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Al_(2)O_(3)-GdAlO_(3)-ZrO_(2)共晶陶瓷的闪烧制备
1
作者
李汶金
孙福
+2 位作者
娄程广
张帅
苏兴华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9-196,共8页
Al_(2)O_(3)基共晶陶瓷具有卓越的高温力学性能,在极端环境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探索能耗低且工艺简单的制备方法对其工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闪烧技术成功制备Al_(2)O_(3)-GdAlO_(3)-ZrO_(2)共晶陶瓷,研究电场强度、限制电流...
Al_(2)O_(3)基共晶陶瓷具有卓越的高温力学性能,在极端环境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探索能耗低且工艺简单的制备方法对其工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闪烧技术成功制备Al_(2)O_(3)-GdAlO_(3)-ZrO_(2)共晶陶瓷,研究电场强度、限制电流和闪烧时间对闪烧行为、物相和共晶组织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闪烧温度降低。在600,700,800,900 V/cm的电场强度下,Al_(2)O_(3)-Gd_(2)O_(3)-ZrO_(2)混合粉体的闪烧温度分别为994,958,943,911℃。在900 V/cm的电场强度、911℃闪烧温度下,获得Al_(2)O_(3)-GdAlO_(3)-ZrO_(2)共晶陶瓷。随着限制电流和闪烧时间的增加,不规则的共晶结构向规则共晶结构转变,且组织细化。电场强度对共晶组织形貌没有明显影响。焦耳热效应对共晶组织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但仅靠焦耳热效应难以完全解释闪烧过程中共晶组织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晶陶瓷
闪烧
显微组织
电场强度
限制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金属Cu和5YSZ陶瓷的“闪连”研究
2
作者
李汶金
娄程广
+1 位作者
张帅
苏兴华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57-963,共7页
陶瓷与金属的连接能满足工程领域对高性能结构部件的需求。然而,金属和陶瓷热膨胀系数的显著差异,以及金属对陶瓷表面的润湿性较差,使得陶瓷与金属的连接面临诸多挑战。本研究采用“闪连”技术,在电场/电流的辅助作用下和相对低的温度...
陶瓷与金属的连接能满足工程领域对高性能结构部件的需求。然而,金属和陶瓷热膨胀系数的显著差异,以及金属对陶瓷表面的润湿性较差,使得陶瓷与金属的连接面临诸多挑战。本研究采用“闪连”技术,在电场/电流的辅助作用下和相对低的温度下实现了金属Cu和5YSZ(5%氧化钇稳定氧化锆,摩尔分数)陶瓷的快速连接。研究了电场强度、电流密度和连接时间对金属Cu和5YSZ“闪连”行为和连接程度的影响,分析讨论了金属Cu和5YSZ的“闪连”机理。结果表明,在温度为753℃、电流密度为10 A/cm^(2)、连接时间为3 min的条件下,金属Cu和5YSZ的连接界面最致密。进一步提高温度、增大电流或延长“闪连”时间,连接接头开始恶化,甚至发生断裂。当“闪连”发生时,样品中会发生电化学反应,并产生氧空位缺陷。物相分析和微观结构分析表明,在电化学反应作用下,原子扩散促进了Cu和5YSZ的连接,其中Cu原子扩散进入5YSZ晶格中,被还原的Zr原子扩散进入Cu晶格中。此外,电场方向对Cu和5YSZ的连接有极大影响。当电场方向从5YSZ到Cu时,可实现良好连接;当电场方向从Cu到5YSZ时,二者无法实现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
电场
低温
电化学反应
氧空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Al_(2)O_(3)-GdAlO_(3)-ZrO_(2)共晶陶瓷的闪烧制备
1
作者
李汶金
孙福
娄程广
张帅
苏兴华
机构
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9-196,共8页
基金
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GY-250)。
文摘
Al_(2)O_(3)基共晶陶瓷具有卓越的高温力学性能,在极端环境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探索能耗低且工艺简单的制备方法对其工业化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闪烧技术成功制备Al_(2)O_(3)-GdAlO_(3)-ZrO_(2)共晶陶瓷,研究电场强度、限制电流和闪烧时间对闪烧行为、物相和共晶组织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闪烧温度降低。在600,700,800,900 V/cm的电场强度下,Al_(2)O_(3)-Gd_(2)O_(3)-ZrO_(2)混合粉体的闪烧温度分别为994,958,943,911℃。在900 V/cm的电场强度、911℃闪烧温度下,获得Al_(2)O_(3)-GdAlO_(3)-ZrO_(2)共晶陶瓷。随着限制电流和闪烧时间的增加,不规则的共晶结构向规则共晶结构转变,且组织细化。电场强度对共晶组织形貌没有明显影响。焦耳热效应对共晶组织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但仅靠焦耳热效应难以完全解释闪烧过程中共晶组织的形成。
关键词
共晶陶瓷
闪烧
显微组织
电场强度
限制电流
Keywords
eutectic ceramic
flash sintering
microstructure
electric field strength
current limit
分类号
TB383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金属Cu和5YSZ陶瓷的“闪连”研究
2
作者
李汶金
娄程广
张帅
苏兴华
机构
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57-963,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472064)。
文摘
陶瓷与金属的连接能满足工程领域对高性能结构部件的需求。然而,金属和陶瓷热膨胀系数的显著差异,以及金属对陶瓷表面的润湿性较差,使得陶瓷与金属的连接面临诸多挑战。本研究采用“闪连”技术,在电场/电流的辅助作用下和相对低的温度下实现了金属Cu和5YSZ(5%氧化钇稳定氧化锆,摩尔分数)陶瓷的快速连接。研究了电场强度、电流密度和连接时间对金属Cu和5YSZ“闪连”行为和连接程度的影响,分析讨论了金属Cu和5YSZ的“闪连”机理。结果表明,在温度为753℃、电流密度为10 A/cm^(2)、连接时间为3 min的条件下,金属Cu和5YSZ的连接界面最致密。进一步提高温度、增大电流或延长“闪连”时间,连接接头开始恶化,甚至发生断裂。当“闪连”发生时,样品中会发生电化学反应,并产生氧空位缺陷。物相分析和微观结构分析表明,在电化学反应作用下,原子扩散促进了Cu和5YSZ的连接,其中Cu原子扩散进入5YSZ晶格中,被还原的Zr原子扩散进入Cu晶格中。此外,电场方向对Cu和5YSZ的连接有极大影响。当电场方向从5YSZ到Cu时,可实现良好连接;当电场方向从Cu到5YSZ时,二者无法实现连接。
关键词
连接
电场
低温
电化学反应
氧空位
Keywords
joining
electric field
low temperature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oxygen vacancy
分类号
TB32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Al_(2)O_(3)-GdAlO_(3)-ZrO_(2)共晶陶瓷的闪烧制备
李汶金
孙福
娄程广
张帅
苏兴华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金属Cu和5YSZ陶瓷的“闪连”研究
李汶金
娄程广
张帅
苏兴华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