIoU损失函数和Swin Transformer网络集成优化了YOLOv5s和DeepSort算法,提高了算法对落石特征的提取能力、预测框的准确率及检测目标ID分配精度。使用自建目标检测和图像分类数据集进行模型训练与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基于M-DBT框架的落石跟踪算法与基于DBT框架的算法相比,能有效减少算力资源消耗(最高可减少21.5%);改进后的YOLOv5s模型检测精度提高了8.4%,岩块检测准确率最高达87%;改进后DeepSort模型的跟踪精度提升了8.9%,跟踪准确率最高达84%。所提落石跟踪算法能够实现边坡落石的检测与跟踪,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 落石监测 运动检测 目标识别 目标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融合特征的CNN-Transformer墙体瓷砖粘贴空鼓检测算法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响 丁勇 李登华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63-171,共9页
建筑墙体瓷砖粘贴空鼓的敲击检查方法是目前无损检测中应用最多的检测方法。为实现对复杂敲击位置下的识别和智能化检测,使用敲击法获取空鼓声音信号,提取连续小波变换(CWT)时频图和梅尔倒谱系数(MFCC)等时序特征。设计轻量化注意力CNN-... 建筑墙体瓷砖粘贴空鼓的敲击检查方法是目前无损检测中应用最多的检测方法。为实现对复杂敲击位置下的识别和智能化检测,使用敲击法获取空鼓声音信号,提取连续小波变换(CWT)时频图和梅尔倒谱系数(MFCC)等时序特征。设计轻量化注意力CNN-Transformer双分支网络GATRNet,提出一种基于门控机制的特征融合模块,对CWT时频图和融合时序特征分别提取深度特征并进行融合。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测试精度可达99.10%,特征融合模块能够充分融合多种特征;相较于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识别方法,GATRNet在面对复杂敲击位置的声音时,多样性评价指标明显较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分支网络 瓷砖粘贴空鼓检测 特征融合 敲击法 声音识别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FT-STL的大坝监测数据时效分量提取与分析算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元梦 李登华 丁勇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9-132,共4页
研判监测物理量的变化趋势是否向危险方向发展是大坝监测资料定量分析的主要目的,但传统方法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FFT-STL的大坝监测数据时效分量提取与分析算法,该算法采用FFT算法计算监测数据的周期,并将其作为输... 研判监测物理量的变化趋势是否向危险方向发展是大坝监测资料定量分析的主要目的,但传统方法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FFT-STL的大坝监测数据时效分量提取与分析算法,该算法采用FFT算法计算监测数据的周期,并将其作为输入参数传递给STL分解算法,自动提取数据的时效分量,采用不同类型的时效分量模型分别回归拟合优选最佳模型,最后依据变化速率对时效分量的趋势进行研判。经实例分析证明,与传统算法相比,所提算法能准确可靠地反映大坝安全监测数据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且具有更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监测 FFT STL分解 时效分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水管式沉降仪数据采集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林啸 丁勇 李登华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5-211,共7页
传统水管式沉降仪主要通过压力传感器来测量水位进而计算坝体内部沉降量,其存在测量稳定性差的问题。针对此弊端,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水管式沉降仪数据采集方法,包含特制水尺及相应算法。通过摄像机从上至下分段拍摄特制水尺并筛选... 传统水管式沉降仪主要通过压力传感器来测量水位进而计算坝体内部沉降量,其存在测量稳定性差的问题。针对此弊端,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水管式沉降仪数据采集方法,包含特制水尺及相应算法。通过摄像机从上至下分段拍摄特制水尺并筛选出水位所在图像;采用二维码标识对图像进行角度校正并切割出水尺及测量管区域,同时读取厘米级水位坐标;基于UNet搭建图像抠图模型精确分割测量管中水位;最后结合水位线坐标,采用YOLOv5模型识别标尺毫米级坐标。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环境适应性强,测量结果与人工读值相比,其误差均小于0.3 mm,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管式沉降仪 深度学习 图像抠图 水位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rophet-GMM的大坝监测数据异常检测算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政杰 丁勇 李登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135,142,共5页
大坝监测数据受环境等因素影响,往往存在异常数据,异常数据的检测对于大坝的正常运行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传统异常检测算法对于大坝监测数据往往达不到精度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Prophet-GMM的异常检测算法,利用Prophet算法较好的拟... 大坝监测数据受环境等因素影响,往往存在异常数据,异常数据的检测对于大坝的正常运行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传统异常检测算法对于大坝监测数据往往达不到精度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Prophet-GMM的异常检测算法,利用Prophet算法较好的拟合性能对大坝数据进行拟合,由拟合数据与实测数据求残差序列,再利用GMM算法对残差序列进行聚类,从而准确识别出异常值。结果表明:Prophet-GMM法对于不同类型的大坝监测数据都能准确识别出异常值,与传统检测算法相比,在查准率、查全率及准确率3个检测指标上,均有较为明显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PHET GMM 大坝监测数据 异常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F-Encoder的大坝监测异常数据检测算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鹤鹏 李登华 丁勇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8-153,共6页
大坝安全监测数据中的异常值会对大坝安全分析、决策的正确性和及时性产生影响。为准确高效地检测大坝安全监测数据中的异常值,提出一种基于IF-Encoder的异常数据检测算法,基于时间序列间的相关性对目标序列进行重构,对比重构序列与目... 大坝安全监测数据中的异常值会对大坝安全分析、决策的正确性和及时性产生影响。为准确高效地检测大坝安全监测数据中的异常值,提出一种基于IF-Encoder的异常数据检测算法,基于时间序列间的相关性对目标序列进行重构,对比重构序列与目标序列残差的大小来识别异常值。另外依据规范要求,提出一种基于相关性的异常值鉴定方法,针对检测出的异常值进行真实异常、虚假异常划分,在保留真实异常值的情况下,对虚假异常值进行剔除处理。结果表明:相比四分位法、拉伊达准则、KNN最近邻法、DBSCAN聚类法,IF-Encoder算法检测异常值的查全率、查准率、准确率有所提升,其对异常值的识别更加可靠、有效。基于相关性的异常值鉴定方法对真实异常的鉴定准确率为92%,对虚假异常的鉴定准确率为100%,可有效对异常值进行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森林 异常值检测 相关性 卷积长短期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视觉的滑坡体夜间不间断监测技术研究
16
作者 林泊锟 李登华 +1 位作者 丁勇 李元梦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47,共5页
为了提升对滑坡体险情的实时感知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滑坡体夜间不间断监测技术,该技术通过提取夜间滑坡体特征物的位移,来监测滑坡体的局部变形情况:首先利用二值化方法提取滑坡体特征点阵;然后利用不同点阵的特征三角形对... 为了提升对滑坡体险情的实时感知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滑坡体夜间不间断监测技术,该技术通过提取夜间滑坡体特征物的位移,来监测滑坡体的局部变形情况:首先利用二值化方法提取滑坡体特征点阵;然后利用不同点阵的特征三角形对像素坐标系进行变换,实现特征点的匹配,并计算像素位移;最后基于单目测距原理将像素移动距离转换为实际距离,进而实现边坡的夜间不间断监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在保持较高精度的同时,能够在夜间持续对滑坡体进行监测,可运用于实际工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体 夜间监测 特征物 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板匹配的接缝宽度变化测量方法
17
作者 杨程翔 丁勇 李登华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77,共6页
为了解决传统接缝宽度变化测量算法在倾斜条件下拍摄出来的图像检测结果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适应倾斜拍摄条件下的接缝宽度变化测量算法。分别采用三角形以及正方形靶标作为左右模板。首先选取合适大小的模板并通过模板匹配对拍摄... 为了解决传统接缝宽度变化测量算法在倾斜条件下拍摄出来的图像检测结果精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适应倾斜拍摄条件下的接缝宽度变化测量算法。分别采用三角形以及正方形靶标作为左右模板。首先选取合适大小的模板并通过模板匹配对拍摄图像进行匹配,然后获取左右模板并对其进行二值化处理,以获得左右两个模板的角点,利用交比不变性获得靶标的距离,以得到接缝的宽度变化。经过试验证明,该方法适用于远距离、倾斜拍摄下的接缝宽度变化测量,测量精度在0.2 mm以内,检测时间小于10 s,且减少了接缝宽度变化监测的成本,为工程应用提供了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缝宽度 模板匹配 图像处理 射影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藏形成条件分析 被引量:114
18
作者 李登华 李建忠 +1 位作者 王社教 李新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2-26,共5页
美国页岩气生产时间长、资料丰富,剖析该国典型的页岩气藏有利于清晰认识页岩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按天然气成因将页岩气藏分为热成因型、生物成因型和混合成因型,分析了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气藏。研究表明,热成因型页岩气藏主要受页岩... 美国页岩气生产时间长、资料丰富,剖析该国典型的页岩气藏有利于清晰认识页岩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按天然气成因将页岩气藏分为热成因型、生物成因型和混合成因型,分析了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气藏。研究表明,热成因型页岩气藏主要受页岩热成熟度控制,生物成因型页岩气藏的主控因素为地层水盐度和裂缝。根据美国页岩气生产实践,总结出有利的热成因型页岩气藏的储层特征为:TOC≥2%,厚度大于等于15m,Ro介于1.1%~3%,石英含量大于等于28%。在此基础上,优选出四川盆地南部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和下志留统龙马溪组2套海相页岩作为有利勘探目标,并预测湖相页岩也能形成具有商业价值的页岩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页岩气 气藏类型 主控因素 热成熟度 储集层特征 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山灰对页岩油气成藏的重要作用及其启示 被引量:34
19
作者 李登华 李建忠 +2 位作者 黄金亮 汪少勇 王淑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6-65,共10页
全球主力页岩油气层大多伴生火山灰层,剖析火山灰的类型、成分、成因和成岩演化作用,探索火山灰与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关系,有利于明确火山灰对页岩油气层的作用机制。通过对我国主要产页岩油气盆地的野外考察和页岩岩心观察,应用场发射... 全球主力页岩油气层大多伴生火山灰层,剖析火山灰的类型、成分、成因和成岩演化作用,探索火山灰与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关系,有利于明确火山灰对页岩油气层的作用机制。通过对我国主要产页岩油气盆地的野外考察和页岩岩心观察,应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和能谱元素分析等技术,结合生产实践成果,研究得出了4点认识:①火山灰以中酸性为主,大多来自爆炸式火山喷发,其表面附着易溶薄层盐膜,入水后可迅速释放铁盐等营养物质,有利于促进藻类勃发;②藻类勃发不仅是优质烃源岩的主要物质来源,而且还可促进碳酸盐岩矿物沉积,形成藻类与碳酸盐岩纹层状互层,利于发育层间孔缝,提高页岩油气层的物性和脆性;③在以缺氧环境为主的深水区,不仅厘米—毫米级火山灰层数与富有机质泥页岩厚度呈正相关关系,而且频繁的微米级火山灰沉降也能形成大面积厚层优质烃源岩;④板块运动形成的造山带与板块俯冲带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是爆炸式火山喷发的发育带,其周边的古湖泊和海洋是形成大面积厚层优质烃源岩的有利区。结论认为:四川盆地及其周边的下古生界海相页岩为页岩气现阶段最可行的勘探领域,除鄂尔多斯等主要含油气盆地外,银额、民和、二连和海拉尔等中小盆地也具有较大的页岩油(致密油)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页岩油 致密油 火山灰 藻类勃发 优质烃源岩 富有机质页岩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煤层气资源分布特征和开发现状对比及启示 被引量:44
20
作者 李登华 高煖 +4 位作者 刘卓亚 昝昕 郑志红 贾君 吴家萍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52-261,共10页
为了对我国煤层气发展前景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在深入对比中美煤层气地质条件和资源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对两国煤层气开发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我国煤层气发展的战略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煤层气地质条件整体优于我国,其煤层气储层渗... 为了对我国煤层气发展前景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在深入对比中美煤层气地质条件和资源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对两国煤层气开发现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我国煤层气发展的战略定位。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煤层气地质条件整体优于我国,其煤层气储层渗透率一般大于5×10-3μm^2,产层多数常压或超压;我国煤层气储层渗透率普遍小于1×10-3μm2,产层大多低压。美国煤层气可采资源主要富集在前陆盆地中,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各占1/3,煤阶方面,中、低煤阶各占近1/2,高煤阶资源极少;我国煤层气可采资源主要富集在克拉通盆地中,中、古生代各占近1/2,新生代资源极少,高、中、低煤阶各占1/3。综合分析认为:煤层气是我国天然气生产的重要补充,预测未来煤层气地面开发年产量可望达到(100~200)×10~8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资源评价 地质条件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