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口黑鲈仔稚鱼早期发育及对不同饲料原料的选择性试验
1
作者 李瑜琬 梁浩辉 +4 位作者 覃瑶 鲁慧杰 黄敏伟 马艳平 王国霞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00-112,共13页
【目的】全面了解大口黑鲈仔稚鱼早期发育与初次开口摄食情况,为其大规模育种与开口饵料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显微镜观察法、生物学测量和组织切片法,对大口黑鲈仔稚鱼发育各时期的形态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其消化、免疫和... 【目的】全面了解大口黑鲈仔稚鱼早期发育与初次开口摄食情况,为其大规模育种与开口饵料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显微镜观察法、生物学测量和组织切片法,对大口黑鲈仔稚鱼发育各时期的形态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其消化、免疫和抗氧化酶活性变化。此外,测量12 dah摄食不同饲料原料的大口黑鲈体长和体质量,并记录其成活率。【结果】根据大口黑鲈胚后卵黄囊消失、肛门、鳍条和黑斑出现等发育情况将发育期划分为初孵期、仔鱼期和稚鱼期,并确定开口时间为5 dah。15 dah前,大口黑鲈仔鱼体质量与全长增长缓慢,15 dah后仔稚鱼迅速增长。0~26 dah,其上颌长、体质量与全长均存在异速生长的现象。在0 dah可检测出大口黑鲈的胰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0~15 dah未检测出其胃蛋白酶活性。0~26 dah其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先降后升,淀粉酶活性显著升高。0 dah可观察到仔鱼的肝脏和肠道,4 dah其开始出现弥散性的胰脏,7 dah出现雏形的胃。13 dah的稚鱼胃腔体积变大,可观察到少量实心团的胃腺,肝脏细胞团染色加深。17 dah肠道初步分化成前肠、后肠,胰岛细胞数量增加。21 dah稚鱼肝胰脏、胃和肠道结构均似成鱼,发育基本完成。0~4 dah其碱性磷酸酶(AKP)和溶菌酶(LZM)活性逐渐升高,5~10 dah的AKP和4~15 dah的LZM活性逐渐减低,11~26 dah的AKP和16~26 dah的LZM活性均显著升高。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整体呈先升后降再升的趋势。15~26 dah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显著低于其他日龄,丙二醛(MDA)含量则呈相反现象。丰年虫无节幼体组大口黑鲈仔鱼的终末体长(IBW)和成活率(SR)显著优于发酵蚯蚓膏、豆奶宝和钝顶螺旋藻粉组。丰年虫无节幼体组和发酵蚯蚓膏组大口黑鲈仔鱼的终末体质量(FBW)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钝顶螺旋藻粉组。各组肥满度(CF)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大口黑鲈早期发育可划分为初孵期(0~4 dah)、仔鱼期(5~15 dah)和稚鱼期(16~26 dah)。其仔鱼的消化酶、免疫酶和抗氧化酶活性在开口摄食(5~10 dah)和转食前期(10~15 dah)阶段均不稳定,需要提供营养全面的饲料;15~26 dah 3种酶活性逐渐稳定,能够快速提高其捕食、游泳和免疫能力。此外,发酵蚯蚓膏具有诱食性,投喂效果最佳,可作为大口黑鲈仔鱼的开口饲料候选原料进行下一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早期发育 饲料原料 消化酶 免疫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