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建构与跨境民族国家认同——基于云南跨境民族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树燕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7-120,共4页
民族是一个具有共同生活方式的人们共同体,必须和"非我族类"的外人接触才发生民族认同。"异域"空间是产生国家认同的重要场景。跨境民族因身处"异域"空间,在跨境周边国家的同源民族参照过程中认识到自身... 民族是一个具有共同生活方式的人们共同体,必须和"非我族类"的外人接触才发生民族认同。"异域"空间是产生国家认同的重要场景。跨境民族因身处"异域"空间,在跨境周边国家的同源民族参照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的差异性,差异性是产生认同的情景因素,而主权国家就是差异性的缔造者。政治、经济和文化是主权国家治理社会的技术手段,同时也是建构跨境民族国家认同的重要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建构 跨境民族 国家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在场管理边疆民俗宗教生活的技术实践
2
作者 李树燕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6期15-21,共7页
民俗宗教生活是社会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国家在场管理民俗宗教生活是权力深入微观层面的一种技术实践,意识形态、符号、行政权力网络是国家在场技术实践深入民俗宗教生活的重要载体。国家在场技术实践通过直接与间接两条路径实现对民俗宗... 民俗宗教生活是社会管理的一个子系统,国家在场管理民俗宗教生活是权力深入微观层面的一种技术实践,意识形态、符号、行政权力网络是国家在场技术实践深入民俗宗教生活的重要载体。国家在场技术实践通过直接与间接两条路径实现对民俗宗教生活管理目标的达成,基层管理是国家在场技术实践深入民俗宗教生活的核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协调发展是国家在场技术实践间接影响民俗宗教生活的重要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在场 民俗宗教 直接管理 间接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结球白菜乙烯响应因子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3
作者 王岩 李树燕 +3 位作者 沈露露 黄和喜 侯喜林 胡春梅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399-2404,共6页
采用cDNA-AFLP技术,以不结球白菜雄蕊突变系‘苏白2号’及其保持系花蕾为实验材料,分离出1条编码乙烯响应转录因子的基因,命名为NhccERF1。结果显示:(1)序列分析表明,NhccERF1基因长807bp,编码268个氨基酸。(2)RT-PCR分析发现,花期NhccE... 采用cDNA-AFLP技术,以不结球白菜雄蕊突变系‘苏白2号’及其保持系花蕾为实验材料,分离出1条编码乙烯响应转录因子的基因,命名为NhccERF1。结果显示:(1)序列分析表明,NhccERF1基因长807bp,编码268个氨基酸。(2)RT-PCR分析发现,花期NhccERF1基因在花瓣、雄蕊及花柱中表达量均显著高于保持系。(3)实时定量荧光PCR(qPCR)发现,蕾期喷施乙烯(ET)能促进NhccERF1基因的表达,外施AgNO3抑制该基因表达。研究推测NhccERF1基因可能在雄蕊变异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雄蕊突变 乙烯响应因子(ERF)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里士多德对“善”的两种论证思路及相互关系
4
作者 赵静波 李树燕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12,共6页
亚里士多德对"善"的阐述是从目的性和功能性两条路径来展开的。在目的性论证中,他将"善"界定为人们所欲求的目的,如果仅从欲望这一角度来理解"善",一般的"善"和具体境遇下对我而言的"善&q... 亚里士多德对"善"的阐述是从目的性和功能性两条路径来展开的。在目的性论证中,他将"善"界定为人们所欲求的目的,如果仅从欲望这一角度来理解"善",一般的"善"和具体境遇下对我而言的"善"就会存在分裂的可能。在功能性论证中,亚里士多德将"善"的本质表述为合乎德性的现实活动,用德性限定了欲望的合理性,使对我而言的主观准则上升为绝对的客观法则。通过德性中道,人们维护了合理的欲望,并免于成为他人的手段而保证了自己的目的性;相应地,也促使个人在追求自我幸福的同时尊重他人的合理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德性与善也就有了内在的关联,"目的善"与"功能善"也就达到了完全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里士多德 德性 欲求 幸福 中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贫困地区0~3岁儿童早期发展的意义、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15
5
作者 李树燕 唐敏 +1 位作者 李彩彦 查文静 《当代教育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1-40,共10页
0~3岁儿童早期发展包括养育、照料、营养、卫生、保健、福利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性发展,需要家庭、社会、政府的全方位参与。农村贫困地区因地域的特殊性、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性、家庭养育能力不足的现实性、公共服务领域的低保障性... 0~3岁儿童早期发展包括养育、照料、营养、卫生、保健、福利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性发展,需要家庭、社会、政府的全方位参与。农村贫困地区因地域的特殊性、经济社会发展的滞后性、家庭养育能力不足的现实性、公共服务领域的低保障性及社会供给服务的不平衡性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农村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公共意识淡薄、养育环境受限、儿童自身发展滞后成为农村贫困地区制约儿童早期发展的瓶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把农村贫困地区差异化、多样化的文化生活习俗与现代科学养育理念相结合,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家庭为核心、以社会力量为支撑、以社区为平台的资源整合机制,探索符合本土化操作的具体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贫困地区 0~3岁儿童早期发展 生态系统 困境与出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3岁婴幼儿母亲负性情绪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廖峻 权迎 +1 位作者 朱志娟 李树燕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78-1084,共7页
目的:探讨0~3岁婴幼儿母亲的负性情绪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某区县3个社区0~3岁儿童母亲1183人,用自编人口学信息问卷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母亲负性情绪的相关因素。结果:轻度以上抑郁... 目的:探讨0~3岁婴幼儿母亲的负性情绪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某区县3个社区0~3岁儿童母亲1183人,用自编人口学信息问卷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DASS-21)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母亲负性情绪的相关因素。结果:轻度以上抑郁、焦虑、压力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34.74%、46.07%和18.1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孩子数量少、从事社会声望较高或较稳定职业、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母亲更抑郁(β=-0.10、0.15、0.16);从事社会声望较高或较稳定职业、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母亲更焦虑(β=0.14、0.17);居住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从事社会声望较高或较稳定职业、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母亲压力更大(β=0.10、0.14、0.15)。结论:0~3岁婴幼儿母亲有较高的轻度以上的负性情绪检出率,居住地、职业、受教育程度和孩子数量与母亲负性情绪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3岁婴幼儿母亲 负性情绪 抑郁 焦虑 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