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山区侧柏人工林液流密度对极端土壤干旱的响应
1
作者 康敏敏 李平平 +6 位作者 万艳芳 段文标 于澎涛 王彦辉 张小全 李未来 高原 《林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9-69,共11页
【目的】准确量化北京山区侧柏人工林的树干液流密度对极端土壤干旱的响应,明确其应对极端干旱胁迫的水分利用策略,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北京山区林水协调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4年生长季(5—10月),在北京市密云区五座楼林场选... 【目的】准确量化北京山区侧柏人工林的树干液流密度对极端土壤干旱的响应,明确其应对极端干旱胁迫的水分利用策略,为气候变化背景下北京山区林水协调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4年生长季(5—10月),在北京市密云区五座楼林场选取侧柏(当地主要造林树种)人工林,设置1块20m×20m固定样地。采用热扩散液流探针连续监测树干液流密度变化,并同步观测气象因子和0~40cm土层土壤湿度(用土壤相对可利用水分REW表示),分析树干液流密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1)2024年生长季出现连续73天的极端土壤干旱(干旱期5月1日—7月12日),期间REW极低,平均仅为0.11,并伴随着持续高温和强太阳辐射。干旱降低了侧柏的树干液流密度,其在干旱期内一直维持在低水平,平均值仅为0.0044mL·cm^(-2)min^(-1),显著低于生长季内非干旱期的平均值(0.0202mL·cm^(-2)min^(-1))(P<0.01)。2)干旱胁迫使干旱期内晴天、阴天和雨天等天气类型的液流密度差异减小且不显著(P>0.05)。干旱期内的日间降雨使液流密度短暂回升,导致雨天的平均液流密度(0.0049mL·cm^(-2)min^(-1))略高于晴天和阴天,分别高4.3%和16.7%。3)干旱改变了液流密度的日变化模式和昼夜占比。非干旱期晴天和阴天的液流密度呈“单峰型”日变化模式,且日间液流密度占比达95%以上,而干旱期晴天和阴天的液流密度日变化呈“波谷型”,且日间液流密度占比大幅降低到44%和51%。干旱期的日间降雨会改变液流密度日变化特征,表现为随日间降雨量增加而增大,有可能日变化模式也恢复为“单峰型”,且日间液流密度占比也逐渐增加。4)侧柏树干液流密度在干旱期主要受气象因子(太阳辐射强度、饱和水汽压差、降水量)影响,而在非干旱期主要受气象因子和土壤湿度的共同影响。【结论】在极端土壤干旱胁迫下,侧柏会显著降低其液流密度,并改变液流密度日变化特征。在干旱期白天基本未测定到侧柏的树干液流,夜间反而测定到用于补充树体储水的液流。这表明侧柏具有较强的抗旱性,通过白天关闭气孔降低液流密度以减少蒸腾耗水、夜间维持较高液流密度以补充树体储水的方式来改变液流日变化模式和昼夜比例,从而形成较高的干旱胁迫环境适应性。因此,对于极易遭受土壤干旱胁迫的旱区阳坡瘠薄立地,应优先选择栽植耐旱性强的侧柏,并通过密度管理等措施降低林木蒸腾和蒸散耗水,维持基本的林水平衡。本研究阐明了侧柏适应严重土壤干旱胁迫的用水策略,为制定适应气候变化的林水协调综合管理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 极端土壤干旱 土壤湿度 树干液流密度 日变化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英语阅读素养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2
作者 李未来 康淑敏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59-565,共7页
阅读素养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内容。中学英语阅读素养评价具有鲜明的学段和年龄特点。文章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制了由“习惯与态度、知识与能力、文化与策略”3个维度、14个题项组成的中学英语阅读素养评价问卷,并借助806份中... 阅读素养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内容。中学英语阅读素养评价具有鲜明的学段和年龄特点。文章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编制了由“习惯与态度、知识与能力、文化与策略”3个维度、14个题项组成的中学英语阅读素养评价问卷,并借助806份中学生调查数据对问卷进行了探索因子和验证因子分析,及其信度和效度的检验。结果显示,编制而成的中学英语阅读素养评价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我国中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的测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英语 阅读素养 问卷编制 信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哲学视域下课堂教学的本质与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未来 康淑敏 《教学与管理》 2021年第27期1-4,共4页
从教育哲学的视域看,课堂教学的本质是要关注教育本真意义,落实“教育生存论”思想。生存实践是教育的根本价值,也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价值,包含三个呈递进关系的层面,即知识技能、批判创新、共生共存。它与国家弘扬的价值观念、个体必备... 从教育哲学的视域看,课堂教学的本质是要关注教育本真意义,落实“教育生存论”思想。生存实践是教育的根本价值,也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价值,包含三个呈递进关系的层面,即知识技能、批判创新、共生共存。它与国家弘扬的价值观念、个体必备的道德修养以及维系一定群体发展的文化纽带,共同构成课堂教学的四个重要的价值取向。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要指导学生参与有意义的思考活动,并通过隐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批判精神,引领他们追求“有意义”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教育哲学 教学本质 教育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