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双曲线动校正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添才 谢玉洪 +2 位作者 李列 张宏兵 张兴岩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1-354,共4页
针对常规走时双曲线方程依据偏移距小于或等于反射界面深度的假设,以至于不适合长电缆的大偏移距和多覆盖次数采集方式的地震资料速度分析及时差动校正处理,提出了长排列非双曲线反射同相轴的动校正(NMO)方法,并且首次用于南海地震资料... 针对常规走时双曲线方程依据偏移距小于或等于反射界面深度的假设,以至于不适合长电缆的大偏移距和多覆盖次数采集方式的地震资料速度分析及时差动校正处理,提出了长排列非双曲线反射同相轴的动校正(NMO)方法,并且首次用于南海地震资料处理。该方法通过在常规时移双曲线方程引入2个NMO参数,即不均匀性参数s和各向异性参数η,使走时方程满足长电缆采集数据处理要求。模型试算及实际数据处理结果显示,大偏移距及陡倾角处的道集得到拉平,叠加后的剖面成像更清晰、信噪比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双曲线动校正技术 长排列非双曲线 同相轴 电缆数据采集 中深层地震数据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LIFT技术衰减海上近道多次波 被引量:21
2
作者 李添才 李列 +3 位作者 陈瑜 万欢 刘金朋 丘斌煌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10年第2期107-111,共5页
近道多次波压制是目前海上地震资料处理的一大难题,特别是在浅层气的影响下,近道多次波更是难以压制。常规近道多次波衰减技术在压制多次波的同时,有效信号也受到压制。为此,提出了一种有效衰减近道多次波的LIFT技术,该技术针对有效反... 近道多次波压制是目前海上地震资料处理的一大难题,特别是在浅层气的影响下,近道多次波更是难以压制。常规近道多次波衰减技术在压制多次波的同时,有效信号也受到压制。为此,提出了一种有效衰减近道多次波的LIFT技术,该技术针对有效反射在近中远偏移距均有分布,而近道多次波主要集中在近道的特点,基于局部时窗的AVO原理模拟有效信号,从而达到信噪分离的目的。实际资料处理证实了该技术既能有效衰减近道多次波,又能很好地保留有效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处理 LIFT技术 AVO模拟 近道多次波 衰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实景三维城市建设的物探方法研究与应用
3
作者 马海志 董书健 +6 位作者 王思锴 李智 李添才 李芳凝 颜威 周玉凤 李世民 《城市勘测》 2024年第3期1-8,共8页
在新型城镇化和实景三维测绘技术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地下空间的精细开发与管理对于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尤为关键。本研究探索适合实景三维城市建设的地球物理勘探(物探)方法,旨在提升城市地下空间探测的精确度与工作效率。针对城市复杂条... 在新型城镇化和实景三维测绘技术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地下空间的精细开发与管理对于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尤为关键。本研究探索适合实景三维城市建设的地球物理勘探(物探)方法,旨在提升城市地下空间探测的精确度与工作效率。针对城市复杂条件,本文提出了一种综合物探方法,该方法不仅涵盖了浅层、中层和深层的勘探,而且融合了新型基础测绘技术。在一项针对某老旧办公楼改造的案例实践中,由于现场条件限制无法实施钻探,笔者采用了高分辨率的无损勘察技术,利用多通道多频三维探地雷达系统、地震频率成像法和高密度微动探测技术,集成多源数据,探明了办公楼地下防空洞的分布,并揭示了地层结构、岩土分界面及地下建构筑物的状况,最终构建了一个满足实景三维工程级精度要求的BIM模型,该模型融合了地面楼宇、地下管线、地铁和地质体等信息,对模型可实现剖切分析和岩土力学模拟计算等,为办公楼的安全改造和科学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文章还进一步提出,未来物探技术的发展趋势应聚焦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发展,促进跨学科多专业交融,助力实景三维数字中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景三维城市建设 BIM模型 地下空间探测 高精度物探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目标靶区的双程波动方程地震定向照明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雷涛 顾汉明 +4 位作者 李列 李添才 方中于 蔡志成 余信江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7-443,共7页
提出一种面向目标靶区的地震定向照明分析技术,即采用双程声波波动方程传播算子,通过地震波传播的波印廷矢量(Poynting vector)分析对每个质点的波场值进行方向性分解,根据分解后的波场值分别计算出模型在不同方向上的地震波能量分布,... 提出一种面向目标靶区的地震定向照明分析技术,即采用双程声波波动方程传播算子,通过地震波传播的波印廷矢量(Poynting vector)分析对每个质点的波场值进行方向性分解,根据分解后的波场值分别计算出模型在不同方向上的地震波能量分布,最终计算出地震波震源的定向照明度。数值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定向照明度可以定量地分析出地震波沿不同方向传播的能量分布规律,进而分析各个不同方向的定向照明度对目标靶区照明量的贡献情况,为地震采集设计中合理地选择加密炮点的激发位置以及激发方向提供参考依据。该方法计算速度快且精度高,对复杂的模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波方程 波印廷矢量 方向性分解 定向照明度 能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深水崎岖海底区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策略 被引量:4
5
作者 许自强 李添才 +1 位作者 万欢 葛勇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10年第2期99-106,共8页
深水崎岖海底地震资料处理存在诸多难题,如延续相位问题、噪声与多次波压制问题、成像问题以及长偏移距表现的各向异性问题等等。通过某三维工区深水崎岖海底地震资料处理,探讨了深水崎岖海底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的特点及针对性处理策略,... 深水崎岖海底地震资料处理存在诸多难题,如延续相位问题、噪声与多次波压制问题、成像问题以及长偏移距表现的各向异性问题等等。通过某三维工区深水崎岖海底地震资料处理,探讨了深水崎岖海底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的特点及针对性处理策略,分析总结了多域去噪的保幅压噪、多次波衰减、确定性子波反褶积、高密度双谱自动速度分析、弯曲射线偏移等技术及其处理效果,为类似工区的地震资料处理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崎岖海底 信噪分离 多域去噪 远场子波 双谱速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宽频鬼波压制的90°相位转换技术在识别海上中深层复杂叠置砂体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史文英 吴其林 +2 位作者 方中于 李添才 张兴岩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6年第5期59-62,共4页
90°相位转换快速高效识别油气储层的方法已经在油气地震勘探界广泛接受,但地震储层的调谐厚度与储层实际厚度匹配良好是该技术应用的必要条件之一,这就大大限制了该技术在中深层中低频、高速砂泥岩地层中的应用。尝试采用宽频+逆... 90°相位转换快速高效识别油气储层的方法已经在油气地震勘探界广泛接受,但地震储层的调谐厚度与储层实际厚度匹配良好是该技术应用的必要条件之一,这就大大限制了该技术在中深层中低频、高速砂泥岩地层中的应用。尝试采用宽频+逆散射级数法的鬼波压制处理结合90°相位转换技术,破解该技术在中深层应用瓶颈。通过利用上述技术在南海L地区中深层的2880层复杂叠置砂体识别实验,应用效果良好,较好分辨2880层3套孤立砂体横向分布和接触关系,并为该区下一步油田开发提供了依据。这套组合技术的应用不仅对该区油田开发具有指导意义,同时拓展了90°相位技术在中深层目的层勘探层的应用,为海上中深层地震资料上快速识别复杂叠置砂体提供了一种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0°相位转换 鬼波压制 宽频处理 逆散射级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漏频傅里叶变换的数据规则化技术在海上三维拖缆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兴芝 李添才 +4 位作者 肖二莲 刘明珠 丘斌煌 侯志平 刘秀娟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5-28,共4页
受采集方式和环境的影响,海上三维拖缆地震资料采样不规则,覆盖次数不均匀,采用常规的面元均化处理技术容易导致振幅信息误差,最终影响偏移成像效果。提出了基于反漏频傅里叶变换的数据规则化技术处理流程,实现了地震数据规则化,该项技... 受采集方式和环境的影响,海上三维拖缆地震资料采样不规则,覆盖次数不均匀,采用常规的面元均化处理技术容易导致振幅信息误差,最终影响偏移成像效果。提出了基于反漏频傅里叶变换的数据规则化技术处理流程,实现了地震数据规则化,该项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南海QH油田地震数据中,有效地改善了数据品质,提高了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规则化 反漏频傅里叶变换 海上拖缆采集 地震资料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带状交通工程物探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李芳凝 刘志清 +5 位作者 王思锴 马海志 李添才 赵振国 王晨涛 肖西卫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3年第1期17-25,共9页
山区带状交通工程物探通常面临崎岖地形、高山峡谷、飞水暗河、植被茂盛、陡倾地层等复杂地理环境和地质构造影响。当前,针对山区的物探方法手段单一、技术思路不开阔、数据信息严重不足,存在勘察盲区,尚未形成技术体系,难以有效提导钻... 山区带状交通工程物探通常面临崎岖地形、高山峡谷、飞水暗河、植被茂盛、陡倾地层等复杂地理环境和地质构造影响。当前,针对山区的物探方法手段单一、技术思路不开阔、数据信息严重不足,存在勘察盲区,尚未形成技术体系,难以有效提导钻探,存在重大地质风险,严重影响后续勘察设计和工程造价。以崎岖山岭DGT深埋长隧道紧邻断裂带和高山峡谷BFSH深埋特长隧道穿越地热发育区勘察项目为依托,运用大数据思维,对近几年涌现出来的航空物探、广域频电磁法、地震微动以及井中物探等新技术进行系统研究,试验攻关综合物探技术在山区勘察的有效性,揭示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工程物探面临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措施,综合利用遥感、地质、钻探、试验等勘察技术,建立了“空天地”+“工可-初勘-详勘”多场源一体化勘察模式,形成了数据量大、属性要素全面、动态的勘察大数据,准确识别了断裂带、地热性质、围岩质量和岩土分界面,为优化线路和钻探选位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案例研究,认为运用大数据思维可以提高山区工程勘察设计水平,采用综合技术可以提高地质参数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带状交通工程 深埋特长隧道 断裂带 地热发育区 大数据 综合物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人机平台的航磁探测系统集成应用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添才 孟亮 +2 位作者 焦健 于平 周帅 《路基工程》 2019年第5期137-140,共4页
无人机平台的地球物理测量方法是航空物探技术的一个新兴分支,由于其人员安全性高、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关注。基于无人直升机平台集成开发了一套航磁总场测量系统,根据无人机平台干扰场的分布特性确定航磁探头的最优搭载位置... 无人机平台的地球物理测量方法是航空物探技术的一个新兴分支,由于其人员安全性高、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关注。基于无人直升机平台集成开发了一套航磁总场测量系统,根据无人机平台干扰场的分布特性确定航磁探头的最优搭载位置,并针对磁干扰的影响规律选取速度较快的事后软补偿方式,对干扰场进行有效的抑制。为了验证航磁补偿算法的有效性,选择十字交叉飞行和地质异常剖面进行实际飞行测试,通过十字交叉点位置的补偿结果验证了补偿算法的有效性,通过实际剖面飞行数据与已有地质资料对比说明了系统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航磁测量 补偿 系统集成 系统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倾斜电缆地震资料处理关键技术及其效果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许自强 李添才 +4 位作者 王用军 但志伟 顾汉明 刘杰明 李三福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18,共9页
近年来发展的倾斜电缆采集技术具有宽频带采集和成像质量兼顾浅、中、深层等优势;相对于常规等浮拖缆采集,斜缆每一道的陷波特征都在变化,必须研发相应的处理技术。结合南海荔湾深水区倾斜电缆资料处理效果,详细阐述了倾斜电缆地震资料... 近年来发展的倾斜电缆采集技术具有宽频带采集和成像质量兼顾浅、中、深层等优势;相对于常规等浮拖缆采集,斜缆每一道的陷波特征都在变化,必须研发相应的处理技术。结合南海荔湾深水区倾斜电缆资料处理效果,详细阐述了倾斜电缆地震资料关键处理技术,包括波场延拓缆深校正技术、逆滤波器法震源鬼波压制技术、基于超高斯时空变电缆鬼波压制技术,并总结出了海上宽频处理的技术流程,处理后的频带宽度达2.5~140.0Hz。本文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倾斜电缆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国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斜电缆 波场延拓 震源鬼波压制 电缆鬼波压制 宽频处理 技术流程 处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场延拓最小二乘法去虚反射技术在上下缆采集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1
作者 赫建伟 顾汉明 +2 位作者 吴耀乐 方中于 李添才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4-430,2,共7页
海上拖缆采集数据通常存在缘自海水面虚反射(鬼波)的陷波特性,而近年推出的上下缆采集技术可有效压制虚反射,但常规上下缆处理技术往往忽略了测量过程中的噪声影响。本文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先利用频率—波数域波场延拓算子分别获得上下... 海上拖缆采集数据通常存在缘自海水面虚反射(鬼波)的陷波特性,而近年推出的上下缆采集技术可有效压制虚反射,但常规上下缆处理技术往往忽略了测量过程中的噪声影响。本文基于已有研究成果,先利用频率—波数域波场延拓算子分别获得上下缆总波场与上行波和下行波的关系,继而获得上下缆总波场与上行波和虚反射算子的关系,然后采用最小二乘算法去除虚反射并将剩余噪声最小化,从而实现上下缆数据中最优提取上行波。合成数据和实际海上数据处理测试结果表明,上下缆数据处理结果既保留了浅层高频信息,有较高分辨率,又确保了深层低频信息,目的层反射比浅缆数据能量强、信噪比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反射/鬼波 上下缆处理 噪声压制 最优去虚反射 频率—波数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西部深水区二维叠前地震成像方法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林 黄安敏 +3 位作者 李添才 杨平华 李三福 陈剑锋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99-302,共4页
南海西部深水区以二维地震资料为主,受水深变化大、海底崎岖以及地层速度异常等因素的影响,深水区时间域构造不能代表正确的地下构造形态,而常规的时深转换方法解决不了该地区构造畸变的问题。在分析南海西部深水区地层速度变化规律及... 南海西部深水区以二维地震资料为主,受水深变化大、海底崎岖以及地层速度异常等因素的影响,深水区时间域构造不能代表正确的地下构造形态,而常规的时深转换方法解决不了该地区构造畸变的问题。在分析南海西部深水区地层速度变化规律及其与水深关系的基础上,结合正演模拟分析,针对性地应用速度趋势法建模,消除了常规速度建模方法导致的构造畸变,改善了断层和中深层的二维叠前地震成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西部 深水区 二维叠前深度偏移 速度趋势法 地震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时移地震数据的互均衡处理技术
13
作者 肖二莲 潘新志 李添才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4年第3期77-80,84,共5页
在时移地震处理中,为了对两次采集的三维数据体的同一性和差异性进行分析比较,必须对重复采集的资料进行一致性处理。互均衡处理是减少或削弱时移地震不可重复性噪声、提高时移地震资料一致性的最为有效的技术。互均衡处理的基本思想是... 在时移地震处理中,为了对两次采集的三维数据体的同一性和差异性进行分析比较,必须对重复采集的资料进行一致性处理。互均衡处理是减少或削弱时移地震不可重复性噪声、提高时移地震资料一致性的最为有效的技术。互均衡处理的基本思想是利用设计校正算子对基础测线和监测测线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将监测测线地震数据的振幅、时间、相位、频率等校正到与基础测线数据一致。通过互均衡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时移地震数据的可重复性。使得各种非地质因素引起的不一致降低到最小的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移地震 互均衡 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