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野生二粒小麦醇溶蛋白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桂江 伍碧华 +2 位作者 侯永翠 颜泽洪 郑有良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9-33,共5页
为了进一步开发野生二粒小麦遗传资源,丰富我国小麦改良的遗传基础,对来自以色列16个地区的133份野生二粒小麦醇溶蛋白位点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与条锈病抗性和播种~抽穗天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供试的133份野生二粒... 为了进一步开发野生二粒小麦遗传资源,丰富我国小麦改良的遗传基础,对来自以色列16个地区的133份野生二粒小麦醇溶蛋白位点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与条锈病抗性和播种~抽穗天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供试的133份野生二粒小麦共有122种谱带类型,电泳共分离出77条不同的带纹;谱带在α、β、γ、ω四个区差异较大,分别为38、83、72和87种,表明野生二粒小麦的醇溶蛋白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发现,野生二粒小麦醇溶蛋白的遗传多样性与材料的来源地有关;来源于同地区的材料间条锈病抗性及播种~抽穗天数均较为接近,而且条锈病抗性和播种~抽穗天数与醇溶蛋白的遗传距离均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二粒小麦 醇溶蛋白 遗传多样性 务锈病抗性 播种~抽穗天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脱石/谷蛋白缓释体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桂江 周仕学 +1 位作者 吕英海 甄晓峰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6期1045-1047,1051,共4页
研究了蒙脱石(MMT)及蒙脱石/谷蛋白复合物对维生素C(Vc)的吸附与缓释情况。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初始浓度等因素对不同材料负载Vc量的影响以及在2种释放介质中的释放规律,初步分析了缓释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Vc初始... 研究了蒙脱石(MMT)及蒙脱石/谷蛋白复合物对维生素C(Vc)的吸附与缓释情况。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初始浓度等因素对不同材料负载Vc量的影响以及在2种释放介质中的释放规律,初步分析了缓释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Vc初始浓度对MMT和G lu-MMT负载Vc量均有很大影响,而反应时间仅对G lu-MMT负载Vc有较大影响,对MMT影响较小。MMT材料在2种释放介质中的释放情况类似,而G lu-MMT更易在模拟胃液中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 谷蛋白 维生素C 吸附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基与钙基蒙脱石插层牛血清白蛋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吕英海 周仕学 +2 位作者 李桂江 国平 王斌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27-1729,共3页
蒙脱石负载蛋白质的研究为纳米复合材料开发、药物的负载与缓释等方面研究奠定基础。为了进一步分析蒙脱石不同结构对蛋白质插层蒙脱石的影响,作者根据离子交换的原理,研究了在不同pH值条件下,牛血清白蛋白(BSA)插层钠、钙基蒙脱石的插... 蒙脱石负载蛋白质的研究为纳米复合材料开发、药物的负载与缓释等方面研究奠定基础。为了进一步分析蒙脱石不同结构对蛋白质插层蒙脱石的影响,作者根据离子交换的原理,研究了在不同pH值条件下,牛血清白蛋白(BSA)插层钠、钙基蒙脱石的插层效果。研究发现,在pH值低于等电点时,钙基蒙脱石(Ca-MMT)与钠基蒙脱石(Na-MMT)插层效果差异明显;相同pH值下,Na-MMT插入的蛋白质比例高。FT-IR和UV-vis分析都显示蒙脱石颗粒的存在改变了蛋白质的结构;UV-vis分析显示,由于蒙脱石表面助色基作用,共轭效应加强,上清液中的蛋白质214nm吸收峰,产生了明显的红移;氢键等的破坏则导致蛋白质部分螺旋结构消失而使蒙脱石层间缓释出来的蛋白质吸收峰发生明显的蓝移。Ca-MMT与Na-MMT对牛血清白蛋白结构变化的作用程度存在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基蒙脱石 钙基蒙脱石 牛血清白蛋白 插层 结构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作物及耕作方法对土壤丝状真菌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昭日格图 陆洪省 +2 位作者 李桂江 小松崎将一 太田宽行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287-2293,共7页
以日本国立大学法人茨城大学农学部田间科学教育研究中心附属农场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季节(2004年5月、10月和2005年5月、10月)对农田采取旋耕、梨耕和免耕处理,并在每一耕作处理区分别种植黑麦(Secale cereale L.)、毛野豌豆(Vicia ... 以日本国立大学法人茨城大学农学部田间科学教育研究中心附属农场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季节(2004年5月、10月和2005年5月、10月)对农田采取旋耕、梨耕和免耕处理,并在每一耕作处理区分别种植黑麦(Secale cereale L.)、毛野豌豆(Vicia villosa Roth)和杂草(休闲处理对照区),来研究覆盖作物及耕作方法对土壤中真菌生物量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在免耕处理区,覆盖黑麦、毛野豌豆和杂草的土壤表层(0-10cm)中,其真菌的生物量均分别高于相应覆盖物的深层土壤(10-30cm)中真菌的生物量,并且覆盖黑麦的土壤表层中真菌的生物量比覆盖毛野豌豆的高很多,在2004年5月和10月测得的土壤表层中,覆盖黑麦的真菌生物量分别是覆盖毛野豌豆的1.2和1.8倍,在2005年5月和10月,分别是1.6和1.2倍。对旋耕和梨耕处理区,在不同深度的土层和覆盖物的条件下,真菌生物量均没有明显变化。从上述结果,不同的耕作方式和覆盖不同的作物都会影响土壤中真菌的生物量,并且,免耕和覆盖黑麦相结合,对土壤表层中的真菌生物量影响最为显著。另外,在不同的土壤层之间,表层中的真菌生物量要高于深层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作物 耕作方法 真菌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幼胚培养器官发育途径的组织形态学及量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伍碧华 郑有良 李桂江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5年第3期268-273,共6页
将脱分化培养阶段的总的愈伤组织剖分为叶状体绿区化愈伤组织和非叶状体绿区化愈伤组织,对叶状体绿区化愈伤组织发育为根、芽器官的百分比,以及器官起源的组织形态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幼胚培养中既存在不定芽、不定根的发育,又... 将脱分化培养阶段的总的愈伤组织剖分为叶状体绿区化愈伤组织和非叶状体绿区化愈伤组织,对叶状体绿区化愈伤组织发育为根、芽器官的百分比,以及器官起源的组织形态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幼胚培养中既存在不定芽、不定根的发育,又存在完整小苗的发育,其中,不定芽和完整小苗,均起源于致密或颗粒型愈伤组织分生区的细胞。通过对体细胞胚胎发生与器官再生途径之间器官发育和生长优劣特点的比较与讨论,认为小麦幼胚培养的器官发育是以体细胞胚胎化途径为主,伴随器官再生途径的双重营养器官建成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幼胚培养 器官发育 组织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水井压降试井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姚军 爱芬 李桂江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A00期8-12,共5页
注水井不稳定试井问题属于油水两相渗流问题,建立了能够描述水驱过程的注水井试井解释模型。利用Buckley-leverett驱油方程可确定任意时刻的油水饱和度分布,代入差分方程可快速计算压力分布。根据关井时刻的压力和油... 注水井不稳定试井问题属于油水两相渗流问题,建立了能够描述水驱过程的注水井试井解释模型。利用Buckley-leverett驱油方程可确定任意时刻的油水饱和度分布,代入差分方程可快速计算压力分布。根据关井时刻的压力和油水饱和度分布可以计算出关井后注水井的压力降。该压降涉及油水相对渗透率、注水时间、污染系数和井筒储存系数等因素。研制了一套实用的注水井压力降试井典型图版,简要介绍了根据上述理论编制的注水井压降试井分析软件的功能和特点,最后给出了应用本软件处理的实际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井 试井 压力降 数值计算
全文增补中
野生二粒小麦HMW-GS特异性及其对小麦的可利用性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于伟丽 李桂江 +3 位作者 伍碧华 郑有良 刘登才 颜泽洪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5年第3期253-257,共5页
对来自以色列的133份野生二粒小麦进行SDS-PAGE检测发现,其高分子谷蛋白亚基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Glu-A1和Glu-B1两个位点共有18种可确定的亚基变异类型,其中,A位点上的亚基1、2和B位点上的亚基7+8与17+18品质评分为3分(出现频率分... 对来自以色列的133份野生二粒小麦进行SDS-PAGE检测发现,其高分子谷蛋白亚基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Glu-A1和Glu-B1两个位点共有18种可确定的亚基变异类型,其中,A位点上的亚基1、2和B位点上的亚基7+8与17+18品质评分为3分(出现频率分别为59.4%和12.78%)。同时,出现了在普通小麦中不表达的1Ay亚基和许多普通小麦所稀有或缺乏的特异亚基类型,如1、7+9、17+18、7+8、7+8、7+9、7+8等,而且在22份材料中出现了9种未命名的新亚基类型。比较研究表明,高分子谷蛋白亚基的表达与材料的来源地有关。用具有1Ay亚基的材料与栽培小麦“川农16”杂交,在分离世代F2中检测到了1Ay亚基的存在。据此认为,可望将野生二粒小麦中诸如1Ay的特异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导入栽培小麦,这对拓宽小麦品质遗传基础,改良小麦加工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二粒小麦 普通小麦 高分子谷蛋白亚基 1A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偏压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计算及参数影响性研究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桂江 瞿瑶 +1 位作者 卢国胜 刘军帅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33-138,共6页
为研究不同隧道净距及地表坡度对复杂偏压浅埋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的影响规律,引用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建立围岩压力计算模型,推导出隧道围岩压力的理论计算公式;结合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计算公式的合理性,讨论了不同隧道净距和不同地表坡... 为研究不同隧道净距及地表坡度对复杂偏压浅埋小净距隧道围岩压力的影响规律,引用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建立围岩压力计算模型,推导出隧道围岩压力的理论计算公式;结合数值模拟验证了理论计算公式的合理性,讨论了不同隧道净距和不同地表坡度的参数值变化对先行洞和后行洞的拱顶、拱腰及拱脚围岩压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两洞先后开挖情况下,隧道净距及地表坡度的变化对隧道内侧围岩压力影响较大,并且先行洞内侧围岩压力同净距及坡度大小正相关,后行洞内侧围岩压力同净距及坡度大小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类似隧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净距 围岩压力 地表坡度 复杂偏压 理论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