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纤光栅传感器在固体发动机药柱内部应变监测中的应用
1
作者 张焘 李海阳 +3 位作者 申志彬 吴国夫 卞云龙 王立民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6,共8页
针对固体发动机药柱结构内部应变响应测量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内埋式应变测量方法。设计了内埋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试验器并对其开展了冷增压试验,获得了试验器药柱内部环向应变与轴向应变值。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测... 针对固体发动机药柱结构内部应变响应测量难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内埋式应变测量方法。设计了内埋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的试验器并对其开展了冷增压试验,获得了试验器药柱内部环向应变与轴向应变值。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测试方法可以获取药柱内部的环向和轴向应变。研究成果可为光纤光栅传感器在固体发动机药柱结构测量中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为固体发动机监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火箭发动机 固体推进剂 光纤光栅传感器 应变测量 结构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PB推进剂拉压不对称黏弹塑性本构模型
2
作者 邓旷威 李海阳 申志彬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1-58,共8页
为了研究HTPB推进剂拉伸、压缩蠕变变化规律,设计并分别开展了1 000 s拉伸、1 000 s压缩与28 d拉伸蠕变试验;同时,引入圣维南体与拉压不对称因子,建立了考虑拉压不对称的推进剂黏弹塑性本构模型;通过拟合与分析本构方程中的参数,得到了... 为了研究HTPB推进剂拉伸、压缩蠕变变化规律,设计并分别开展了1 000 s拉伸、1 000 s压缩与28 d拉伸蠕变试验;同时,引入圣维南体与拉压不对称因子,建立了考虑拉压不对称的推进剂黏弹塑性本构模型;通过拟合与分析本构方程中的参数,得到了该方程的适用范围。结果表明:推进剂蠕变变形行为受应力水平影响较大;同一应力水平下,拉伸蠕变的黏弹性变形大小约为压缩蠕变的1.62倍;压缩屈服应力为拉伸屈服应力的3.82倍。因此,拉压不对称黏弹塑性本构模型可以较好地表征低应力水平下推进剂蠕变的响应行为。所得结论和研究方法为固体发动机结构完整性分析与贮存寿命评估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PB推进剂 蠕变 拉压不对称 本构模型 黏弹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薯酸浆中淀粉絮凝菌的筛选、絮凝条件优化与絮凝成分分析
3
作者 侯颖 李毅昊 +3 位作者 李海阳 赵仕达 李阳 孟祥武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2-180,共9页
为获得具有良好红薯淀粉絮凝功能的乳酸菌,促进酸浆法红薯淀粉加工,本文对自然发酵红薯酸浆中具有红薯淀粉絮凝功能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和筛选,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了高效絮凝菌株的絮凝条件,探究了其具有絮凝... 为获得具有良好红薯淀粉絮凝功能的乳酸菌,促进酸浆法红薯淀粉加工,本文对自然发酵红薯酸浆中具有红薯淀粉絮凝功能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和筛选,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优化了高效絮凝菌株的絮凝条件,探究了其具有絮凝作用的细胞成分。结果表明,利用MRS培养基从自然发酵红薯酸浆中分离出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HS1、棒状腐败乳杆菌(Loigolactobacillus coryniformis)HS2、沙克广布乳酸杆菌(Latilactobacillus sakei)HS3、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HS4和弯曲广布乳酸杆菌(Latilactobacillus curvatus)HS5等五种乳酸菌,其中植物乳植杆菌(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HS1具有最高的淀粉絮凝能力。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确定菌株HS1絮凝淀粉的最优条件为:发酵温度34℃、发酵时间44 h和发酵液添加量10%,在此条件下其对红薯淀粉的实际絮凝率为64.1%±1.87%。通过絮凝活性分布及加热、添加金属离子和酶处理对絮凝活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菌株HS1具有絮凝作用的细胞成分主要存在于发酵上清液中,且该成分的絮凝活性对温度、蛋白酶和金属离子比较敏感,因此推测其为某种胞外蛋白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薯酸浆 植物乳植杆菌 淀粉絮凝 絮凝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贮存发动机中HTPB推进剂老化特性及蠕变本构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申志彬 邓旷威 +1 位作者 李海阳 张慧慧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6-173,共8页
为了研究固体火箭发动机长期贮存期间老化对推进剂力学性能的影响,开展了三种温度(50℃,60℃与70℃)下为期60天的高温加速老化试验。对老化前后HTPB推进剂进行了定速拉伸试验与蠕变试验,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其表面细观形貌。引入扩裂元... 为了研究固体火箭发动机长期贮存期间老化对推进剂力学性能的影响,开展了三种温度(50℃,60℃与70℃)下为期60天的高温加速老化试验。对老化前后HTPB推进剂进行了定速拉伸试验与蠕变试验,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其表面细观形貌。引入扩裂元件,结合Arrhenius方程,建立了含老化因子的推进剂蠕变全过程本构模型,利用试验数据拟合了模型参数并验证了其有效性。结果表明:随着老化进程的加剧,推进剂最大伸长率逐渐减小,最大抗拉强度会依次出现下降、波动、上升三个阶段。所建本构模型能较好地表征贮存1.5年后推进剂的蠕变全过程,预测曲线与试验结果曲线最大误差为13.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PB推进剂 长期贮存 加速老化 本构模型 蠕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块化设计思路的小型压水堆余热排出系统与净化系统集成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海阳 鄢梦琪 +2 位作者 赵剑刚 袁晓燕 张浩坤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7期1-4,共4页
该文以小型压水堆余热排出系统和净化系统的集成设计为例,提出一种基于模块化设计思路。这种方法包括考虑法律法规要求、堆型总体设计要求、系统功能性要求、系统性能要求、接口性要求及经验反馈等多个方面。通过模块化设计,可以更灵活... 该文以小型压水堆余热排出系统和净化系统的集成设计为例,提出一种基于模块化设计思路。这种方法包括考虑法律法规要求、堆型总体设计要求、系统功能性要求、系统性能要求、接口性要求及经验反馈等多个方面。通过模块化设计,可以更灵活地应对不同的设计需求。该文以小型压水堆余热排出系统和净化系统为例,展示如何通过设备模块化分解与集成,实现系统的多功能集成。通过共用换热器、泵等设备,可以显著减少设备数量,简化系统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 余热排出系统 净化系统 集成设计 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轨道机动规划本体元模型与软件实现
6
作者 王华 周晚萌 +1 位作者 李海阳 杨震 《宇航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32-1741,共10页
针对复杂轨道机动规划与实际问题紧密耦合,建模和求解复杂的难题,提出复杂轨道机动规划本体元建模方法,设计并实现了通用软件。分析轨道机动规划特点,抽象得到任务段、停止条件、控制变量和约束组成的MSCC(Mission control segment-Stop... 针对复杂轨道机动规划与实际问题紧密耦合,建模和求解复杂的难题,提出复杂轨道机动规划本体元建模方法,设计并实现了通用软件。分析轨道机动规划特点,抽象得到任务段、停止条件、控制变量和约束组成的MSCC(Mission control segment-Stop condition-Control parameter-Constraint)元模型体系,将MSCC元模型映射到软件设计,得到通用轨道机动规划软件类层次结构,采用C++语言实现了自主软件ATK.Planning,使轨道机动规划可以采用统一的方法描述和软件求解。针对快速交会和地月自由返回转移的仿真结果表明,软件仅通过人机界面配置就可以完成复杂轨道机动规划问题求解,收敛误差小于设定值,大大降低了任务设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机动规划 本体元模型 航天任务软件 交会 自由返回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轨道机动自适应逆向移动滑窗检测方法
7
作者 李泽越 杨震 +1 位作者 李海阳 罗亚中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53,共9页
以两行轨道根数为数据来源,提出采用逆向移动滑窗的自适应轨道机动检测方法。建立检测窗口的自适应配置模型以获得不同目标的检测窗口,采用交叉弧段预报思想更精确地估计机动时刻,通过逆向移动滑窗方法实现近实时机动检测。将检测结果... 以两行轨道根数为数据来源,提出采用逆向移动滑窗的自适应轨道机动检测方法。建立检测窗口的自适应配置模型以获得不同目标的检测窗口,采用交叉弧段预报思想更精确地估计机动时刻,通过逆向移动滑窗方法实现近实时机动检测。将检测结果与真实机动以及已有文献中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新方法能够适应不同轨道空间目标机动检测的窗口配置,且在给定仿真条件下检测成功率可以达到90%以上,机动时刻估计准确度与已有方法对比有显著的提升;仿真结果表明新方法可以应用于近实时的轨道机动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机动 移动滑窗 轨道异常检测 空间态势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温度与围压的HTPB固体推进剂细观结构损伤演化机制
8
作者 张慧慧 李海阳 申志彬 《固体火箭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8-467,共10页
为揭示载荷环境对固体推进剂损伤机制的影响,基于孔隙率、应变等因素,利用拉伸试验、SEM、微CT等开展细观结构研究,构建了HTPB固体推进剂细观结构损伤演化物理模型,定量分析不同围压、温度及应变率下推进剂的损伤特性。结果表明,HTPB推... 为揭示载荷环境对固体推进剂损伤机制的影响,基于孔隙率、应变等因素,利用拉伸试验、SEM、微CT等开展细观结构研究,构建了HTPB固体推进剂细观结构损伤演化物理模型,定量分析不同围压、温度及应变率下推进剂的损伤特性。结果表明,HTPB推进剂处于高围压(10 MPa)时,其最大抗拉强度与伸长率均显著增加。低温高围压(-45℃,10 MPa)环境中,围压会抑制“脱湿”损伤的发生,使得推进剂AP颗粒和基体的界面粘接更好,微裂纹更易聚合形成孔穴,进而出现颗粒破碎损伤机制。细观变形阶段,推进剂内部微裂纹的出现点早于应力-应变曲线的抗拉强度点;宏观裂纹阶段,仅有小部分孔隙的球度较高,大部分孔隙为球度较低、不规则的损伤裂纹,比例达到75%左右,并且孔隙直径与球度之间符合幂率相关性,幂率指数为-0.246;破坏失效阶段,推进剂的损伤机制为颗粒破碎、“脱湿”损伤并伴随着基体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PB推进剂 细观结构 损伤演化机制 “脱湿”损伤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蚀对脉冲发动机软质隔层打开过程影响的试验设计
9
作者 卞云龙 李海阳 +2 位作者 申志彬 朱洪兵 王志强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32,共8页
针对脉冲发动机软质隔层在工作过程中状态与规律无法准确描述等问题,设计了软质隔层打开试验系统,近似模拟了隔层在脉冲发动机中的工作历程,对比了烧蚀与未烧蚀隔层打开特性,结合电镜扫描微观手段,从机理分析了烧蚀与未烧蚀隔层变形规... 针对脉冲发动机软质隔层在工作过程中状态与规律无法准确描述等问题,设计了软质隔层打开试验系统,近似模拟了隔层在脉冲发动机中的工作历程,对比了烧蚀与未烧蚀隔层打开特性,结合电镜扫描微观手段,从机理分析了烧蚀与未烧蚀隔层变形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烧蚀模拟试验计算与某试验发动机隔层烧蚀率近似相当,相对误差可控制在5%以内;未烧蚀隔层变形呈“谷堆形”,烧蚀后隔层变形呈“灯泡形”。所建立的软质隔层打开试验系统可为脉冲发动机软质隔层设计与试验验证提供一种可行的技术途径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固体火箭发动机 软质隔层 工作过程 模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器交会对接发射窗口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海阳 彭祺擘 +1 位作者 周英 唐国金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861-1865,共5页
分析了交会对接任务中航天器受到的主要约束条件,将约束条件与发射时间相关联,建立了交会对接任务中发射时间求解的数学模型,设计了发射窗口的求解方法,得到了满足各项约束条件的交会对接发射窗口,并进一步对交会对接任务目标航天器初... 分析了交会对接任务中航天器受到的主要约束条件,将约束条件与发射时间相关联,建立了交会对接任务中发射时间求解的数学模型,设计了发射窗口的求解方法,得到了满足各项约束条件的交会对接发射窗口,并进一步对交会对接任务目标航天器初始轨道对发射窗口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交会对接 发射窗口 约束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截面梁的数值传递函数解法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海阳 周建平 冯志刚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2-25,共4页
本文在对一阶变系数微分方程组的数值解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数值传递函数方法, 作为对传递函数方法的一种直接推广。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把传递函数方法扩展到各种变系数微分方程问题, 本文以变截面梁为例进行了讨论, 并... 本文在对一阶变系数微分方程组的数值解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数值传递函数方法, 作为对传递函数方法的一种直接推广。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很方便地把传递函数方法扩展到各种变系数微分方程问题, 本文以变截面梁为例进行了讨论, 并建立了一种通用单元以减少计算。数值算例表明本方法具有精度高、应用灵活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传递函数 变系数微分方程 变截面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天员与类人机器人月面联合探测概念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李海阳 张波 黄海兵 《载人航天》 CSCD 2014年第4期301-306,共6页
介绍了人机联合探测中涉及的类人机器人、遥操作、人机共享控制、地面验证等技术发展现状;对月面类人机器人与航天员联合探测的概念进行了初步研究,规划出了月面人机联合探测系统结构、探测模式和探测任务等;并对类人机器人技术、人机... 介绍了人机联合探测中涉及的类人机器人、遥操作、人机共享控制、地面验证等技术发展现状;对月面类人机器人与航天员联合探测的概念进行了初步研究,规划出了月面人机联合探测系统结构、探测模式和探测任务等;并对类人机器人技术、人机协同操作技术、遥操作控制技术和地面仿真验证技术等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面探测 人机联合 类人机器人 概念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椭圆参考轨道水平圆构形编队设计与演化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海阳 杏建军 +1 位作者 唐国金 程文科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17-820,共4页
以椭圆参考轨道周期性线性绕飞条件为约束,给出了形式简单直观的椭圆参考轨道周期性相对运动的解析解。该解析解消除了Carter解中的定积分项,具备简单的表达形式,可方便快速地设计椭圆参考轨道编队卫星的构形。通过对周期性解析解的直... 以椭圆参考轨道周期性线性绕飞条件为约束,给出了形式简单直观的椭圆参考轨道周期性相对运动的解析解。该解析解消除了Carter解中的定积分项,具备简单的表达形式,可方便快速地设计椭圆参考轨道编队卫星的构形。通过对周期性解析解的直观分析,设计了椭圆参考轨道水平圆编队构形,将水平圆构形的设计由传统的圆参考轨道推广到椭圆参考轨道;分析了椭圆参考轨道水平圆构形的特点,并研究了它的演变规律。该研究加深了对椭圆参考轨道周期性相对运动的理解,扩展了水平圆编队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编队 绕飞条件 椭圆参考轨道 水平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壳的数值传递函数方法 被引量:5
14
作者 李海阳 雷勇军 周建平 《应用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5-138,共4页
应用数值传递函数方法建立了一种用于分析旋转壳静力、动力响应的截锥壳单元。在本方法中,单元的位移在环向展开为Fourier级数的形式,应用薄壳理论可以得到解耦的微分方程。通过Laplace变换可以将方程转化为频域内的常微分方程,将其... 应用数值传递函数方法建立了一种用于分析旋转壳静力、动力响应的截锥壳单元。在本方法中,单元的位移在环向展开为Fourier级数的形式,应用薄壳理论可以得到解耦的微分方程。通过Laplace变换可以将方程转化为频域内的常微分方程,将其表示为状态空间形式后,可以应用数值传递函数方法求解。对复杂的系统可以应用与有限元类似的方法,划分多个单元组合求解。文中给出了几种旋转壳的动力、静力问题的数值算例,并与其它方法进行了比较,表明本文方法具有精度高、计算方便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壳 截锥壳单元 传递函数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形禁区约束下空间交会的被动安全逼近速度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海阳 王华 +1 位作者 黄海兵 唐国金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59-662,共4页
针对锥形禁区约束研究了空间交会平移靠拢段的被动安全逼近速度计算问题。根据轨道面内外的相对运动相互解耦和轨道面外呈周期运动的特点,将三维锥形禁区约束转化为轨道面内的二维锥形禁区约束。将平移靠拢段的逼近分为V-bar逼近和任意... 针对锥形禁区约束研究了空间交会平移靠拢段的被动安全逼近速度计算问题。根据轨道面内外的相对运动相互解耦和轨道面外呈周期运动的特点,将三维锥形禁区约束转化为轨道面内的二维锥形禁区约束。将平移靠拢段的逼近分为V-bar逼近和任意方向逼近两种情况,分别基于相对动力学模型推导得到了安全逼近速度、失效位置和失效点到轨迹与锥形禁区边界相切点的飞行时间三者的关系式。最后的算例表明在锥形禁区约束情况下V-bar逼近相对R-bar逼近来说要求的安全速度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被动安全逼近速度 锥形禁区 空间交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动武器系统的含间隙动力学研究——下篇:系统仿真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海阳 吴德隆 张永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3-437,共5页
本文把中篇建立的间隙铰模型引入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中 ,得到了一种处理含间隙多体系统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对机动武器的发射过程进行了原理性的仿真 ,验证了前面建立的碰撞模型和间隙模型 ,并分析了间隙对导弹运动状态... 本文把中篇建立的间隙铰模型引入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中 ,得到了一种处理含间隙多体系统动力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应用这种方法对机动武器的发射过程进行了原理性的仿真 ,验证了前面建立的碰撞模型和间隙模型 ,并分析了间隙对导弹运动状态的影响。导弹发射过程具有变拓扑的特点 ,本文方法提供了一种处理这类问题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武器系统 含间隙动力学 机械学 多体动力学 导弹 发射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传递函数方法的梁杆几何非线性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海阳 雷勇军 周建平 《强度与环境》 2001年第2期12-18,共7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动坐标的、适用于梁大变形分析的传递函数方法。在本方法中 ,一个复杂系统被分为若干一维子系统 ,各子系统根据梁的有限变形理论进行推导。推导中把轴力看作子系统的参数 ,引入状态向量后 ,可以将子系统的控制方程改...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动坐标的、适用于梁大变形分析的传递函数方法。在本方法中 ,一个复杂系统被分为若干一维子系统 ,各子系统根据梁的有限变形理论进行推导。推导中把轴力看作子系统的参数 ,引入状态向量后 ,可以将子系统的控制方程改写为含参状态空间的形式 ,然后利用传递函数方法求解。系统的合成借鉴了有限元的处理方法 ,引入了动坐标关系 ,使方法可以用于对大变形的分析。文后给出的算例表明本文方法有很高的精度和很好的收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坐标 大变形 分布传递函数方法 梁杆系统 几何非线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动武器系统的含间隙动力学研究——中篇:间隙铰模型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海阳 吴德隆 张永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9-293,共5页
基于前一部分建立的矢量形式的含摩擦碰撞模型 ,分别建立了旋转间隙铰模型和滑环间隙铰模型。在这两个模型中 ,间隙内的运动状态被描述为统一形式 ,间隙铰对系统的作用被分解为一般几何约束和非线性弹性连接关系两部分 ,分别用约束方程... 基于前一部分建立的矢量形式的含摩擦碰撞模型 ,分别建立了旋转间隙铰模型和滑环间隙铰模型。在这两个模型中 ,间隙内的运动状态被描述为统一形式 ,间隙铰对系统的作用被分解为一般几何约束和非线性弹性连接关系两部分 ,分别用约束方程和相对位移—相互作用力关系来描述。此模型不需要对接触状态进行判断 ,便于应用于复杂系统中。文中模型都是在三维空间中构造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动武器系统 含间隙动力学 间隙铰模型 摩擦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动武器系统的含间隙动力学研究——上篇:含摩擦碰撞模型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海阳 吴德隆 张永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5-149,共5页
在对若干模型比较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新的含摩擦碰撞模型。该方法将一些基本关系设定为由试验或理论估算得到的一般函数的形式 ,在近似“磁滞”碰撞力模型中引入了速度因子 ,得到碰撞力模型 ;将摩擦作用划分为滑动、滚动和转动三种类型 ... 在对若干模型比较的基础上 ,提出一种新的含摩擦碰撞模型。该方法将一些基本关系设定为由试验或理论估算得到的一般函数的形式 ,在近似“磁滞”碰撞力模型中引入了速度因子 ,得到碰撞力模型 ;将摩擦作用划分为滑动、滚动和转动三种类型 ,分别考虑其影响 ;综合考虑接触力和摩擦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间隙动力学 含摩擦碰撞模型 摩擦弯矩 矢量模型 机动武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截面梁的传递函数近似解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海阳 周建平 冯志刚 《强度与环境》 1999年第4期17-23,52,共8页
把有限元法与传递函数方法相结合,发展了一种便于处理变系数微分方程的传递函数方法。这种方法把有限元位移假设作为传递函数方法中对变系数部分预估的基础,然后再利用传递函数方法的标准解法进行处理。作为应用实例,利用此方法对变... 把有限元法与传递函数方法相结合,发展了一种便于处理变系数微分方程的传递函数方法。这种方法把有限元位移假设作为传递函数方法中对变系数部分预估的基础,然后再利用传递函数方法的标准解法进行处理。作为应用实例,利用此方法对变截面梁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作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本方法既保留了传递函数方法的各种特点,又提高了单元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递函数 有限元 近似解法 变截面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