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实主义的灾变论与全球变化
1
作者 李浩(编译) 《海洋地质动态》 1991年第6期6-8,共3页
地球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过程,可以认为是物质与能量穿过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边界的一种通量变化。许靖华教授等为了更好地了解控制总的地球体系相互作用的过程,进行了环境科学的研究。而这一目的,同样也是那些希望了解这... 地球上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过程,可以认为是物质与能量穿过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边界的一种通量变化。许靖华教授等为了更好地了解控制总的地球体系相互作用的过程,进行了环境科学的研究。而这一目的,同样也是那些希望了解这些作用过程的历史与现状的地球科学家们所期望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水圈 物质 能量 岩石圈 全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礁-岛屿类型及其演化模式
2
作者 李浩(编译) 王向军(编译) 《海洋地质动态》 1985年第8期16-18,共3页
据板块扩张与热点说新解七十年代以来,随着板块扩张理论的发展和热点火山说的兴起,环礁-岛屿类型与成因的研究也有了相应的发展,人们开始从大洋盆地构造演化的观点考虑环礁-岛屿的发育规律和形成机制。近年来,G.A.Scott和G.M.Rotondo运... 据板块扩张与热点说新解七十年代以来,随着板块扩张理论的发展和热点火山说的兴起,环礁-岛屿类型与成因的研究也有了相应的发展,人们开始从大洋盆地构造演化的观点考虑环礁-岛屿的发育规律和形成机制。近年来,G.A.Scott和G.M.Rotondo运用这些观点成功地塑造了一种环礁-岛屿类型及其演化模式,如图1所示,它的演化过程为:1、位于热点或熔融异常区活动的年轻火山岛;2、火山岛已停止喷发活动,受到侵蚀而降低了高度,开始发育裾礁;3、海洼效应与岩石圈负载所引起的隆起相抵消,故无垂向变化,裾礁发育良好;4、岛屿上升,裾礁出露水面,一个新的礁体在浪基面上形成;5、随着洋壳冷却而来的一系列连锁反应是:洋底深度加大,岛屿下沉,裾礁变为堡礁;6、由于洋壳冷却和软流圈的舒平作用,岛屿继续下沉,环礁发育良好;7、岛屿继续下沉,礁体持续向浪基面生长;8、岛屿终于完全下沉至海面以下,其上发育碳酸盐帽;9、当其随板块运移至软流圈隆起区东南翼时,又再度上升发育环礁;10、当其运移至软流圈隆起区西北翼时,洋壳下降继续发育环礁;11、岩石圈海洼效应使之沉降迅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盆地构造 裾礁 环礁 演化模式 岛屿 堡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技术在珊瑚礁研究中的应用
3
作者 李浩(编译) 薛春汀(校) 《海洋地质动态》 1988年第3期19-21,共3页
浅海和沉淹形迹的反射光提供了关于珊瑚礁生态十分有价值的信息。但是,这些资料如果用常规方式记录和解译,从经济上讲是困难的。然而,遥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得遥感技术成为收集有关珊瑚礁开发与研究资料的可行方法。最近,利用遥感技... 浅海和沉淹形迹的反射光提供了关于珊瑚礁生态十分有价值的信息。但是,这些资料如果用常规方式记录和解译,从经济上讲是困难的。然而,遥感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得遥感技术成为收集有关珊瑚礁开发与研究资料的可行方法。最近,利用遥感技术收集有关澳大利亚大堡礁的资料,减少了研究人员,节省了开发的时间和经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 卫星图象 陆地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平面变化、地下水位和海滩宽度之间的关系
4
作者 李浩(编译) 吴继全(校) 李大孚(校) 《海洋地质动态》 1988年第4期14-15,共2页
Eliot和Clarke曾指出:地下水的状态可能影响重现期为0.5—10年的低频海岸线变动。最近,他们通过7年间海岸砂丘地地下水位的变化与邻近海岸的平均海平面变动和海岸线变化的对比检验了这些观点,从而得出了海平面变化、地下水位改变和海滩... Eliot和Clarke曾指出:地下水的状态可能影响重现期为0.5—10年的低频海岸线变动。最近,他们通过7年间海岸砂丘地地下水位的变化与邻近海岸的平均海平面变动和海岸线变化的对比检验了这些观点,从而得出了海平面变化、地下水位改变和海滩宽度三者之间的关系。Eliot和Clarke的资料主要来自澳大利亚西部水利局的水资源部,从1978年6月到1986年10月在澳洲西部的海滩域(City Beach)沙丘地的一口井中,每月对地下水位进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平面变化 地下水位 平均海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