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强化学习技术的算力服务平台革新——以中国东数西算重大工程为案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泰新 刘锋 徐健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60-167,共8页
算力服务平台负责为海量并发业务提供算力调度支撑。在算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面临时延敏感业务处理负担重但算力资源有限的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算力资源供给策略。首先将能耗、时延和带宽占用作为多目标,基于... 算力服务平台负责为海量并发业务提供算力调度支撑。在算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面临时延敏感业务处理负担重但算力资源有限的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基于深度强化学习的算力资源供给策略。首先将能耗、时延和带宽占用作为多目标,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建立算力链供给模型,但网络环境动态变化以及调度动作空间极大导致难以直接求解。因此,使用改进的列表维特比(Viterbi)算法提供较优解集,进而使用改进的优先级回放双深度Q网络算法进一步求解,从而根据网络环境变化自适应制定供给方案。以中国东数西算重大工程作为案例背景,选取京津冀枢纽中两个城市的算力资源供给作为仿真场景。仿真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可帮助算力服务平台提升算力供给性能以及经济性。最后,从城市间算力协作、信息管理和区域任务规划三个方面为算力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力服务平台 东数西算 深度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在IP协议体系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旭 蒋胜 +3 位作者 张杰 雷波 郑秀丽 李泰新 《电信科学》 2021年第10期47-54,共8页
由于TCP/IP协议栈的固有特性难以承载未来网络的个性化需求,在网络协议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下一代泛在IP(ubiquitous IP,UIP)协议体系。泛在IP是面向泛在全场景服务的未来承载需求,基于IP协议扩展,统筹“渐进式”和“革命式”创新,... 由于TCP/IP协议栈的固有特性难以承载未来网络的个性化需求,在网络协议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了下一代泛在IP(ubiquitous IP,UIP)协议体系。泛在IP是面向泛在全场景服务的未来承载需求,基于IP协议扩展,统筹“渐进式”和“革命式”创新,关键内容包括以灵活IP为核心的设计理念、3个维度的协议架构和在网络层及传输层的协议创新。对比分析了IPv6+与UIP作为两代网络创新技术接力实现网络能力的提升,总结了UIP当前进展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IP IPV6 协议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边缘智能协同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周旭 李泰新 +1 位作者 覃毅芳 宋俊平 《电信科学》 2020年第7期71-79,共9页
随着应用需求的发展,如何在天地一体化网络的异构组网环境中以及大时空尺度下提供高效的网络服务成为新的挑战。基于对未来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需求的分析,提出一种未来天地一体化网络架构——基于边缘智能协同的天地异构融合标识网络架... 随着应用需求的发展,如何在天地一体化网络的异构组网环境中以及大时空尺度下提供高效的网络服务成为新的挑战。基于对未来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需求的分析,提出一种未来天地一体化网络架构——基于边缘智能协同的天地异构融合标识网络架构,介绍了架构的3种关键技术,即服务标识建模及分发机制、异构网络资源深度自感知机制和天地异构网络协同融合机制。最后,介绍了所提架构在高铁通信、民航通信、普惠服务以及特种通信场景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地一体化网络 异构 服务标识 边缘智能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地一体化网关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4
作者 徐琪 周华春 +3 位作者 李光磊 高德云 李泰新 李海峰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9-77,共9页
采用身份与位置分离、资源与控制分离、控制与转发分离的思想和空间DTN体系结构,提出一体化标识网络构建天地一体化网络,并设计实现天地一体化网关,通过标识和协议转换实现地面网络和空间网络的互联互通。基于一体化标识网络实验平台设... 采用身份与位置分离、资源与控制分离、控制与转发分离的思想和空间DTN体系结构,提出一体化标识网络构建天地一体化网络,并设计实现天地一体化网关,通过标识和协议转换实现地面网络和空间网络的互联互通。基于一体化标识网络实验平台设计地月通信实验场景,在不同的非对称上下行速率比、误码率情况下进行多次地月数据传输实验,测试所设计的扩展模块WebCache的基本功能。实验结果表明网关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空间链路特性,而WebCache模块能够帮助提高空间链路的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标识网络 DTN网络 天地一体化网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算力网络:以网络为中心的融合资源供给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少鹤 李泰新 周旭 《中兴通讯技术》 2021年第3期29-34,共6页
算力网络能够改善边缘和云中心、边缘和边缘的资源互通调度问题,实现算力、存储、网络等多种资源动态调度,并提供极致的服务质量。基于网络计算模型的发展历程和算力网络需求背景,提出算力网络的供给模式和3层服务模式,指出算力网络是... 算力网络能够改善边缘和云中心、边缘和边缘的资源互通调度问题,实现算力、存储、网络等多种资源动态调度,并提供极致的服务质量。基于网络计算模型的发展历程和算力网络需求背景,提出算力网络的供给模式和3层服务模式,指出算力网络是一种以网络为中心的多种融合资源供给网络计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力网络 以网络为中心 网络计算模型 供给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维可定义网络能力 被引量:2
6
作者 范琮珊 周旭 +1 位作者 覃毅芳 李泰新 《电信科学》 2021年第10期31-38,共8页
针对现有网络能力提供形式单一、动态性差、效能低、运维僵化以及难以适应未来复杂场景下专业化、个性化业务需求的问题,提出了全维可定义网络能力。基于“以网络为核心”的设计理念,开放网络各层能力,实现通信主体、网络功能、网络资... 针对现有网络能力提供形式单一、动态性差、效能低、运维僵化以及难以适应未来复杂场景下专业化、个性化业务需求的问题,提出了全维可定义网络能力。基于“以网络为核心”的设计理念,开放网络各层能力,实现通信主体、网络功能、网络资源、安全等全维度网络能力可定义,支持动态加载和演进发展。通过业务需求自映射和网络能力自组织灵活适配业务发展需求,以多种接口形式主动向终端业务输出多样化网络内生能力,自然适应未来业务的复杂不确定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维可定义 以网络为核心 网络能力 业务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传输层技术
7
作者 万俊杰 李泰新 《电信科学》 2019年第10期43-50,共8页
未来应用的发展对网络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传输层作为衔接应用层和网络层的媒介,局限于本层提升网络资源利用率已无法满足未来应用的需求。以全息通信为背景,对未来网络传输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描述了新传输层面向未来应用需要具备的能力... 未来应用的发展对网络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传输层作为衔接应用层和网络层的媒介,局限于本层提升网络资源利用率已无法满足未来应用的需求。以全息通信为背景,对未来网络传输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描述了新传输层面向未来应用需要具备的能力,提出了基于两级调度机制的多路传输层架构,为迎接未来应用对网络带来的挑战提供了灵活、可扩展的传输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息通信 两级调度 传输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