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诺丽发酵果汁抗氧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煦照 于纯淼 +1 位作者 陈佳 刘树民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75-177,共3页
研究诺丽发酵果汁对溴代苯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抗氧化功能。将小鼠随机分组,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经口给予不同浓度受试样品,空白对照组则给予同体积溶剂,连续给药30 d后取血测抗氧化酶活力。并在第31天,给予受试样品或溶剂1 h后,用溴... 研究诺丽发酵果汁对溴代苯所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抗氧化功能。将小鼠随机分组,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经口给予不同浓度受试样品,空白对照组则给予同体积溶剂,连续给药30 d后取血测抗氧化酶活力。并在第31天,给予受试样品或溶剂1 h后,用溴代苯油造模致肝损伤,测肝组织抗氧化酶活力和过氧化脂质含量。结果表明,受试样品高、中、低三剂量组中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均高于空白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中剂量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中剂量组肝组织中过氧化脂质(MDA)含量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显示,发酵诺丽果汁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功能,对肝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诺丽果汁 肝损伤 抗氧化作用 溴代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巴戟果实诺丽(NONI)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2
作者 于纯淼 李煦照 +2 位作者 于栋华 陈佳 刘树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73-576,580,共5页
海巴戟(诺丽)被波利尼西亚人作为民间药物而广泛使用已有2000多年历史。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其生理功能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现就其对肝损伤的保护、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诺丽 生理功能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修复脑线粒体防治帕金森病研究述评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智明 李煦照 +1 位作者 卢芳 刘树民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23-126,共4页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脑线粒体结构及功能异常是重要病因。目前,防治PD运用了多种中药复方、单味药、中药有效成分,其主要作用机制涉及保护线粒体形态结构、抗氧化应激、抗钙调节异常、减轻兴奋性毒性、抗...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脑线粒体结构及功能异常是重要病因。目前,防治PD运用了多种中药复方、单味药、中药有效成分,其主要作用机制涉及保护线粒体形态结构、抗氧化应激、抗钙调节异常、减轻兴奋性毒性、抗细胞凋亡等,还可通过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发挥综合作用。通过查阅近年具有代表性的文献,本文将中药复方、中药有效成分对脑线粒体的结构、功能修复以达到防治PD的实验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归纳,提示许多中药复方及其有效成分对PD具有良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脑线粒体 帕金森病 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药物→疾病”逆向分析策略运用生物标签研究模式分析杜仲叶治疗血液疾病的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帅男 魏明星 +1 位作者 唐文雅 李煦照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24-430,共7页
目的基于“药物→疾病”逆向分析策略运用生物标签研究模式分析杜仲叶治疗血液疾病的潜能、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方法运用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探索杜仲叶干预血清样本的生物标签,再运用生物信息学拓扑分析其治疗血液疾病的潜能、作用... 目的基于“药物→疾病”逆向分析策略运用生物标签研究模式分析杜仲叶治疗血液疾病的潜能、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方法运用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探索杜仲叶干预血清样本的生物标签,再运用生物信息学拓扑分析其治疗血液疾病的潜能、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结果6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和6个差异表达代谢物参与了3个显著调节通路,这些内源性靶点可以作为潜在生物标签。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库的分析,杜仲叶的治疗潜能可能涉及白细胞障碍、血小板病、白血病和贫血。杜仲叶的65个化学成分可能成为其治疗血液疾病的物质基础。结论生物标签研究模式揭示了杜仲叶治疗血液疾病的潜能、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可为后续将杜仲叶开发成保健食品,甚至成为药物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签研究模式 杜仲叶 血液疾病 作用机制 物质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组学联合蛋白质组学分析防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帅男 李红美 李煦照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41-947,共7页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探讨防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尿酸钠诱导痛风性关节炎模型。随后,关节滑膜组织样本被用于组织病理学、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析。最后,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验证组学的分析结果。结果... 目的基于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探讨防己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尿酸钠诱导痛风性关节炎模型。随后,关节滑膜组织样本被用于组织病理学、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析。最后,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验证组学的分析结果。结果防己减轻了由尿酸钠诱导的滑膜组织的损伤,并逆转了30个代谢物和53个蛋白质的异常表达,这些靶点参与了10个病理学过程(例如炎症、凋亡及软骨损伤等)。通过联合通路分析,其中的4个代谢物和3个蛋白质共同参与了2个关键性通路(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和白细胞跨内皮迁移)。在验证性实验中,防己可以逆转大鼠滑膜中由尿酸钠诱导的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E2、钙粘着蛋白5及非受体型酪氨酸蛋白磷酸酶11的异常表达。结论本研究为防己在治疗痛风性关节炎上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防己 代谢组学 蛋白质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豆根对小鼠大脑毒性作用的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帅男 李红美 李煦照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3-349,共7页
目的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被用于分析山豆根脑毒性的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方法运用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析山豆根干预脑组织后的差异表达代谢物和蛋白质。随后,对这些内源性靶点在MetaboAnalyst数据库中进行联合通路分析... 目的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被用于分析山豆根脑毒性的作用机制及物质基础。方法运用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分析山豆根干预脑组织后的差异表达代谢物和蛋白质。随后,对这些内源性靶点在MetaboAnalyst数据库中进行联合通路分析。STITCH数据库和STRING数据库被用于筛选响应毒性靶点的物质基础。结果组学结果表明,经山豆根干预后,小鼠脑组织中的38个代谢物和293个蛋白质发生差异表达。其中,11个差异表达的代谢物和21个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参与了8个显著调节通路。生物信息学表明,24个成分有可能干预了18个毒性靶点的表达。结论多个靶点参与了山豆根诱导的脑毒性,它们的异常表达有诱导神经兴奋性毒性、智力迟钝、记忆下降、皮质损伤等发生的可能性。多种成分有可能成为响应这些作用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豆根 脑毒性 代谢组学 蛋白质组学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