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生境对人工结皮发育及表土氮、磷含量及其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吴易雯 饶本强 +2 位作者 刘永定 李根保 李敦海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2-59,共8页
土壤生物结皮对于改善荒漠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土壤的增肥改良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库布齐沙漠固定沙丘(迎风坡、坡顶、背风坡和丘间地)披碱草和沙蒿群落下长期发育(8年生)的人工藻结皮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生境下人工结皮对表层土壤氮、... 土壤生物结皮对于改善荒漠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土壤的增肥改良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以库布齐沙漠固定沙丘(迎风坡、坡顶、背风坡和丘间地)披碱草和沙蒿群落下长期发育(8年生)的人工藻结皮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生境下人工结皮对表层土壤氮、磷元素含量以及相关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沙丘顶部结皮叶绿素a和土壤可溶磷含量最高,分别为4.24 mg/g和2.926 mg/kg。丘间地结皮层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总磷含量及脲酶活性为最高,迎风坡结皮生物量和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含量以及土壤酶活性明显高于背风坡结皮层土壤。在相同立地条件下,披碱草下结皮生物量、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和脲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沙蒿下的结皮土壤。本研究表明生境的差异性导致人工结皮发育程度不同,进而对表土氮、磷含量及其代谢酶产生不同影响,人工生物结皮的发育程度与表土氮磷素含量及其代谢酶活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不同植被群落对生物结皮发育具有不同的作用,披碱草对人工生物结皮影响的正效应高于沙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境 土壤生物结皮 立地条件 人工藻结皮 氮磷含量 土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贵高原渔洞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季节演替 被引量:17
2
作者 吴卫菊 杨凯 +2 位作者 汪志聪 李根保 刘永定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9-75,共7页
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对云南省昭通市渔洞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季节演替进行了周年调查。结果表明,常见浮游植物共7门、96种;其中,绿藻门52种,硅藻门22种,蓝藻门13种,甲藻门3种,隐藻门、金藻门和裸藻门各2种。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季节... 2009年11月至2010年10月对云南省昭通市渔洞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季节演替进行了周年调查。结果表明,常见浮游植物共7门、96种;其中,绿藻门52种,硅藻门22种,蓝藻门13种,甲藻门3种,隐藻门、金藻门和裸藻门各2种。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表现为春、冬季较低,夏、秋季较高,且在8月达到浮游植物生物量(以细胞数计)最高峰值1.19×107个/L,叶绿素a最高峰值可达28.6μg/L。渔洞水库全年以硅藻门的钝脆杆藻(Fragilaria capucina)和尖针杆藻(Synedra acus)为主要优势种;另外,3-5月甲藻门的角甲藻(Ceratium hirundinel-la)及金藻门的分歧锥囊藻(Dinobryon divergens)是显著的亚优势种。将周年调查结果进行RDA分析,可见影响浮游植物季节演替的主要因素是水温,水温变化与浮游植物生物量成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762,P<0.01);与浮游植物种类数成极显著负相关关系(r=-0.721,P<0.01),与浮游植物生物多样性成显著负相关关系(r=-0.638,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洞水库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季节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评价法的洱海稳态阶段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汪贞 李根保 +2 位作者 王高鸿 沈银武 刘永定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58,共6页
稳态转化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系统的变化,也常常用于描述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状态发生本质、渐进和持续的转变过程。对淡水湖泊生态系统而言,研究其变化过程及驱动因子将有助于理解当前水环境问题的本质特征,为水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提... 稳态转化理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系统的变化,也常常用于描述水生和陆生生态系统状态发生本质、渐进和持续的转变过程。对淡水湖泊生态系统而言,研究其变化过程及驱动因子将有助于理解当前水环境问题的本质特征,为水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提供理论支撑。为了确定典型高原湖泊洱海所处的稳态阶段及其转换取向,在野外调查研究及文献资料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尝试用模糊评价法分析洱海所处的稳态转换阶段。评价结果表明,洱海1985-2001年处于清水稳态,2002年系统发生跃迁,2003年退化到藻草共存、草藻共存的过渡态。从2009-2010年洱海各阶段的隶属度来看,系统仍有可能转化为藻型浊水稳态,警示对洱海的保护和治理工作不可松懈。在缺乏水生物数据的条件下,模糊评价法可用于稳态转换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评价法 洱海 稳态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池沿岸带刚毛藻种群结构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9
4
作者 杨凯 董静 +1 位作者 郭亮亮 李根保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16,共9页
刚毛藻的存在给生态修复和湖泊管理带来许多问题。沿滇池湖岸线每隔约5km设置1个采样点,共设置25个样点,每季度进行1次采样,调查了滇池沿岸带刚毛藻种群结构和分布特征。在种类组成上,在滇池共鉴定到4种刚毛藻,分别是寡枝刚毛藻(Cladoph... 刚毛藻的存在给生态修复和湖泊管理带来许多问题。沿滇池湖岸线每隔约5km设置1个采样点,共设置25个样点,每季度进行1次采样,调查了滇池沿岸带刚毛藻种群结构和分布特征。在种类组成上,在滇池共鉴定到4种刚毛藻,分别是寡枝刚毛藻(Cladophora oligoclona)、脆弱刚毛藻(Cladophora fracta)、疏枝刚毛藻(Cladopho-ra insignis)和绉刚毛藻(Cladophora crispata)。在空间分布上,滇池西岸常年以寡枝刚毛藻(C.oligoclona)为优势种;东岸在秋、冬季节以脆弱刚毛藻(C.fracta)和绉刚毛藻(C.crispata)为优势种;但过渡到春、夏季,优势种演替为寡枝刚毛藻(C.oligoclona)。研究结果为下一步研究刚毛藻在生态系统恢复中如何影响沉水植被建立打下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刚毛藻 种群结构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与光强对柔细束丝藻3种异味物质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周维成 王素钦 +3 位作者 高翔 郭亮亮 代亮亮 李根保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8-85,共8页
2013年3月从武汉喷泉公园人工湖发生水华并散发浓烈异味的水体中分离到1株柔细束丝藻(Aphanizomenon gracile),编号为WH-1,通过探究温度和光强对其生长及异味物质产量的影响,为水体异味物质的防治与消除提供理论依据。经顶空固相微萃... 2013年3月从武汉喷泉公园人工湖发生水华并散发浓烈异味的水体中分离到1株柔细束丝藻(Aphanizomenon gracile),编号为WH-1,通过探究温度和光强对其生长及异味物质产量的影响,为水体异味物质的防治与消除提供理论依据。经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鉴定其产3种异味物质,分别是β-环柠檬醛(β-Cyclocitral)、土臭素(Geosmin)和β-紫罗兰酮(β-Ionone);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不同温度(15、25、35℃)、光强[15、25、35μmol/(m^2·s)]对该藻株生长及3种异味物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WH-1的最适生长条件和最大Geosmin产量均出现在低温(15℃)、高光强[35μmol/(m^2·s)]的条件下,但溶解态Geosmin的产量并未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不利的生长条件[25-35℃,15-25μmol/(m^2·s)]有利于异味物质β-Cyclocitral和β-Ionone在藻细胞内积累。培养过程中,溶解态β-Cyclocitral和β-Ionone一直维持较低水平(检测线附近波动),表明该类异味物质主要存储在细胞内部,在藻类生长过程中仅少量释放出来。3种异味物质所占比例变化说明,与光强相比,温度对异味物质产量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光强 柔细束丝藻 β-环柠檬醛 土臭素 Β-紫罗兰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高原湖库浮游细菌的生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6
作者 胡明明 王英才 +6 位作者 李艳晖 汪贞 胡春香 沈银武 刘永定 李根保 李敦海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25,共5页
2009年秋季,对我国西南云贵高原8个处于不同营养水平的湖泊和水库的浮游细菌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浮游细菌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温度、总氮(TN)、总磷(TP)、正磷酸盐(PO4-P)、氨氮(NH4-N)、硝氮(NO3-N)、化学需氧量(CODMn)和叶绿素a(Chl.a)的... 2009年秋季,对我国西南云贵高原8个处于不同营养水平的湖泊和水库的浮游细菌进行了调查,分析了浮游细菌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温度、总氮(TN)、总磷(TP)、正磷酸盐(PO4-P)、氨氮(NH4-N)、硝氮(NO3-N)、化学需氧量(CODMn)和叶绿素a(Chl.a)的相关性。结果表明,8个湖库的浮游细菌数量存在明显差异,异龙湖最高,平均值为5.66×109个/L,阳宗海最低,平均值为2.25×109个/L,从大到小依次为:异龙湖>草甸海>松花坝水库>白沙河水库>月湖>松茂水库>石龙坝>阳宗海。对阳宗海4个点位的研究发现,同一湖泊内浮游细菌的数量存在空间异质性,沿岸带明显大于湖心区。浮游细菌数量与水温、总氮、总磷、叶绿素a均呈极显著性相关(P<0.01),表明上述因子可能是浮游细菌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细菌 高原湖库 生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蟹苗汛期预报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列士 朱选才 +5 位作者 袁善卿 朱传龙 张国祥 李根保 张根海 陆军 《水产科技情报》 2002年第2期56-60,共5页
报导了对长江口中华绒螯蟹 (河蟹 ,Eriocheirsinensis)蟹苗汛期预报的研究结果。蟹苗汛期决定于河蟹胚胎及溞状幼体发育的生物学因素、水温条件和潮汐?そ诘暮有芳性?2月底 3月初交配抱卵 ,5月初孵出溞状幼体。 1970~ 1981年的资料... 报导了对长江口中华绒螯蟹 (河蟹 ,Eriocheirsinensis)蟹苗汛期预报的研究结果。蟹苗汛期决定于河蟹胚胎及溞状幼体发育的生物学因素、水温条件和潮汐?そ诘暮有芳性?2月底 3月初交配抱卵 ,5月初孵出溞状幼体。 1970~ 1981年的资料表明 ,从 3月 1日河蟹开始交配抱卵至大眼幼体 (蟹苗 )回归淡水 ,约需 12 77度日。按这一标准估算 ,在± 2d的变差下 ,12年中有 11年的发汛起始日在估算范围内 ,而若允许将变差时间提高到± 3d ,则 12年中的发汛起始日全部在预测范围内。长江口的大眼幼体要入江 ,必须借助潮汐的动力。而在潮汐半月周期的潮位曲线上 ,只有从起汛期至大汛期 (农历廿七到初三 ;十二到十八 ) ,潮位逐日上升 ,蟹苗才有可能从河口浅海进入江段。综合考虑度日和潮汐两个因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中华绒螯蟹 蟹苗 汛期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条件变化下滇池冬春季节浮游植物的演替特征 被引量:7
8
作者 李莉杰 李国辉 李根保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7-68,共12页
富营养化和气候变暖是影响浮游藻类结构组成以及物候学等特征的两大重要环境条件。为探讨在人为干预和全球变化影响下富营养化湖泊滇池浮游植物的演替特征,2017-2019年2个冬春季在滇池选择北(D1)、中(D2)、南(D3)3个采样点对浮游植物群... 富营养化和气候变暖是影响浮游藻类结构组成以及物候学等特征的两大重要环境条件。为探讨在人为干预和全球变化影响下富营养化湖泊滇池浮游植物的演替特征,2017-2019年2个冬春季在滇池选择北(D1)、中(D2)、南(D3)3个采样点对浮游植物群落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滇池浮游植物在冬春季呈现与以往不同的演替特征。第一、滇池在冬春季仍以蓝藻占优势,但优势种组成发生了变化。蓝藻中占主要生物量的是微囊藻,而且,惠氏微囊藻(Microcystis wesenbergii)取代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占绝对优势。近20年来(2001-2019年),滇池冬春季微囊藻优势种经历了从铜绿微囊藻到绿色微囊藻(Microcystis viridis)再到惠氏微囊藻的转变。在水温较低的2-3月份,蓝藻生物量比例下降,绿藻和硅藻生物量比例上升,在此时期,香农威纳指数也相对升高。第二,束丝藻(Aphanizomenon)和鱼腥藻(Anabaena)的物候特征发生了改变。曾经春季的优势水华藻种束丝藻提前在秋季出现,且2018年秋季峰值较2017年约提前2周。2018年春季鱼腥藻在滇池北部发生了小型的水华,取代了往年发生束丝藻水华的现象,2019年春季鱼腥藻没有出现较高的生物量,但仍在春季达到峰值,其峰值约提前1周出现。本研究结果为揭示在全球变化和人为干预影响下湖泊冬春季节浮游植物群落演替特征及响应策略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为干预 全球气候变化 滇池 浮游植物 季节演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泥在商品煤中碎散均混的实践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文泽 李根保 《选煤技术》 CAS 1996年第5期37-40,共4页
介绍金鸡岩选煤厂为满足用户要求,解决煤泥在商品煤中碎散均混问题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 压滤 煤泥 碎散 均混 选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浮指标与快灰数据的关系及在选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根保 张平 《煤质技术》 1998年第3期16-19,共4页
“快灰不快”是选煤生产中的难题。如何由快浮指标来预测快灰数据是一有现实意义的研究工作。我厂通过的大量生产检测数据,建立数学模型,找出了快浮与快灰间的变化规律,用于指导洗煤的分选作业,起到了“快”、“准”
关键词 相关关系 洗煤 选煤 快浮指标 快灰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展全面质量管理 稳定洗煤产品质量
11
作者 李根保 张平 《煤质技术》 1996年第A04期3-5,共3页
关键词 洗煤 产品质量 全面质量管理 煤矿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