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力楠种质资源早期综合评价与选择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清莹 陈伟俊 +2 位作者 仲崇禄 方碧江 姜清彬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6期799-805,共7页
通过对8个种源77个家系6年生火力楠人工林的生长及形质性状分析,选出优良的种源家系,为火力楠种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广东信宜和广西浦北的2个种源与7、65、104、98和29号5个家系在闽南地区综合生长表现较优... 通过对8个种源77个家系6年生火力楠人工林的生长及形质性状分析,选出优良的种源家系,为火力楠种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广东信宜和广西浦北的2个种源与7、65、104、98和29号5个家系在闽南地区综合生长表现较优;在8个种源中,广东信宜的种源综合评定值排名最高,广西博白的综合评定值最低;在所有77个家系中,来自广东信宜的家系7综合排名最高,说明家系7在生长及形质性状上综合优势明显。因此,表现较优的2个种源和5个家系可用做闽南地区早期火力楠人工林种植的优良材料,其中最具潜力的家系7和家系65值得闽南地区早期火力楠人工林种植推广。研究结果可为闽南地区营造火力楠早期优质高效的人工林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力楠 种源 家系 生长性状 形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崂山野生木本植物资源开发利用评价 被引量:5
2
作者 任莹 吕俊杰 +2 位作者 李清莹 焦传兵 臧德奎 《山东农业科学》 2015年第6期70-74,共5页
对崂山野生木本植物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利用层次分析(AHP)法建立了崂山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的评价体系,对261种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野茉莉(Styrax japonicus)、木通(Akebia quinata... 对崂山野生木本植物资源进行了系统调查,利用层次分析(AHP)法建立了崂山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资源的评价体系,对261种野生木本观赏植物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红楠(Machilus thunbergii)、野茉莉(Styrax japonicus)、木通(Akebia quinata)等83种植物为Ⅰ级野生木本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价值很高;牛奶子(Elaeagnus umbellata)、白乳木(Neoshirakia japonica)、垂丝卫矛(Euonymus oxyphyllus)等123种植物为Ⅱ级野生木本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价值一般,可适度开发利用;牛叠肚(Rubus crataegifolius)、杠柳(Periploca sepium)、鸡屎藤(Paederia scandens)等55种植物为Ⅲ级野生木本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价值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木本植物 层次分析法 崂山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质量利益共同体的理念和管理模式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清莹 程玉平 +1 位作者 杨海亮 张伟 《工程质量》 2019年第1期4-9,共6页
借鉴习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结合利益共同体的内涵,针对工程项目提出工程质量利益共同体的理念。通过阐述十方工程质量利益相关者的正向利益和反向利益,进一步分析利益相关者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关系,构建了基于... 借鉴习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结合利益共同体的内涵,针对工程项目提出工程质量利益共同体的理念。通过阐述十方工程质量利益相关者的正向利益和反向利益,进一步分析利益相关者在工程质量管理中的关系,构建了基于利益相融的多层次质量管理模式,提出了基于利益共同体理念的工程质量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质量 利益共同体 利益相关者 管理模式 保障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叶桂品种资源与研究现状 被引量:7
4
作者 冯园园 李清莹 胡绍庆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第6期793-798,共6页
桂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彩叶桂品种群作为桂花的新品种群,集绿化、香化和彩化三种功能于一体,在园林应用领域价值大、前景广。本文总结彩叶桂品种资源概况,发现目前通过审定的27个彩叶桂品种主要来源于播种苗的人工选择、扦插苗及芽变... 桂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彩叶桂品种群作为桂花的新品种群,集绿化、香化和彩化三种功能于一体,在园林应用领域价值大、前景广。本文总结彩叶桂品种资源概况,发现目前通过审定的27个彩叶桂品种主要来源于播种苗的人工选择、扦插苗及芽变,多来自广西桂林地区,从色系角度可分为红色系和黄色系;同时对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发现彩叶桂在繁育与栽培方面研究较多,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面也做了一定研究,并对其今后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探讨及展望,为今后彩叶桂的品种鉴定、保护及新品种开发和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花 彩叶桂 品种资源 研究现状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工程质量保险实施对比分析及建议 被引量:6
5
作者 吴芷婧 李清莹 +1 位作者 董文斌 张伟 《工程质量》 2019年第1期10-15,20,共7页
首先明确工程质量保险基本内涵,然后分析法国与我国工程质量保险的发展历程,并从工程质量保险的运作模式、参与方、保险费率、投保范围及期限四个方面,将国内主要试点地域上海、北京、江苏、安徽、广东及浙江的实施现状分别进行对比。... 首先明确工程质量保险基本内涵,然后分析法国与我国工程质量保险的发展历程,并从工程质量保险的运作模式、参与方、保险费率、投保范围及期限四个方面,将国内主要试点地域上海、北京、江苏、安徽、广东及浙江的实施现状分别进行对比。再依据中央和地方出台的相关文件,分析目前工程质量保险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保险参与方、运作模式、保险产品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促进我国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健康有序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质量保险 运作模式 保险参与方 保险费率 投保范围及期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对工程质量全过程监管的体制机制“3+5”研究框架 被引量:1
6
作者 董文斌 李清莹 张伟 《工程质量》 2019年第7期5-10,共6页
基于系统思维、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PDCA循环管理等理论,明确了政府对于工程质量全过程监管的制度框架体系,并将该制度框架分为体制、机制两个部分。其中体制主要是从较为宏观的行业管理层面,分析工程质量监管法律法规体系、责任... 基于系统思维、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PDCA循环管理等理论,明确了政府对于工程质量全过程监管的制度框架体系,并将该制度框架分为体制、机制两个部分。其中体制主要是从较为宏观的行业管理层面,分析工程质量监管法律法规体系、责任体系、组织体系方面的问题;机制主要是从较为微观的工程项目实施层面,分析工程质量行为监管、工程实体质量监管的相关问题。基于此,提出建立政府对工程质量全过程监管体制机制的“3+5”研究框架,以构建更为全面、系统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 工程质量 全过程监管 体制机制 研究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