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应力测量在矿床突水防治中的应用——以河南夹沟铝土矿床突水防治工程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满洲 余强 +2 位作者 郭启良 陈群策 安其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3-378,共6页
针对铝土矿床突水,开展地应力测量研究,是分析查明突水成因、优化确定防治方案及合理进行矿床底板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夹沟矿床测量分析结果表明:①矿床地区存在较高的水平构造应力,其量值明显高于垂向应力。矿床水平高构造应力对矿床... 针对铝土矿床突水,开展地应力测量研究,是分析查明突水成因、优化确定防治方案及合理进行矿床底板管理的一项重要手段。夹沟矿床测量分析结果表明:①矿床地区存在较高的水平构造应力,其量值明显高于垂向应力。矿床水平高构造应力对矿床底板及其边坡稳定性具有不良影响,矿床开采掘面轴线走向应沿N70°E方向布设趋佳;②由于持续开采作用,矿床附近地应力状态产生不良扰动,水平高构造应力同开采形成的局部地应力场不良改变的叠加影响对矿床底板岩石场各类裂隙、结构面水起到极为重要的“催化”作用,是造成矿床底板突水的重要因素之一;③防治工作应重视加强矿床底板管理,科学预留安全隔水层屏障。并建议对矿床底板及其下伏一定范围内的灰岩实施预注浆处理,使得裂隙得以加固、溶洞得到堵塞,以抵抗不良应力的作用,消除或减弱对矿床突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床 地应力测量 矿床突水 河南夹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关于黄河治理的战略构想
2
作者 李满洲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22-28,37,共8页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在孕育着中华民族文明的同时,也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据史载,自公元前602年至公元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就决溢达1500多次,其中造成大的改道26次.波及范围,北抵天津,南至江淮,总面积25万km^2.因此...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在孕育着中华民族文明的同时,也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据史载,自公元前602年至公元1938年的2540年间,黄河下游就决溢达1500多次,其中造成大的改道26次.波及范围,北抵天津,南至江淮,总面积25万km^2.因此,黄河安危,事关大局,成为历朝历代统治者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河流治理 分水 改道 水土保持 调水 调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平原浅层地下水年龄 被引量:13
3
作者 石旭飞 董维红 +1 位作者 李满洲 张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0-197,共8页
利用3 H法和CFCs法对河南平原第四系浅层地下水年龄进行计算,为河南平原浅层地下水可更新能力评价和水循环的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种方法计算出的年龄拟合误差较小(2a),均可代表河南平原浅层地下水年龄。总体上,河南平原浅层地下水... 利用3 H法和CFCs法对河南平原第四系浅层地下水年龄进行计算,为河南平原浅层地下水可更新能力评价和水循环的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2种方法计算出的年龄拟合误差较小(2a),均可代表河南平原浅层地下水年龄。总体上,河南平原浅层地下水主要为近50a以来补给的现代水。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山前地区以及开封西部的黄河两岸等地区浅层地下水年龄均小于30a,并且顺着地下水流向年龄逐渐增大。从山前地区和黄河两岸至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潜力逐渐减小。总体上:平原北部地下水系统地下水年龄较小,地下水循环交替较快;平原南部地下水系统次之;平原中部地下水系统地下水年龄最大,地下水循环交替最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里昂 浅层地下水年龄 河南平原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平原浅层地下水总溶解固体和水化学类型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岩 董维红 +3 位作者 李满洲 郑昭贤 石旭飞 郭自训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9-83,68,共6页
利用75件地下水样品的水化学数据(丰水期38件,枯水期37件)分析了丰、枯水期河南平原第四系浅层地下水总溶解固体(TDS)和水化学类型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南平原浅层地下水淡水(TDS<1g/L)发育。枯水期TDS>1g/L的地下水主要分布... 利用75件地下水样品的水化学数据(丰水期38件,枯水期37件)分析了丰、枯水期河南平原第四系浅层地下水总溶解固体(TDS)和水化学类型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南平原浅层地下水淡水(TDS<1g/L)发育。枯水期TDS>1g/L的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新乡-开封-太康县一线以东地区、项城以及太行山东麓安阳市境内;丰水期TDS>1g/L的地下水分布在新乡以东的部分地区、兰考县城东镇以及太康县以东地区。枯水期地下水主要以HCO3型水为主,丰水期河南平原的北部、南部主要以HCO3型水为主,而中部主要以HCO3-SO4型水为主。丰、枯水期地下水水化学特征的差异是在气候(降水、蒸发)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地下水 水化学 总溶解固体 河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夹沟铝土矿床突水机理与防治方法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满洲 王继华 +3 位作者 铁平菊 张建国 黄景春 褚加计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5-89,94,共6页
文章建立了河南夹沟铝土矿床“二元”突水概念模型,揭示了突水水源来自两个不同的渗流场:矿床上部石炭系(C3)含水岩组渗流场、矿床下部奥陶系(O2)含水岩组+寒武系(∈2+3)含水岩组渗流场。前者以重力自由渗流为突水力源,以裂隙、溶孔(洞... 文章建立了河南夹沟铝土矿床“二元”突水概念模型,揭示了突水水源来自两个不同的渗流场:矿床上部石炭系(C3)含水岩组渗流场、矿床下部奥陶系(O2)含水岩组+寒武系(∈2+3)含水岩组渗流场。前者以重力自由渗流为突水力源,以裂隙、溶孔(洞)为突水途径,突水类型为直接式突水;后者以高压水头顶托渗透为突水力源,以各类原生、次生裂隙为突水途径,突水类型为间接式突水。并论证了矿床“二元”突水的治理对策与方法,提出未来矿床开采以平行疏排降水为主,并正确预留C2矿床底板天然隔水层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床 突水 防治方法 勘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粘性土地基振击锤击碎石桩加固处理效果的应用对比
6
作者 李满洲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5-128,共4页
本文针对饱和粘性土地基,分别采用振击、锤击两种技术方法、工艺对其进行加固处理。结果表明:在相同布桩方案和用料条件下,振动(φ550)沉管桩较锤击(φ377)沉管桩加固效果更好。同原天然地基土相比,二者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 本文针对饱和粘性土地基,分别采用振击、锤击两种技术方法、工艺对其进行加固处理。结果表明:在相同布桩方案和用料条件下,振动(φ550)沉管桩较锤击(φ377)沉管桩加固效果更好。同原天然地基土相比,二者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模量提高幅度分别为94.0%5、2.9%和65.0%、21.5%。主要因为前者有利于地基土颗粒之间的剪切与重组及其土的三维结构改变,有利于桩间土排水固结和挤密作用的发挥,且置换因素亦有较大作用;而后者不利于地基土颗粒之间的剪切与重组及其土的三维结构改变,虽然成桩密度较大,但该致密桩体却不利于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与桩间土排水固结作用的发挥,且由于所成桩径较小,桩体置换作用和径向挤密作用相对均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击锤击碎石桩 施工方法和工艺 处理效果对比分析 饱和粘性土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黄河治理的战略构想
7
作者 李满洲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0-42,共3页
通过对黄河水流系统泥沙输移载体能量环境的分析研究 ,提出“以治沙为中心 ,从调整和优化泥沙侵蚀、堆积和输移的载体水能分布入手”的基本思路 ,以及“上游分水改道 ,分能减沙 ;中游限 (断 )能拦沙 ,减少下泄和下游引水增能 ,冲沙减淤... 通过对黄河水流系统泥沙输移载体能量环境的分析研究 ,提出“以治沙为中心 ,从调整和优化泥沙侵蚀、堆积和输移的载体水能分布入手”的基本思路 ,以及“上游分水改道 ,分能减沙 ;中游限 (断 )能拦沙 ,减少下泄和下游引水增能 ,冲沙减淤”的系统治黄战略构想 ,并就其合理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初步分析 ,结果认为 :利用水能的相机增减 ,实施上、中、下游输沙载体的优化调配 ,辅以必要的生物水保措施 ,是能够创建黄河下游动态冲淤平衡局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沙侵蚀输移 载体能量 优化配置 黄河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