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广东省丘陵地区主要造林树种生长表现
1
作者
许伟兵
李炜桢
+4 位作者
李兆佳
王伟璇
孟诗原
宋玉林
赵志刚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1期36-40,共5页
掌握树种生长发育特性是贯彻适地适树原则的基础,对森林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东省东江林场15个阔叶树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16 a生和7 a生林分生长变化,以期为丘陵地区造林树种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5个树种间16 a...
掌握树种生长发育特性是贯彻适地适树原则的基础,对森林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东省东江林场15个阔叶树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16 a生和7 a生林分生长变化,以期为丘陵地区造林树种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5个树种间16 a生胸径、树高和冠幅差异显著(P<0.05)。相对于造林后7年内的生长表现,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翻白叶树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等在8~16 a生长速度下降明显;木荷Schima superba、黧蒴Castanopsis fissa、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等则生长较快。通过聚类分析将15个树种分为三类,南酸枣、荷木、黧蒴、火力楠、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山桂花Paramichelia baillonii、西南桦Betula alnoides属于速生树种,樟树Camphora officinarum、青冈Quercus glauca、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翻白叶树、红锥属于中等速生树种,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属于慢生树种。研究通过对比各地树种的生长表现,提出丘陵地区树种选择和应用建议,对森林质量提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地区
适地适树
树种选择
森林质量提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珠江三角洲城市公益林资源分布差异
2
作者
白念森
吴超
+4 位作者
勾啸
崔嘉辰
李炜桢
贾朋
赵志刚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5期130-136,共7页
为了探寻公益林森林生态系统有效管理的科学依据、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经验,研究以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中山市、东莞市共6个珠三角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21年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中的公益林统计数据,从区域角...
为了探寻公益林森林生态系统有效管理的科学依据、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经验,研究以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中山市、东莞市共6个珠三角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21年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中的公益林统计数据,从区域角度分析地区间、树种组成间的蓄积量构成差异和原因。结果表明,(1)珠三角六市的公益林面积共计100847.22 hm^(2),蓄积量7593435.84 m^(3),单位面积蓄积量为74.75 m^(3)·hm^(-2);(2)珠三角六市公益林面积、蓄积间差异较大,东莞市单位面积蓄积量达到88.59 m^(3)·hm^(-2),珠海市单位面积蓄积量最低,仅有54.40 m^(3)·hm^(-2),东莞市公益林的面积、蓄积量以及单位面积蓄积量均为六个市最高;(3)在公益林优势树种蓄积量方面,阔叶混交林面积和蓄积量均最高,速生相思单位面积蓄积量最高,达到121.11 m^(3)·hm^(-2),人工纯林表现出较高的生产力,以34%的公益林面积,提供了48%的蓄积量;(4)公益林蓄积与其立地质量、经营水平和混交林的树种组成等有关。结论指出,珠三角六市森林质量提升空间大,需优化公益林树种、林种结构,加强森林经营技术和模式研究,注重树种适应性与立地质量匹配,实现经济与生态文明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地区
公益林
蓄积量
树种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南丘陵地区杉木人工林天然更新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勾啸
孟诗原
+4 位作者
李炜桢
何仲坚
黄久香
李威
赵志刚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2年第5期70-76,共7页
以广州市北部生态屏障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近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各层次天然更新植物组成和多样性,探究人工林近自然改造提升技术。结果显示,该杉木林地带性树种天然更新良好,累计有57种植物,其中乔木层24在、灌木层35...
以广州市北部生态屏障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近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各层次天然更新植物组成和多样性,探究人工林近自然改造提升技术。结果显示,该杉木林地带性树种天然更新良好,累计有57种植物,其中乔木层24在、灌木层35种、草本层11种;灌木层植物多样性最高,乔木层略低于草本层。乔木层中,杉木的占比和重要值分别为29.55%、0.2136,平均树高和胸径在林分中处于中等水平,从优势度和生长指标分析其处于竞争劣势;杉木主要处于林冠层和亚林冠层,林冠上层无杉木,以地带性先锋树种和顶级树种为主,而且主林冠下均无杉木和先锋树种更新,以早期耐荫性强的顶级树种为主,其中锥Castanopsis chinensis、浙江润楠Machilus chekiangensis、罗浮柿Diospyros morrisiana等在林分占比和优势度高;林分已由杉木人工纯林自然演替为针阔混交林,并有进一步向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趋势。研究结果反映出该林分具备较强的天然更新能力和进展演替趋势,并与常见典型杉木天然更新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立地质量和树种适应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天然更新
植物多样性
近自然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广东省丘陵地区主要造林树种生长表现
1
作者
许伟兵
李炜桢
李兆佳
王伟璇
孟诗原
宋玉林
赵志刚
机构
广东省东江林场/广东东江森林公园管理处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广州市生态园林科技协同创新中心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出处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1期36-40,共5页
基金
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农业和社会发展科技项目(202206010058)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部门预算项目(穗财编〔2023〕1号)。
文摘
掌握树种生长发育特性是贯彻适地适树原则的基础,对森林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广东省东江林场15个阔叶树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16 a生和7 a生林分生长变化,以期为丘陵地区造林树种选择提供参考。结果表明:15个树种间16 a生胸径、树高和冠幅差异显著(P<0.05)。相对于造林后7年内的生长表现,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翻白叶树Pterospermum heterophyllum、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等在8~16 a生长速度下降明显;木荷Schima superba、黧蒴Castanopsis fissa、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等则生长较快。通过聚类分析将15个树种分为三类,南酸枣、荷木、黧蒴、火力楠、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山桂花Paramichelia baillonii、西南桦Betula alnoides属于速生树种,樟树Camphora officinarum、青冈Quercus glauca、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翻白叶树、红锥属于中等速生树种,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属于慢生树种。研究通过对比各地树种的生长表现,提出丘陵地区树种选择和应用建议,对森林质量提升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丘陵地区
适地适树
树种选择
森林质量提升
Keywords
hilly areas
species-site matching
tree species selection
forest quality improvement
分类号
S727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珠江三角洲城市公益林资源分布差异
2
作者
白念森
吴超
勾啸
崔嘉辰
李炜桢
贾朋
赵志刚
机构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广州市生态园林科技协同创新中心
广州市林学会
出处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5期130-136,共7页
基金
广东省林业科技创新项目(2024KJCX001)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4B03J1325)。
文摘
为了探寻公益林森林生态系统有效管理的科学依据、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经验,研究以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中山市、东莞市共6个珠三角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21年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中的公益林统计数据,从区域角度分析地区间、树种组成间的蓄积量构成差异和原因。结果表明,(1)珠三角六市的公益林面积共计100847.22 hm^(2),蓄积量7593435.84 m^(3),单位面积蓄积量为74.75 m^(3)·hm^(-2);(2)珠三角六市公益林面积、蓄积间差异较大,东莞市单位面积蓄积量达到88.59 m^(3)·hm^(-2),珠海市单位面积蓄积量最低,仅有54.40 m^(3)·hm^(-2),东莞市公益林的面积、蓄积量以及单位面积蓄积量均为六个市最高;(3)在公益林优势树种蓄积量方面,阔叶混交林面积和蓄积量均最高,速生相思单位面积蓄积量最高,达到121.11 m^(3)·hm^(-2),人工纯林表现出较高的生产力,以34%的公益林面积,提供了48%的蓄积量;(4)公益林蓄积与其立地质量、经营水平和混交林的树种组成等有关。结论指出,珠三角六市森林质量提升空间大,需优化公益林树种、林种结构,加强森林经营技术和模式研究,注重树种适应性与立地质量匹配,实现经济与生态文明协同发展。
关键词
珠三角地区
公益林
蓄积量
树种结构
Keywords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public welfare forest
stock volume
tree species structure
分类号
S757.2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南丘陵地区杉木人工林天然更新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勾啸
孟诗原
李炜桢
何仲坚
黄久香
李威
赵志刚
机构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广州市景观重点实验室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广州市白水山森林公园
出处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2年第5期70-76,共7页
基金
广东省林业局生态公益林修复项目(2021-173)。
文摘
以广州市北部生态屏障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近熟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各层次天然更新植物组成和多样性,探究人工林近自然改造提升技术。结果显示,该杉木林地带性树种天然更新良好,累计有57种植物,其中乔木层24在、灌木层35种、草本层11种;灌木层植物多样性最高,乔木层略低于草本层。乔木层中,杉木的占比和重要值分别为29.55%、0.2136,平均树高和胸径在林分中处于中等水平,从优势度和生长指标分析其处于竞争劣势;杉木主要处于林冠层和亚林冠层,林冠上层无杉木,以地带性先锋树种和顶级树种为主,而且主林冠下均无杉木和先锋树种更新,以早期耐荫性强的顶级树种为主,其中锥Castanopsis chinensis、浙江润楠Machilus chekiangensis、罗浮柿Diospyros morrisiana等在林分占比和优势度高;林分已由杉木人工纯林自然演替为针阔混交林,并有进一步向地带性常绿阔叶林演替的趋势。研究结果反映出该林分具备较强的天然更新能力和进展演替趋势,并与常见典型杉木天然更新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立地质量和树种适应性有关。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天然更新
植物多样性
近自然改造
Keywords
Chinese fir plantation
natural regeneration
plant diversity
close-to-nature management
分类号
S754.1 [农业科学—森林经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广东省丘陵地区主要造林树种生长表现
许伟兵
李炜桢
李兆佳
王伟璇
孟诗原
宋玉林
赵志刚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珠江三角洲城市公益林资源分布差异
白念森
吴超
勾啸
崔嘉辰
李炜桢
贾朋
赵志刚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华南丘陵地区杉木人工林天然更新研究
勾啸
孟诗原
李炜桢
何仲坚
黄久香
李威
赵志刚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