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层次可拓评价法的城市燃气管线风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李栋学 刘茂 刘付衍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10年第1期92-97,共6页
以改进的肯特危险指数评分法对城市燃气管道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分析,确立了城市燃气管线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将传统的可拓学方法改进为多层次可拓评价法,对其中的节域物元、关联度和等级评定程序进行了调整,并建立了相应的准则,对评价对象... 以改进的肯特危险指数评分法对城市燃气管道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分析,确立了城市燃气管线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将传统的可拓学方法改进为多层次可拓评价法,对其中的节域物元、关联度和等级评定程序进行了调整,并建立了相应的准则,对评价对象进行多级综合评价。通过多层次评价,可以获得不同子指标各自的风险等级以及评价对象总体的风险等级。以邯郸市某段燃气管线为例,运用城市燃气管线风险评价模型进行风险评价,得出其多层次风险等级值。通过对比及数据分析,证实了本文方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燃气管线 风险评价 肯特评分法 多层次可拓评价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的三维判定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栋学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9期37-39,共3页
专业设置关系到职业院校的生存及特色建设,科学地进行专业设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相关要素很多,各要素对专业设置的影响又因时、因地、因校而异.本文从理论层面通过对各关联要素进行归类分析、权重分析与等级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专业设置关系到职业院校的生存及特色建设,科学地进行专业设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相关要素很多,各要素对专业设置的影响又因时、因地、因校而异.本文从理论层面通过对各关联要素进行归类分析、权重分析与等级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探究专业设置的判定方法,为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提供操作手段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专业设置 判定方法 权重分析 办学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马MRI定量技术联合临床信息对认知衰弱风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栋学 刘本琴 +3 位作者 刘贵龙 黄清 刘家骥 江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5-311,共7页
目的联合海马MRI定量指标和临床信息构建可逆性认知衰弱(RCF)风险因素预测模型。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RCF 41例和非RCF老年人40例,受试者均行头颅MRI定量磁化率成像(QSM)和三维动脉自旋... 目的联合海马MRI定量指标和临床信息构建可逆性认知衰弱(RCF)风险因素预测模型。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RCF 41例和非RCF老年人40例,受试者均行头颅MRI定量磁化率成像(QSM)和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扫描,通过标准化方法提取双侧海马区脑铁含量和脑血流量,同时收集临床信息构建基线表。先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和单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变量,再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预测变量进行模型构建并绘制诺模图,最后通过加强Bootstrap法500次重复抽样进行模型内部验证,使用区分度、校准度及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结果RCF与非RCF组脑血流量、QSM值、社交活动、睡眠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3、4.27、9.13、15.53,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睡眠质量、社交活动、QSM及脑血流量4个变量用于建模。模型预测RCF发生风险的区分度良好,曲线下面积为0.927(95%CI 0.856~0.978);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RCF发生风险与实际情况高度吻合(χ^(2)=52.20,P=4.14);决策曲线显示模型具有临床适用性。结论MRI定量数据联合临床信息建立的多尺度RCF临床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适用度,可为RCF风险因素筛查提供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逆性认知衰弱 海马 预测模型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质量与安全现代产业学院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2
4
作者 韦云伊 朱婧 +3 位作者 庞湘萍 程忠 黄春兰 李栋学 《现代食品》 2024年第9期54-60,共7页
产教融合是解决高等教育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不匹配矛盾的重要手段,现代产业学院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实现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本文以食品质量与安全现代产业学院为研究对象,组建政、校、行、企、园产教融合联盟,健全人才需求和培养质量动... 产教融合是解决高等教育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不匹配矛盾的重要手段,现代产业学院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实现产教融合的重要载体。本文以食品质量与安全现代产业学院为研究对象,组建政、校、行、企、园产教融合联盟,健全人才需求和培养质量动态反馈改进体系,搭建梯次有序、功能互补的产学研合作平台,培育校企联合、多专业交叉的高水平教师队伍,构建校企共建的课程体系,探索基于统一课程标准多平台、多场景的课程教学方法,为地方高校探索多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食品质量人才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产业学院 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 食品质量与安全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