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新世气候变化与中国北方沙漠化 被引量:31
1
作者 李智佩 岳乐平 +6 位作者 郭莉 刘淑英 王岷 聂浩刚 杨利荣 孙虎 王飞跃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29,共29页
气候变化是中国北方地区荒漠化形成发展的主要控制因素。新生代以来伴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和内陆盆地的下降逐渐形成的气候格局造就了北方地区荒漠化土地的分布。北方西部内陆盆地以干旱气候为主要特征,中部高原是受季风系统中夏季风和... 气候变化是中国北方地区荒漠化形成发展的主要控制因素。新生代以来伴随着青藏高原的隆升和内陆盆地的下降逐渐形成的气候格局造就了北方地区荒漠化土地的分布。北方西部内陆盆地以干旱气候为主要特征,中部高原是受季风系统中夏季风和冬季风的消长变化影响最为显著的地区,东部地区则以暖湿气候为主,受夏季风控制。第四系以来气候的波动则控制着沙漠化的发展或逆转。末次间冰期以来一直持续的大约以1500a为周期的气候振荡对中国北方地区的沙漠化有重要的影响或控制作用。全新世以来,北方地区约在10000aBP、8000aBP、5500aBP、4000aBP、3000aBP、1500aBP的沙漠化过程分别与北大西洋第7、5、4、3、2和1次的浮冰事件相应,沙漠化扩大过程与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事件相一致。十年尺度上气候变化的周期性振荡对沙漠化有一定的影响,至少在生态环境脆弱的敏感地带对沙漠化可以起到控制作用。年际尺度上,6.7a和3.38a气候变化周期控制着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发生。此外,北方不同地区近150a以来的人类活动对沙漠化的扩大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气候变化 中国北方 沙漠化 周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三北地区荒漠化区域分类与发展趋势综合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智佩 岳乐平 +3 位作者 聂浩刚 王岷 孙虎 王飞跃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135-153,共19页
中国北方土地荒漠化主要受青藏高原隆升以来形成的构造 -沉积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亚洲季风等地质背景控制。本文仅对北方沙质荒漠化、水蚀荒漠化两种主要的荒漠化类型的区域地质分布、成因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中国北方土地荒漠化主要受青藏高原隆升以来形成的构造 -沉积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亚洲季风等地质背景控制。本文仅对北方沙质荒漠化、水蚀荒漠化两种主要的荒漠化类型的区域地质分布、成因及其发展趋势进行探讨。三北地区沙质荒漠化依成因可分为 :就地起沙型、风沙侵入型和土地粗粒化型等。就地起沙型沙质荒漠化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盆地周缘冲洪积扇上 ,中东部高原、冲积平原上的沙漠边缘地带、沙地内部和流经这些沙漠和沙地的古河道 ,以及河湖相砂质沉积物和以砂质沉积物为母质的土壤分布区 ;风沙侵入型沙质荒漠化主要分布在上述沙漠、沙地边缘的下风地带 ,如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的东南缘、毛乌素沙地以南的覆沙黄土区、科尔沁沙地以东的辽河平原等 ;土地粗化主要分布在西部盆地沙漠与戈壁的过渡地带、中东部高原砾质沙草原。沙质荒漠化在毛乌素、科尔沁和浑善达克等沙地、河西走廊的局部地区有所逆转 ,但三北地区总体上仍呈恶化趋势 ,尤其是以地表土壤粗化为主的沙质荒漠化的发展更应引起人们的关注。水蚀荒漠化依地质背景之不同可分为土漠化和岩漠化两类 ,前者主要分布在北方中部黄土高原地区、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南侧的黄土分布区等 ;后者主要分布于太行山北部、辽宁西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三北地区 沙质荒漠化 水蚀荒漠化 发展趋势 分类 水文地质条件 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东南部边缘不同地质成因类型土地沙漠化粒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0
3
作者 李智佩 岳乐平 +4 位作者 薛祥煦 王岷 杨利荣 聂浩刚 陈超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67-275,共9页
首次对毛乌素沙地东南部边缘沙漠—黄土地带的土地沙漠化进行系统的地质学分类,提出了沙地内部就地起沙型沙漠化、河流谷地就地起沙型沙漠化、风化残积就地起沙型沙漠化和风沙侵入型沙漠化等四种土地沙漠化类型。通过深入分析不同地质... 首次对毛乌素沙地东南部边缘沙漠—黄土地带的土地沙漠化进行系统的地质学分类,提出了沙地内部就地起沙型沙漠化、河流谷地就地起沙型沙漠化、风化残积就地起沙型沙漠化和风沙侵入型沙漠化等四种土地沙漠化类型。通过深入分析不同地质成因类型土地沙漠化的粒度特征,探讨了不同地质作用对土地沙漠化的贡献及其对土地沙漠化防治方面的重要意义。研究表明,研究区的土地沙漠化以就地起沙型为主,河流的水力搬运是沙漠化物质搬运的主要途径,风力作用则是对河流湖泊沉积物的进一步分选和再沉积。最后,提出了不同类型的土地沙漠化防治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索沙地 土地沙漠化 就地起沙 风沙侵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现代化煤炭开采区土地沙漠化影响及原因——以大柳塔—活鸡兔矿区为例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智佩 徐友宁 +3 位作者 郭莉 陈华清 徐永 王岷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98-403,共6页
为了弄清楚陕北现代化煤炭开采对沙漠与黄土交界处土地沙漠化和地质环境的影响,以神府煤田的大柳塔—活鸡兔矿区为例,采用遥感解译、大比例尺地面调查以及GIS技术,对矿区近20年来煤炭开采区沙漠化土地及地质环境的演化特征进行分析,探... 为了弄清楚陕北现代化煤炭开采对沙漠与黄土交界处土地沙漠化和地质环境的影响,以神府煤田的大柳塔—活鸡兔矿区为例,采用遥感解译、大比例尺地面调查以及GIS技术,对矿区近20年来煤炭开采区沙漠化土地及地质环境的演化特征进行分析,探讨了土地沙漠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20年来研究区土地沙漠化总体呈好转趋势,1986—1996年是矿区沙漠化好转的主要时期,主要因为该时期煤炭开采规模较小,采空塌陷区增加缓慢;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矿区因煤矿采空所形成的塌陷区面积不断扩大,但采空塌陷至少对严重和中度沙漠化土地的影响微弱;1996年以来,随着煤炭开采力度不断加大,采空塌陷区面积呈指数增长,但土地沙漠化仍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煤炭资源开发造成大面积地面塌陷和裂隙、地下水水位下降、泉水流量减少甚至干涸,以及地表径流减少等,会导致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和湿地植被的演替,使生态环境更加脆弱。因此,影响矿区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变化和其他人为因素,而不是矿区生态特征和采空塌陷因素。设立重要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保护区是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和生物资源必要手段,也是减轻土地沙漠化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开采 沙漠化 地面塌陷 水资源 地质环境 陕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沉积物粒度特征与土地沙漠化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智佩 岳乐平 +5 位作者 薛祥煦 杨利荣 王岷 聂浩刚 王飞跃 孙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78-586,共9页
为了研究毛乌素沙地沉积物的粒度特征与土地沙漠化的地质成因类型,通过系统研究沙地及相邻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在沙地内部、覆沙黄土区、黄土高原和河流谷地与湖泊等不同地质构造地貌条件下所形成的沉积物粒度特征,指出不同地质成因类型的... 为了研究毛乌素沙地沉积物的粒度特征与土地沙漠化的地质成因类型,通过系统研究沙地及相邻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在沙地内部、覆沙黄土区、黄土高原和河流谷地与湖泊等不同地质构造地貌条件下所形成的沉积物粒度特征,指出不同地质成因类型的沉积物是这些地区土地沙漠化的物质基础,区分不同类型的沉积物也是构成不同地质成因类型土地沙漠化分类的理论基础,探讨了不同地质作用对土地沙漠化的贡献及其对土地沙漠化防治方面的意义。研究表明,研究区的土地沙漠化是以各种类型的就地起沙为主要特征,地表径流的水力搬运是沙漠化物质搬运的重要途径。现代毛乌素沙地及其邻区的土地沙漠化是对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各种沉积物的进一步搬运、分选和再沉积过程,具有相对复杂的粒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乌素沙地 沉积物 粒度特征 土地沙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东部沙质荒漠化的地学观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智佩 张维吉 +2 位作者 王岷 聂浩刚 岳乐平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3期7-22,共16页
中国北方东部的土地荒漠化主要受新构造运动以来的构造 -沉积特征、青藏高原隆升所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亚洲季风等地质背景控制。北方东部沙质荒漠化区域地质分类 ,按其成因可分为就地起沙型、风沙型和土地粗粒化型等 3种类型。... 中国北方东部的土地荒漠化主要受新构造运动以来的构造 -沉积特征、青藏高原隆升所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尤其是亚洲季风等地质背景控制。北方东部沙质荒漠化区域地质分类 ,按其成因可分为就地起沙型、风沙型和土地粗粒化型等 3种类型。其中 ,就地起沙型沙质荒漠化主要分布在东部毛乌素、科尔沁、浑善达克、呼伦贝尔等沙地内 ,流经这些沙地的古河道 ,广泛发育河湖相砂质沉积物以及以砂质沉积物为母质的土壤分布区。风沙型沙质荒漠化主要分布在上述沙地的边缘地带 ,如毛乌素沙地以南的覆沙黄土区等。土地粗化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 -河北坝上草原 ,其土壤类型多为含砾沙土 ,其土壤母质为基岩风化壳、残坡积或冲洪积物。荒漠化发展趋势上 ,尽管就地起沙型沙质荒漠化在毛乌素、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的局部地区均有所逆转 ,但总体上 ,在北方广大地区 ,主要以地表土壤粗化为主的荒漠化和风沙型荒漠化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大。上述不同类型的沙质荒漠化 ,总体上受地质背景控制。其中 ,第四纪以来的构造 -沉积特征控制着不同类型荒漠化的区域分布 ,气候变化控制着荒漠化的进程 ,人类活动则是在上述背景的基础上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质荒漠化 中国北方 土地粗粒化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第四纪 构造-沉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东南部边缘不同成因类型土地沙漠化的特征 被引量:9
7
作者 李智佩 岳乐平 +2 位作者 薛祥煦 杨利荣 聂浩刚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90-596,共7页
以毛乌素沙地南部边缘沙漠黄土地带的土地沙漠化为例,将研究区的土地沙漠化分为沙地内部就地起沙型沙漠化、河流谷地就地起沙型沙漠化、风化残积就地起沙型沙漠化和风沙侵入型沙漠化4种类型。深入分析了不同成因类型的沙漠化土地的粒度... 以毛乌素沙地南部边缘沙漠黄土地带的土地沙漠化为例,将研究区的土地沙漠化分为沙地内部就地起沙型沙漠化、河流谷地就地起沙型沙漠化、风化残积就地起沙型沙漠化和风沙侵入型沙漠化4种类型。深入分析了不同成因类型的沙漠化土地的粒度特征及其所代表的地质意义。同时,以遥感解译和野外路线地质调查为手段,分析了不同类型土地沙漠化的区域分布。最后,探讨了不同地质成因类型土地沙漠化划分的理论意义、环境地质学意义和对土地沙漠化防治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不同类型土地沙漠化防治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毛乌素沙地 沙漠化 就地起沙 风沙侵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勤盆地水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智佩 岳乐平 +2 位作者 薛祥煦 田春声 卢峰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95-99,共5页
甘肃石羊河流域下游的民勤盆地土地荒漠化的发展,备受世人注目。为了使民勤盆地社会经济与环境均能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通过民勤盆地水资源利用及其产生的环境效应的研究,划分了水资源利用与环境变迁的阶段。结果表明,人口膨胀、大... 甘肃石羊河流域下游的民勤盆地土地荒漠化的发展,备受世人注目。为了使民勤盆地社会经济与环境均能够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通过民勤盆地水资源利用及其产生的环境效应的研究,划分了水资源利用与环境变迁的阶段。结果表明,人口膨胀、大面积开荒等导致的大规模、无节制地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是30多年来民勤盆地土壤盐碱化、沙漠化迅速发展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民勤盆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则、环境发展战略和水资源利用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勤盆地 水资源 环境变迁 可持续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沙漠地区全新世气候变化的周期性探讨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智佩 岳乐平 +1 位作者 薛祥煦 郭莉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0-176,共7页
随着高精度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的深入,千、百年尺度上气候波动、周期性变化和气候事件不断被发现。北大西洋深海沉积物中发现的IRD事件、千年尺度上的约1500年周期性气候振荡已经被许多研究者共识,并在陆地湖泊、冰心乃至沙地和沙漠的... 随着高精度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的深入,千、百年尺度上气候波动、周期性变化和气候事件不断被发现。北大西洋深海沉积物中发现的IRD事件、千年尺度上的约1500年周期性气候振荡已经被许多研究者共识,并在陆地湖泊、冰心乃至沙地和沙漠的沉积物中均有发现。百年尺度上的512年、400年、200年等周期性气候振荡还有待深入研究。研究表明,全新世以来,中国北方地区沙漠的扩大与缩小与全球气候的周期性变化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尤其是与千年尺度上的1500年的周期性震荡有关;数年-数十年尺度上的周期性气候振荡对我国沙尘暴的发生起着明显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周期性 沙漠演化 沙尘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山西段奥陶系海相碱性火山岩地球化学与成岩构造环境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智佩 任有祥 +1 位作者 宋忠宝 杨建国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054-1061,共8页
北祁连山西段奥陶系海相碱性火山岩,是一套基性—中酸性、由钾质粗面玄武岩、橄榄玄粗岩、歪长粗面岩、安粗岩和粗面岩等组成的橄榄玄粗岩系。岩石化学上,既具有钙碱性火山岩的FeO<sup>*</sup>-MgO演化趋势,又具有较低的铁... 北祁连山西段奥陶系海相碱性火山岩,是一套基性—中酸性、由钾质粗面玄武岩、橄榄玄粗岩、歪长粗面岩、安粗岩和粗面岩等组成的橄榄玄粗岩系。岩石化学上,既具有钙碱性火山岩的FeO<sup>*</sup>-MgO演化趋势,又具有较低的铁含量、较高的Al<sub>2</sub>O<sub>3</sub>含量和Fe<sub>2</sub>O<sub>3</sub>/FeO、K<sub>2</sub>O/Na<sub>2</sub>O值。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他们产于岛弧的构造环境,是北祁连山西段在奥陶纪发育具成熟岛弧特征的沟弧盆体系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玄粗岩系 成熟岛弧 北祁连山西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银厂火山碎屑岩岩石学与古海相火山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智佩 彭礼贵 +1 位作者 任有祥 李向民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83-190,共8页
应用古火山地质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对白银厂中酸性火山穹隆内的凝灰岩、晶屑凝灰岩、中酸性枕状、绳状熔岩和具有特殊构造的补丁岩等火山碎屑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认为火山晶屑凝灰岩为酸性岩浆经爆发作用形成的火山碎屑流经细火山灰... 应用古火山地质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对白银厂中酸性火山穹隆内的凝灰岩、晶屑凝灰岩、中酸性枕状、绳状熔岩和具有特殊构造的补丁岩等火山碎屑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认为火山晶屑凝灰岩为酸性岩浆经爆发作用形成的火山碎屑流经细火山灰与富晶体碎屑部分分离后较快速度沉降并堆积成岩 ,产于火山喷口附近。海底成矿热液蚀变作用使其 Si O2 、Fe O、Mg O、CO2 等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凝灰质千枚岩则是细火山灰在海水中经缓慢的沉降后形成于远离火山口的火山斜坡上的火山 -沉积变质岩。根据“补丁”的成分可将补丁岩分为两种类型 :绿泥石质和火山凝灰质。其中绿泥石质补丁原为成矿热液在火山作用间歇期于喷流口附近因成矿蚀变作用所形成的薄厚不一的层状体或不规则体 ;凝灰质补丁的原始物质则是同时在火山口附近沉积的火山物质与海底沉积物之混合物 ,二者均被后期火山作用破碎并被其产物重新胶结而形成补丁岩。枕状角斑岩和“冻鱼状”角斑岩乃是同质岩浆在水深大于压力补偿深度条件下溢流相喷发产物 ,它的确定标志着对白银厂火山岩穹中火山作用认识上的进一步提高 ,也为建立白银矿田古火山机构、深入研究成矿作用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碎屑岩 岩石学 古海相 火山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坝上及邻区荒漠化土地地质特征与荒漠化防治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智佩 岳乐平 +4 位作者 薛祥煦 杨利荣 王岷 聂浩刚 王飞跃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36-442,共7页
目的研究坝上及邻区荒漠化类型与特征,提出防治对策。方法利用TM卫星遥感解译并结合野外调查,研究荒漠化类型、区域分布与地质特征;通过样品采集与室内分析,研究不同类型与级别荒漠化的粒度特征。结果提出了该地区荒漠化地质成因分类,... 目的研究坝上及邻区荒漠化类型与特征,提出防治对策。方法利用TM卫星遥感解译并结合野外调查,研究荒漠化类型、区域分布与地质特征;通过样品采集与室内分析,研究不同类型与级别荒漠化的粒度特征。结果提出了该地区荒漠化地质成因分类,包括风力作用下的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沙漠化和以侵蚀作用为主的砾漠化,以及物理化学作用下的土地盐渍化。不同类型和等级的荒漠化土地沉积物具有明显不同的粒度组成,轻度沙漠化和砾漠化以及盐渍化(湖相沉积)土地的细粒物质含量相对更高,<63μm的颗粒含量可达90%以上,在风暴来临时具有更大的沙尘释放潜力;相反,严重沙漠化和砾漠化土地的细粒物质含量相对较低,<63μm的颗粒含量通常低于30%,同等条件下释放沙尘潜力也较小。结论在重视保护和治理已经严重荒漠化土地的同时,更应该重视正在发生荒漠化的或者潜在荒漠化的土地的保护,尤其是重视保护湿地、裸露的湖泊滩地和干涸的湖盆等,才能有效减少沙尘暴的物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漠化 砾漠化 盐渍化 粒度组成 沙尘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祁连山西段奥陶系海相火山岩中的英安质枕状熔岩及成因初探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智佩 任有祥 +1 位作者 杨建国 宋忠宝 《西北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4-27,共4页
枕状熔岩是海相火山岩的一种特有产出形式,在海相中基性火山岩中普遍发育。基性枕状熔岩往往构成蛇绿岩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但在中酸性火山岩中的枕状熔岩则极为罕见,目前仅在我国的白银厂产出有角斑质岩枕(... 枕状熔岩是海相火山岩的一种特有产出形式,在海相中基性火山岩中普遍发育。基性枕状熔岩往往构成蛇绿岩套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但在中酸性火山岩中的枕状熔岩则极为罕见,目前仅在我国的白银厂产出有角斑质岩枕(彭礼贵等,1995;LiZhipeietal,1996).本文较详细地描述了北祁连山西段首次发现的英安质枕状熔岩的产出状态和岩石学特征,并在岩石化学方面与白银厂角斑岩进行对比。认为北祁连山西段英安质枕状熔岩,是海底火山作用发展到岩浆房中的岩浆过剩压小于某一临界值时发生溢流作用(Woods,W.A.,1995)而喷出的岩浆流所形成.对于英安质岩枕中的富硅包裹体-硅质岩提出的三种可能成因即外来硅质岩团块、杏仁体和岩浆喷发后因物理化学条件的突变所造成的岩浆不混熔液珠,尚需更多的地质、地球化学资料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酸性枕状熔岩 岩浆不混溶 火山岩 岩石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部古生代构造演化的几点认识 被引量:107
14
作者 徐学义 李荣社 +5 位作者 陈隽璐 马中平 李智佩 王洪亮 白建科 唐卓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21-1534,共14页
最近的地质调查和研究资料揭示,新疆北部古生代存在"三块两带"的构造格局,并经历了复杂的洋陆转换过程。地质、地球物理和碎屑锆石年龄结果显示,准噶尔盆地南部应存在一个至少发育前震旦系的古老陆块;初步认为东准噶尔北自额... 最近的地质调查和研究资料揭示,新疆北部古生代存在"三块两带"的构造格局,并经历了复杂的洋陆转换过程。地质、地球物理和碎屑锆石年龄结果显示,准噶尔盆地南部应存在一个至少发育前震旦系的古老陆块;初步认为东准噶尔北自额尔齐斯构造带东南的玛依鄂博地区至南部的卡拉麦里构造带南界,整体为一增生杂岩体,西准噶尔自额尔齐斯构造带南缘至谢米斯台南缘亦为一增生杂岩体。提出新疆北部加里东运动表现为准噶尔-吐哈陆块、中天山陆块群、伊犁地块等拼合形成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一部分。从新疆北部泥盆系建造组合和沉积环境演变视角,探讨了早古生代形成的哈萨克板块北部洋盆从早泥盆世开始,至晚泥盆世拼合,洋盆经历了逐渐变浅直至消亡的演化过程。结合区域地质调查资料,提出南天山为一巨大的增生杂岩体,代表了哈萨克斯坦板块与塔里木板块最后增生拼合的位置,亦是古亚洲洋在中国境内最后闭合的位置,闭合的时限为早石炭末期。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新疆北部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的"三块两带"基本框架:即在统一哈萨克斯坦板块形成后,自北而南依次存在西伯利亚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塔里木板块及其间的准噶尔洋盆和南天山洋盆。晚泥盆世哈萨克斯坦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完成增生拼贴;早石炭世末,塔里木板块与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联合板块完成增生拼贴,古亚洲洋结束洋陆转换;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新疆北部进入后碰撞伸展至大陆裂谷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代构造演化 三块两带构造格局 新疆北部 古亚洲洋 中亚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北方造山区显生宙地质历史重建与成矿地质背景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15
作者 李锦轶 曲军峰 +20 位作者 张进 刘建峰 许文良 张拴宏 郭瑞清 朱志新 李亚萍 李永飞 王涛 徐学义 李智佩 柳永清 孙立新 简平 张昱 王励嘉 彭树华 冯乾文 王煜 王洪波 赵西西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7-219,共13页
简要概述了近3年对中国北方造山区地壳基本构造格局开展综合调查与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包括重新厘定该区前南华纪古陆碎块的时空分布,获得与该区重大地质构造问题相关的新资料,提出对该区地壳构造格局、造山过程和成矿地质背景的最新认... 简要概述了近3年对中国北方造山区地壳基本构造格局开展综合调查与研究取得的主要进展,包括重新厘定该区前南华纪古陆碎块的时空分布,获得与该区重大地质构造问题相关的新资料,提出对该区地壳构造格局、造山过程和成矿地质背景的最新认识,介绍了与该区地壳构造格局和成矿地质背景有关的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大地质构造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造山区 显生宙 地壳构造格局 造山过程 成矿地质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古生代古亚洲洋俯冲记录:来自东天山卡拉塔格高镁安山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39
16
作者 李玮 陈隽璐 +4 位作者 董云鹏 徐学义 李智佩 柳小明 何登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05-521,共17页
吐哈盆地南缘荒草坡群大柳沟组火山岩出露于大草滩断裂以北的彩霞山、土屋铜矿北和卡拉塔格地区。该组火山岩主要为基性、中酸性熔岩及火山碎屑岩组合。LA-ICP MS锆石U-Pb分析获得安山岩和英安岩的年龄分别为434.8±3.8Ma和438.4... 吐哈盆地南缘荒草坡群大柳沟组火山岩出露于大草滩断裂以北的彩霞山、土屋铜矿北和卡拉塔格地区。该组火山岩主要为基性、中酸性熔岩及火山碎屑岩组合。LA-ICP MS锆石U-Pb分析获得安山岩和英安岩的年龄分别为434.8±3.8Ma和438.4±4.9Ma,表明大柳沟组火山岩形成于早志留世。安山岩Si O2含量为54.35%~60.70%;Al2O3含量为11.8%~16.3%,Mg O含量为4.94%~8.27%,Ti O2含量为0.38%~0.52%,Na2O和K2O的含量分别为0.50%~3.83%和0.08%~1.26%,铝饱和指数(A/CNK)为0.77~1.37,低ΣREE(43×10-6~70×10-6),为具有亏损源区特征的高镁安山岩。英安岩较安山岩Si O2含量高(63.74%~75.35%),具有相似的Al2O3(12.3%~16.0%%)和Ti O2(0.32%~0.52%)含量;Na2O和K2O含量分别为2.01%~5.53%和0.16%~2.19%,ΣREE含量较安山岩略高(61×10-6~84×10-6),铝饱和指数(A/CNK)为0.77~5.74。安山岩和英安岩均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具有中等的Eu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明显的Nb-Ta-Ti负异常。相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安山岩和英安岩可能为同源岩浆,英安岩是安山质岩浆经过角闪石等矿物结晶分异作用形成的,安山岩的母岩岩浆很可能来自亏损大洋岩石圈地幔。基于该组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和区域地质资料,推测研究区高镁安山岩可能形成于洋内弧环境,这表明东天山吐哈盆地南缘卡拉塔格地区在早古生代已经存在古亚洲洋的俯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拉塔格 高镁安山岩 大南湖岛弧带 古亚洲洋俯冲 东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地块南缘石炭纪埃达克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7
17
作者 朱涛 王洪亮 +5 位作者 徐学义 陈隽璐 马中平 李智佩 朱小辉 李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91-502,共12页
侵位于敦煌杂岩中的青石沟黑云母石英闪长岩,锆石LA ICP-MS U-Pb同位素测年研究结果表明其形成年龄为335±2Ma。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其具有高SiO2、高Al2O3和低MgO的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强烈富集Sr、亏损Yb和Y,具有较高的Sr/Y比... 侵位于敦煌杂岩中的青石沟黑云母石英闪长岩,锆石LA ICP-MS U-Pb同位素测年研究结果表明其形成年龄为335±2Ma。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其具有高SiO2、高Al2O3和低MgO的主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强烈富集Sr、亏损Yb和Y,具有较高的Sr/Y比值等特征,与埃达克质岩石具有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青石沟黑云母石英闪长岩的Nd和Hf同位素值(εNd(t)=-9.39^-11.03,εHf(t)=-7.6^-16.6)显示其具有明显的壳源特征;Nd及Hf模式年龄值(Nd模式年龄t DM=1.83~1.98Ga,Hf二阶段模式年龄t DM2=1.53~1.95Ga)均表明其源区可能与元古代敦煌杂岩相关;结合较高的Mg#,低Cr和Ni含量,无Eu异常等特征,暗示该岩体为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综合区域地质特征,初步认为敦煌地区早石炭世处于由陆陆俯冲(地壳加厚)作用向陆内伸展体制转化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闪长岩 U-PB年代学 SR-ND同位素 HF同位素 青石沟 敦煌杂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天山吐拉苏—也里莫墩火山岩带年代学:对加曼特金矿成矿时代的约束 被引量:26
18
作者 白建科 李智佩 +2 位作者 徐学义 茹艳娇 李婷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22-330,共9页
吐拉苏—也里莫墩火山岩带是西天山北段晚古生代构造一岩浆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严格控制着矿带内金矿床的时空分布。在充分研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本文实测了也里莫墩地区加曼特金矿围岩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剖面,发现火山岩地层与矿... 吐拉苏—也里莫墩火山岩带是西天山北段晚古生代构造一岩浆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严格控制着矿带内金矿床的时空分布。在充分研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本文实测了也里莫墩地区加曼特金矿围岩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剖面,发现火山岩地层与矿化关系密切。利用LA-ICP-MS锆石U-Pb方法测定了金矿赋矿围岩(英安岩)的形成时代,其206Pb/238U谐和年龄为354.0±1.3Ma(MSWD=1.4),表明加曼特金矿赋矿围岩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形成于早石炭世,金矿成矿时代被约束在354.0±1.3Ma至早石炭世维宪期之间;区域对比表明,吐拉苏—也里莫墩火山岩带中分布着大规模的中酸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受构造控制影响,东西段火山岩的喷发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曼特金矿 早石炭世 锆石U—Pb年龄 吐拉苏-也里莫墩火山岩带 西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环境脆弱区煤炭资源开发诱发的环境地质问题——以陕西省神木县大柳塔煤矿区为例 被引量:40
19
作者 徐友宁 李智佩 +1 位作者 陈华清 陈社斌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44-1350,共7页
为揭示大柳塔地区大规模煤炭资源开发诱发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效应,进行了1∶5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柳塔煤矿区地面塌陷影响面积达47.12~53.36km2,范围大,但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轻;煤矿开发对水资源的影响尤为严重;2... 为揭示大柳塔地区大规模煤炭资源开发诱发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效应,进行了1∶5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柳塔煤矿区地面塌陷影响面积达47.12~53.36km2,范围大,但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轻;煤矿开发对水资源的影响尤为严重;20年来大柳塔地区及主要采煤塌陷区土地沙漠化呈现逐年好转的趋势;主要河流受到了硫化物、氟化物、总磷的普遍污染,河流底泥受到了重金属元素较严重的累积污染;土壤尚有较大的重金属元素环境容量,但重金属元素的累积污染不容忽视。神东公司实施生态功能圈建设、煤矸石堆场复垦、露天采场复垦、矿井水综合利用等措施,明显地改善了矿区的生态环境,探索出生态环境脆弱区煤炭资源开发生态地质环境保护的新模式。依据该区煤炭资源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的成功经验与教训,应统筹规划,制定生态环境脆弱区煤炭资源开发的环境保护规划、建立矿山公园、加强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变化研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地质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 对策建议 大柳塔煤矿区 陕西神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地区干枯湖床沉积粒度组成与东亚沙尘天气 被引量:35
20
作者 岳乐平 杨利荣 +3 位作者 李智佩 王珉 张维吉 聂浩刚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25-331,共7页
调查了准噶尔盆地玛纳斯湖、阿拉善高原居延泽及民勤盆地猪野泽等北方众多的现代干枯湖泊 ,重点分析了干枯湖床沉积物粒度组成。干枯的玛纳斯湖、古居延泽以及民勤盆地古猪野泽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表明 ,干枯湖床的地表湖相沉积物粒径小... 调查了准噶尔盆地玛纳斯湖、阿拉善高原居延泽及民勤盆地猪野泽等北方众多的现代干枯湖泊 ,重点分析了干枯湖床沉积物粒度组成。干枯的玛纳斯湖、古居延泽以及民勤盆地古猪野泽沉积物粒度分析结果表明 ,干枯湖床的地表湖相沉积物粒径小于 10 μm的颗粒占 6 0 %以上 ,干涸湖床上沙质草原地表也含有大量小于 10 μm的粘土颗粒 ,含量接近 5 0 % ;而弃荒土地地表细颗粒物质散失迅速 ,民勤盆地弃荒土地地表粘土含量仅存不到 13.9%。中国西北地区活动沙丘粒度组成小于 6 3μm粒径的颗粒很少 ,小于 10 μm的颗粒微乎其微。因此西北沙漠地区活动沙丘沙对华北或华东地区影响相对较小。认为沙尘暴、扬沙或浮尘天气虽然多发生于中国西部沙漠、阿拉善高原沙区、河西走廊北部沙区以及蒙古东部、中部地区 ,但由于粗颗粒沙扬起高度与搬运距离有限 ,真正影响整个华北、华东地区的沙尘物质是小于 6 3μm的粉砂级别的颗粒 ,特别是小于 10 μm的粉尘。认为影响东亚地区的粉尘天气物源不仅是中国西部的内陆沙漠、沙地 ,更重要的是干枯的湖泊、弃耕的荒地与裸露的沙砾草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床沉积 粒度分析 沙尘暴 沙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