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湿式除尘器内部湍流场与粒子轨迹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宁致远 沈欣军 +1 位作者 李树然 闫克平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84-392,共9页
利用有限元多物理场耦合的方法,对湿式电除尘器内部的整体流场进行可视化分析,并指出耦合后流场对不同粒径颗粒运动轨迹以及收尘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加电场后,除尘器内的一次流在电流体(EHD)和壁面水膜流动的混合情况下产生了明显... 利用有限元多物理场耦合的方法,对湿式电除尘器内部的整体流场进行可视化分析,并指出耦合后流场对不同粒径颗粒运动轨迹以及收尘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加电场后,除尘器内的一次流在电流体(EHD)和壁面水膜流动的混合情况下产生了明显扰动.表现为在低流速的情况下,电晕线前后产生明显的涡旋.而在加入壁面水流的条件下,流场变得更加复杂,显现出明显的三维运动趋势.同时,流场的改变也使得颗粒物的运动轨迹变得复杂,相对来说,细颗粒物的运动轨迹更易受到流场变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分析 湿式除尘器 离子风 多物理场耦合 粒子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全科临床路径治疗带状疱疹、面神经炎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树然 吴欣欣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9期214-216,共3页
目的分析家庭病床患者实施全科临床路径后的成效。方法收集156例家庭病床中带状疱疹、面神经炎(面瘫)患者的病案资料,统计分析《家庭病床质量控制量表》中带状疱疹、面神经炎的全科临床路径、具体口服药物、外用药物种类及疗程、中医治... 目的分析家庭病床患者实施全科临床路径后的成效。方法收集156例家庭病床中带状疱疹、面神经炎(面瘫)患者的病案资料,统计分析《家庭病床质量控制量表》中带状疱疹、面神经炎的全科临床路径、具体口服药物、外用药物种类及疗程、中医治疗疗程等资料,通过回顾性研究及非同期历史对照,以实施全科临床路径前为对照组,实施全科临床路径后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建立家庭病床天数、预后、知情率和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的建床时间和上转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65±1.83)d、10.26%,和(13.65±2.42)d、48.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治愈率、知情率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9.74%、97.44%、93.59%和51.28%、67.95%、5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为建立家庭病床的带状疱疹、面神经炎患者实施全科临床路径能有效规范建床行为,提高患者治愈率、知情率和满意度,防范医疗风险,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全科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病床 带状疱疹 面神经炎 全科临床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铅血症儿童肠道菌群构成变化研究
3
作者 李树然 李秋燕 彭镇委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4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高铅血症儿童肠道菌群构成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2014年海华社康中心儿保门诊儿童,高铅血症患儿29例,1∶1配对健康对照儿童29例,检测两组儿童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以及肠道内双歧杆菌与大肠杆... 目的探讨高铅血症儿童肠道菌群构成的变化。方法选取2013~2014年海华社康中心儿保门诊儿童,高铅血症患儿29例,1∶1配对健康对照儿童29例,检测两组儿童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大肠杆菌、乳酸杆菌和肠球菌的数量以及肠道内双歧杆菌与大肠杆菌数量对数值的比值(即B/E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铅血症患者粪便中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数量显著下降(两组P值均是0.000),大肠杆菌数量明显升高(t=11.1,P=0.000),肠球菌在两组中无统计学差异(t=0.497,P=0.623),高铅血症患儿B/E值为(0.75±0.34),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21±0.36)(t=-7.5,P=0.000)。结论高铅血症患儿体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高铅血症 肠道菌群 构成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高铅血症儿童肠道菌群变化情况 被引量:3
4
作者 李秋燕 李树然 彭镇委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7期109-110,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高铅血症儿童肠道菌群构成变化情况。方法 30例高铅血症儿童为观察组,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均检测两组儿童肠道菌群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以及肠道内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对数值的比值(B/E值)。... 目的研究分析高铅血症儿童肠道菌群构成变化情况。方法 30例高铅血症儿童为观察组,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均检测两组儿童肠道菌群中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以及肠道内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数量对数值的比值(B/E值)。结果两组儿童肠道菌群数量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儿童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明显低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B/E值为(0.784±0.334),对照组儿童B/E值为(1.213±0.351),两组B/E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铅血症儿童的体内有肠道菌群紊乱的情况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铅血症 儿童 肠道菌群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