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基因突变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公文婧 朱锋(综述) 李杰(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70-473,共4页
近年来,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临床普及,研究证据不断揭示特定髓系相关基因突变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克隆演化进程中的关键驱动作用。这些分子遗传学异常不仅与疾病预后呈现显著相关性,更为精准医疗时代的... 近年来,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临床普及,研究证据不断揭示特定髓系相关基因突变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克隆演化进程中的关键驱动作用。这些分子遗传学异常不仅与疾病预后呈现显著相关性,更为精准医疗时代的靶向治疗提供了可干预的分子靶点。当前临床实践中,修订版国际预后积分系统(revised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scoring system,IPSS-R)是指导MDS患者分层治疗的主要决策工具,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现实世界中仍有部分病例的临床转归与IPSS-R预测结果存在偏差,该现象提示传统预后模型可能需要整合分子遗传学特征以实现精准预测。本文就基因突变在MDS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重点探讨其在疾病恶性克隆演变驱动、风险分层体系优化及其个体化治疗策略制定中的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基因突变 预后 靶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内色素在眼部药物传递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兰碧菲(综述) 李杰(审校) 程凌云(审校)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72-576,共5页
眼内色素主要存在于葡萄膜(包括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它能与很多不同类型的药物结合,如抗生素、麻醉剂、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和抗疟药等,结合的关键在于药物的酸碱度和脂溶性.通过研究药物在不同给... 眼内色素主要存在于葡萄膜(包括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它能与很多不同类型的药物结合,如抗生素、麻醉剂、β-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和抗疟药等,结合的关键在于药物的酸碱度和脂溶性.通过研究药物在不同给药途径中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发现眼内色素与药物的结合在眼部药物传递中起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提高药物在组织中的初始浓度,而且色素与大部分药物的结合是可逆的,使得药物可以从色素中缓慢释放而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由于不同的药物与色素的结合力不同,且在不同的物种和种族,甚至同一组织的不同区域中眼内色素的含量都有区别,使得药物与色素的结合存在个体差异,因此进一步研究不同药物与眼内色素结合的特点和量化关系,可以为科研和临床用药,特别是经巩膜给药的研究和药物递放系统的开发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内色素 色素与药物的结合 经巩膜药物传递 巩膜表面药物递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