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强震发生带地震构造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8
1
作者 李玶 黄广思 杨美娥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45-256,共12页
强震发生带是指全新世 (约 1.2万年 )以来发生过和将来还会发生M≥ 6级地震的地带。中国强震发生带的动力源主要来自印度板块向NNE的顶撞作用 ,而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则次之。板块、断块及锒嵌其间的缝合线、深大断裂带 ,组成了窗棂结构 ... 强震发生带是指全新世 (约 1.2万年 )以来发生过和将来还会发生M≥ 6级地震的地带。中国强震发生带的动力源主要来自印度板块向NNE的顶撞作用 ,而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则次之。板块、断块及锒嵌其间的缝合线、深大断裂带 ,组成了窗棂结构 ,受力时“窗棂”(缝合线、深大断裂 )发生错动 ,而“窗”(板块、断块 )的内部则相对稳定。第四纪以来 ,以我国西南鲜水河———小江断裂带为例 ,在Q1、Q2 时期因断裂带作左旋扭动 ,在拉张区形成许多断陷盆地 ;到Q3由于地应力方向改变 ,运动加剧 ,使不同方向断裂互相贯通 ,活动延续至今 ,称之为活动断裂带。强震多发生在活动断裂带的特殊部位 ,震中区地面强烈变形 ,表现为毗邻地段猛烈升降、地堑地垒系和断头河等。由古地震研究得知Q4 以来强震常在原地多次重复 ,且震级相近。由台湾 1999年集集地震和云南195 5年鱼地震的加速度等值线和等烈度线图形对比 ,建筑物破坏程度和昔格达层变形对照 ,得出强震构造变形机理乃系“夹心饼干”似的三层结构所致 ,三层即是断层的二盘和其所夹持的断层破碎带 ,后者是地应力聚集和释放的场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发生带 “窗棂”结构 活动断裂带 台湾集集地震 鱼Zha地震 中国 地震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库区水库诱发地震的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玶 愿军 杨美娥 《中国工程科学》 2005年第6期14-20,共7页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于2 0 0 3年6月1日正式下闸蓄水,6月7日起突然在湖北省巴东县城北信陵镇沿江一线发生了2 0 0 0多次密集的小震群,引起了大家的严重关切,在未来的几年内随着二期和三期工程的完工,水位将提高到15 6m和175m ,是否会诱发...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于2 0 0 3年6月1日正式下闸蓄水,6月7日起突然在湖北省巴东县城北信陵镇沿江一线发生了2 0 0 0多次密集的小震群,引起了大家的严重关切,在未来的几年内随着二期和三期工程的完工,水位将提高到15 6m和175m ,是否会诱发更大更强的地震?根据地震构造的观点分析了库区东段几条活动断裂的分布、交汇关系和孕震能力,认为巴东和秭归可能为两个潜在震源区,蓄水后有引发5 5级左右的地震可能,地震烈度可达Ⅶ°~Ⅷ°;并可能诱发库区内众多滑坡体的复活,导致严重的地质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水库 水库诱发地震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砻江普斯罗坝址深部裂缝带成因的探讨 被引量:5
3
作者 李玶 愿军 +1 位作者 杨美娥 赵东芝 《中国工程科学》 2007年第3期11-20,共10页
雅砻江普斯罗坝址在工程勘探过程中,发现了深部裂缝带,裂缝带位于100~200m深处,与地表有巨厚的完整岩体相隔,产状与该区的一组NE向断裂基本一致;断层物质的最新形成年龄为2.7~9万年,裂缝面上有水平、斜向和上下擦痕,表明深部... 雅砻江普斯罗坝址在工程勘探过程中,发现了深部裂缝带,裂缝带位于100~200m深处,与地表有巨厚的完整岩体相隔,产状与该区的一组NE向断裂基本一致;断层物质的最新形成年龄为2.7~9万年,裂缝面上有水平、斜向和上下擦痕,表明深部裂缝带可能是断裂带新活动的结果。断裂新活动所产生的地震波,受到疏松破碎带的阻挡,导致深部裂缝带出现。这一成因机制,在地下核爆炸和岩石动力学的试验观测中有所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砻江普斯罗坝址 深部裂缝带 卸荷和重力滑塌 活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海峡地震危险性初析与海峡隧道修建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玶 彭阜南 +1 位作者 杨美娥 叶银灿 《中国工程科学》 2002年第11期12-18,共7页
欧亚和太平洋两板块沿大陆东缘相撞 ,形成一系列岛弧 ,台湾是其中之一。台湾海峡是弧陆碰撞带的前陆盆地 ,其上部为平整的第四纪细粒深水沉积 ,下部为上新世地层 ,中有阶梯状断裂 ,说明上新世以后构造运动有减弱之势。台岛的强震带释放... 欧亚和太平洋两板块沿大陆东缘相撞 ,形成一系列岛弧 ,台湾是其中之一。台湾海峡是弧陆碰撞带的前陆盆地 ,其上部为平整的第四纪细粒深水沉积 ,下部为上新世地层 ,中有阶梯状断裂 ,说明上新世以后构造运动有减弱之势。台岛的强震带释放了大量的板块逆冲撞压应力 ,对海峡起着屏障和保护作用 ;只在台岛南北两端外海N -W向类转换断层与滨海N -E向断裂的交汇地段才易发生强震。未来隧道拟选工区发生≥ 6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 ,加上烈度由地表向下衰减较快 ,故海床下隧道所遭到的烈度将更小。从地震构造角度看 ,修建隧道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危险性 可行性研究 台湾海峡 海峡隧道 地质 地震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坝区地壳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玶 愿军 《中国工程科学》 2004年第6期26-34,共9页
长江三峡大坝座落于黄陵断块南端由闪长花岗岩组成的完整岩体上。黄陵断块作为中国内陆的次级板块具有典型的双层结构 (结晶基底和沉积盖层 ) ,自印支运动形成以来一直呈持续、缓慢的整体抬升 ,断块除向东南轻微倾斜外 ,内部构造变形不... 长江三峡大坝座落于黄陵断块南端由闪长花岗岩组成的完整岩体上。黄陵断块作为中国内陆的次级板块具有典型的双层结构 (结晶基底和沉积盖层 ) ,自印支运动形成以来一直呈持续、缓慢的整体抬升 ,断块除向东南轻微倾斜外 ,内部构造变形不明显。断块为多条活动构造所围限 ,其中近南北向的远安和仙女山两条深大断裂为主要强震发生带。远安断裂带为豫西、鄂西、湘西山地和南阳、江汉、洞庭盆地的一条区域性分界线 ,全长约 10 0 0km ,该断裂带历史上曾发生过两次 6 5级地震 (常德、南阳 ) ,两次地震震中相距约 5 0 0km ;仙女山断裂带沿香溪河向北延伸终止于青峰断裂 ,向南越过渔洋关后 ,形迹不明 ,全长达 2 2 0km ,该断裂带具有发生 6 0级地震的构造条件。大坝可能遭遇到的地震危险主要来自这两条强震发生带 ,对大坝的影响烈度预计为6°~ 7°,水平峰值加速度 0 1~ 0 15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峡大坝 黄陵断块 强震发生带 地壳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规划中抗震减灾的新构想——“强震发生断层”的发现和启示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玶 杨美娥 赵东芝 《中国工程科学》 2007年第7期1-6,共6页
不是所有的活断层都会发生破坏性地震(5~6级以上),只有其中的极少数在未来数十年、数百年内有可能发生强震,特称之为强震发生断层。这种断层有一定宽度,一般为数米、数十米到数百米或更多。在断层范围内,地震波峰值加速度陡增,... 不是所有的活断层都会发生破坏性地震(5~6级以上),只有其中的极少数在未来数十年、数百年内有可能发生强震,特称之为强震发生断层。这种断层有一定宽度,一般为数米、数十米到数百米或更多。在断层范围内,地震波峰值加速度陡增,烈度可增加2°~3°或更多,抗震设计很困难。断层范围外,烈度随着离震中距离的增大而减弱,抗震按常规设计即可;台湾集集地震的观测数据却提示,0.15g的抗震设计,竞能抵御0.5g的破坏,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动参数,蕴藏着巨大的抗震潜能,这使建筑物抗震达到人员零死亡的目标成为可能。强震发生断层的识别和圈定,从地震构造学的角度解决了地震预报的时、空、强三个要素。城市规划中在采用诸多有关抗震规范时,应考虑强震发生断层的有无及其增震作用,提请有关部门对规范作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抗震减灾 活断层 强震发生断层 强震发生断层的增震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成功预报的曙光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玶 杨美娥 《中国工程科学》 2009年第6期19-27,共9页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30多次成功预报了中、强地震的发生;近20年来国外有些地震学家对几次强震预测失败感到失望,逐渐将地震研究的主攻方向转变为对建筑物抗震能力的鉴定、加强建筑物抗震措施和建立现代数字台网,以便迅速准确确定强震...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30多次成功预报了中、强地震的发生;近20年来国外有些地震学家对几次强震预测失败感到失望,逐渐将地震研究的主攻方向转变为对建筑物抗震能力的鉴定、加强建筑物抗震措施和建立现代数字台网,以便迅速准确确定强震的发生地点,可以即刻到现场救援;国内地震界部分地震学家受他们的悲观情绪的影响,也放弃了对强震预报的努力。所幸的是部分专业和业余地震学家仍在强震预报领域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强震预报 强震发生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瓦房店温坨子原核电站场址东岗断裂的活动性
8
作者 李玶 任金卫 杨美娥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37-343,共7页
位于辽宁瓦房店温坨子的东岗断裂是一条隐伏断层 ,靠近该地区原曾选定的核电站场址。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 ,查明了该断裂的地理位置、几何形态 ,发现断裂带东延至尉屯就转向北去 ,并确定它没有与金州断裂相接。经系列探槽的开挖 ,断... 位于辽宁瓦房店温坨子的东岗断裂是一条隐伏断层 ,靠近该地区原曾选定的核电站场址。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 ,查明了该断裂的地理位置、几何形态 ,发现断裂带东延至尉屯就转向北去 ,并确定它没有与金州断裂相接。经系列探槽的开挖 ,断层构造岩及有关地层样品作绝对年龄测定 ,证明东岗断层错断了中更新世地层 ;但约 5万年以来断层的上覆地层没有被错断 ,因此认为东岗断层不是能动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断层 能动断层 辽宁 核电站场址 断层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南楔形构造区发震构造背景探讨 被引量:15
9
作者 何宏林 李玶 方仲景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17-226,共10页
滇东南楔形构造区的区域断裂几何结构突出地表现为半棋盘格式。具有区域应力场分界意义的红河断裂,把其它几条断裂限制在其北部,并与小江断裂带构成第一级的半断块。构造区内,曲江断裂被李浩寨断裂限制在其西侧;后者与异龙湖断裂交汇于... 滇东南楔形构造区的区域断裂几何结构突出地表现为半棋盘格式。具有区域应力场分界意义的红河断裂,把其它几条断裂限制在其北部,并与小江断裂带构成第一级的半断块。构造区内,曲江断裂被李浩寨断裂限制在其西侧;后者与异龙湖断裂交汇于建水盆地中;建水断裂把黑泥地断裂限制于其东,并与李浩寨断裂构成建水盆地右阶拉分岩桥区,向南终止于山花。 深部构造、区域形变及断裂活动表明该构造区是一个断块挤压隆起构造区。最后,对楔形构造区的地震活动与挤压隆起断块运动的关系作了简要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南 楔形构造区 地震 发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江断裂带西支断裂南段新活动初探 被引量:38
10
作者 何宏林 方仲景 李玶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91-298,共8页
本文根据实地调查,分析了小江西支断裂南段两条分支断裂的展布特征及其活动性。用冲沟长度、错动量及平均侵蚀速率,估算了断裂的水平滑动速率。指出南段分支断裂作多重右阶斜列展布,现今活动以左旋走滑为主,兼有倾向运动分量,全新世以... 本文根据实地调查,分析了小江西支断裂南段两条分支断裂的展布特征及其活动性。用冲沟长度、错动量及平均侵蚀速率,估算了断裂的水平滑动速率。指出南段分支断裂作多重右阶斜列展布,现今活动以左旋走滑为主,兼有倾向运动分量,全新世以来平均水平滑动速率为1.66m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江断裂带 建水断裂 断裂活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西昌1850年地震地表破裂特征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任金卫 李玶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97-106,T002,共11页
本文对则木河断裂带上各种地震地表破裂现象作了调查和时代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1850年西昌地震在西昌北的李金堡至宁南的松新间形成了长达90km的地震形变带。地震位错的最大水平位移为7m,垂直位移一般为0.5~2m,对地震形变带中的各种... 本文对则木河断裂带上各种地震地表破裂现象作了调查和时代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1850年西昌地震在西昌北的李金堡至宁南的松新间形成了长达90km的地震形变带。地震位错的最大水平位移为7m,垂直位移一般为0.5~2m,对地震形变带中的各种变形遗迹和地震地表破裂特征的研究表明,则木河断裂是这次地震的发震构造,震中位于大箐梁子一带,震中烈度达Ⅹ~Ⅺ。地震破裂的力学性质为左旋扭张,与则木河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一致。地震破裂具有向南突出发展的不对称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 西昌 地震 地表破裂 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则木河断裂带北段地震地貌及古地震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任金卫 李玶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7-34,共8页
地震形成的构造微地貌是地震破裂在地表的直接证据,因此微地貌分析是古地震研究中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对则木河断裂北段大箐梁子一带发现的断层陡坎、断错冲沟、“搓衣板”地貌及坡中谷等地震地貌的研究,发现该断裂自晚更新世晚... 地震形成的构造微地貌是地震破裂在地表的直接证据,因此微地貌分析是古地震研究中的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通过对则木河断裂北段大箐梁子一带发现的断层陡坎、断错冲沟、“搓衣板”地貌及坡中谷等地震地貌的研究,发现该断裂自晚更新世晚期以来至少发生过四次强震,其中历史上有记载的两次地震在地貌上也有所反映,说明在则木河断裂带上,强震亦具有在原地重复发生的特点。全新世以来,7级以上强震在原地复发的最小间隔约为1000年,其平均间隔约为180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震 地震地貌 则木河 断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定河断裂带断层活动特征与古地震事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朱玉新 李玶 任金卫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47-356,共10页
南定河断裂带是滇西南地区一条重要的北东向断裂构造,它由东、西两分支断裂组成。本文根据沿断裂带发育的串珠状盆地展布、沉积物的分布以及第四纪地层的变动情况,分析了该断裂带的活动特征。西支断裂第四纪以来活动强烈且具明显的差... 南定河断裂带是滇西南地区一条重要的北东向断裂构造,它由东、西两分支断裂组成。本文根据沿断裂带发育的串珠状盆地展布、沉积物的分布以及第四纪地层的变动情况,分析了该断裂带的活动特征。西支断裂第四纪以来活动强烈且具明显的差异性,东支断裂从晚第三纪末起已停止活动。对于这条缺少地震历史记载和仪器记录的活动断层,古地震研究也是一个进一步认识其活动强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定河 古地震 断裂带 断层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