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维非均质砂岩油藏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规律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本维 赵国忠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5-48,共4页
应用大庆油田开发的相控建模软件(ISGR)建立了四种河流相非均质砂岩油藏概念模型:辫状河、曲流河、低弯曲分流河、顺直分流河。应用全隐式聚驱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对这四种模型进行了从水驱到聚驱的整个驱油过程的模拟,使用ECLIPSE的FLOVIZ... 应用大庆油田开发的相控建模软件(ISGR)建立了四种河流相非均质砂岩油藏概念模型:辫状河、曲流河、低弯曲分流河、顺直分流河。应用全隐式聚驱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对这四种模型进行了从水驱到聚驱的整个驱油过程的模拟,使用ECLIPSE的FLOVIZE插件对驱油过程进行了三维显示。并对水驱后聚合物驱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了模型中的沉积微相、废弃河道、水平夹层、侧积夹层、韵律等因素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 非均质 砂岩 聚驱 水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含油饱和度底水油藏水平井开发技术——以高浅北区Ng6、Ng7、Ng9、Ng10小层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本维 龚晶晶 +3 位作者 雷占祥 骆红梅 李海东 温玉焕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4年第1期74-77,148,共4页
冀东油田高浅北区Ng6、Ng7、Ng9、Ng10小层是低含油饱和度底水油藏,构造幅度低,油柱高度小,储层疏松,常规定向井不能正常生产。应用水平井和侧钻水平井分三步走能有效开发此类油藏:首先在厚度5 m以上油层顶部"擦头皮"部署油井... 冀东油田高浅北区Ng6、Ng7、Ng9、Ng10小层是低含油饱和度底水油藏,构造幅度低,油柱高度小,储层疏松,常规定向井不能正常生产。应用水平井和侧钻水平井分三步走能有效开发此类油藏:首先在厚度5 m以上油层顶部"擦头皮"部署油井,避免底水快速脊进;然后在油井高含水时应用水平井化学堵水技术,封堵高水淹井段,迫使底水绕流扩大水驱波及体积;最后当底水全面脊进后时利用CO2吞吐技术,增强原油流动能力,进一步驱替井筒周围残余油。水平井设计是核心,堵水和CO2吞吐为高含水阶段控水增油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东油田 低含油饱和度底水油藏 水平井 开发技术 CO2吞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辫状河储层高含水阶段开发潜力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本维 雷占祥 崔建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14年第2期68-75,7-8,共8页
冀东油田高104—5区块Ng12、Ng13^1、Ng13^2、Ng13^3小层是辫状河砂体,层间隔层发育,边底水能量强,各层有独立开发井网。按层状构造边水驱油藏,则不能合理解释Ng12~Ng13^3小层间采出程度和采收率的巨大差异。通过刻画辫状河砂体内... 冀东油田高104—5区块Ng12、Ng13^1、Ng13^2、Ng13^3小层是辫状河砂体,层间隔层发育,边底水能量强,各层有独立开发井网。按层状构造边水驱油藏,则不能合理解释Ng12~Ng13^3小层间采出程度和采收率的巨大差异。通过刻画辫状河砂体内部非均质性,重点研究隔夹层对油水运移控制作用,认识到底水是长期决定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边水是次要因素。生产过程中,Ng13^3小层以下底水沿区块中部无隔夹层区接替上升,驱动大量底部原油自下而上转移,上一层的油井采下一层原油,无隔夹层区域水洗程度高。边水沿主河道由区域边部侵入,形成窜流通道。底水和边水共同作用,形成了区块复杂的水淹模式。Ng12和Ng13^2小层由于顶部隔层更稳定,较Ng13^1和Ng13^3小层剩余油饱和度高,水淹程度低。提出以Ng13^2小层顶部泥岩为界线将层系重新调整为两套,针对上套层系边水、下套边底水侵入特征分别发展不同的高含水阶段挖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砂体 隔夹层 油水运移 边底水 水淹 窜流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尚堡油田砂质辫状河储集层构型与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64
4
作者 李顺明 宋新民 +4 位作者 蒋有伟 刘浪 陈能学 孙景民 李本维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74-482,共9页
以洪泛期沉积的泥岩作为标志层,应用精细成因地层对比方法建立南堡凹陷高尚堡油田新近系馆陶组下段辫状河单砂层成因地层格架。将辫状河地质露头及室内沉积模拟实验成果作为模式指导,通过辫状河单河道识别、地质统计学规律和生产监测资... 以洪泛期沉积的泥岩作为标志层,应用精细成因地层对比方法建立南堡凹陷高尚堡油田新近系馆陶组下段辫状河单砂层成因地层格架。将辫状河地质露头及室内沉积模拟实验成果作为模式指导,通过辫状河单河道识别、地质统计学规律和生产监测资料分析,确定该区辫状河单河道宽140~560 m。根据岩相组合类型及其顶底界面特征,识别出河道充填、顺流增生、砂质底形、砂席和溢岸细粒等5类辫状河储集层构型单元。河道充填构型单元发育和优势渗流通道导致河道充填构型单元形成底水水锥型水淹,剩余油分布在油井间且丰度高。顺流增生单元纵向渗透率级差小,水淹均匀,剩余油呈薄层状低丰度分布在油井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辫状河 单砂层 单河道规模 储集层构型 优势渗流通道 剩余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水平井技术开发低幅度底水稠油油藏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成 刘丽君 +2 位作者 贺鹗 李本维 龚晶晶 《断块油气田》 CAS 2012年第S1期49-52,共4页
G104-5断块Ng6油藏为底水稠油油藏,构造幅度低,采用定向井开发,含水上升快、产量低,效果差。水平井具有生产压差小、泄油面积大的优点,可有效延缓底水锥进,提高单井产能,是开发低幅度底水稠油油藏的有效手段。根据油藏特点建立概念模型... G104-5断块Ng6油藏为底水稠油油藏,构造幅度低,采用定向井开发,含水上升快、产量低,效果差。水平井具有生产压差小、泄油面积大的优点,可有效延缓底水锥进,提高单井产能,是开发低幅度底水稠油油藏的有效手段。根据油藏特点建立概念模型,对水平井生产的油水运动规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储层的非均质性、水平段长度、水平段位置、隔夹层发育状况、油层厚度等因素决定着底水上侵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水平井整体开发优化设计,实施后取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水油藏 低幅度构造 稠油 水平井 水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松砂岩油藏优势通道定量描述与模拟——以冀东油田高浅北区油藏为例 被引量:6
6
作者 龚晶晶 唐小云 +3 位作者 李本维 李海东 刘阳平 任玉霞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4年第3期88-91,149,共4页
针对疏松砂岩油藏开发中后期优势通道普遍存在、目前优势通道定量模拟的方法比较缺乏、不能满足剩余油精细挖潜研究需要的现状,在充分考虑油藏静、动态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定量描述和模拟优势通道的方法。该方法参... 针对疏松砂岩油藏开发中后期优势通道普遍存在、目前优势通道定量模拟的方法比较缺乏、不能满足剩余油精细挖潜研究需要的现状,在充分考虑油藏静、动态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定量描述和模拟优势通道的方法。该方法参考单井点处优势通道发育指数和出砂量,修正地质模型中优势通道所在网格的各向传导系数和有效渗流孔隙体积,实现了优势通道的定量模拟。在高浅北区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表征了优势通道的发育及其对流体渗流的影响,为优势通道流体运动控制及剩余油精细挖潜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通道 定量描述 高浅北区油藏 模糊综合评判 疏松砂岩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数值模拟优化裂缝性油藏开发技术
7
作者 温玉焕 周敏 +5 位作者 黄玉池 唐怀轶 李本维 齐海青 王萨 王红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1-4,17,共5页
针对裂缝性双重介质油藏在开发过程中的特殊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油藏中裂缝方向与井排方向、注水开发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补充能量、油水井交错布置、水井沿裂缝方向部署的开发效果优于其它开发方案;在开发过程中可适当加大井距、... 针对裂缝性双重介质油藏在开发过程中的特殊性,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油藏中裂缝方向与井排方向、注水开发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补充能量、油水井交错布置、水井沿裂缝方向部署的开发效果优于其它开发方案;在开发过程中可适当加大井距、减小排距。该研究结果对裂缝性油藏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 油藏 注采井网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浅北区常规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与应用 被引量:9
8
作者 马绍仁 李本维 +4 位作者 白冰 贺鹗 代永艳 孙红桃 马桂芝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59-662,共4页
冀东油田高浅北区为一整装的常规稠油油藏,区块含油面积大,边底水活跃,依靠天然能量进行开发。因区块油水黏度比高,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油藏表现出边底水突进严重、含水上升快、采收率低的开发特征。近年来,针对油藏特点,大规模应用水平... 冀东油田高浅北区为一整装的常规稠油油藏,区块含油面积大,边底水活跃,依靠天然能量进行开发。因区块油水黏度比高,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油藏表现出边底水突进严重、含水上升快、采收率低的开发特征。近年来,针对油藏特点,大规模应用水平井技术,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边水油藏调剖、调驱技术,开发效果明显改善,采收率不断提高。从油藏工程的角度,介绍了水平井技术和边水调剖、调驱技术在高浅北区常规稠油油藏的设计及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底水油藏 常规稠油油藏 水平井 边水调剖 采收率 冀东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