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西南昌“3·31”极端大风成因分析
1
作者 李淑璠 王秀明 +4 位作者 刘屹靖 李海俊 樊李苗 俞小鼎 汤欢 《大气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9-628,共20页
2024年3月31日凌晨,江西省南昌市出现极端对流性强风天气,发生某高楼三位人员坠亡事件。本研究主要基于南昌SA型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及地面加密观测,分析了高楼人员坠亡地(即事发楼栋)附近的风暴精细结构。结果显示,在事发时段,波型线... 2024年3月31日凌晨,江西省南昌市出现极端对流性强风天气,发生某高楼三位人员坠亡事件。本研究主要基于南昌SA型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及地面加密观测,分析了高楼人员坠亡地(即事发楼栋)附近的风暴精细结构。结果显示,在事发时段,波型线状回波中段的弓形回波北端出现了书挡涡旋(bookend vortex),尺度和强度与强中气旋相当。书挡涡旋从事发楼栋上空经过,内部可进一步识别出尺度更小的龙卷涡旋特征(Tornado Vortex Signature,简称TVS)和龙卷残片特征(Tornado Debris Signature,简称TDS),TVS径向速度差超过40 ms^(-1)。基于TVS和TDS分析所得疑似龙卷路径进行灾情调查,结果显示多处具有龙卷灾损特征,包括气旋性旋转的强风、辐合风和树剥皮等,且有石桥被完全吹倒。综上,可以确定事发楼栋附近出现了EF2级左右的龙卷,高楼人员坠亡极有可能是由龙卷引发的。本次过程特殊之处在于,龙卷相关涡旋包括书挡涡旋及其内部镶嵌的位于阵风锋前沿的小涡旋,二者几乎同时出现和增强。基于观测的分析表明,龙卷相关涡旋主要由水平涡度扭转形成,而水平涡度与未及地后侧入流急流下方的低层强垂直切变和阵风锋相关的斜压涡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卷 弓形回波 书挡涡旋 龙卷涡旋特征(TVS) 龙卷残片特征(TDS) 灾害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次不同强度乒乓球运动对抑郁症状大学生工作记忆及事件相关电位的影响
2
作者 赵群 王芃 +5 位作者 贾舒祺 刘晴 刘聪 李淑璠 刘伟志 毛丽娟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98-909,共12页
目的 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讨单次不同强度乒乓球运动对抑郁症状大学生工作记忆的影响及其认知神经加工机制。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在某高校招募100名有抑郁症状的大学生,按1∶1∶1∶1比例随机分为低强度运动组、中强度运动组、... 目的 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讨单次不同强度乒乓球运动对抑郁症状大学生工作记忆的影响及其认知神经加工机制。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在某高校招募100名有抑郁症状的大学生,按1∶1∶1∶1比例随机分为低强度运动组、中强度运动组、高强度运动组和对照组,低强度运动组、中强度运动组、高强度运动组分别接受强度为57%~64%最大心率(HRmax)和主观疲劳感觉分级量表(RPE)评分9~11分、65%~75% HRmax和RPE评分12~13分、76%~95% HRmax和RPE评分14~17分的单次乒乓球运动干预30 min(5 min热身、20 min监控锻炼、5 min整理),对照组不接受运动干预。干预前后进行言语工作记忆(VWM)和空间工作记忆(SWM)测量,并记录任务期间的ERP成分(N2、P3的波幅和潜伏期)。结果 最终纳入91名受试者(低强度运动组20人、中强度运动组25人、高强度运动组23人、对照组23人)进行分析。在VWM任务中,正确率的时间主效应显著(F_(1,89)=5.942,P=0.017,偏η^(2)=0.064),干预后中强度运动组和高强度运动组正确率提高(差值=0.027,95% CI 0.001~0.053,P=0.037;差值=0.029,95% CI 0.002~0.055,P=0.040);反应时的时间主效应显著(F_(1,89)=7.244,P=0.009,偏η^(2)=0.077),组别与时间的交互效应显著(F_(3,87)=2.844,P=0.042,偏η^(2)=0.089),干预后低强度运动组和中强度运动组反应时缩短(差值=-0.095,95% CI -0.183~-0.007,P=0.035;差值=-0.079,95% CI -0.158~0,P=0.049);ERP成分中P3潜伏期的时间与脑区电极位置的交互效应显著(F_(3,87)=5.785,P<0.001,偏η^(2)=0.062),其余各阶交互效应均不显著(均P>0.05)。在SWM任务中,正确率的时间主效应显著(F_(1,89)=5.092,P=0.027,偏η^(2)=0.055),组别与时间的交互效应不显著(F_(3,87)=0.799,P=0.498,偏η^(2)=0.027),干预后中强度运动组正确率提高(差值=0.019,95% CI 0~0.037,P=0.046);反应时的时间主效应显著(F_(1,89)=14.322,P<0.001,偏η^(2)=0.141),组别与时间的交互效应不显著(F_(3,87)=1.521,P=0.215,偏η^(2)=0.050),干预后中强度运动组和高强度运动组反应时缩短(差值=-0.082,95% CI -0.136~-0.027,P=0.004;差值=-0.075,95% CI -0.131~-0.018,P=0.029);ERP成分中P3波幅的时间与脑区电极位置的交互效应显著(F_(3,87)=5.475,P=0.001,偏η^(2)=0.059),其余各阶交互效应均不显著(均P>0.05)。结论 单次不同强度乒乓球运动对抑郁症状大学生工作记忆具有积极作用:中、高强度运动可提升VWM正确率,低、中强度运动可降低VWM反应时,中强度运动可提升SWM正确率,而中、高强度运动可降低SWM反应时。同时,高强度运动对ERP成分的激活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次运动 乒乓球 大学生 抑郁症状 工作记忆 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周中强度乒乓球运动对抑郁症状大学生言语工作记忆的影响——来自ERP的证据
3
作者 赵群 丁慧 +4 位作者 王芃 李淑璠 贾舒祺 刘晴 陈庆杰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8-98,共11页
目的通过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究8周中强度乒乓球运动对抑郁症状大学生言语工作记忆(Verbal Working Memory,VWM)的干预效果及其认知神经加工机制。方法招募60名抑郁症状大学生,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为... 目的通过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究8周中强度乒乓球运动对抑郁症状大学生言语工作记忆(Verbal Working Memory,VWM)的干预效果及其认知神经加工机制。方法招募60名抑郁症状大学生,按1∶1的比例随机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为期8周、每周3次、每次30 min(5 min热身+20 min乒乓球运动+5 min整理)、心率为65%~75%HR_(max)的乒乓球运动,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干预。在实验前后测试VWM及其ERP成分(N2、P3)和抑郁症状。结果实际纳入52名抑郁症状大学生(实验组25人,对照组27人)。VWM正确率的组别与时间交互效应显著(F(1,50)=4.269,P=0.044,偏η^(2)=0.079),实验组正确率在运动干预后显著提高(平均差异为0.039,95%CI为0.015~0.062,P=0.002),反应时的组别与时间交互效应不显著(F(1,50)=2.291,P=0.136,偏η^(2)=0.044),N2潜伏期的组别和时间交互效应显著(F(1,50)=4.588,P=0.037,偏η2=0.084),N2波幅、P3潜伏期与波幅的各阶交互效应均不显著。结论8周中强度乒乓球运动可有效缓解大学生抑郁症状,并提高言语工作记忆的正确率,缩短任务态N2潜伏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乒乓球 大学生 抑郁症状 言语工作记忆 事件相关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魏辰 王子贤 +3 位作者 李淑璠 王芃 贾舒祺 田英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1-291,共11页
目的系统评价镜像疗法(MT)干预是否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其改善效果是否受到患者年龄和病程的影响,MT的干预周期、时间、频次等影响因素是否对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具有剂量效应。方法检索Embase... 目的系统评价镜像疗法(MT)干预是否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其改善效果是否受到患者年龄和病程的影响,MT的干预周期、时间、频次等影响因素是否对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和ADL具有剂量效应。方法检索Embase、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维普和中国知网等7个数据库,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23年4月。筛选MT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ADL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PEDro)量表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evMan 5.4.1进行Meta分析,采用R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绘制网状Meta分析表和累计概率表进行排序比较,采用Stata 17.0软件绘制漏斗图检验结局指标发表偏倚情况。采用GRADE对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涉及532例患者。PEDro评分6~8分。多数文献未完整汇报盲法情况或未实施分配隐藏,可能存在一定局限。MT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评分(n=466,MD=6.05,95%CI 3.44~8.66,P<0.001)、(改良)Barthel指数(n=230,MD=9.95,95%CI 6.23~13.68,P<0.001)和功能性独立测量评分(n=147,MD=4.17,95%CI 2.61~5.72,P<0.001)。网状Meta分析显示,MT对于40~59岁,病程≤3个月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干预效果更好;干预周期≤4周、单次干预时间≤30 min、每天干预时间>30 min和每天2次的MT干预处方对于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效果更好。结论MT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ADL有较显著的改善效果,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效果受到患者年龄和病程的影响,且与干预的周期、时间和频次存在一定程度的剂量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镜像疗法 上肢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障碍老年人身体活动、认知功能与睡眠质量的关系:基于静息脑电的中介效应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晓晨 李淑璠 +3 位作者 贾舒祺 刘聪 张振宇 韩东洋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42-1451,共10页
目的 基于静息脑电(EEG)分析认知障碍老年人身体活动、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探讨特异性EEG指标在身体活动影响睡眠质量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2024年3月至5月,于上海市松江区辰富佳苑、蔷薇九里社区和金山区鲁堰社区招募137例认知障... 目的 基于静息脑电(EEG)分析认知障碍老年人身体活动、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探讨特异性EEG指标在身体活动影响睡眠质量中的中介作用。方法 2024年3月至5月,于上海市松江区辰富佳苑、蔷薇九里社区和金山区鲁堰社区招募137例认知障碍老年人,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国际身体活动问卷短卷(IPAQ-SF)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估,并采集5 min EEG信号。结果 不同认知障碍程度老年人的PSQI评分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t=-7.400, P<0.001)。PSQI总分与MoC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12, P<0.001),与身体活动水平(PAL)呈显著负相关(r=-0.363, P<0.001)。θ(F3、F4)功率值与PSQI总分和PAL均呈显著相关(P<0.01)。身体活动可通过θ(F3+F4)功率值的部分中介(效应量-0.0004,95%CI-0.0007~-0.0002)路径对认知障碍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产生影响。结论 老年人的认知障碍越严重,睡眠质量越差;身体活动水平越高,睡眠质量越好。身体活动可通过影响θ(F3+F4)功率值间接影响认知障碍老年人的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活动 睡眠质量 认知障碍 老年人 静息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余芬 贾舒祺 +2 位作者 王芃 李淑璠 王兴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45-751,共7页
目的:探索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Embase数据库有关重复经颅磁刺激干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系统审查... 目的:探索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Embase数据库有关重复经颅磁刺激干预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Cochrane系统审查手册评估纳入研究的质量。通过Revman5.3软件计算效应量及异质性。结果:共纳入31项(2421例)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rTMS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SMD=0.73)。亚组分析显示,刺激强度≤100%RMT、刺激频率为1Hz、刺激时间为≥20 min、刺激周期为4周的rTMS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效果更好(SMD=0.74、0.94、0.91、0.92),对病程为5~10年患者的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更好(SMD=0.91)。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可以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建议在临床中将参数设置为刺激强度≤100%RMT、刺激频率为1Hz、刺激时间≥20 min、干预周期为4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精神分裂症 认知功能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