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钍基熔盐反应堆内化学研究进展和展望
1
作者 李晴暖 窦强 +2 位作者 赵中奇 耿俊霞 李文新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256-264,共9页
熔盐反应堆是第四代核能系统中唯一使用液态燃料的反应堆,在钍基熔盐反应堆研制和运行中有许多直接与化学相关的关键问题,堪比“化学堆”。于是,因熔盐反应堆研发和运行的需要诞生了放射化学在裂变能利用中的一门新分支学科——熔盐反... 熔盐反应堆是第四代核能系统中唯一使用液态燃料的反应堆,在钍基熔盐反应堆研制和运行中有许多直接与化学相关的关键问题,堪比“化学堆”。于是,因熔盐反应堆研发和运行的需要诞生了放射化学在裂变能利用中的一门新分支学科——熔盐反应堆化学。本实验室利用加速器驱动的中子源和γ能谱分析技术开展了钍基熔盐反应堆化学研究。本文介绍了钍铀转换中间核素~(233)Pa和裂变产物~(131)I及~(95)Nb在熔盐反应堆模拟燃料盐中分布和行为的研究进展。基于对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的熔盐反应堆实验装置运行中的燃料盐、锕系元素和裂变产物等相关若干问题分析,提出了在钍基熔盐反应堆框架内熔盐反应堆内化学方面应该进一步开展的研究内容,包括钍基熔盐反应堆运行的化学检测和诊断、影响熔盐氧化还原电势的因素、熔盐氧化还原电势检测的新技术等。熔盐反应堆化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将拓展熔盐反应堆化学实践和理论,使钍基熔盐反应堆化学水平提升到新高度,为未来钍基熔盐反应堆高效安全运行提供科学技术方面的支撑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钍基熔盐反应堆 熔盐反应堆化学 锕系和裂变产物 检测和诊断 氧化还原电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Tcm-C_(60)(OH)_x(O)_y标记条件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晴暖 张晓东 +2 位作者 刘瑞丽 李宇国 李文新 《同位素》 CAS 2001年第1期27-30,共4页
用 99Tcm 标记了 C60 的一种简单衍生物 C60 (OH) x(O) y(羟基化富勒烯环氧化物 ) ,研究了 C60(OH) x(O) y 浓度、氯化亚锡用量和 p H等条件对标记率的影响 ,并观察了标记物在体外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 :标记液 p H 和氯化亚锡含量对... 用 99Tcm 标记了 C60 的一种简单衍生物 C60 (OH) x(O) y(羟基化富勒烯环氧化物 ) ,研究了 C60(OH) x(O) y 浓度、氯化亚锡用量和 p H等条件对标记率的影响 ,并观察了标记物在体外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 :标记液 p H 和氯化亚锡含量对标记率的影响较大 ,在最佳条件(0 .2 m L 5g/L C60 (OH) x(O) 4,2 0~ 50 μg Sn Cl2 · 2 H2 O,p H为 4~ 6 ,10 0℃水浴中反应 4 0 min)下 ,标记率可达 90 %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生物 标记条件 碳60 富勒烯 锝99标记物 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7)Ga-EDTMP标记条件的研究及其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
3
作者 李晴暖 张晓东 +3 位作者 张勇平 李宇国 盛荣 李文新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20-224,共5页
用加速器生产的67Ga制备了67Ga EDTMP(乙二胺四甲撑膦酸 ) ,研究了配位体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 pH对标记率的影响 ,测定了标记物的体外稳定性及其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结果表明 ,标记率可达 97%以上 ;67Ga EDTMP有较高的骨吸收... 用加速器生产的67Ga制备了67Ga EDTMP(乙二胺四甲撑膦酸 ) ,研究了配位体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 pH对标记率的影响 ,测定了标记物的体外稳定性及其在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结果表明 ,标记率可达 97%以上 ;67Ga EDTMP有较高的骨吸收和T/NT值 ,并在 72h内保持很高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疼痛 治疗 镓67标记物 EDTMP 生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与气压对LiF蒸发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窦强 付海英 +5 位作者 杨洋 耿俊霞 王子豪 李文新 吴国忠 李晴暖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57-362,共6页
减压蒸馏技术是钍基熔盐反应堆燃料处理中回收和纯化核燃料载体氟盐(7LiF-BeF2)可选的技术。本工作使用自行设计并研制的热失重蒸发炉,通过观察燃料载体盐的主要成分LiF在减压蒸馏过程中的失重行为,研究了蒸发温度和气压对LiF蒸发速率... 减压蒸馏技术是钍基熔盐反应堆燃料处理中回收和纯化核燃料载体氟盐(7LiF-BeF2)可选的技术。本工作使用自行设计并研制的热失重蒸发炉,通过观察燃料载体盐的主要成分LiF在减压蒸馏过程中的失重行为,研究了蒸发温度和气压对LiF蒸发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LiF的蒸发速率在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以及气压下降而增大的变化中存在着明显的拐点,蒸发速率的突变可以用熔盐在低气压条件下的沸腾来解释。并进一步讨论了熔盐的沸腾对减压蒸馏回收和纯化燃料载体氟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F 减压蒸馏 蒸发温度 气压 沸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中熔盐的蒸馏纯化与分离 被引量:7
5
作者 耿俊霞 窦强 +6 位作者 王子豪 杨洋 黄卫 付海英 李文新 吴国忠 李晴暖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42,共7页
氟盐具有化学与辐射稳定性高、热容量大、传热性能好、运行温度高和蒸汽压低等优点,被用作熔盐堆的燃料载体和冷却剂。随着熔盐堆技术的发展,开发熔盐的净化、回收工艺非常必要。熔盐减压蒸馏技术基于物质挥发性差异进行组分分离,由于... 氟盐具有化学与辐射稳定性高、热容量大、传热性能好、运行温度高和蒸汽压低等优点,被用作熔盐堆的燃料载体和冷却剂。随着熔盐堆技术的发展,开发熔盐的净化、回收工艺非常必要。熔盐减压蒸馏技术基于物质挥发性差异进行组分分离,由于过程操作简单、不引入新的物质等特点,在燃料处理过程中有广泛应用。利用减压蒸馏技术对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的载体盐回收、电解产物纯化、模拟燃料球去除浸渗熔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含CsF、SrF_2、LaF_3和ThF_4的FLiNaK盐经减压蒸馏处理,可从FLiNaK中除去SrF_2和LaF_3,去污因子分别为4.4×10~3和1.9×10~3,Th的去污因子为94;通过蒸馏可去除电解产物表面夹带的氟盐,纯化电解产物;燃料球中浸渗熔盐在1 085℃下处理37h可去除石墨球中94%的浸渗熔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蒸馏 载体盐 净化 电解产物 燃料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7)Ga-C_(60)(OH)_x标记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宇国 李晴暖 +2 位作者 张勇平 黄旋 李文新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1-163,186,共4页
用67Ga标记了水溶性富勒烯衍生物富勒醇 (C60 (OH) x)。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pH值、C60 (OH) x 的质量浓度等对标记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反应时间在 3~ 6 0min时对标记率影响不大 ;反应温度对标记率基本无影响 ;pH值大于 12后 ,... 用67Ga标记了水溶性富勒烯衍生物富勒醇 (C60 (OH) x)。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pH值、C60 (OH) x 的质量浓度等对标记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反应时间在 3~ 6 0min时对标记率影响不大 ;反应温度对标记率基本无影响 ;pH值大于 12后 ,标记率较低 ;C60 (OH) x 的质量浓度高于 5 μg/ μL时 ,标记率均在 94 %以上。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 ,标记后稀释与不稀释的溶液在放置 2 0 0h后 ,其放化纯度都达 90 %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7Ga-C60(OH)x 标记条件 富勒醇 稳定性 镓67 药物载体 放射性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照射下富勒醇对细胞的防护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宇国 倪瑾 +5 位作者 韩玲 赵群芬 高福 李晴暖 徐晶莹 李文新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56-360,共5页
为了解紫外辐射下富勒烯衍生物富勒醇对细胞的生物效应,利用四唑盐比色实验(MTT)法研究了富勒醇对紫外辐照细胞的存活率影响,紫外辐照细胞时富勒醇对细胞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影响,同时比较了C60?PVP对紫外辐照... 为了解紫外辐射下富勒烯衍生物富勒醇对细胞的生物效应,利用四唑盐比色实验(MTT)法研究了富勒醇对紫外辐照细胞的存活率影响,紫外辐照细胞时富勒醇对细胞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影响,同时比较了C60?PVP对紫外辐照细胞的辐射生物效应。结果表明,富勒醇能够有效的防护紫外辐射对细胞造成的损伤,其机理可能是富勒醇能够吸收紫外辐照产生的自由基,使细胞膜不被紫外辐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勒烯 紫外辐照 辐射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三异戊酯、磷酸三仲丁酯对U(Ⅵ)、Th(Ⅳ)的萃取性能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春霞 李瑞芬 +4 位作者 何淑华 李峥 罗艳 李晴暖 张岚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82-288,共7页
研究了磷酸三异戊酯(TiAP)、磷酸三仲丁酯(TsBP)的正十二烷溶液从硝酸介质中萃取U(Ⅵ)、Th(Ⅳ)的性能及Th(Ⅳ)的萃取容量,并在相同条件下与磷酸三丁酯(TBP)的萃取性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TiAP对Th(Ⅳ)、U(Ⅵ)的萃取性能与TBP相近,相... 研究了磷酸三异戊酯(TiAP)、磷酸三仲丁酯(TsBP)的正十二烷溶液从硝酸介质中萃取U(Ⅵ)、Th(Ⅳ)的性能及Th(Ⅳ)的萃取容量,并在相同条件下与磷酸三丁酯(TBP)的萃取性质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TiAP对Th(Ⅳ)、U(Ⅵ)的萃取性能与TBP相近,相同酸度情况下,分配比均略高于TBP;TsBP萃取U(Ⅵ)的分配比高于TBP,而萃取Th(Ⅳ)的分配比低于TBP。随着水相硝酸浓度的增大,两种萃取剂对Th(Ⅳ)、U(Ⅵ)的萃取分配比增大,但在较高酸度下则相反;同时比较了TiAP、TsBP、TBP对Th(Ⅳ)的萃取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P TsBP Th(Ⅳ) U(Ⅵ) 萃取 萃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BP-HNO_3萃取体系中U(Ⅳ)、Th(Ⅳ)和Pu(Ⅳ)第三相形成及计算机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2
9
作者 于婷 何辉 +3 位作者 叶国安 李峥 李晴暖 张岚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57-266,共10页
在PUREX或Thorex流程中,第三相的形成是一个实际问题,其形成不仅会影响U(Ⅳ)、Th(Ⅳ)和Pu(Ⅳ)的收率,还会影响工艺的正常运行。研究多集中在第三相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上,发现四价锕系元素第三相的溶剂化物结构与正常溶剂化物结构并不... 在PUREX或Thorex流程中,第三相的形成是一个实际问题,其形成不仅会影响U(Ⅳ)、Th(Ⅳ)和Pu(Ⅳ)的收率,还会影响工艺的正常运行。研究多集中在第三相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上,发现四价锕系元素第三相的溶剂化物结构与正常溶剂化物结构并不相同;萃取剂结构与浓度、稀释剂结构与浓度、温度、平衡水相酸浓度和离子强度等为影响第三相形成的因素。在第三相基础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可以定量计算M(Ⅳ)形成三相的经验或半经验模型,模型大多使用萃取剂浓度、平衡水相酸度或平衡水相离子强度等关联得到,但尚未见到这些第三相数学模型在PUREX流程或Thorex流程模拟软件中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相 U(Ⅳ) Pu(Ⅳ) Th(Ⅳ) TBP 稀释剂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F_4氟化反应及其反应动力学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理鑫 牛永生 +4 位作者 张焕琦 胡聪伟 窦强 吴国忠 李晴暖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1-76,共6页
利用自行研制的氟化挥发实验装置,通过UF4和F2之间的气-固反应制备UF6。实验中将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用于氟化过程的在线监测,并用XRD和ICP-MS分析方法对反应产物和氟化残余物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对工艺流程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氟化... 利用自行研制的氟化挥发实验装置,通过UF4和F2之间的气-固反应制备UF6。实验中将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用于氟化过程的在线监测,并用XRD和ICP-MS分析方法对反应产物和氟化残余物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对工艺流程进行了评估。研究表明,氟化反应工艺合理、红外光谱技术在线监测方法可行。研究还表明低温下抽真空的方法能有效除去产物UF6中的HF杂质。利用球形颗粒缩小未反应核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反应温度300℃、氟气体积分数为5%时氟化反应速率常数为0.002 7m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F4 氟化反应 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盐反应堆——放射化学创新发展的新源泉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文新 李晴暖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27-336,共10页
本文从放射化学视角简略介绍了熔盐堆及其在钍铀燃料循环应用中的优势,然后叙述了与熔盐堆相关的放射化学研究的三个方向:即燃料供给、辐照后燃料的再处理以及熔盐堆运行的工艺监测和核素诊断。在燃料的再处理中推荐了一种类似文献报道... 本文从放射化学视角简略介绍了熔盐堆及其在钍铀燃料循环应用中的优势,然后叙述了与熔盐堆相关的放射化学研究的三个方向:即燃料供给、辐照后燃料的再处理以及熔盐堆运行的工艺监测和核素诊断。在燃料的再处理中推荐了一种类似文献报道的AIROX流程的干法后处理的新技术路线,指出其在熔盐堆在线燃料处理中的优点和重要价值。由于熔盐堆的运行中存在大量的化学与放射化学问题,因此熔盐堆堪比"化学堆",放射化学监测和诊断对于熔盐堆的运行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熔盐堆研发促使形成了放射化学的一门新的分支学科——以监测和诊断为目标的熔盐反应堆化学。最后给出了放射化学工作者在熔盐堆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反应堆 放射化学 AIROX 熔盐反应堆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60)-地塞米松的激光激发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瑞丽 赵红卫 +3 位作者 张兆霞 姚思德 李晴暖 李文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27-1130,共4页
利用激光光解装置检测了C60-地塞米松(C60-DE)的苯溶液在355nm激光照射下产生的激发三重态,3C60-DE*出现四个吸收峰,分别位于700、440、350和310nm.在330nm处观察到了它的漂白吸收最大值,这与其基态吸收最大值相对应.3C60-DE*能够将能... 利用激光光解装置检测了C60-地塞米松(C60-DE)的苯溶液在355nm激光照射下产生的激发三重态,3C60-DE*出现四个吸收峰,分别位于700、440、350和310nm.在330nm处观察到了它的漂白吸收最大值,这与其基态吸收最大值相对应.3C60-DE*能够将能量转移给O2分子而淬灭.与3C60*相比,3C60-DE*的三重态-三重态(T-T)淬灭速率常数减小(3C60*为(5.03±1.31)×109L·mol-1·s-1,3C60-DE*为(3.53±0.87)×109L·mol-1·s-1),而寿命增加了(3C60*为(12.0±2.6)!s,3C60-DE*为(18.0±3.3)μs),这可能是C60分子上连接了地塞米松分子后减小了C60球之间碰撞的几率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60-地塞米松 激光激发 激发三重态 淬灭速率常数 三重态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NO_3)_4-UO_2(NO_3)_2-HNO_3-H_2O/30%TBP-正十二烷萃取体系主要组分分配比模型 被引量:1
13
作者 于婷 李峥 +4 位作者 赵皓贵 何淑华 何辉 李晴暖 张岚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39-1945,共7页
利用文献报道的Th(NO3)4-UO2(NO3)2-HNO3-H2O/30%TBP-正十二烷体系各组分的分配比实验数据对现有的分配比模型进行分析和比对,提出了一个计算该体系各组分分配比的新模型。利用34组实验数据对新模型进行了验证,符合情况良好。计算... 利用文献报道的Th(NO3)4-UO2(NO3)2-HNO3-H2O/30%TBP-正十二烷体系各组分的分配比实验数据对现有的分配比模型进行分析和比对,提出了一个计算该体系各组分分配比的新模型。利用34组实验数据对新模型进行了验证,符合情况良好。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明显优于原模型,可作为Th(NO3)4-UO2(NO3)2-HNO3-H2O/30%TBP-正十二烷萃取体系中Th(Ⅳ)、U(Ⅵ)和HNO3萃取行为计算机模拟的基础。模型建立的条件为:温度,25℃;U(Ⅵ)浓度,0~100g/L;Th(Ⅳ)浓度,0~232g/L;硝酸浓度,0~4.5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 分配比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在碳纳米颗粒生物效应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诸颖 冉铁成 +2 位作者 李晴暖 徐晶莹 李文新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共7页
纳米材料缺少特异的检测和分析手段,因此,放射性核素标记和示踪技术在研究纳米颗粒与生命体相互作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合介绍了放射性示踪技术在碳纳米颗粒(富勒烯、碳纳米管和纳米碳黑)与整体动物和哺乳动物细胞相互作用研究中... 纳米材料缺少特异的检测和分析手段,因此,放射性核素标记和示踪技术在研究纳米颗粒与生命体相互作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合介绍了放射性示踪技术在碳纳米颗粒(富勒烯、碳纳米管和纳米碳黑)与整体动物和哺乳动物细胞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概况,列举了实验得到的关于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资料,以及这些资料对于碳纳米材料在药物研制和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最后,根据碳纳米颗粒的奇异特性,分析了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相对于荧光标记技术的优越性,指出核素标记和示踪技术在纳米科技与生命科学交叉领域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示踪技术 碳纳米颗粒 生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orex流程钍铀分离工艺单元计算机模拟研究
15
作者 于婷 李瑞芬 +5 位作者 李峥 赵皓贵 张春龙 何辉 李晴暖 张岚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7-234,共8页
在Th(NO_3)_4-UO_2(NO_3)_2-HNO_3-H_2O/30%TBP-正十二烷分配比模型的基础上,使用串级萃取理论编写了Thorex流程钍铀分离工艺单元(1B)的计算机模拟程序,该程序可对钍、铀、硝酸的萃取行为进行模拟计算。通过文献数据对该程序的可靠性进... 在Th(NO_3)_4-UO_2(NO_3)_2-HNO_3-H_2O/30%TBP-正十二烷分配比模型的基础上,使用串级萃取理论编写了Thorex流程钍铀分离工艺单元(1B)的计算机模拟程序,该程序可对钍、铀、硝酸的萃取行为进行模拟计算。通过文献数据对该程序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程序的计算值与文献值符合良好。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模拟程序对钍铀分离单元的工艺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工艺运行状况受工艺参数的综合影响,其中反萃液(1BX)硝酸浓度是影响因素之一,铀产品(1BU)中钍含量随酸度的增大而增大,而钍产品(1BT)中铀含量则随酸度的增大而降低,酸度过大或过小均不能实现二者的良好分离;1BX流比对分离效果的影响与酸度相反,随着1BX流比的增大,1BU中钍含量显著降低,而1BT中铀含量增大;补萃剂(1BS)流比对分离效果的影响与1BX流比的影响趋势相反,因此在工艺寻优中可利用本程序选择分离效果最好的条件组合。此外,还可利用本程序进行其他工艺要求的钍铀分离工艺参数寻优计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模拟 Thorex流程 萃取 钍铀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勒醇对贻贝棘尾虫的辐射防护机制
16
作者 赵群芬 诸颖 +4 位作者 李宇国 刘瑞丽 徐晶莹 李晴暖 李文新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96-301,共6页
为进一步了解富勒醇对贻贝棘尾虫γ辐射防护的机制,在先前工作基础上测定了0.10mgmL-1的富勒醇存在下,剂量为100—2000Gy范围内贻贝棘尾虫辐照后第5d的存活率,并用光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辐照后贻贝棘尾虫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变化,测... 为进一步了解富勒醇对贻贝棘尾虫γ辐射防护的机制,在先前工作基础上测定了0.10mgmL-1的富勒醇存在下,剂量为100—2000Gy范围内贻贝棘尾虫辐照后第5d的存活率,并用光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辐照后贻贝棘尾虫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变化,测定了与自由基相关的酶的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脂褐素Lipotusion,LIP)。结果表明,当剂量为100—1500Gy时,富勒醇能明显提高贻贝棘尾虫γ辐照后的存活率,当剂量达到2000Gy时,富勒醇对存活率无明显影响,表明富勒醇对贻贝棘尾虫γ辐射防护作用不仅和它浓度有关,而且与γ辐射剂量相关。显微镜观察结果在细胞和亚细胞层次揭示了贻贝棘尾虫辐射损伤的结构特征,并给出了富勒醇防护作用的附加证据。未加富勒醇辐照组中SOD和CAT的活性低于对照组(p<0.01),加富勒醇辐照组中SOD和CAT的活性明显高于未加富勒醇辐照组和对照组(p<0.01,p<0.01),而加富勒醇辐照组中MDA和LIP的含量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和辐照组(p<0.01),由此推断富勒醇主要通过清除自由基,刺激SOD和CAT的活性,同时减少细胞膜上的脂质过氧化反应,达到对贻贝棘尾虫的辐射防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勒醇 辐射防护 贻贝棘尾虫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化物熔盐体系中碘元素含量测定
17
作者 耿俊霞 何淑华 +4 位作者 赵中奇 窦强 李文新 付海英 李晴暖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8-162,I0003,共6页
使用NaClO氧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技术测定了氟化物熔盐中碘元素含量,拟用于模拟熔盐反应堆环境中碘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含CsI的FLiNaK熔盐经NaClO氧化前处理,可使用ICP-MS有效测量其中的碘含量(以IO^(-)_(3)形式存在... 使用NaClO氧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技术测定了氟化物熔盐中碘元素含量,拟用于模拟熔盐反应堆环境中碘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含CsI的FLiNaK熔盐经NaClO氧化前处理,可使用ICP-MS有效测量其中的碘含量(以IO^(-)_(3)形式存在的碘),当FLiNaK盐取样量为0.1 g时,方法检出限为0.066μg/g,加标回收率为103.1%~104.3%,相对标准偏差(s r)<6%(n=6)。使用该方法与直接使用离子色谱法测量的结果一致,且该方法具有测量速度更快、检出限更低的优势,证实NaClO氧化-ICP-MS测量法可用于氟化物熔盐中低含量碘的有效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分析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氘束照射后的^(186)W靶中分离无载体^(186)Re
18
作者 张晓东 李晴暖 +3 位作者 李文新 沈水法 盛荣 胡伟青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2-64,共3页
以18 8 Re为示踪剂测定了N 2 35对铼酸根的萃取曲线 ,及硝酸溶液和氨水溶液的反萃曲线 ,获得了萃取分离的最佳条件。采用酸性Al2 O3柱和萃取方法联用的放化分离流程 ,成功地将无载体186 Re从氘束照射过的186 W同位素靶中分离出来 ,并经... 以18 8 Re为示踪剂测定了N 2 35对铼酸根的萃取曲线 ,及硝酸溶液和氨水溶液的反萃曲线 ,获得了萃取分离的最佳条件。采用酸性Al2 O3柱和萃取方法联用的放化分离流程 ,成功地将无载体186 Re从氘束照射过的186 W同位素靶中分离出来 ,并经蒸干、灼烧等处理 ,最终制成了可供标记用的无载体186 Re生理盐水溶液。186 Re的总放化回收率约 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提取 加速器生产 无载体铼 钨同位素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盐体系中UF4的氟化挥发工艺技术
19
作者 孙理鑫 程治强 +3 位作者 胡聪伟 牛永生 窦强 李晴暖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8-84,共7页
高温氟化挥发技术是分离回收乏燃料中铀的干法分离技术之一。在KF-ZrF 4(摩尔分数为42%-58%,FKZr)熔盐体系中进行铀氟化挥发实验,并将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用于氟化过程的在线监测,通过低温多级冷凝方式收集挥发产物UF 6。氟化反应后熔盐... 高温氟化挥发技术是分离回收乏燃料中铀的干法分离技术之一。在KF-ZrF 4(摩尔分数为42%-58%,FKZr)熔盐体系中进行铀氟化挥发实验,并将傅里叶红外光谱技术用于氟化过程的在线监测,通过低温多级冷凝方式收集挥发产物UF 6。氟化反应后熔盐中的铀质量分数降至2.5×10^-3%以下,UF 4的转化率高于99.9%,产物冷凝回收率达到90%以上。结果表明:红外光谱在线监测技术可用于熔盐体系铀氟化反应过程的监测,氟化挥发过程对模拟裂片元素,尤其是碱金属和稀土元素去污效果较好,去污因子为103~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 UF4 氟化挥发 KF-ZrF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3AlF_6熔盐的高温水解性质
20
作者 郑小北 彭佳 +4 位作者 高思泽 王晨阳 刘玉侠 张岚 李晴暖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45-349,共5页
为研究Li_3AlF_6作为LiF-BeF_2模拟盐在混合熔盐中的高温水解行为,首先制备了一定比例的Li_3AlF_6熔盐,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Raman光谱和热重分析(TG-DSC)等分析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LiF、AlF_3及Li_3AlF_6熔盐的高温水解行为... 为研究Li_3AlF_6作为LiF-BeF_2模拟盐在混合熔盐中的高温水解行为,首先制备了一定比例的Li_3AlF_6熔盐,采用X射线衍射法(XRD)、Raman光谱和热重分析(TG-DSC)等分析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LiF、AlF_3及Li_3AlF_6熔盐的高温水解行为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LiF和AlF_3在一定温度和摩尔比条件下可生成不同晶型的Li_3AlF_6,高温水解与溶解实验及离子色谱分析结果表明,Li_3AlF_6熔盐的高温水解产物为LiAlO_2,且不含氟离子,证明在现有实验条件下可实现该氟化物到氧化物的转化,为后续高温水解实验在水法后处理流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3AlF6熔盐 高温水解 溶解 离子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