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株高粱拮抗内生细菌的分类鉴定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景壮 胡秀虹 +1 位作者 叶胜蓝 黄剑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36-138,共3页
为考察从高粱根系组织中分离到的细菌菌株GX1的抗菌机理及作为产抗生素候选菌株的可能性,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GX1进行分类,初步鉴定其为吡咯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GenBank登录号为JQ979... 为考察从高粱根系组织中分离到的细菌菌株GX1的抗菌机理及作为产抗生素候选菌株的可能性,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GX1进行分类,初步鉴定其为吡咯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pyrrocinia),GenBank登录号为JQ9790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内生细菌 抑菌活性 吡咯伯克氏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阿维菌素降解菌AW1-18的筛选与分类鉴定 被引量:6
2
作者 胡秀虹 李景壮 +2 位作者 叶胜蓝 徐刚 黄剑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23-228,共6页
利用富集培养法从长期施用阿维菌素农药的菜豆土壤中分离出18株能利用阿维菌素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生长的细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菌株的阿维菌素降解能力进行测定,结果有4株菌有较好的降解率,其中降解率最好的菌株命名为AW1-18。通过... 利用富集培养法从长期施用阿维菌素农药的菜豆土壤中分离出18株能利用阿维菌素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生长的细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菌株的阿维菌素降解能力进行测定,结果有4株菌有较好的降解率,其中降解率最好的菌株命名为AW1-18。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AW1-18的降解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当接种量为2.5%时,该菌株在含100 mg/L的阿维菌素无机盐基础培养液中,30℃,150 r/min,pH7的条件下培养6 d后,对阿维菌素的降解率达75%以上。用16S rRNA通用引物,经PCR扩增、测序得到AW1-18的16S rRNA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JQ316540),在NCBI中通过BLAST后发现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的16S rRNA序列相似性达到99%,结合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结果,确定菌株AW1-18为Acinetobacter tando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维菌素 生物降解 分离 鉴定 不动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景壮 吴进龙 郭海霞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5年第S01期20-22,共3页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磷酸溶液为流动相,使用以ZORBAX SB-C_(18)、5μm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30nm波长下对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8,标准偏差...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磷酸溶液为流动相,使用以ZORBAX SB-C_(18)、5μm为填料的不锈钢柱和光电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30nm波长下对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8,标准偏差为0.01,变异系数为0.21%,平均回收率为99.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唑菌酰羟胺 高效液相色谱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戊唑醇与氟环唑在水相中的光解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赵亚洲 段亚玲 +3 位作者 席陪宇 李景壮 徐睿 谭红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1-133,136,共3页
研究戊唑醇与氟环唑的光解特征,为其环境风险评估提供依据,采用室内模拟方法,比较了0Lux(黑暗对照)、4 000Lux和8 000Lux光照处理的戊唑醇与氟环唑在水相中的光解差异。结果表明:戊唑醇与氟环唑在水相中的光解变化率0Lux处理均小于3.1%,... 研究戊唑醇与氟环唑的光解特征,为其环境风险评估提供依据,采用室内模拟方法,比较了0Lux(黑暗对照)、4 000Lux和8 000Lux光照处理的戊唑醇与氟环唑在水相中的光解差异。结果表明:戊唑醇与氟环唑在水相中的光解变化率0Lux处理均小于3.1%,4 000Lux的光解速率为0.013/h和0.029/h,8 000Lux的光解速率为0.031/h和0.045/h。光解动态特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戊唑醇与氟环唑在水相中的光解半衰期4 000Lux处理为53.3h和23.9h,而8 000Lux处理为22.4h和15.4h。说明,光照强度对戊唑醇与氟环唑在水相中的光解有重要影响,且戊唑醇光解难于氟环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唑醇 氟环唑 光解 光照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螨酯在3种土壤中的淋溶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赵亚洲 李景壮 +4 位作者 席培宇 段亚玲 陈恺 谭红 何锦林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9-361,共3页
研究螺螨酯在3种不同土壤中的淋溶特性,为该药的环境风险提供数据支持。采用薄层层析法进行土壤中淋溶试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螺螨酯在土壤中的含量,并评价螺螨酯在3种土壤中的迁移能力及其风险性。结果表明,螺螨酯在3种土壤薄层板中主... 研究螺螨酯在3种不同土壤中的淋溶特性,为该药的环境风险提供数据支持。采用薄层层析法进行土壤中淋溶试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螺螨酯在土壤中的含量,并评价螺螨酯在3种土壤中的迁移能力及其风险性。结果表明,螺螨酯在3种土壤薄层板中主要分布在0-6 cm土壤层中,比移值Rf均为0.08。螺螨酯在黄壤、水稻土、石灰土中的移动能力均为不移动。在正常条件下,很难通过淋溶作用进入地下水而造成地下水污染,反而比较容易通过吸附作用吸附在土壤中,对土壤环境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溶 螺螨酯 土壤 薄层层析法 高效液相色谱 比移值R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桃醌在土壤中的残留分析
6
作者 赵亚洲 段亚玲 +4 位作者 席陪宇 李景壮 谭红 徐睿 何锦林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4-296,共3页
通过乙酸乙酯振荡提取和HPLC-PAD测定方法,获得胡桃醌在土壤样品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当添加质量分数为1.0、10.0 mg/kg 时,胡桃醌在黄壤、水稻土、石灰土中的添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5.5%~86.6%、76.0%~89.1%、78.1%... 通过乙酸乙酯振荡提取和HPLC-PAD测定方法,获得胡桃醌在土壤样品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当添加质量分数为1.0、10.0 mg/kg 时,胡桃醌在黄壤、水稻土、石灰土中的添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5.5%~86.6%、76.0%~89.1%、78.1%~84.6%,相对标准偏差( RSD)分别为6.3%~8.2%、2.0%~5.9%、2.5%~3.4%;胡桃醌的最低检出量为5.0 ng,在土壤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1.0 mg/kg。该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精密度及灵敏度均满足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可用于土壤中胡桃醌残留量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桃醌 土壤 残留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螨酯在土壤中的淋溶和降解特性 被引量:1
7
作者 赵文超 赵亚洲 +3 位作者 段亚玲 李景壮 谭红 何锦林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9期72-75,共4页
为了解螺螨酯安全使用及风险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在室内模拟条件下,通过土壤薄层层析法研究螺螨酯在3种土壤中的淋溶作用以及在土壤中的降解情况,通过比移值(Rf)和半衰期(T0.5)评价其在土壤环境中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螺螨酯在黄土... 为了解螺螨酯安全使用及风险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在室内模拟条件下,通过土壤薄层层析法研究螺螨酯在3种土壤中的淋溶作用以及在土壤中的降解情况,通过比移值(Rf)和半衰期(T0.5)评价其在土壤环境中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螺螨酯在黄土、水稻土和石灰土中均分布在0~6cm土层中,其中0~3cm土层中含量占总量的96.97%、95.01%和95.16%,其在3种土壤中的Rf均为0.08。好气条件下,螺螨酯在黄土、水稻土和石灰土中的T0.5分别为138.6d、9.9d和3.1d;厌氧条件下的T0.5分别为23.9d、3.9d和2.8d。结论:螺螨酯在3种土壤中均为不移动,很难进入地下水体。好气和厌气条件下,螺螨酯在3种土壤中降解速率由快到慢为石灰土、水稻土和黄土。螺螨酯进入水稻土和石灰土后,在土壤中持留时间较短,对土壤的危害性很小;在黄壤中的持久性较长且不移动,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对水环境的风险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螨酯 土壤 降解 淋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螨酯在土壤中的降解及淋溶特性 被引量:3
8
作者 段亚玲 李景壮 +5 位作者 王睿 廖朝选 杨一 陈恺 杨鸿波 谭红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0-504,共5页
为研究唑螨酯在环境中的行为特性,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唑螨酯在土壤中的降解及淋溶特性,通过降解半衰期和比移值Rf来评价其在土壤环境中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唑螨酯在3种土壤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好气条件下,在黄壤、水... 为研究唑螨酯在环境中的行为特性,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了唑螨酯在土壤中的降解及淋溶特性,通过降解半衰期和比移值Rf来评价其在土壤环境中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唑螨酯在3种土壤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好气条件下,在黄壤、水稻土和石灰土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81.5、96.3和84.5 d,唑螨酯在水稻土中较难降解,在黄壤和石灰土中中等降解;厌气条件下的半衰期分别为154.0、56.3和43.3 d,水稻土和石灰土中中等降解,黄壤中较难降解。唑螨酯在黄土、水稻土和石灰土中比移值Rf均为0.083,唑螨酯在3种土壤中均不移动,正常条件下不会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综上所述,唑螨酯在土壤环境中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因此应严格掌握其使用量和使用时期,同时建议加强对唑螨酯残留的跟踪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唑螨酯 淋溶 降解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氟磺草胺在土壤环境中的归趋特征
9
作者 段亚玲 包娜 +4 位作者 李景壮 杨浪 杨鸿波 何钰 谭红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6期66-70,共5页
为预测和评价双氟磺草胺对水资源及土壤环境的潜在风险提供依据,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双氟磺草胺在不同土壤(黑土、红壤和水稻土)环境中的降解、吸附、淋溶以及在土壤表面的挥发性和光解性等归趋特征。结果表明:双氟磺草胺在吉林... 为预测和评价双氟磺草胺对水资源及土壤环境的潜在风险提供依据,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研究双氟磺草胺在不同土壤(黑土、红壤和水稻土)环境中的降解、吸附、淋溶以及在土壤表面的挥发性和光解性等归趋特征。结果表明:双氟磺草胺在吉林黑土、云南红壤与贵州水稻土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在3种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2.8d、15.0d和12.6d,属于易降解农药;双氟磺草胺在3种土壤中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方程,Kd值(吸附常数)分别为1.83、1.14和0.537,3种土壤中均难吸附。经土壤薄层层析试验,当溶剂展开18cm时,双氟磺草胺在吉林黑土、云南红壤与贵州水稻土中主要分布在12~18cm、9~18cm和9~18cm土层中,其Rf值(比移值)均为0.917,极易移动。双氟磺草胺在土壤表面光解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Ct=4.355 8e-0.002 t,光解半衰期为346.5h,属于难光解农药。在(25±2)℃,气体流速为500mL/min的条件下,双氟磺草胺在土壤表面的挥发速率小于0.04%,属于难挥发农药。双氟磺草胺在土壤中难挥发、难光解、难吸附、易移动,但其在土壤中降解较快,对土壤环境的风险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氟磺草胺 土壤 降解 吸附 淋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