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5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波【国画作品】
1
作者 李波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2-262,共1页
关键词 李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波国画作品
2
作者 李波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4年第5期I0012-I0012,共1页
关键词 李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波油画作品
3
作者 李波 《美术大观》 2013年第2期86-86,共1页
关键词 李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波作品
4
作者 李波 《美术教育研究》 2013年第3期162-162,共1页
作者简介:李波,1987年出生于四川巴中。2011年毕业于四川文理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现为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方向研究生。2011年油画作品《青春的笑容》获四川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节二等奖;在2012年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写生作... 作者简介:李波,1987年出生于四川巴中。2011年毕业于四川文理学院,获文学学士学位,现为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方向研究生。2011年油画作品《青春的笑容》获四川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节二等奖;在2012年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写生作品展中获得一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画作品 李波 四川文理学院 四川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 作者简介 学士学位 研究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波[油画作品]
5
作者 李波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2-282,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波[绘画作品]
6
作者 李波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12-312,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波作品
7
作者 李波 《美术教育研究》 2018年第14期180-181,共2页
关键词 李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波、孙阿强、马丽、陈永明作品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波 孙阿强 +1 位作者 马丽 陈永明 《美与时代(城市)》 2020年第11期133-133,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永明、李强、李波、马丽作品
9
作者 陈永明 李强 +1 位作者 李波 马丽 《美与时代(城市)》 2021年第1期132-132,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范前程、李波、肖天为、侯月驰作品
10
作者 范前程 李波 +1 位作者 肖天为 侯月驰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22年第10期152-152,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范前程、李波、肖天为、侯月驰作品
11
作者 范前程 李波 +1 位作者 肖天为 侯月驰 《美与时代(城市)》 2021年第10期135-135,共1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波作品
12
作者 李波 《美术教育研究》 2018年第13期180-181,共2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闪烁探测器全硬件自动检测控制电路设计
13
作者 李波 李晏敏 +7 位作者 赵娟 李洪涛 马烈华 艾杰 王城 张波涛 彭旭升 李涛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75,共5页
为满足中子测试装置对闪烁探测器的高可靠度要求,研制了一种全硬件自动检测控制电路。提出采用多谐振荡器产生设定时间周期的自检脉冲信号,利用比较器、单稳态触发器等电路对闪烁探测器主通道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判断,在主通道故障... 为满足中子测试装置对闪烁探测器的高可靠度要求,研制了一种全硬件自动检测控制电路。提出采用多谐振荡器产生设定时间周期的自检脉冲信号,利用比较器、单稳态触发器等电路对闪烁探测器主通道工作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和判断,在主通道故障时通过模拟开关实现主通道信号和备用通道信号之间进行自动切换控制。解决了目前自动检测控制电路实现通道切换输出电路复杂、体积大、辐射环境适应性较差等问题,实现了闪烁探测器通道的冗余设计,提高了闪烁探测器的工作可靠度。该电路成功使探测器工作可靠度达到99.9%以上,满足了实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烁探测器 全硬件电路 自动检测控制电路 高可靠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江通道工作井深基坑施工对周边建(构)筑物变形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波 陈飞飞 《路基工程》 2025年第2期189-195,共7页
以某过江通道工作井为依托,建立数值模型,分析工作井端头加固、地连墙施工、基坑开挖及盾构施工对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确定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确保周边建(构)筑物变形在允许范围内。通过与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实际监测值变化与计算... 以某过江通道工作井为依托,建立数值模型,分析工作井端头加固、地连墙施工、基坑开挖及盾构施工对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确定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确保周边建(构)筑物变形在允许范围内。通过与监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实际监测值变化与计算值基本保持一致,可为类似条件下合理的设计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质 盾构工作井 深基坑 端头加固 地连墙 监控量测 沉降控制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钪-47制备及其标记药物研究进展
15
作者 李波 廖瑜浩 +3 位作者 胡映江 陈云明 罗宁 张劲松 《同位素》 2025年第3期304-312,共9页
医用同位素是核医学诊疗的物质基础,利用其核医学技术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重大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钪-47(^(47)Sc)是近年提出的一种新型医用核素,其具备适中的射线能量和良好的配位化学性质,可与... 医用同位素是核医学诊疗的物质基础,利用其核医学技术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重大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钪-47(^(47)Sc)是近年提出的一种新型医用核素,其具备适中的射线能量和良好的配位化学性质,可与生物靶向分子结合以制备放射性标记药物用于癌症治疗。还可与其同位素44Sc、43Sc组成诊疗核素对,属于“诊疗一体化”核素,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基于反应堆和加速器开展的^(47)Sc辐照制备技术及^(47)Sc分离提取技术,并介绍了^(47)Sc标记药物的研究现状,分析了^(47)Sc发展趋势及应用前景,可为研究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钪-47 同位素分离技术 放射性药物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基铂的制备及其对气态碘的吸附性能研究
16
作者 李波 李世斌 +4 位作者 刘畅 罗宁 薛夫 陈云明 张劲松 《同位素》 2025年第2期147-154,共8页
为研发高效易回收的碘吸附材料,本研究制备了铜基铂(PCC)材料,将铂包覆在铜粉表面,用于气态碘的吸附研究。并探索氯铂酸用量、反应温度等对PCC吸附碘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并通过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 为研发高效易回收的碘吸附材料,本研究制备了铜基铂(PCC)材料,将铂包覆在铜粉表面,用于气态碘的吸附研究。并探索氯铂酸用量、反应温度等对PCC吸附碘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制备工艺,并通过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探究PCC吸附气态碘的机理。结果表明,PCC对气态碘具有高吸附性能和回收率,对气态碘吸附容量可达1279 mg/g,碘的回收率>98.5%。本研究结果可为^(125)I生产工艺中碘的捕集和回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铂 气态碘 吸附脱附 机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血管壁磁共振成像构建老年颈部动脉夹层并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险预测模型
17
作者 李波 刘冠男 范海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358,共5页
目的基于高分辨率血管壁磁共振成像(vascular wal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VW-MRI)特征探究老年颈部动脉夹层(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CAD)患者并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风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 目的基于高分辨率血管壁磁共振成像(vascular wal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VW-MRI)特征探究老年颈部动脉夹层(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CAD)患者并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的风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2024年4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CAD患者125例,根据是否并发AIS分为并发组52例及未并发组73例。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VW-MRI特征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AD患者发生AIS的风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分析预测效能。结果并发组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比例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高于未并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00%vs 30.14%,P=0.024;42.31%vs 12.33%,P=0.000;36.54%vs 10.96%,P=0.001;(1.15±0.36)mmol/L vs(1.03±0.31)mmol/L,P=0.048]。并发组多发病灶、双腔征、壁间血肿高信号、腔内血栓、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比例明显高于非并发组(38.46%vs 16.44%,P=0.005;44.23%vs 13.70%,P=0.000;48.08%vs 16.44%,P=0.000;50.00%vs 12.33%,P=0.000;28.85%vs 5.48%,P=0.000),血管中度狭窄比例明显低于非并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23%vs 63.01%,P=0.037)。吸烟史、高血压、高脂血症、病灶数量、双腔征、壁间血肿信号强度、腔内血栓、血管狭窄程度是CAD患者并发AIS的危险因素(P<0.05,P<0.01)。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校准曲线显示一致性指数为0.856,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5.947,P=0.625),ROC曲线下面积为0.924(95%CI:0.833~0.961,P<0.05),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8.86%、75.36%。结论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病灶数量、双腔征、壁间血肿信号强度、腔内血栓、血管狭窄程度是CAD患者并发AIS的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CAD患者并发AIS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颈内动脉夹层 缺血性卒中 危险因素 列线图 ROC曲线 预测 比例危险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气象数据集研制中的应用综述
18
作者 李波 潘勐 孙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8-96,共9页
长序列、高时空分辨率气象数据集对气象业务和科研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应用过程中存在数据质量低、空间分辨率不足等问题。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学习以及深度学习算法在气象领域逐步开展应用。针对气象数据集研制中的技术难点问题,梳... 长序列、高时空分辨率气象数据集对气象业务和科研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应用过程中存在数据质量低、空间分辨率不足等问题。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学习以及深度学习算法在气象领域逐步开展应用。针对气象数据集研制中的技术难点问题,梳理了人工智能技术的4个关键应用场景,即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缺测数据的插补和重构、多源数据的融合以及低分辨网格数据的降尺度,对各类机器学习模型在上述场景应用中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综述,并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对研究前沿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表明:相比传统方法,人工智能算法在计算效率、结果准确性、应用灵活性等方面更具竞争力。建议从建立高质量训练数据集、加强多源数据和异构数据的应用以及探索基于气象数据物理机制的建模等多个方面,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在气象数据产品研制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数据集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深度学习 质量控制 降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成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伞状评价
19
作者 李波 徐柳 +5 位作者 谢雨晴 王艺颖 董帅 廉洁 李国栋 曹卉娟 《中国药物警戒》 2025年第2期155-161,I0001-I0003,共10页
目的总结评价中成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综述证据,对中成药作为干预手段治疗COVID-19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对相关证据的质量做出评价。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Sinomed、中国知... 目的总结评价中成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综述证据,对中成药作为干预手段治疗COVID-19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对相关证据的质量做出评价。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从建库至2023年6月15日的中成药治疗COVID-19的系统综述,并提取相关信息。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二次Meta分析,利用AMSTAR-II评估文章的方法学质量,采用GRADE分级方法对证据确定性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以气泡图的形式呈现。结果最终纳入了13项系统评价,共计17053例病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独采用西药标准治疗相比,中成药联合西药标准治疗在多个结局指标体现出优势,主要包括全因死亡率[RR=0.26,95%CI=(0.09~0.81),P=0.02,I^(2)=0%]、核酸转阴率[RR=1.12,95%CI=(1.01~1.23),P=0.03,I^(2)=44%]、转重症率[RR=0.49,95%CI=(0.37~0.64),P<0.00001,I^(2)=0%]、肺部影像学改善、临床症状消失率(包括发热、咳嗽、疲劳、气短)以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特别是疲劳)。在不良反应发生率、缓解喉痛、腹泻方面2组没有明显区别。气泡图结果显示,极低等级的证据表明,热炎宁合剂、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颗粒、参黄颗粒、疏风解毒胶囊、连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连花清咳颗粒分别在提高核酸转阴率、降低转重症率、提高肺部影像学恢复率方面,可能有微弱到中等程度的效果。结论综合分析表明,与常规西医治疗相比,中成药联合常规治疗在治疗COVID-19表现出更好的疗效。由于目前所收集到的证据质量相对较低,需要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成药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伞状评价 GRADE评价 Meta分析 证据映射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色空间生物多样性感知研究进展
20
作者 李波 杜薇 +1 位作者 贺萌 张乔勇 《中国城市林业》 2025年第2期42-48,共7页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绿色空间为人与自然的接触提供了宝贵机会。生物多样性作为绿色空间的基本要素,是连接人与自然的重要纽带。关于绿色空间生物多样性感知的既有研究多关注于单一对象或主题,尚缺少系统性梳理,厘清该领域研究脉络,...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绿色空间为人与自然的接触提供了宝贵机会。生物多样性作为绿色空间的基本要素,是连接人与自然的重要纽带。关于绿色空间生物多样性感知的既有研究多关注于单一对象或主题,尚缺少系统性梳理,厘清该领域研究脉络,将为从生物多样性感知方面开展城市绿色空间设计提供参考。文章以中国知网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基础,对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1)当前研究热点为生物多样性感知偏好与影响因素,基于生物多样性感知的健康恢复效益与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以及各尺度生物多样性感知差异等;2)常用研究方法为现场实验、控制实验、模型模拟和网络数据分析4大类。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未来研究趋势包括:1)生物多样性感知研究新方向探索,如不同气候的影响、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协调、感知行为研究等;2)通过综合现有方法、引入新兴技术、结合多感官等,探索感知研究的新方法。3)探索生物多样性感知与城市绿色空间设计结合的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感知 城市绿色空间 感知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