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不同叶龄期大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吴淑娟 陈晨 +7 位作者 李涵佳 杜嘉宁 刘雨婷 孙思琦 陈媛 张祥 陈源 陈德华 《上海蔬菜》 2025年第1期50-53,71,共5页
为探明有利于提高大蒜产量和品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型,作者开展了不同叶龄期喷施6-苄氨基嘌呤(6-BA)、烯效唑(HET)、调环酸钙(bx112)对大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于18叶期或20叶期喷施6-BA、HET和bx112可显著提高大蒜鳞... 为探明有利于提高大蒜产量和品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类型,作者开展了不同叶龄期喷施6-苄氨基嘌呤(6-BA)、烯效唑(HET)、调环酸钙(bx112)对大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于18叶期或20叶期喷施6-BA、HET和bx112可显著提高大蒜鳞茎的产量、直径,以及单个鳞茎的体积、瓣数、质量及营养品质。20叶期喷药,6-BA处理大蒜的鳞茎产量最高(30240.10kg/hm^(2)),较清水(ck1)增产25.2%;18叶期喷药,6-BA处理大蒜的鳞茎和蒜薹产量最高,分别为25313.28kg/hm^(2)和3211.33kg/hm^(2),较清水(ck2)增产48.1%和16.1%。此外,于18叶期、20叶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可改善大蒜鳞茎营养品质,于15叶期或12叶期喷施6-BA、HET和bx112,大蒜的蒜薹营养品质较好。综上,6-BA对大蒜的增产提质效果最好。蒜农也可根据生产目标,在不同叶龄期喷洒适宜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以提高蒜薹、鳞茎的产量及营养品质,实现大蒜生产高产优质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叶龄 6-苄氨基嘌呤 烯效唑 调环酸钙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与氮素对夏播棉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徐泽 吴莘玲 +6 位作者 刘震宇 李涵佳 冷鑫华 吴天凡 陈媛 张祥 陈德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84-1596,共13页
为明确密度氮素对夏播棉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2019—2020年于扬州大学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以特早熟品种中棉所425为材料,2019年采用裂区设计,以密度为主处理,设60,000株hm^(–2)、90,000株hm^(–2)、120,000株hm^(–2)3个水平,以施氮量为... 为明确密度氮素对夏播棉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2019—2020年于扬州大学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以特早熟品种中棉所425为材料,2019年采用裂区设计,以密度为主处理,设60,000株hm^(–2)、90,000株hm^(–2)、120,000株hm^(–2)3个水平,以施氮量为副区,设施纯氮0 kg hm^(–2)、90 kg hm^(–2)、150 kg hm^(–2)、210 kg hm^(–2)4个水平;2020年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生产对照CK(90,000株hm^(–2);180 kg hm^(–2)氮素),在120,000株hm^(–2)密度下,设施纯氮0 kg hm^(–2)、90 kg hm^(–2)、150 kg hm^(–2)、210 kg hm^(–2)4个水平,研究密度与氮素处理对此种植方式下产量及其构成以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20,000株hm^(–2)密度下配合施氮150 kg hm^(–2)夏播棉籽棉产量显著提高,达4147.8~5119.2 kg hm^(–2);生殖器官干物重达2605.6~2863.6 kg hm^(–2)且占比达50%以上;生殖器官氮素积累量显著增加,达45.97~60.70 kg hm^(–2);氮素利用率显著提高,氮肥回收利用率达42.58%~44.17%,氮肥农学利用率达7.16~21.34 kg(kg N)–1,氮素生理利用率达19.16~24.03 kg(kg N)–1,氮肥偏生产力达21.12~34.13 kg(kg N)–1,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氮肥回收利用率、氮肥农学利用率、氮素生理利用率与产量呈显著以上水平线性正相关;喷施脱叶催熟剂前吐絮率达43.59%~60.76%,喷施脱叶催熟剂后可达到正常吐絮的要求。因此,高密中氮配合有利于夏播棉氮素的吸收利用,可为棉花高产高效和减氮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播棉 密度 氮素 氮素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增施氮肥对棉蕾Bt杀虫蛋白表达量影响及氮代谢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涵佳 李远 +7 位作者 刘震宇 张晨霞 徐泽 吴天凡 陈媛 张祥 陈源 陈德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567-2574,共8页
为明确土壤增施氮肥对Bt棉生殖器官棉蕾杀虫蛋白表达量影响,2017—2018年于扬州大学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以Bt棉常规品种泗抗1号(SK-1)、杂交品种泗抗3号(SK-3)为材料,在常规施氮量300 kg hm^(-2)基础上,设计施氮量分别增加25%、50%、75%... 为明确土壤增施氮肥对Bt棉生殖器官棉蕾杀虫蛋白表达量影响,2017—2018年于扬州大学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以Bt棉常规品种泗抗1号(SK-1)、杂交品种泗抗3号(SK-3)为材料,在常规施氮量300 kg hm^(-2)基础上,设计施氮量分别增加25%、50%、75%、100%的处理,探讨土壤增施氮肥对Bt棉棉蕾中杀虫蛋白表达量的影响及其氮代谢生理机制。结果表明,2个类型品种棉蕾中Bt杀虫蛋白含量均随增施氮量提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对照相比,施氮量增加25%~100%,棉蕾Bt蛋白增加4.5%~132.7%,Bt蛋白的最大含量基本出现在常规施氮1.50~1.75倍(450~525 kg hm^(-2))。氮代谢生理机制则表明,棉蕾中可溶性蛋白(soluble protein,SP)含量、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AA)含量、谷氨酸草酰乙酸转氨酶(glutamic oxalacetic transaminase,GOT)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活性的变化趋势与Bt蛋白含量表现一致,而蛋白质分解关键酶(蛋白酶、肽酶)活性则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因此,在常规施氮基础上适量增施氮肥有利于棉蕾Bt蛋白的合成,进而提高抗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棉 增施氮肥 杀虫蛋白 氮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