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灰山遗址炭化小麦年代考 被引量:35
1
作者 李水城 莫多闻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60,共10页
关键词 东灰山遗址 炭化小麦 年代考 文化遗物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对比:环境与聚落的演进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水城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3-38,共6页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considering environment,archaeological culture sequence,alteration of settlement quantities,relations between the change of environment and the movement of settlements,cultural embeddi...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considering environment,archaeological culture sequence,alteration of settlement quantities,relations between the change of environment and the movement of settlements,cultural embedding superposition exponent of ancient sites,etc.among three regions,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y respectively represent three different developing patterns of ancient settlements.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ellow river and the Valley of Xilamulun River respectively represented different development patterns of the two native cultures,namely,the agricultural civilization of Great River and the half-agricultural and half-stockbreeding civilization of northern districts.The Valley of Hulu river,located in the northwest,can be the representation of secondary cultures,which originated from civilizations of great river,but dissimilated during the course of spreading abroad towards w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 考古学 进化模式 环境 聚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定河流域全新世中期人类聚落选址的空间分析及地貌环境意义 被引量:33
3
作者 胡珂 莫多闻 +4 位作者 毛龙江 李水城 王辉 曹炜 张翼飞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5-420,共6页
以无定河流域的数字高程模型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空间分析,与陕西北部无定河流域龙山时期遗址的分布位置叠置和聚类分析,讨论聚落选址与地貌类型、距河流水平距离、河网等级等6个地形地貌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 以无定河流域的数字高程模型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空间分析,与陕西北部无定河流域龙山时期遗址的分布位置叠置和聚类分析,讨论聚落选址与地貌类型、距河流水平距离、河网等级等6个地形地貌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全新世中期无定河流域人类在聚落选址时,对水文条件、地貌和地面坡度条件有较强的倾向性,而对地面朝向无明显倾向性。选址时选择地形地貌影响因子的优先顺序为:地貌类型、遗址距河流距离、遗址处地面坡度、遗址处河流等级、遗址处地面朝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定河流域 全新世中期 聚落 地貌环境选择 空间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民乐东灰山遗址的浮选结果 被引量:14
4
作者 蒋宇超 王辉 李水城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9-128,共10页
本文对甘肃民乐东灰山遗址四坝文化时期的剖面采集的系列样品进行浮选所获得的炭化植物种子和麦类作物穗轴进行鉴定、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炭化种子以谷物类为主,各类谷物的比例和出土概率反映东灰山遗址四坝时期的农业经济,是经营以粟... 本文对甘肃民乐东灰山遗址四坝文化时期的剖面采集的系列样品进行浮选所获得的炭化植物种子和麦类作物穗轴进行鉴定、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炭化种子以谷物类为主,各类谷物的比例和出土概率反映东灰山遗址四坝时期的农业经济,是经营以粟为主黍为次的小米类农业,小麦、大麦和裸大麦被普遍使用,以大麦和裸大麦为主的麦类作物,是当地旱作农业的补充。大量炭化裸大麦遗存的发现,为认识麦类作物种子的分类提供了很好的实物材料。与周边遗址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河西走廊地区作为麦类作物传播的重要通道,外来的麦类作物并未取代小米类作物,仅为当地小米类农业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灰山遗址 四坝文化 植物考古 裸大麦 大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苏红图遗址调查简报 被引量:4
5
作者 景学义 边文利 +4 位作者 胡杨 杨峰 笋布尔 温成浩 李水城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共6页
阿拉善左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东部,总面积约80412平方公里(图一)。其东接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东南毗邻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部,南部紧依甘肃武威地区,西为阿拉善右旗,西北与蒙古国接壤。全旗下辖8镇、5苏木。苏红图遗... 阿拉善左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东部,总面积约80412平方公里(图一)。其东接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东南毗邻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北部,南部紧依甘肃武威地区,西为阿拉善右旗,西北与蒙古国接壤。全旗下辖8镇、5苏木。苏红图遗址位于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西北约290公里之处,行政区划属乌力吉苏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博物馆 文物 考古学 遗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头道沙子遗址调查简报 被引量:4
6
作者 景学义 边文利 +4 位作者 胡杨 杨峰 笋布尔 温成浩 李水城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16,共8页
2011年7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阿拉善博物馆组成阿拉善盟史前考古调查队对该盟境内的史前遗址进行了一次系统的田野考古调查。其中,在阿拉善左旗境内发现数处文化内涵较丰富的史前遗址,并采集到一批细石器和陶器遗物。通过对此次... 2011年7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联合阿拉善博物馆组成阿拉善盟史前考古调查队对该盟境内的史前遗址进行了一次系统的田野考古调查。其中,在阿拉善左旗境内发现数处文化内涵较丰富的史前遗址,并采集到一批细石器和陶器遗物。通过对此次及以往调查所获遗物的整理研究,对阿拉善左旗的史前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特别是此次调查发现一种以压印纹和圜底陶器为代表的"头道沙子类型"史前遗存,进一步填补了该区域史前考古学文化的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左旗 史前文化 头道沙子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家坪:齐家文化典型遗址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11
7
作者 洪玲玉 吴浩森 +5 位作者 哈克 周静 王辉 李水城 陈伯桢 傅罗文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3-74,共12页
甘肃省洮河流域的齐家坪遗址是齐家文化的一处大型聚落。此次通过一系列地表调查、地球物理探测、数字测绘、采集遗物分析和针对性的试掘,对这座遗址的结构和内涵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揭露了这座早期青铜时代遗址的复杂性。初步结果显示... 甘肃省洮河流域的齐家坪遗址是齐家文化的一处大型聚落。此次通过一系列地表调查、地球物理探测、数字测绘、采集遗物分析和针对性的试掘,对这座遗址的结构和内涵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揭露了这座早期青铜时代遗址的复杂性。初步结果显示,齐家坪遗址有明显的分区规划,可分为生活居住区、公共墓地和制陶手工业区域。而且在生活居住区的中心也有墓葬的分布。上述结果有助于我们在齐家文化交互作用圈的脉络下深入考察齐家坪的聚落形态,同时也验证我们这个项目采用的方法在洮河流域考古研究中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洮河流域 调查与试掘 齐家文化 聚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