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锡林浩特小乌兰沟地区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1
作者 滕超 高建伟 +4 位作者 张晓飞 邵杰 杨欣杰 曹军 李树才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9-271,共13页
笔者以锡林浩特小乌兰沟地区发育的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研究,讨论其构造环境,为进一步研究古亚洲洋闭合时限提供新的依据。LA-ICP-MS锆石同位素U-Pb测年结果显示,该花岗... 笔者以锡林浩特小乌兰沟地区发育的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等研究,讨论其构造环境,为进一步研究古亚洲洋闭合时限提供新的依据。LA-ICP-MS锆石同位素U-Pb测年结果显示,该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319.5±1.2)Ma,相当于晚石炭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岩石具有高Si、富K、贫Mg、贫Ca、低P和Ti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系列岩石;岩石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高场强元素Th、Ta、Hf,亏损Sr、Ba、Nb;稀土元素以略富集轻稀土、Eu亏损为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为I型花岗岩,来源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该岩体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表明研究区在晚石炭世期间仍存在洋壳的俯冲作用,暗示古亚洲洋此时尚未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浩特 晚石炭世 I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活动陆缘环境 古亚洲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贺根山蛇绿岩形成时代及构造启示 被引量:71
2
作者 黄波 付冬 +2 位作者 李树才 葛梦春 周文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8-176,共19页
贺根山蛇绿岩位于兴蒙造山带北缘,发育完整的地幔橄榄岩、堆晶岩和基性熔岩组合,伴生有放射虫硅质岩,但贺根山蛇绿岩的形成时代一直存在争议,给兴蒙造山带北部构造演化阶段划分造成了很大障碍。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贺根山蛇绿岩中... 贺根山蛇绿岩位于兴蒙造山带北缘,发育完整的地幔橄榄岩、堆晶岩和基性熔岩组合,伴生有放射虫硅质岩,但贺根山蛇绿岩的形成时代一直存在争议,给兴蒙造山带北部构造演化阶段划分造成了很大障碍。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贺根山蛇绿岩中辉长闪长岩(341±3Ma)和玄武岩(359±5Ma)结晶年龄为早石炭世早期,同时玄武岩继承锆石峰值年龄为晚泥盆世早期(375±2Ma),这些继承锆石呈短柱状、棱角状,生长环带宽缓,多为补丁状、平坦状,为典型的基性岩浆锆石,表明最迟在晚泥盆世早期洋壳物质已经开始形成。上石炭统格根敖包组火山岩与蛇绿岩局部呈喷发不整合接触,该组的晶屑凝灰岩夹层时代为晚石炭世(323±3Ma),提供了蛇绿岩构造侵位年龄的上限。因此,将贺根山蛇绿岩形成时代定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侵位时代为晚石炭世。侵入地幔橄榄岩中的部分基性岩脉时代为早白垩世(132±1Ma、139±3Ma和120±1Ma),它们含有大量继承锆石(144±1Ma^2698±25Ma),继承锆石峰值年龄密切响应了兴蒙造山带北部早白垩世之前复杂的岩浆及构造事件,这些基性岩脉是燕山期伸展环境下的岩浆产物,并非早白垩世蛇绿岩。结合前人的工作成果和区域岩浆岩、地层时空分布特征,建立了兴蒙造山带北部晚古生代构造演化历程:二连贺根山一线早泥盆世处于剥蚀阶段,中泥盆世陆壳拉张出现新生洋盆,晚泥盆世早期洋盆持续扩张形成新生洋壳,早石炭世晚期洋壳开始向北俯冲消减,并持续增生至西伯利亚活动陆缘,晚石炭世洋盆陆续闭合,部分已经构造侵位的蛇绿岩被晚石炭世火山岩不整合覆盖,贺根山蛇绿岩正是该洋盆的残余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根山蛇绿岩 锆石U-PB年代学 晚古生代 兴蒙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乌旗大石寨组火山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7
3
作者 张晓飞 周毅 +5 位作者 刘俊来 李树才 王必任 滕超 曹军 张华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775-1791,共17页
中亚造山带南缘二叠纪火山岩的成因及形成环境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内蒙古西乌旗罕乌拉地区发育的大石寨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野外地质、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大石寨组火山岩为一套中酸性火山熔岩-碎... 中亚造山带南缘二叠纪火山岩的成因及形成环境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内蒙古西乌旗罕乌拉地区发育的大石寨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野外地质、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大石寨组火山岩为一套中酸性火山熔岩-碎屑岩组合,岩性以流纹岩为主。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2件流纹岩样品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276±0.81Ma(MSWD=1.3)和280±0.76Ma(MSWD=0.69),说明大石寨组流纹岩喷发于早二叠世,反映了早二叠世的构造岩浆作用事件。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大石寨组火山岩为一套中酸性火山岩,以高硅、富碱为特征,Ti、Mg、Fe、Ca等元素含量较低;微量元素总体含量较高,具有一致的配分曲线,Rb、Th、U、K、LREE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于Nb、Ta、HREE等高场强元素明显富集;稀土元素总量偏高,具一致的右倾"海鸥式"配分型式。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上显示明显的Ba、Sr、P、Eu和Ti的负异常。10000Ga/Al平均值3.6。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该套火山岩具有岛弧火山岩的属性,类似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为高温低压下长英质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地质资料,大石寨组火山岩最可能形成于弧后扩张环境,是早二叠世古亚洲洋闭合前洋壳俯冲消减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西乌旗 大石寨组 早二叠世 A型 弧后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镜泊湖地区全新世火山岩^(14)C测年及其源区特点探讨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招崇 李兆鼐 +4 位作者 李树才 辛影 李兆木 王先政 尹金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79-286,共8页
黑龙江镜泊湖地区全新世火山位于镜泊湖西北侧的“火山口森林”和蛤蟆塘两个地区。本次研究分别在“火山口森林”地区的Ⅰ号火山口、Ⅴ号火山口(大干泡)的一、二旋回层和蛤蟆塘地区的Ⅻ号火山口外围的第一旋回层的火山渣中取了3个碳化... 黑龙江镜泊湖地区全新世火山位于镜泊湖西北侧的“火山口森林”和蛤蟆塘两个地区。本次研究分别在“火山口森林”地区的Ⅰ号火山口、Ⅴ号火山口(大干泡)的一、二旋回层和蛤蟆塘地区的Ⅻ号火山口外围的第一旋回层的火山渣中取了3个碳化木进行^(14)C测年,其结果分别为3430±60a、2470±120a、2470±110a和3490±140a(其中Ⅴ号火山口的碳化木进行了两次测试)。根据本区存在3个火山旋回和其他地质特征以及树木的最老年龄推测,该区最后一次火山活动可能在1000~2000a之间,并且两次火山喷发间隔大约在1000a左右,由此证明镜泊湖火山是东北地区最危险的火山之一。另外,由于“火山口森林”地区和蛤模塘地区的玄武质岩石在岩石学、地球化学以及所含的包体特征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表明该区在3490a BP前地幔存在着强烈的不均一性,其原因可能与地幔柱的三级构造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火山岩 源区特点 碳同位素 测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镜泊湖地区第四纪玄武岩的Sr、Nd、Pb同位素组成及其地幔源区特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招崇 李兆鼐 +3 位作者 李树才 辛影 李兆木 王先政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349-357,共9页
本文首次对黑龙江镜泊湖地区第四纪玄武岩的Sr、Nd、Pb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不同时代、不同空间上生成的玄武岩在岩石化学、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上差别明显,但其Sr、Nd、Pb同位素组成却有明显的相似性,均具有低Sr、P... 本文首次对黑龙江镜泊湖地区第四纪玄武岩的Sr、Nd、Pb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不同时代、不同空间上生成的玄武岩在岩石化学、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上差别明显,但其Sr、Nd、Pb同位素组成却有明显的相似性,均具有低Sr、Pb和相对高的Nd同位素值(^(87)Sr/^(86)Sr=0.70396~0.704537;^(143)Nd/^(144)Nd=0.512656~0.512786;^(206)Pb/^(204)Pb=17.0856~17.5034;^(207)Pb/^(204)Pb=15.2689~15.3461;^(208)Pb/^(204)Pb=37.0999~37.4363),由此指示了该区玄武岩的源区是DMM和EMI二端元混合的结果。本文将其解释为与含有再循环的下地壳物质的地幔柱活动引起该区软流圈地幔的部分熔融有关,但在部分熔融之前发生了交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Nd、Pb同位素 玄武岩 源区 镜泊湖地区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镜泊湖地区全新世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深部过程探讨 被引量:17
6
作者 张招崇 李兆鼐 +3 位作者 李树才 辛影 李兆木 王先政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27-336,共10页
镜泊湖地区全新世玄武岩分布在镜泊湖西北方向的“火山口森林”地区和蛤蟆塘地区。这两个地区相距只有15 km ,但其玄武质岩石在岩石学上具有明显的区别 ,前者为碱性橄榄玄武岩 ,后者为白榴石碱玄岩 ,并且具有钛角闪石、金云母和歪长石巨... 镜泊湖地区全新世玄武岩分布在镜泊湖西北方向的“火山口森林”地区和蛤蟆塘地区。这两个地区相距只有15 km ,但其玄武质岩石在岩石学上具有明显的区别 ,前者为碱性橄榄玄武岩 ,后者为白榴石碱玄岩 ,并且具有钛角闪石、金云母和歪长石巨晶 ,而前者则没有这些巨晶。对它们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 ,两个地区的玄武质岩石虽然均属于偏钠质的碱性玄武岩 ,但是白榴石碱玄岩相对于碱性橄榄玄武岩总体上具有高的 Al2 O3、Na2 O、K2 O含量、强烈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低的 Mg O、Ca O、Mg#值和 Na/ K比值为特征 ,而它们所含的二辉橄榄岩包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则刚好与其寄主岩石相反。反演计算表明 ,玄武质岩石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巨大差异不是由同一源区的地幔部分熔融程度造成的。结合 Sr、Nd、Pb同位素数据 ,证明由于在 6 80 0 0~ 34 90年时 ,地幔柱的作用使该区地幔发生不同程度的交代富集作用 ,由此导致了该区地幔的强烈不均一性。相对于碱性橄榄玄武岩 ,白榴石碱玄岩来自于更加富集的地幔源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幔源 碱性玄武质岩石 地球化学 全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素型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全校 崔永岩 +1 位作者 杨淑蕙 李树才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0-32,共3页
利用木素和两种二异氰酸酯合成了聚氨酯 ,对其热性能、力学性能、膨胀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羟丙基化改性将木素变为聚酯 -醚多元醇 ,可与二异氰酸酯合成木素聚氨酯 ;异氰酸酯基与羟基配比对用TDI与HDI合成的聚氨酯性能影响不同。
关键词 木素 甲苯二异氰酸酯 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聚氨酯 合成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浩特小乌兰沟早白垩世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
8
作者 滕超 张晓飞 +2 位作者 周毅 冯俊岭 李树才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03-1014,共12页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中亚造山带南缘内蒙古锡林浩特小乌兰沟地区发育的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等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该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121.29±0.63)Ma,其形成时代为早白... 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对中亚造山带南缘内蒙古锡林浩特小乌兰沟地区发育的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等研究。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该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121.29±0.63)Ma,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富钾、贫镁、贫钙、低磷和低钛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系列岩石;微量元素特征表现为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Rb和高场强元素Th、Ta,而亏损Nb、Sr、Ba;稀土元素以略富集轻稀土、Eu亏损为特征。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为A型花岗岩,是陆壳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表明该岩体具有典型的后造山A2型花岗岩特征,说明早白垩世期间锡林浩特小乌兰沟地区已经处于后造山岩石圈伸展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浩特 早白垩世 A型花岗岩 锆石U-PB年龄 伸展构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缆光功率实时监测仪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2
9
作者 曹俊忠 鲍振武 李树才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2003年第1期23-27,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对通信光缆中每一根光纤的光功率进行在线、实时测量的仪器,给出了其设计 原理、实现方法及硬、软件结构。该仪器测量快速、准确,可通过RS232串口程控,无人职守运行。配合上位机 (PC机),可形成对通信光缆的实时自动监...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对通信光缆中每一根光纤的光功率进行在线、实时测量的仪器,给出了其设计 原理、实现方法及硬、软件结构。该仪器测量快速、准确,可通过RS232串口程控,无人职守运行。配合上位机 (PC机),可形成对通信光缆的实时自动监测,并为光路的保护切换提供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测仪 设计 光缆 光功率 自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朝不楞铁铜锌铋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必任 周志广 +3 位作者 李树才 柳长峰 周毅 冯俊岭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73-385,共13页
内蒙古朝不楞铁铜锌铋矿床位于二连浩特-东乌旗多金属成矿带的东段,其矿化蚀变沿着花岗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分布。在外接触带,大理岩热液蚀变形成了进化矽卡岩,由石榴子石、辉石、硅灰石和方解石组成,泥质砂岩蚀变成角岩,由角闪石... 内蒙古朝不楞铁铜锌铋矿床位于二连浩特-东乌旗多金属成矿带的东段,其矿化蚀变沿着花岗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分布。在外接触带,大理岩热液蚀变形成了进化矽卡岩,由石榴子石、辉石、硅灰石和方解石组成,泥质砂岩蚀变成角岩,由角闪石、黑云母、长石和石英组成。矽卡岩或角岩经退化蚀变形成了铁氧化物矿化,由磁铁矿、磁赤铁矿和镜铁矿组成,伴随有绿帘石、方解石、萤石和黑云母蚀变;晚期热液退化蚀变形成了硫化物,由黄铜矿、白铁矿、黄铁矿、辉钼矿、闪锌矿、辉铋矿和自然铋组成,伴随有透闪石、绿泥石、萤石、石英和方解石蚀变。在内接触带,花岗岩的热液蚀变形成了钾化,由钾长石、黑云母和少量石榴子石组成,随后被退化绿帘石、方解石和少量磁铁矿交代;晚期退化蚀变形成了硫化物脉,伴随有黑云母、方解石、石英和萤石蚀变。流体包裹体爆裂温度结果表明,该矿床形成于浅成(1.7~3.5km)、高温环境,成矿热液具有从高温向低温多阶段演化的冷却史。矿床的地质、矿物组合特征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显示出该矿床属于浅成、高温、近端的矽卡岩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矽卡岩 朝不楞铁铜锌铋矿床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浩特跃进公社地区温都尔庙群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环境 被引量:2
11
作者 滕超 李树才 +2 位作者 曹军 周毅 张晓飞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46-1157,共12页
温都尔庙群为一套绢云绿泥石英片岩、绢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变粒岩、石英岩等的变质岩组合,形成于新元古代。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温都尔庙群中的岩浆热事件年龄为459.0±1.8Ma,变质年龄为8... 温都尔庙群为一套绢云绿泥石英片岩、绢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变粒岩、石英岩等的变质岩组合,形成于新元古代。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温都尔庙群中的岩浆热事件年龄为459.0±1.8Ma,变质年龄为898.9±5.2Ma,即锡林浩特地区存在900Ma左右的变质基底岩系。温都尔庙群片岩样品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中等分异特征,并有一定的负Eu异常,其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接近于安第斯型;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中,出现明显的高场强元素Nb负异常,表明原岩受地壳混染作用影响;Sr/Ba平均值为0.30,小于1,基本反映了副变质岩的特点。通过岩石地球化学图解分析,认为本区温都尔庙群哈尔哈达组的原岩为沉积岩,岩性主要为砂岩和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构造环境判别结果表明,温都尔庙群哈尔哈达组片岩原岩沉积环境为活动大陆边缘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林浩特 温都尔庙群 年代学 地球化学 活动大陆边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镜泊湖地区特殊类型白榴石碱玄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招崇 李兆鼐 +3 位作者 李树才 辛影 李兆木 王先政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3-25,共3页
黑龙江镜泊湖西北的蛤蟆塘地区发现了一种特殊类型的白榴石碱玄岩 ,其岩石化学成分说明其为偏钠质岩石 ,并且含有钛角闪石、金云母和歪长石巨晶。其地球化学特征与离它直距只有 1 5km的“火山口森林”地区的碱性橄榄玄武岩具有明显的不... 黑龙江镜泊湖西北的蛤蟆塘地区发现了一种特殊类型的白榴石碱玄岩 ,其岩石化学成分说明其为偏钠质岩石 ,并且含有钛角闪石、金云母和歪长石巨晶。其地球化学特征与离它直距只有 1 5km的“火山口森林”地区的碱性橄榄玄武岩具有明显的不同 ,白榴石碱玄岩总体上以高的 Al2 O3(1 6.73%~ 1 8.0 9% )、Na2 O(5.1 5%~ 6.36% )、K2 O(4.2 4 %~ 4.92 % )含量、强烈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低的 Mg O(4.1 9%~ 4.59% )、Ca O(5.66%~5.85% )、Mg#(0 .43~ 0 .50 )值为特征。结合其地质背景和 Sr、Nd、Pb同位素 ,认为白榴石碱玄岩是由被富含水、氟及其它挥发性组分的地幔柱物质强烈交代富集后的岩石圈地幔经低部分熔融后形成的原始岩浆在中深部经多级分离结晶后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榴石碱玄岩 特殊类型 岩石成因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山喷发过程中岩浆脱气率和脱气量的估算方法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招崇 李兆鼐 李树才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07-315,共9页
本文对前人使用的火山喷发过程中岩浆脱气率和脱气量的估算方法进行了评述,并介绍了如何利用岩石学方法估算火山喷发不同阶段岩浆脱气率和脱气量的具体步骤,同时以镜泊湖地区全新世火山为例说明利用该方法估算的具体过程。估算结果表明... 本文对前人使用的火山喷发过程中岩浆脱气率和脱气量的估算方法进行了评述,并介绍了如何利用岩石学方法估算火山喷发不同阶段岩浆脱气率和脱气量的具体步骤,同时以镜泊湖地区全新世火山为例说明利用该方法估算的具体过程。估算结果表明不同气体在火山喷发过程中的脱气率是不同的,不能用包裹体中挥发分相对含量的高低来判断火山喷发所释放到大气圈中的气体类型和质量。该方法对火山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喷发过程 脱气率 脱气量 岩浆 估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泊湖地区全新世火山岩熔体结构及其与某些岩浆动力学过程关系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福生 张招崇 李树才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3-317,共5页
熔体结构对岩浆的物理和热力学性质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本文以镜泊湖全新世火山为例 ,讨论了熔体结构和某些火山喷发机制的关系。熔体结构的NBO/T值 (每个四次配位阳离子所含有的非桥氧数 )是基于岩浆的主要元素和挥发分含量的计算获... 熔体结构对岩浆的物理和热力学性质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本文以镜泊湖全新世火山为例 ,讨论了熔体结构和某些火山喷发机制的关系。熔体结构的NBO/T值 (每个四次配位阳离子所含有的非桥氧数 )是基于岩浆的主要元素和挥发分含量的计算获得的。研究结果表明 ,NBO/T值越高的岩浆 ,喷发时溢流出的熔岩比例越高 ,熔岩流流动的距离越长 ,越有利于熔岩隧道的形成 ,H2 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结构 岩浆动力学过程 全新世火山 镜泊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性共混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赵义平 李树才 揣成智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6-11,共6页
综述了反应性增容技术研制高分子合金的最新进展 ,讨论了各种反应性增容技术 。
关键词 高分子合金 反应性共混 反应性聚合物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区新生代阿巴嘎期火山岩地质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树才 杨欣杰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160-163,共4页
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区新生代玄武岩是第四纪更新世沿裂隙呈中心式火山喷发产生的玄武岩,该区与世界玄武岩相比,具有高碱、富钛、贫铝的特点。其喷发间断沉积夹层的发现为新生代阿巴嘎旗期玄武岩的划分提供了最有利的证据。
关键词 锡林浩特 新生代 阿巴嘎 地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东安-汤旺河地区中生代岩浆作用有关钼铁金矿找矿方向
17
作者 李树才 韩振哲 +1 位作者 李永玲 张明超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32-440,共9页
位于黑龙江省东安-汤旺河地区的东安式、团结沟式浅成低温热液型金成矿作用与早白垩世次流纹岩(隐爆角砾岩)-花岗斑岩(碱长花岗岩)构成的火山-侵入杂岩体密切相关。区内翠宏山矽卡岩-热液充填型铁铅锌多金属矿和霍吉河斑岩型钼矿床的成... 位于黑龙江省东安-汤旺河地区的东安式、团结沟式浅成低温热液型金成矿作用与早白垩世次流纹岩(隐爆角砾岩)-花岗斑岩(碱长花岗岩)构成的火山-侵入杂岩体密切相关。区内翠宏山矽卡岩-热液充填型铁铅锌多金属矿和霍吉河斑岩型钼矿床的成矿二长花岗(斑)岩体的精准年龄(186~199Ma),与小兴安岭东南鹿鸣斑岩型钼矿、小西林矽卡岩-热液充填型铅锌矿的成矿二长花岗(斑)岩体年龄(180~207Ma)之间具很好的耦合性,成矿时代为燕山早期-印支晚期。结合近期逊克翠中铁矿、高松山金矿和高岗山钼矿等的勘查进展,初步梳理了区域中生代岩浆作用与金钼铁等多金属矿成矿作用,以及制约找矿突破的一些地质问题,提出了钼铁铅锌矿勘查以印支晚期-燕山期二长花岗岩岩基体成矿,金矿勘查以燕山晚期火山-侵入杂岩体及火山机构成矿的找矿思路和今后的找矿方向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生代岩浆作用 钼铁金多金属矿 找矿方向 东安 - 汤旺河地区 黑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锰二元氧化物改性粉煤灰对地下水中砷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丽楠 杨保国 +2 位作者 谢作明 李树才 张峰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1-212,共12页
在我国内陆盆地和河流三角洲广泛分布着高砷地下水,吸附法作为一种简单而高效的除砷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大多数吸附材料对As(Ⅲ)的吸附能力弱于As(Ⅴ),因此开发具有氧化和吸附耦合作用的高效吸附剂具有积极意义。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铁... 在我国内陆盆地和河流三角洲广泛分布着高砷地下水,吸附法作为一种简单而高效的除砷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大多数吸附材料对As(Ⅲ)的吸附能力弱于As(Ⅴ),因此开发具有氧化和吸附耦合作用的高效吸附剂具有积极意义。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铁锰二元氧化物改性粉煤灰(FMFA),探究其对As(Ⅲ)/As(Ⅴ)的吸附性能及吸附机理;通过批实验探究FMFA对溶液中As(Ⅲ)/As(Ⅴ)的吸附性能,采用XRD、SEM、BET等表征分析其表面形貌和结构,利用XPS和FT-IR分析吸附前后FMFA表面元素和官能团变化。结果表明:铁、锰氧化物均以不定形相负载于粉煤灰表面,极大地提高了FMFA的比表面积(可达166.77 m^(2)/g),为As(Ⅲ)/As(Ⅴ)的吸附提供了更多的活性位点;FMFA在中性条件下对As(Ⅲ)和As(Ⅴ)的理论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68.19 mg/g和24.42 mg/g,As(Ⅲ)/As(Ⅴ)的吸附等温线模型均符合Freundlich模型,As(Ⅴ)的吸附过程遵循准二级动力学模型,As(Ⅲ)的吸附过程更符合Elovich模型;在溶液初始pH=5~9范围内FMFA的稳定性较好,初始pH>9的碱性环境不利于As(Ⅴ)/As(Ⅲ)的吸附;水中常见共存含氧阴离子对As(Ⅲ)/As(Ⅴ)竞争吸附影响大小的顺序为PO_(4)^(3-)>HCO_(3)^(-)>SO_(4)^(2-);FMFA可有效去除地下水样品中的砷,且不会造成铁、锰二次污染,同时具有良好的回收再生能力;在FMFA吸附As(Ⅲ)的过程中二氧化锰主要起氧化作用,铁氧化物起吸附作用,砷通过与FMFA表面金属活性羟基配体交换形成内球络合物而被吸附。本文成功制备了可高效去除地下水中As(Ⅲ)/As(Ⅴ)的绿色经济的新型吸附剂,对保障居民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砷地下水 改性粉煤灰 铁锰二元氧化物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策的国际环境论
19
作者 韩健鹏 李树才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75-77,共3页
政策的国际环境论韩健鹏,李树才国际环境的基本含义和主要特征国际环境是相对于国内环境而言的一个概念,是政策环境的组成部分之一。所谓政策的国际环境,是指政策制定和实施时所依据的、客观存在的国际条件、状况以及影响政策过程的... 政策的国际环境论韩健鹏,李树才国际环境的基本含义和主要特征国际环境是相对于国内环境而言的一个概念,是政策环境的组成部分之一。所谓政策的国际环境,是指政策制定和实施时所依据的、客观存在的国际条件、状况以及影响政策过程的各种国际因素的综合。国际环境是一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环境 文化环境 国际经济环境 文化因素 对外政策 政策过程 决策者 政治环境 国际政治 构成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乌旗地区晚二叠世-早中三叠世花岗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晓飞 滕超 +6 位作者 周毅 王必任 曹军 李树才 张华川 庞振山 刘俊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03-1927,共25页
中亚造山带南缘晚古生代与早中生代之交的构造背景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西乌旗罕乌拉地区发育的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野外地质、岩石学、锆石U- Pb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LA- ICP- MS 锆石U- Pb测... 中亚造山带南缘晚古生代与早中生代之交的构造背景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西乌旗罕乌拉地区发育的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了野外地质、岩石学、锆石U- Pb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LA- ICP- MS 锆石U- Pb测年获得花岗闪长岩的结晶年龄为253. 8±1. 2Ma和240. 5±0. 78Ma,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249. 6±1. 7Ma和240. 4±0. 59Ma,反映了晚二叠世晚期-早中三叠世的构造岩浆作用事件。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花岗闪长岩铝饱和指数A/CNK为 0. 89~1. 13,属于钙碱性I型花岗岩;SiO 2介于65. 97%~70. 56%(>56%),MgO介于1. 33%~ 1. 70%(<3%),Al 2 O 3 介于14. 75%~15. 01%(≈15%),Sr介于483. 2×10 -6 ~541. 9×10 -6 (>400×10 -6 ),Y介于10. 46×10 -6 ~13. 35×10 -6 (<18×10 -6 ),Yb介于0. 77×10 -6 ~1. 45×10 -6 (<1. 9×10 -6 ),岩石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 N 介于12. 07~33. 05,具Eu轻微负异常(δ Eu=0. 78~0. 89),显示了埃达克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铝饱和指数A/CNK为1. 05~1. 20,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高SiO 2 (72. 73%~77. 02%)、富碱(K 2 O+Na 2 O=7. 36%~8. 47%),低P 2 O 5 (0. 016%~0. 085%)和CaO(0. 38%~1. 67%),富集Th、U、K、Nd、Hf,亏损Ba、Nb、Ta、P、T和HREE等元素,明显负Eu异常(δ Eu=0. 08~0. 61),高度分异(DI=85. 78~95. 76),P 2 O 5 含量与SiO 2 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Y含量与Rb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属于高分异Ⅰ型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它们为来源于不同深度的加厚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熔体,经进一步演化及结晶分异后,不同批次上升就位的产物。结合岩体地质学及区域地质资料,本文认为晚二叠世晚期-早中三叠世花岗岩形成于碰撞环境,为晚二叠世末古亚洲洋闭合后,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碰撞事件的岩浆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造山带 西乌旗 晚二叠世-早中三叠世 埃达克岩 高分异Ⅰ型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