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中砷、铬元素背景值及其分布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玉浸 王德中 +1 位作者 宁安荣 战新华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1989年第3期13-16,共4页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陕西省各主要土壤上小米、玉米、小麦和水稻中砷和铬的含量,并统计和确定了二者的背景值。对两元素在作物中的水平与土壤含量间进行了显著性差异检验,分析了砷铬两种元素的相关关系,阐述了粮食元素背景值的分布规律...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陕西省各主要土壤上小米、玉米、小麦和水稻中砷和铬的含量,并统计和确定了二者的背景值。对两元素在作物中的水平与土壤含量间进行了显著性差异检验,分析了砷铬两种元素的相关关系,阐述了粮食元素背景值的分布规律。此外,还探讨了粮食对元素的累积能力和土壤对元素的供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农作物 背景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类蔬菜对土壤镉吸收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51
2
作者 欧阳喜辉 赵玉杰 +3 位作者 刘凤枝 李野 师荣光 李玉浸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7-70,共4页
为了研究不同种类蔬菜对土壤镉的吸收能力,在北京市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同步采集土壤和蔬菜样品各220个(包括16个蔬菜种类)。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了土壤及蔬菜中总镉含量。应用箱线图、方差分析、聚灰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蔬菜种类在... 为了研究不同种类蔬菜对土壤镉的吸收能力,在北京市规模化蔬菜生产基地同步采集土壤和蔬菜样品各220个(包括16个蔬菜种类)。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了土壤及蔬菜中总镉含量。应用箱线图、方差分析、聚灰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不同蔬菜种类在自然条件下对土壤镉吸收能力的差异,并探讨了土壤pH、镉含量等对蔬菜吸收镉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的蔬菜对镉元素的吸收能力有显著性差异,叶菜类的吸收能力大于果菜类蔬菜,油菜吸收镉能力最强。叶菜类蔬菜其吸收系数变异性较大,而果菜类较小。自然条件下,土壤镉活性较差,土壤pH、镉含量的差异性没有对蔬菜吸收土壤镉的能力产生显著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收系数 蔬菜 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对水稻根际微域土壤Cd生物有效性及水稻Cd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丽 侯萌瑶 +5 位作者 安毅 李玉浸 林大松 朱丹妹 秦莉 霍莉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5-671,共7页
采用根际箱培养的方式,研究了在Cd污染土壤中施用生物炭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H值、Cd生物有效性及Cd在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pH值随着输入生物炭比例增加有上升趋势。在不同用量生物炭添加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Cd... 采用根际箱培养的方式,研究了在Cd污染土壤中施用生物炭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pH值、Cd生物有效性及Cd在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pH值随着输入生物炭比例增加有上升趋势。在不同用量生物炭添加下,根际和非根际土壤Cd有效态含量均有下降,其中,根际土壤在中用量(50 g·kg^(-1))生物炭处理下降幅最大,达13.9%;非根际第一、二层土壤在高用量(100 g·kg^(-1))生物炭处理下达显著差异(P<0.05),分别下降了27.4%和22.9%,而第三层土壤Cd有效态含量在中用量(50 g·kg^(-1))处理下效果最明显,下降了29.2%。施加生物炭均降低水稻各部位Cd含量,且与对照相比,水稻根和糙米中Cd的含量在中用量(50g·kg^(-1))生物炭处理下达显著性差异(P<0.05),分别下降了49.8%和81.2%;茎叶和稻壳分别在高用量(100 g·kg^(-1))和中用量(50 g·kg^(-1))处理下降幅最大,分别下降了28.2%和47.1%。由此可见,在Cd污染土壤中添加一定量的生物炭能提高土壤的pH值,降低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并抑制水稻对Cd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水稻 根际环境 Cd 生物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伦贝尔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被引量:26
4
作者 石益丹 李玉浸 +2 位作者 杨殿林 刘红梅 胡跃高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099-2103,共5页
通过对呼伦贝尔草地生态系统的分析,建立了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多种生态经济学方法,对呼伦贝尔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表明,呼伦贝尔草地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的服务总价值为2601.24×108元... 通过对呼伦贝尔草地生态系统的分析,建立了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多种生态经济学方法,对呼伦贝尔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初步估算。结果表明,呼伦贝尔草地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的服务总价值为2601.24×108元,其中有机物质生产价值70.82×108元;调节大气价值429.58×108元;涵养水源价值1230.17×108元;土壤保持价值819.90×108元;营养物质循环价值13.48×108元;废弃物降解价值0.42×108元;休闲旅游价值36.87×108元。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远大于经济价值,在各种服务功能中,营养物质循环和土壤保持价值所占比重最大。因此,加强草原生态环境建设对于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 呼伦贝尔草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重金属含量超标风险协同管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郭书海 吴波 +2 位作者 李凤梅 迟光宇 李玉浸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245-2249,共5页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特别是重金属超标风险尤为突出。综合考虑土壤环境质量与农作物环境响应特性对农产品重金属超标的双重影响,基于农产品品种对重金属吸收/积累特性的差异性分析,阐明了农作物品种优选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保...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严峻,特别是重金属超标风险尤为突出。综合考虑土壤环境质量与农作物环境响应特性对农产品重金属超标的双重影响,基于农产品品种对重金属吸收/积累特性的差异性分析,阐明了农作物品种优选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作用,提出了在农作物品种审定中增加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系数指标,建立国家层面的农作物吸收/积累重金属数据系统,探索农产品重金属超标风险的协同管控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管控 品种审定 重金属 农产品 土壤 吸收 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产地禁产区划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师荣光 刘凤枝 +4 位作者 王跃华 赵玉杰 李玉浸 郑向群 姚秀荣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25-429,共5页
农产品产地禁产区划分是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保障农产品产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本文对我国农产品产地土壤、水和大气的环境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描述,提出了禁产区划分的技术程序。在此基... 农产品产地禁产区划分是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办法》,保障农产品产地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本文对我国农产品产地土壤、水和大气的环境污染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描述,提出了禁产区划分的技术程序。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禁产区划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开展农产品产地安全普查、完善产地标准体系、加强禁产区划分的基础研究和开展禁产区划分的试点、示范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产地 农产品质量 禁产区 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红梅 李玉浸 +1 位作者 陶战 刘凤枝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17-219,共3页
阐述了我国农业现状和生态农业产业化特点及其优势,并结合典型实例证明生态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提出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生态农业 产业化 可持续发展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作物秸秆沼气发酵与直接利用效益比较 被引量:38
8
作者 庞凤梅 李玉浸 +1 位作者 杨殿林 刘红梅 《中国沼气》 2008年第2期34-37,共4页
通过对农作物秸秆沼气发酵与直接利用效益比较,得出沼气发酵与直接燃烧比较,提高了能量的转换和利用效率,秸秆沼气发酵比直接燃烧能量利用效率提高0.2—0.9倍。沼肥还田使农作物秸秆中的营养元素得到充分利用,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 通过对农作物秸秆沼气发酵与直接利用效益比较,得出沼气发酵与直接燃烧比较,提高了能量的转换和利用效率,秸秆沼气发酵比直接燃烧能量利用效率提高0.2—0.9倍。沼肥还田使农作物秸秆中的营养元素得到充分利用,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改善了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循环状况。对天津市武清区、唐山市丰润区两地所取土壤样品的检测结果表明,长期施用沼肥的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17%,全氮量0.08%,密度1.189g·cm^-1,孔隙度55%,和施用无机肥的土壤相比,有机质、全氮、孔隙度分别增加0.8%,0.018%,6.3%,密度则下降0.199g·cm^3。另外,常年施用沼肥的土壤中,土壤酶活性增强,土壤理化性状改善。总之,农作物秸秆沼气发酵,无论在能量利用、物质循环还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方面都比秸秆直接还田的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利用 沼气发酵 效益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氮水平及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菠菜产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李鹏 李玉浸 +2 位作者 杨殿林 王志勇 庞凤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8期7779-7780,7804,共3页
[目的]探索硝酸盐含量不超标的前提下使菠菜高产的供氮水平及有机无机肥料配比。[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下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菠菜产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菠菜产量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而达到一定水平后继... [目的]探索硝酸盐含量不超标的前提下使菠菜高产的供氮水平及有机无机肥料配比。[方法]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下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菠菜产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菠菜产量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而达到一定水平后继续追加氮素反而造成菠菜减产;与单施有机肥或单施尿素相比,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可以获得更高的菠菜产量。菠菜硝酸盐含量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单施有机肥产生硝酸盐最少,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次之,单施尿素产生硝酸盐最多。[结论]综合考虑产量和硝酸盐含量2个因素,纯氮施入量300 kg/hm2,75%的N由有机肥提供、25%的N由尿素化肥提供为最佳氮素水平和配施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菠菜 氮素水平 有机无机肥料 产量 硝酸盐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与特点 被引量:7
10
作者 陶战 李玉浸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1994年第3期97-100,共4页
我国生态农业(Chineseeco-agriculture,简称CEA)是从1980年逐步发展推广起来的。目前,全国已有村(场)、乡(镇)、县不同级别的生态农业试点2000多个。从1993年开始,农业部等7部委局联合... 我国生态农业(Chineseeco-agriculture,简称CEA)是从1980年逐步发展推广起来的。目前,全国已有村(场)、乡(镇)、县不同级别的生态农业试点2000多个。从1993年开始,农业部等7部委局联合行动共同推进我国50个生态农业县建设。实践业已证明,CEA能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CEA是利用生态经济学系统分析和农业环境科学原理建立起来的可持续农业模式,现已为我国农民和各级农业管理部门所接受。本文介绍了其原理、技术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农业 发展 农业生态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宝坻和湖北大冶高效生态农业技术体系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殿林 李玉浸 +1 位作者 乌云格日勒 石益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83-185,共3页
针对我国生态农业基础研究不足,在试验示范和推广普及方面的薄弱环节,通过跨学科的综合与合成,研究并建立了我国华北、中南典型农区生态农业技术体系和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提出新阶段我国生态农业研究的方向与重点。
关键词 生态农业 技术体系 示范区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农业及其特征简述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凤枝 李玉浸 孙宝利 《天津农林科技》 2003年第5期12-15,共4页
本文回顾了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过程 ,分析了从不同角度定义的可持续农业内涵 ,指出可持续农业是一个广泛适用的指导思想而不是具体的模式。文章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强调可持续农业是生态、经济、社会三者相... 本文回顾了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过程 ,分析了从不同角度定义的可持续农业内涵 ,指出可持续农业是一个广泛适用的指导思想而不是具体的模式。文章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强调可持续农业是生态、经济、社会三者相互协调发展的一种动态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农业 特征 动态平衡 生态 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土壤淹水对pH、Eh、Fe及有效态Cd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7
13
作者 朱丹妹 刘岩 +4 位作者 张丽 王秀梅 安毅 李玉浸 林大松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08-1517,共10页
基于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了南方不同酸碱性土壤淹水后,土壤pH值、Eh值、Fe[Fe(Ⅱ)和无定型氧化铁]含量、有效态Cd含量和不同有机质土壤淹水后有效态Cd含量变化趋势,同时分析了pH、Eh、Fe变化趋势对有效态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酸碱... 基于数据收集整理,分析了南方不同酸碱性土壤淹水后,土壤pH值、Eh值、Fe[Fe(Ⅱ)和无定型氧化铁]含量、有效态Cd含量和不同有机质土壤淹水后有效态Cd含量变化趋势,同时分析了pH、Eh、Fe变化趋势对有效态Cd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酸碱性土壤长时间淹水后,pH均趋于中性、Eh下降、Fe含量增加;有效态Cd含量在酸性和中性土壤中呈持续下降趋势,分别降低了42%和38%;在碱性土壤中降低了27%,其中淹水前15 d呈增加趋势,淹水15 d后逐渐减少。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淹水后,有效态Cd含量在中高(≥20 g·kg^(-1))有机质土壤中降低78%,且为持续降低趋势;在中低(≤20 g·kg^(-1))有机质土壤中降低了52%,在淹水15~30 d增加,且淹水15 d有效态Cd含量要低于淹水60 d有效态Cd含量。土壤有效态Cd含量随着pH值增大而降低,且变化速率一致,即pH值增加速率大时,有效态Cd含量降低速率也大,反之亦然;土壤有效态Cd含量在淹水前15 d随Fe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淹水15 d后随着Fe含量增加而降低;整个淹水期间,土壤有效态Cd含量随着Eh值降低而降低。综上,酸性土壤和中高有机质土壤淹水后可有效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碱性土壤淹水时间不低于30 d、中低有机质土壤淹水不超过15 d才能达到有效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之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 EH FE 有效态Cd 淹水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