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液滴中N,N-二甲基苯胺类化合物的氧化行为研究
1
作者 李晶铃 张小平 +5 位作者 胡平花 郑明钰 张兴磊 胡丽云 苏蕊 陈焕文 《质谱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4-182,I0006,共10页
小尺寸、高电场的微液滴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可以加速化学反应或实现液相中一些无法进行的反应。本文基于微液滴的化学特点,搭建了微液滴喷雾质谱平台,研究N,N-二甲基苯胺(DMA)类化合物的氧化行为和裂解反应。利用微液滴在空气-水界面... 小尺寸、高电场的微液滴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可以加速化学反应或实现液相中一些无法进行的反应。本文基于微液滴的化学特点,搭建了微液滴喷雾质谱平台,研究N,N-二甲基苯胺(DMA)类化合物的氧化行为和裂解反应。利用微液滴在空气-水界面自发产生的超高电场,使DMA类化合物发生氧化反应,形成了丰富的、其他手段难以获得的高活性自由基阳离子(DMA^(+·)),发现在整个微液滴反应中,DMA^(+·)占据主导地位,引导其他氧化反应进行。另外,通过改变DMA反应条件,探究实验条件和取代基模式对产生DMA^(+·)丰度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位有供电子基团有利于自由基阳离子的稳定。此外,DMA^(+·)解离后主要丢失氢自由基以及进一步发生甲基迁移反应丢失HC≡N,当DMA的对位连有供电子基团时,会促进该迁移反应的发生。该研究有助于加深对水微滴化学促进氧化反应特性的理解,有望将制备的高活性自由基阳离子等活性物种应用于化工或制药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 N N-二甲基苯胺 氧化反应 自由基阳离子 裂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组家庭聚集性暴发重症SARS病例及其康复期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阴赪宏 李晶铃 +1 位作者 张淑文 王宝恩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215-217,共3页
为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家庭聚集性暴发过程 ,分析SARS不同阶段的传染性和不同接触方式的危险性及预后影响因素 ,并进行康复期评价。以首发病例为线索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个案调查 ,分析其传播关系和传染性 ,并对康复者进行... 为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家庭聚集性暴发过程 ,分析SARS不同阶段的传染性和不同接触方式的危险性及预后影响因素 ,并进行康复期评价。以首发病例为线索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个案调查 ,分析其传播关系和传染性 ,并对康复者进行肺功能及血清抗体检查。结果 :与处于症状期的首发病例密切接触的共 8人 ,均先后发病 ,死亡 1例。发病者潜伏期长短与接触方式及个人感染的病毒载量有密切关系。SARS患者年龄大于 60岁、伴基础疾病者病死率高。康复 4周时患者仍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障碍 ,血清IgG达 ( 1 .1 1± 0 .48)g/L。提示 :SARS患者症状期传染性强 ,未观察到SARS潜伏期具有传染性 ;年龄大于 60岁、伴基础疾病的SARS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聚集性 潜伏期 症状期 康复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血症对大鼠肾功能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晶铃 阴赪宏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72-77,共6页
目的探讨内毒素血症大鼠不同阶段肾功能和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的变化,为完善其病理机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9组:对照组(n=10)和模型组的8个时间点(注射后2、4、8、12、24、48、72、168 h组,n=10)。模型组采用腹... 目的探讨内毒素血症大鼠不同阶段肾功能和肾素-血管紧张素(RAS)系统的变化,为完善其病理机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9组:对照组(n=10)和模型组的8个时间点(注射后2、4、8、12、24、48、72、168 h组,n=10)。模型组采用腹腔注射LPS的方式制备脓毒症模型,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无热源水。对照组于注射后8 h,模型组于各个时间点取心脏血,测定循环内毒素、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一氧化氮合酶(NOS)、肾素(PR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Ang)、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取肾组织,测定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R)和2型受体(AT2R)的蛋白表达。结果在LPS注射后,模型组循环内毒素、ET、NO、NOS、PRA、ACEⅡ、AngⅠ、AngⅡ、血肌酐、尿素氮,肾组织AT1R和AT2R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肾脏系数、血清内毒素、血肌酐、尿素氮、肾组织AT1R和AT2R表达在注射后2~168 h的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内皮素、NOS、AngⅡ在注射2~48 h高于对照组,NO在注射4~48 h高于对照组,ACE在2~24 h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毒素血症所致肾损伤中可能有RAS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血症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氧化应激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血症大鼠肝脏RAS表达与肝功能损伤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晶铃 阴赪宏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6-120,共5页
目的探讨内毒素血症大鼠肝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肝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注射后2、4、8、12、24、48、72 h及7 d组。除对照组以外,均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制备脓毒症模型。分别于注射2、... 目的探讨内毒素血症大鼠肝脏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肝功能损伤的关系。方法将9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注射后2、4、8、12、24、48、72 h及7 d组。除对照组以外,均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制备脓毒症模型。分别于注射2、4、8、12、24、48、72 h及7 d取10只,取心脏血,测肝功能标志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循环RAS标志物肾素(PRA)、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取肝脏组织,观察肝组织病理,测组织RAS标志物PRA、ACE、AngⅡ及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R)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的循环AST、ALT及LDH水平在LPS注射后逐渐升高,8 h达峰,AST与LDH在4~48 h均高于对照组,ALT在2~48 h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的循环和肝脏PRA在注射后迅速升高,2 h达峰,48 h降至正常水平,中间时间段均高于对照组(P<0.05);ACE和AngⅡ在注射后逐渐升高,8 h达峰,ACE在2~24 h高于对照组,AngⅡ在2~48 h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AT1RmRNA表达在注射后逐渐升高,4~48 h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毒素血症所致肝功能损伤可能与肝脏局部RAS激活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血症 肝脏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炎性反应 应激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