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玲慧作品——花
1
作者 李玲慧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6年第6期147-147,共1页
关键词 花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探讨补肾活血方对兔椎间盘退变的影响
2
作者 彭伟 朱立国 +10 位作者 尹逊路 罗杰 杨克新 冯敏山 于杰 梁龙 李玲慧 展嘉文 韩涛 罗明义 张典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年第2期71-77,共7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椎间盘退变模型兔髓核细胞坏死性凋亡相关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延缓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脊柱动静力失衡法建立椎间盘退变兔模型,将40只模型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布洛芬组及补肾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另设...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椎间盘退变模型兔髓核细胞坏死性凋亡相关通路的影响,探讨其延缓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脊柱动静力失衡法建立椎间盘退变兔模型,将40只模型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布洛芬组及补肾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各给药组分别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2周。HE染色观察髓核组织形态,透射电镜观察髓核细胞超微结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髓核组织蛋白聚糖(Aggrecan)及Ⅱ型胶原(CollagenⅡ)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髓核组织p-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p-RIPK3、p-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LKL)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兔髓核细胞减少、排列紊乱,细胞外基质减少,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膜连续性中断,细胞器肿胀,核膜破坏,染色质部分缺失,髓核组织Aggrecan、CollagenⅡ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1),p-RIPK1、p-RIPK3、p-MLKL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兔髓核细胞数量增加、排列整齐,细胞外基质较多,透射电镜下可见髓核细胞胞膜、细胞器、细胞核结构破坏部分恢复正常,补肾活血方中、高剂量组及布洛芬组髓核组织Aggrecan、CollagenⅡ阳性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p-RIPK1、p-RIPK3、p-MLKL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补肾活血方可通过抑制模型兔髓核细胞坏死性凋亡相关蛋白p-RIPK1、p-RIPK3、p-MLKL表达,促进细胞外基质Aggrecan、CollagenⅡ生成,从而延缓其椎间盘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补肾活血方 椎间盘退变 髓核组织 细胞外基质 坏死性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IPK1/RIPK3/MLKL通路探讨补肾活血方对髓核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影响
3
作者 彭伟 朱立国 +10 位作者 尹逊路 杨克新 罗杰 冯敏山 于杰 李玲慧 展嘉文 韩涛 梁龙 罗明义 张典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年第3期69-75,共7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压力诱导的人髓核细胞坏死性凋亡及RIPK1/RIPK3/MLKL通路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延缓椎间盘退变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髓核细胞,采用持续负载压力法建立髓核细胞退变模型,将造模后的髓核细胞分为模型组、补肾活血...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压力诱导的人髓核细胞坏死性凋亡及RIPK1/RIPK3/MLKL通路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延缓椎间盘退变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髓核细胞,采用持续负载压力法建立髓核细胞退变模型,将造模后的髓核细胞分为模型组、补肾活血方组和抑制剂组,分别予空白血清、补肾活血方含药血清和坏死性凋亡抑制剂(Nec-1)干预,另设正常组髓核细胞常规培养。AO/EB荧光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坏死性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p-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p-RIPK3、p-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蛋白表达,RT-qPCR检测RIPK1、RIPK3、MLKL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髓核细胞AO/EB染色下红色荧光较多,呈圆形、固缩状,髓核细胞坏死性凋亡率升高(P<0.05),p-RIPK1、p-RIPK3、p-MLKL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RIPK1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PK3、MLKL mRNA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肾活血方组及抑制剂组髓核细胞红色固缩状染色质较少,补肾活血方组坏死性凋亡率降低(P<0.05),抑制剂组坏死性凋亡率有降低趋势(P>0.05),补肾活血方组及抑制剂组p-RIPK1、p-RIPK3、p-MLKL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RIPK1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IPK3、MLKL mRNA表达降低(P<0.01)。结论补肾活血方可减轻压力诱导的髓核细胞损伤,从而延缓椎间盘退变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RIPK1/RIPK3/MLKL通路介导的坏死性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方 髓核细胞 坏死性凋亡 椎间盘退变 RIPK1/RIPK3/MLKL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复位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后疼痛及脊柱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
4
作者 李玲慧 王达 +5 位作者 刘治泽 王晓阳 谢榕 彭啸 王尚全 李光华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1期82-87,共6页
目的:应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研究证据。方法:通过计算机系统检索在2024年3月之前公开发表在PubMed、Cochran... 目的:应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为临床提供研究证据。方法:通过计算机系统检索在2024年3月之前公开发表在PubMed、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EMBASE数据库、SinoMed文献服务系统、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有关手法复位联合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由2位研究人员对文献进行独立筛选和数据提取,并参照Cochrane协作网标准,对纳入的随机对照试验逐一进行质量评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相关研究采用RevMan 5.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共纳入18篇随机对照试验,共1702例患者,其中手法复位联合PVP组857例,PVP组84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手法复位联合PVP与单纯PVP组相比较,近期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均数差值(mean difference,MD)=-0.57,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7~-0.07,P=0.03)、远期VAS评分(MD=-0.78,95%CI:-1.09~0.47,P<0.00001)、近期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分(MD=-3.99,95%CI:-4.91~-3.07,P<0.00001)、远期ODI评分(MD=-7.02,95%CI:-7.99~-6.05,P<0.00001)、椎体后凸Cobb角(Cobb′s angle,Cobb)(MD=-6.07,95%CI:-8.10~-4.03,P<0.00001)、骨水泥渗漏发生率[比值比(odds ratio,OR)=0.33,95%CI:0.17~0.67,P=0.002)等诸多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PVP在改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术后疼痛、脊柱功能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手法复位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脊柱定位器加手法复位后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达 王尚全 +3 位作者 李玲慧 陈明 冯泳铿 蔡明扬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6期538-545,共8页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治疗的61例OVCFs患者,随机分为自制脊柱定位器定位+手法复位组(治疗组)...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治疗的61例OVCFs患者,随机分为自制脊柱定位器定位+手法复位组(治疗组)和传统克氏针定位组(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4例,女26例;年龄61~87(73.61±7.17)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15.24~28.89(23.90±3.20)kg·m-2;骨密度T值-4.90~-2.50(-3.43±0.75)SD;骨折至手术时间6.50(4.00,10.25)d;骨折压缩情况Genant分级,Ⅰ级10例,Ⅱ级13例,Ⅲ级7例。对照组31例,男7例,女24例;年龄61~89(73.63±8.77)岁;BMI为18.43~27.06(23.67±2.35)kg·m-2;骨密度T值-4.60~-2.50(-3.30±0.68)SD;骨折至手术时间6.00(3.00,8.00)d;Genant分级,Ⅰ级11例,Ⅱ级9例,Ⅲ级11例。观察并比较两组穿刺次数、X线透视次数、穿刺所需时间,并于术前及术后3 d和1个月观察并比较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评分及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imed up and go test,TUGT)。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3(2.10±0.80)个月。治疗组穿刺次数、X线透视次数、穿刺所需时间分别为5.00(4.00,6.00)次、(29.53±5.89)次、14.83(12.42,21.20)min,对照组分别为7.00(6.00,8.00)次、(34.58±5.33)次、22.19(17.33,27.01)min,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VAS、JOA及TUG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JOA及TUGT均较治疗前好转(P<0.05)。术后3 d,治疗组JOA评分23.00(20.75,25.00)分,高于对照组20.00(19.00,23.00)分(P<0.05);术后3 d治疗组TUGT为6.26(5.86,6.57)s,优于对照组6.90(6.80,7.14)s(P<0.05)。术中治疗组出现1例骨水泥渗漏,对照组出现2例骨水泥渗漏。结论:自制脊柱定位器定位下行椎体成形术联合手法复位的优化方案应用于OVCFs患者,能减少术中穿刺次数,缩短穿刺时间,减少X线透视次数,在恢复术后患者短期腰椎功能、站立行走能力上,相较单纯克氏针定位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脊柱定位 手法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蛇床子素对新生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玲慧 丁道芳 +3 位作者 杜国庆 龚浩 王辉昊 詹红生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5期419-422,共4页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新生SD大鼠10只,脱颈处死后取出颅盖骨,剪成约1mm×1mm的碎片,采用胰酶预消化15min,继以0.1%Ⅰ型胶原酶37℃消化2次,每次1h,所得细胞混匀后置于5%CO2培养箱中37... 目的:探讨蛇床子素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新生SD大鼠10只,脱颈处死后取出颅盖骨,剪成约1mm×1mm的碎片,采用胰酶预消化15min,继以0.1%Ⅰ型胶原酶37℃消化2次,每次1h,所得细胞混匀后置于5%CO2培养箱中37℃恒温培养。细胞培养48h、28d后行ALP染色和矿化结节染色以进行成骨性鉴定。细胞随机分为5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100、50、25、12.5、0μmol/L的蛇床子素进行干预。24、48、72h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并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加药1周后PCNA、β-catenin蛋白表达量。结果:镜下观察细胞形态不规则,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ALP染色及矿化结节染色均为阳性。CCK-8检测发现100μmol/L的蛇床子素干预24h后即可抑制成骨细胞生长,50μmol/L和25μmol/L的蛇床子素于加药后48h开始抑制成骨细胞生长,12.5μmol/L蛇床子素对成骨细胞的增殖无显著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CNA及β-catenin随蛇床子素浓度增加而表达下调。结论:100、50、25μmol/L各个浓度的蛇床子素可抑制成骨细胞增殖,12.5μmol/L蛇床子素对细胞的增殖特性无显著影响。蛇床子素抑制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干扰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 成骨细胞 大鼠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胶原酶消化对原代成骨细胞获得率及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李玲慧 丁道芳 +2 位作者 杜国庆 王辉昊 詹红生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4期328-331,共4页
目的:比较Ⅰ、Ⅱ型胶原酶对新生大鼠颅盖骨的消化效果,选择效率较高的胶原酶,为日后从细胞水平研究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制提供大量种子细胞。方法:新生24hSD大鼠10只,雌雄不限,脱颈处死后取出颅盖骨,剪成约1mm×1mm的碎片,采用... 目的:比较Ⅰ、Ⅱ型胶原酶对新生大鼠颅盖骨的消化效果,选择效率较高的胶原酶,为日后从细胞水平研究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机制提供大量种子细胞。方法:新生24hSD大鼠10只,雌雄不限,脱颈处死后取出颅盖骨,剪成约1mm×1mm的碎片,采用胰酶预消化15min后将骨片按重量平分成两等份,随机分为Ⅰ型组、Ⅱ型组,分别用0.1%Ⅰ型、0.1%Ⅱ型胶原酶37℃消化1h×2次,所得细胞置于5%CO2培养箱中37℃恒温培养。原代细胞分别于培养0h、72h时采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第2代细胞于培养48h后采用NBT/BCIP染色液进行染色,并通过对硝基苯磷酸盐法(PNPP)进行ALP定量检测。结果:镜下观察所获得的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计数显示Ⅰ型组细胞数量大于Ⅱ型组;ALP染色为阳性;PNPP法测得两组吸光度均值分别为0.427和0.262,Ⅰ型组显著高于Ⅱ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胶原酶均适用于成骨细胞的原代消化,但采用Ⅰ型胶原酶获得的细胞数量更多、活性更好,可为日后骨质疏松症的机制研究提供优质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原代培养 胶原酶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MS/MS与G1-熵权法多指标综合评分优选微乐方提取工艺
8
作者 李玲慧 许文 +3 位作者 李丹 林娟 黄汉明 潘鸿贞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22-127,共6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微乐方水提物中6个指标性成分含量的方法,并优选微乐方的水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Waters CORTECS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6μm),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微乐方水提物中6个指标性成分含量的方法,并优选微乐方的水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Waters CORTECS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6μm),以0.1%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25 mL/min,柱温40℃,进样量2μL,电喷雾负离子离子源,正负离子切换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以没食子酸、牡荆素、芍药苷、柚皮苷、橙皮苷、甘草酸含量和干膏率为评价指标,采用G1-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以加水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提取工艺优化参数。结果微乐方水提物中6个成分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83%~102.56%,RSD<4.0%。最佳工艺参数为:饮片加12倍量水浸泡2 h,提取2次,每次1.5 h。结论本研究建立的UPLC-MS/MS同时测定微乐方中6个成分的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优选的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为制剂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G1-熵权法 多指标 提取工艺 正交试验 微乐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从筋治骨理论的康复锻炼对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9
作者 闫安 张宽 +4 位作者 秦伟凯 郭江舟 李玲慧 陈明 王尚全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8期731-734,共4页
目的:基于从筋治骨的中医理论,观察自主康复锻炼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门诊收治9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试验组男11例,女34例;年龄45~70岁,平均(55.47±8.66)岁;病程1周~5年,平均(6.66... 目的:基于从筋治骨的中医理论,观察自主康复锻炼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门诊收治9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试验组男11例,女34例;年龄45~70岁,平均(55.47±8.66)岁;病程1周~5年,平均(6.66±7.96)周;对照组男11例,女34例;年龄48~67岁,平均(54.07±5.36)岁;病程1周~7年,平均(4.82±3.95)周。在股四头肌等长训练的基础上,试验组采用自主功能锻炼的干预方法 ,对照组则采用器械训练方法,共治疗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VAS、Lysholm评分和愈显率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经过2周治疗,试验组的愈显率(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1.11%)。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和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其中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自主功能锻炼联合股四头肌等长训练的康复方案对KOA临床疗效确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康复 自体锻炼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便钙卫蛋白及血清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国瑞 马巧蓉 +4 位作者 李玲慧 郑田 严孝岭 李毅 虞伟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抗胰腺外分泌腺抗体(PAB)、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抗杯状细胞抗体(GAB)、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及粪便钙卫蛋白(FC)在炎症性肠病(IBD)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确诊的克罗恩病(CD)患者107例及溃疡...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抗胰腺外分泌腺抗体(PAB)、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抗杯状细胞抗体(GAB)、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及粪便钙卫蛋白(FC)在炎症性肠病(IBD)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确诊的克罗恩病(CD)患者107例及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98例作为IBD组,非IBD肠病疾病患者79例作为疾病对照组,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PANCA、ASCA、GAB和PAB,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FC浓度。对3组血清PANCA、GAB、PAB、ASCA及FC检测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205例IBD患者血清PANCA、GAB、PAB、ASCA的阳性率分别为36.1%、29.8%、38.0%、4.9%;IBD组、CD组与UC组FC浓度均高于疾病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组与UC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PANCA在CD和UC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4%、66.3%;PAB在CD和UC组的阳性率分别为65.4%、8.2%;PAB、PANCA、GAB、ASCA、FC及5项联合在鉴别诊断IBD与非IBD肠道疾病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38.0%、36.1%、29.8%、4.9%、54.1%、63.4%和98.7%、96.2%、94.9%、100%、68.4%、93.7%。5项联合鉴别诊断IBD与非IBD肠道疾病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9;PANCA用于UC鉴别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6;PAB用于CD鉴别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3。结论 GAB为一种IBD相关自身抗体,可用于IBD的辅助诊断;PAB和PANCA分别为CD和UC重要的血清学标记物,对该类疾病诊断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将FC与自身抗体联合对于IBD与非IBD胃肠道疾病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但对于区分CD或UC价值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 抗体 钙卫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旋提手法教学机器人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冯敏山 朱立国 +4 位作者 王尚全 于杰 陈明 李玲慧 魏戌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3期241-246,共6页
目的 :评价颈椎旋提手法教学机器人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方法 :应用颈椎旋提手法教学机器人对10位临床应用旋提手法至少5年且熟练掌握手法操作要领的医师进行操作考核,对考核过程中的6项核心指标(预牵引力、提扳力、最大作用力、提扳时... 目的 :评价颈椎旋提手法教学机器人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方法 :应用颈椎旋提手法教学机器人对10位临床应用旋提手法至少5年且熟练掌握手法操作要领的医师进行操作考核,对考核过程中的6项核心指标(预牵引力、提扳力、最大作用力、提扳时间、旋转幅度和俯仰幅度)进行数据采集,比较10位医师5次操作(G1、G2、G3、G4、G5)中各项指标的合格率差异,并对每位医师5次操作各项指标的合格情况进行分析,以评价该机器人的稳定性。结果:10位医师在G1、G2操作中存在不合格指标,以提扳力、最大作用力、旋转幅度为著,经χ~2检验,P值分别为0.074、0.264、0.5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3次操作开始未再出现不合格指标。对10位操作者的5次操作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提扳力方面,G4、G5与G1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P=0.006);最大作用力方面,G4、G5与G1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P=0.012);其余各项指标两两比较,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颈椎旋提手法教学机器人作为考核工具能稳定有效地评价术者施行旋提手法操作的优劣,可以将旋提手法的核心指标进行客观量化,有望建立新的手法教学和考核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手法 骨科 机器人 计算机辅助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差异表达的基因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宇 王海永 +6 位作者 管晓龙 李玲慧 王菲 赵琴飞 虞伟 赵建宁 李晓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98-604,共7页
目的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s)的异常增生是造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关节组织损伤和畸变的主要原因之一。文中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RA患者关节FLSs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探索其... 目的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ibroblast-like synoviocytes,FLSs)的异常增生是造成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关节组织损伤和畸变的主要原因之一。文中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RA患者关节FLSs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探索其与RA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原代培养手术切取的膝关节滑膜组织中FLSs至第3代,用Agilent人基因表达谱芯片对3例RA患者和3例外伤患者的FLSs进行初筛,并对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和信号通路(pathway)分析。随后用实时定量PCR在15例RA患者FLSs和15例外伤患者FLSs中验证可能与RA发病机制有关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结果与外伤患者FLSs相比,RA患者FLSs共检出103个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基因转录本(差异倍数>2,P<0.05),其中36个表达上调,67个表达下调。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外伤患者FLSs与RA患者FLSs,速激肽前体1α型(TAC1)基因、wnt诱导分泌蛋白3(WISP3)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分别为[(6.65±1.81)vs(1.00±0.20)]、[(18.45±3.67)vs(1.00±0.31)]、[(3.11±0.36)vs(1.00±0.13),P<0.05],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成员15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0.15±0.08)vs(1.00±0.35),P<0.05]。结论 TAC1、WISP3、VEGFA和TNFSF15基因在RA患者FLSs中异常表达,这些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RA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市香洲城区降水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曹永强 李玲慧 +1 位作者 邵薇薇 李元菲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15,共7页
基于珠海市198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及2011—2018年CMADS中国大气同化驱动数据集V1.0及V1.1,利用Manner-Kendall检验法、小波分析法分析不同等级降水分布频率、变化趋势及周期特征,根据NASA GPM IMERG 0.5 h分辨率的降水数据分析香洲城... 基于珠海市198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及2011—2018年CMADS中国大气同化驱动数据集V1.0及V1.1,利用Manner-Kendall检验法、小波分析法分析不同等级降水分布频率、变化趋势及周期特征,根据NASA GPM IMERG 0.5 h分辨率的降水数据分析香洲城区51场大暴雨及特大暴雨的时程分配特征,并依据城区土地利用类型及气溶胶粒子的变化规律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1981—2018年,香洲城区总降水量呈波动减小趋势,下降率每10 a为65.70 mm,主要原因是大雨及暴雨量级雨量的减少;年降水日数及总降水量均经历了增多—减少—增多—减少—增多的4次周期振荡变化,主周期均为25 a左右;场次暴雨持续时间为4.5~23 h,且降水时长有增加趋势,暴雨峰值的出现时间的概率由大到小为夜间、上午、午间、午后;城市化进程引起地面粗糙度增大对移动的降雨系统产生了阻碍效应,对城区降雨时长的增加有一定影响,且暴雨峰值的出现时间与空气中气溶胶粒子的日变化规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特征 暴雨 城市化 香洲城区 珠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格搜索的参数优化方法用于鱼粉灰分的近红外LSSVM定量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华舟 陈福 +2 位作者 许丽莉 温江北 李玲慧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8-202,共5页
采用近红外(NIR)光谱技术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参数优化方法,建立定标预测模型测定鱼粉灰分的含量,采用去趋势校正和标准正交校正(DC-SNV)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光谱预处理,基于网格搜索法建立LSSVM的参数优化模型,提高NIR光谱定量分... 采用近红外(NIR)光谱技术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参数优化方法,建立定标预测模型测定鱼粉灰分的含量,采用去趋势校正和标准正交校正(DC-SNV)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光谱预处理,基于网格搜索法建立LSSVM的参数优化模型,提高NIR光谱定量分析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LSSVM参数网格搜索方法能够有效地应用于鱼粉NIR光谱模型优化,获得的鱼粉灰分的光谱预测值与化学测定值能较准确的匹配,有利于NIR光谱技术快速检测在养殖饲料产品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粉 灰分 近红外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参数优化 去趋势标准正交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资源综合模拟与调配一体化模型的北京市水资源模拟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曹永强 李玲慧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5-31,共7页
在探讨2007—2018年北京市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的基础上,利用WAS模型对1980—2018年北京市水资源进行动态模拟研究,分析区域自然-社会水循环转化模式,探讨社会水循环与自然水循环的转化机理。结果表明:2007—2018年北京市年均需水量(实... 在探讨2007—2018年北京市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的基础上,利用WAS模型对1980—2018年北京市水资源进行动态模拟研究,分析区域自然-社会水循环转化模式,探讨社会水循环与自然水循环的转化机理。结果表明:2007—2018年北京市年均需水量(实部、虚部)呈上升趋势,年均蓝水供水量36.85亿m^(3),绿水供水量16.90亿m^(3);需水缺口呈显著增大趋势,年均水资源缺口为165.20亿m^(3);1982—2010年北京市多年平均及25%、50%和75%径流总量特征频率年模拟与实测误差率分别为7.0%、4.8%、1.2%和0,模型精度较高;各计算单元自然水循环下出流量由东北部向西南部递增,自然-社会水循环下实际出流量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配置 WAS模型 自然-社会二元水循环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在快速鉴定临床酵母菌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奚海燕 王颖 +5 位作者 黄梅 李玲慧 范明 邵海枫 王卫萍 李晓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16-419,共4页
目的目前酵母菌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往往鉴定周期长、操作繁琐、阳性率低,不能满足临床快速诊断和及时治疗的需要。文中探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 目的目前酵母菌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往往鉴定周期长、操作繁琐、阳性率低,不能满足临床快速诊断和及时治疗的需要。文中探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MS)用于快速鉴定临床分离酵母菌的可行性。方法收集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2013年7-10月自临床标本分离的非重复酵母菌120株。分别使用MALDI-TOF-MS和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或API酵母菌鉴定条进行鉴定,结果不一致的菌株采用ITS基因测序验证。结果 120株酵母菌中117株(97.5%)MALDI-TOF-MS正确鉴定到种水平,2株(1.7%)未给出鉴定结果,1株(0.8%)鉴定结果不一致的菌株经ITS基因测序确认,MALDI-TOF-MS和Vitek 2-Compact/API均鉴定错误。结论 MALDI-TOF-MS可以作为一个快速、准确和价廉的工具应用于临床酵母菌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临床酵母菌 快速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健骨片调节整合素β_1和α_Ⅴβ_3表达水平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少锋 李玲慧 +6 位作者 陈青 姚共和 邓博 向剑锋 聂颖 罗振华 郭彦涛 《中国骨伤》 CAS 2013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通过对去势大鼠整合素表达水平的观察,揭示金刚健骨片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10月龄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福善美组(FSM)、金刚健骨片组(JGJG)、骨松宝颗粒组(GSB)、模型组(OVX)、假手术组(SHAM)。治疗组及模... 目的:通过对去势大鼠整合素表达水平的观察,揭示金刚健骨片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10月龄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福善美组(FSM)、金刚健骨片组(JGJG)、骨松宝颗粒组(GSB)、模型组(OVX)、假手术组(SHAM)。治疗组及模型组行卵巢摘除术,假手术组切除相同重量的肠系膜。统一饲养13周造模成功后,治疗组分别以相应药物连续给药13周,JGJG组每只大鼠每天给药0.13g,GSB组每只每天给药0.86g,FSM组每只每天给药0.28mg,模型组及假手术组以生理盐水替代。治疗结束后处死动物取出骨组织,进行骨密度测定,并利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整合素αⅤβ3及β1表达水平。结果:骨密度测定结果显示,治疗组的股骨密度、整合素β1均较OVX组有明显提高;治疗组整合素αⅤβ3明显低于OVX组。结论:金刚健骨片能显著提高去势大鼠的股骨密度、整合素β1的表达水平,并可降低整合素αβ的阳性表达率,从而干预成骨-破骨细胞偶联,达到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整合素类 卵巢切除术 骨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密葆含药血清对高浓度地塞米松干预后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奕 姜宏 +4 位作者 丁道芳 李玲慧 杜国庆 刘锦涛 詹红生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8期668-672,共5页
目的:观察股密葆含药血清对高浓度地塞米松干预后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用多次酶消化法分离出生24 h内新生SD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P1代细胞进行实验.将不同浓度地塞米松(0、10-8、10-7、10-6、10-5、10-4 mol/L)干预成骨细胞,... 目的:观察股密葆含药血清对高浓度地塞米松干预后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用多次酶消化法分离出生24 h内新生SD大鼠颅盖骨成骨细胞,P1代细胞进行实验.将不同浓度地塞米松(0、10-8、10-7、10-6、10-5、10-4 mol/L)干预成骨细胞,1周后进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3周后进行矿化结节染色.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进一步选择10-5 mol/L地塞米松干预成骨细胞1周,继而改换空白鼠血清及高、中、低浓度股密葆含药血清培养基,培养1周后进行ALP染色,Western-blot检测Ⅰ型胶原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表达,培养2周后进行矿化结节染色.结果:生理浓度地塞米松(10-8 moL/L)可促进成骨细胞ALP的表达及矿化结节产生,而高浓度地塞米松(10-7~10-4 mol/L)可抑制上述结果,股密葆含药血清可逆转高浓度地塞米松对成骨细胞ALP、矿化结节、Ⅰ型胶原及PCNA的抑制作用.结论:高浓度地塞米松可抑制成骨细胞增殖分化,而这种抑制作用可被股密葆含药血清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成骨细胞 细胞增殖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EI指数的辽宁省多尺度旱涝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19
作者 曹永强 路洁 李玲慧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0-220,共11页
近年来辽宁省深受旱涝灾害的影响,明确其时空演变特征对进一步制定防灾减灾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9-2018年辽宁省23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基于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指数),运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线性倾向率... 近年来辽宁省深受旱涝灾害的影响,明确其时空演变特征对进一步制定防灾减灾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利用1989-2018年辽宁省23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数据,基于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指数),运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线性倾向率等数理统计方法,对辽宁省近30年来旱涝演变及持续性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通径分析方法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近30年来辽宁省经历涝-旱-涝的演化过程,辽西干旱化显著,变涝趋势最显著的是辽中和辽北,其次是降水量最丰富的辽东;(2)从中度及以上旱涝灾害频率看,1999—2008年为典型的干旱时段,而2009-2018年则为偏涝时段,旱涝事件发生频率春季>冬季>秋季>夏季;(3)持续性干旱事件强度变小,主要发生在春季。持续性洪涝事件呈增加趋势,主要发生在春、夏两季;(4)降水量是影响旱涝变化的主要因素,蒸散量次之,气温是通过影响降水量和蒸散量进而影响旱涝变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I指数 旱涝 持续性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辽宁省玉米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曹永强 李玲慧 +2 位作者 路洁 张若凝 宁月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2-137,共6页
为了揭示玉米生育期不同阶段主要气象因子对其产量的影响关系,基于1960-2017年辽宁省内23个站点逐日气象数据及1998-2017年玉米播种面积及总产量数据,运用Mann-Kendall检验法、5年线性调和滑动平均法,对各气象因子及玉米产量的年际间变... 为了揭示玉米生育期不同阶段主要气象因子对其产量的影响关系,基于1960-2017年辽宁省内23个站点逐日气象数据及1998-2017年玉米播种面积及总产量数据,运用Mann-Kendall检验法、5年线性调和滑动平均法,对各气象因子及玉米产量的年际间变化趋势进行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气候变化对辽宁省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近58年辽宁省平均气温以0.21℃/10 a的速率显著增长(p<0.05);日照时数显著下降(p<0.05),变化幅度为23.42 h/10 a;降水量减少速率为3.37 mm/10 a。②近20年来辽宁省玉米单产量变化趋势并不明显,整体表现为以59.12 kg/10 a速率减少;气象产量相对离散,总体呈上升趋势。③从气象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关系上看,生育期内平均气温、日照时数与气象产量均主要呈负相关关系,降水量对玉米产量产生的正效应多于负效应;喇叭口期是各气象因子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期。研究成果旨在为合理利用气候变化规律以实现当地粮食增产和安全保障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气象因子 玉米产量 相关性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