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局部结构自表达的鲁棒演化聚类算法
1
作者 李春忠 鞠文亮 +1 位作者 靖凯立 桂扬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6-1020,共15页
聚类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它通过对样本特征分析度量数据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利用簇内相似性高、簇间差异性大的特性对数据进行自动化分组,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文本挖掘、生物信息等领域。聚类算法在鲁棒性、普适性、类数选择等... 聚类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它通过对样本特征分析度量数据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利用簇内相似性高、簇间差异性大的特性对数据进行自动化分组,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视觉、文本挖掘、生物信息等领域。聚类算法在鲁棒性、普适性、类数选择等方面存在提升空间,且算法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数据集密度和流形的影响。提出了基于局部结构自表达的鲁棒演化聚类算法,该算法通过使用径向基函数并加入先验信息获取数据的局部密度差异特征,构建全新的相似性度量,在此过程融入了数据局部结构特征的提取机制和稳定类的识别机制,使聚类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和普适性。动态演化聚类在这两个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可在动态的聚类过程中持续优化聚类结果,使得聚类效果得到了很大改进。新算法通过数据集结构信息自表达对局部和整体特征进行信息融合,同时在动态的演化过程中监控类的稳定性,从而得到更好的聚类结果。在人工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的聚类性能更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 相似性度量 相对局部密度 最近邻 自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BAQUS的强度折减有限元法边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67
2
作者 李春忠 陈国兴 樊有维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6年第2期207-212,共6页
将强度折减有限元法与ABAQU S软件相结合,充分利用ABAQU S软件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动态显示广义塑性应变和塑性区的开展情况,以此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判定。在ABAQU S软件的模拟计算中,通过不断调整强度折减系数F的大小,改变土体的强度指标c... 将强度折减有限元法与ABAQU S软件相结合,充分利用ABAQU S软件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动态显示广义塑性应变和塑性区的开展情况,以此对边坡稳定性进行判定。在ABAQU S软件的模拟计算中,通过不断调整强度折减系数F的大小,改变土体的强度指标c、值,得到不同折减系数下边坡中广义塑性应变的发展情况;当塑性区趋于贯通,且广义塑性应变和位移发生突变时,则边坡处于破坏的临界状态,此时的折减系数就定义为边坡的最小稳定安全系数。通过天然直立边坡及开挖边坡的实例分析,表明该法可以较准确形象地预测边坡潜在滑裂面的位置及评价边坡的稳定性,在复杂条件下的基坑边坡稳定性分析中是简便实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 强度折减有限元法 MOHR-COULOMB屈服准则 塑性应变 ABAQUS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状碱式氯化镁的合成及形态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春忠 古庆山 +1 位作者 程起林 张玲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4-318,共5页
以氯化镁、氢氧化钙为原料合成了碱式氯化镁,利用TEM和XRD表征了固体产物的形态结构,分析了合成过程机理。在MgCl2/Ca(OH)2-CaCl2与MgCl2/NH4OH体系合成碱式氯化镁时,固体产物的形态结构主要取决于体系的pH值和熟化时间;在pH值小于9.5... 以氯化镁、氢氧化钙为原料合成了碱式氯化镁,利用TEM和XRD表征了固体产物的形态结构,分析了合成过程机理。在MgCl2/Ca(OH)2-CaCl2与MgCl2/NH4OH体系合成碱式氯化镁时,固体产物的形态结构主要取决于体系的pH值和熟化时间;在pH值小于9.5时利用MgCl2/NH4OH体系可以得到组成和结构良好的碱式氯化镁。对于MgCl2/Ca(OH)2-CaCl2体系,氢氧化钙含量增加或熟化时间延长,有利于得到针状碱式氯化镁。Ca(OH)2与MgCl2的反应历程不同于NH3·H2O,得到的碱式氯化镁在形貌和性质上存在很大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式氯化镁 氢氧化镁 氢氧化钙 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信息融合的层次聚类算法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春忠 靖稳峰 徐健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5-255,共11页
在体绘制领域和图像分割中,数据集通常具有流形结构,各部分边界连接紧密且伴随局部噪声,给传统聚类算法的应用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本文根据非参数密度估计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信息融合的层次聚类算法.新算法通过整合密度差异和边界... 在体绘制领域和图像分割中,数据集通常具有流形结构,各部分边界连接紧密且伴随局部噪声,给传统聚类算法的应用带来了较大的困难.本文根据非参数密度估计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信息融合的层次聚类算法.新算法通过整合密度差异和边界信息构造了一种多尺度结构信息融合的相似性度量,通过水平集的图连接策略推导出一种层次化的类结构剖析过程以获取稳定的聚类结果.新算法不受数据集形状、密度类型的限制,无需对数据集进行假设,可自动识别数据集常见的聚类结构特征.同时聚类结果较为稳定,算法对噪声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从人工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以及应用试验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新算法的优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聚类 多尺度信息融合 水平集 点云数据 体绘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法合成针形超微粒α-FeOOH过程研究Ⅰ.晶种制备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春忠 陈军 +2 位作者 陈劲松 朱孟钦 古宏晨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6期670-674,共5页
探讨了反应温度、通气量、搅拌转速、初始混合状态等对晶种制备过程氧化速率及晶种形态的影响。发现晶种制备阶段存在溶解。氧化动态平衡过程,此时溶液pH值和[Fe ̄(2+)]基本不变;在25~50℃范围内可制得形态较好的单一... 探讨了反应温度、通气量、搅拌转速、初始混合状态等对晶种制备过程氧化速率及晶种形态的影响。发现晶种制备阶段存在溶解。氧化动态平衡过程,此时溶液pH值和[Fe ̄(2+)]基本不变;在25~50℃范围内可制得形态较好的单一相α-FeOOH;随通气量和搅拌转达增加,晶种位子粒度分布趋于均匀,枝叉和孪晶减少;初始混合状态对品种最终形态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粉 铁黄 磁记录材料 超微粉 晶种 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法合成针形超微粒α-FeOOH过程研究Ⅱ.铁黄生长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春忠 汪中柱 +2 位作者 陈劲松 石庆红 胡黎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3-18,共6页
对铁黄生长过程进行理论分析,研究了晶种形态、通气量、搅拌转速、滴碱速率等对铁黄形态的影响,考察了酸法磁粉磁性能。发现在铁黄制备过程中,既存在铁黄生长过程,也可能出现二次成核过程。晶种形态直接影响铁黄形态,通气量和搅拌... 对铁黄生长过程进行理论分析,研究了晶种形态、通气量、搅拌转速、滴碱速率等对铁黄形态的影响,考察了酸法磁粉磁性能。发现在铁黄制备过程中,既存在铁黄生长过程,也可能出现二次成核过程。晶种形态直接影响铁黄形态,通气量和搅拌转速的增加或滴碱速率的减小都会改善体系微观混合状态,使铁黄粒子粒度分布均匀,枝叉和孪晶减少。控制晶种制备和铁黄生长条件,可以便热处理所得磁粉矫顽力大于400Oe,比饱和磁化强度大于72em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黄 磁粉 磁记录材料 超微粉 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硅对铁黄合成过程及铁黄形态的影响 Ⅰ.掺硅时间和掺硅量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春忠 朱以华 +1 位作者 车阿小 古宏晨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71-574,共4页
研究了掺硅时间和掺硅量对铁黄形态及结构的影响规律,制得了分布均匀、无枝叉的超细铁黄,其平均长轴为0.2~0.25μm,轴比>9。发现反应开始时硅酸钠的添加量越大,铁黄粒子越小,分布也越均匀,最终铁黄的结构变化也越大。... 研究了掺硅时间和掺硅量对铁黄形态及结构的影响规律,制得了分布均匀、无枝叉的超细铁黄,其平均长轴为0.2~0.25μm,轴比>9。发现反应开始时硅酸钠的添加量越大,铁黄粒子越小,分布也越均匀,最终铁黄的结构变化也越大。当反应初期合成体系中硅原子与铁原子的摩尔比大于0.015时,反应过程会生成Fe3O4。铁黄合成后期掺硅对铁黄大小和轴比影响不大,但可以有效防止铁黄粒子凝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黄 掺杂 合成 磁粉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气相合成AIN超细粒子过程模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春忠 胡黎明 +1 位作者 姚光辉 陈敏恒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5期530-543,共14页
基于化学气相(CVD)合成超细粒子过程的反应、成核、生长和凝并,考虑CVD反应器中的轴向温度分布,建立了CVD反应器中描述超细粒子粒度及分布的一维过程模型。针对AlCl_3-NH_3-N_2体系化学气相合成AlN超细粒子的过程,研究了AlN粒子形成过... 基于化学气相(CVD)合成超细粒子过程的反应、成核、生长和凝并,考虑CVD反应器中的轴向温度分布,建立了CVD反应器中描述超细粒子粒度及分布的一维过程模型。针对AlCl_3-NH_3-N_2体系化学气相合成AlN超细粒子的过程,研究了AlN粒子形成过程特征和操作参数对其粒度及分布的影响。CVD反应器中的轴向温度分布严重影响AlN粒子合成过程中的化学反应速率、成核速率和生长速率;AlN超细粒子的粒度随AlCl_3浓度的减小和总流量的增加而减小,其粒度分布宽度则随总流量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合成 化学 气相淀积 氮化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Cl_3-NH_3-N_2体系化学气相淀积AIN超细粒子 Ⅱ.AIN的粒度及分布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春忠 姚光辉 +2 位作者 胡黎明 袁渭康 陈敏恒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461-467,共7页
考虑轴向温度分布和浓度分布,建立了热化学气相淀积反应器中描述粒子粒度及分布的一维反应-凝并模型。研究了AlCl_3-NH_3-N_2体系物系参数和操作参数对AlN超细粒子粒度及分布的影响。温度通过改变反应速率、气体粘度和平均分子自由程等... 考虑轴向温度分布和浓度分布,建立了热化学气相淀积反应器中描述粒子粒度及分布的一维反应-凝并模型。研究了AlCl_3-NH_3-N_2体系物系参数和操作参数对AlN超细粒子粒度及分布的影响。温度通过改变反应速率、气体粘度和平均分子自由程等影响AlN粒子的合成,并存在最佳温度分布;随停留时间的增加,AlN粒子粒度增大,几何标准方差GSD减小;反应物浓度升高时,AlN粒子粒度增大,但GSD变化不大。模型化研究结果和实验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气相淀积 氮化铝 超细粉 粒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Cl-N-H体系化学气相淀积AIN粉末的热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春忠 胡黎明 +2 位作者 姚光辉 袁渭康 陈敏恒 《华东化工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530-535,共6页
给出了Al-Cl-N-H体系的一组关联反应,探讨了化学气相淀积过程的关联反应热力学特性。根据Gibbs自由焓最小的原则,研究了Al-Cl-N-H体系的平衡组成。Al-Cl-N-H体系合成AlN超细粒子粉末的最佳温度为600~1200℃,AlN平衡得率和体系的初始组... 给出了Al-Cl-N-H体系的一组关联反应,探讨了化学气相淀积过程的关联反应热力学特性。根据Gibbs自由焓最小的原则,研究了Al-Cl-N-H体系的平衡组成。Al-Cl-N-H体系合成AlN超细粒子粉末的最佳温度为600~1200℃,AlN平衡得率和体系的初始组成有关,AlCl_2和AlCl的平衡得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铝 化学气相淀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氧焰燃烧制备纳米二氧化硅的团聚现象及流化特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春忠 汪齐方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3-167,共5页
利用氢氧焰燃烧合成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研究了其自发团聚现象及流化过程中的二次团聚行为,考察了流化床床层压降随操作气速和温度的变化,以及颗粒表面能及热处理温度对起始流化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范德华力等粘性力作用下,纳米二... 利用氢氧焰燃烧合成的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研究了其自发团聚现象及流化过程中的二次团聚行为,考察了流化床床层压降随操作气速和温度的变化,以及颗粒表面能及热处理温度对起始流化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范德华力等粘性力作用下,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形成团聚体,团聚体粒度随二氧化硅颗粒表面吸附水分的增多而增大;纳米二氧化硅颗粒在流化过程中,一次团聚体在流体力作用下进一步团聚形成二次团聚体;流化停止后二次团聚体解体,此时纳米二氧化硅的团聚行为与流化前无明显差异;热处理温度对纳米二氧化硅颗粒起始流化速度影响不大,但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的起始流化速度随颗粒表面能的减小而显著降低,而且颗粒的表面处理对床层塌落与膨胀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颗粒 流态化行为 起始流化速度 团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略不相似度量及其在层次聚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春忠 郑玉棒 汪婷 《工程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4-366,共13页
局部结构特征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获得简单有效的数据集局部结构化特征检测方法,本文结合重采样误差分析和传统的近邻选择方法提出了一种检测局部结构特征的方向一致性度量—粗略不相似性度量.该度量是一种优化的近邻选... 局部结构特征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获得简单有效的数据集局部结构化特征检测方法,本文结合重采样误差分析和传统的近邻选择方法提出了一种检测局部结构特征的方向一致性度量—粗略不相似性度量.该度量是一种优化的近邻选择方法,不仅考虑了传统的欧氏距离排序,而且考虑了局部方向结构特征.因其计算和存储复杂度小以及具有优越的结构检测性能,可应用于无监督学习形成一种层次化的子图聚类算法—RDClust,与经典聚类算法相比,其优势在于:一是计算复杂度较小,是近似线性算法;二是无需对类的形状和分布形式做任何的假设,可自动体现数据集的局部结构;三是有一个近邻参数,且该参数对结果较鲁棒.在人工和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显示了新的度量方式应用于新算法的优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 近邻域 第k个近邻点连接 层次连接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模型的网络用户分类及风险评估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春忠 汪婷 +1 位作者 郑玉棒 刘玲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325-329,343,共6页
针对网络用户分类及风险评估分析的问题,使用了层次分析、数据挖掘、贝叶斯学习等方法,综合分析了恐怖分子的主要性格特征及相应的网络资源使用倾向,分别构建AHP-风险性指数评估模型、加权朴素贝叶斯分类模型,使用了MATLAB软件编程,得... 针对网络用户分类及风险评估分析的问题,使用了层次分析、数据挖掘、贝叶斯学习等方法,综合分析了恐怖分子的主要性格特征及相应的网络资源使用倾向,分别构建AHP-风险性指数评估模型、加权朴素贝叶斯分类模型,使用了MATLAB软件编程,得到12种网络资源使用倾向相对于风险性指数权重,并根据所得结论将风险性指数划分为低、中、高三种类别,利用随机数对模型进行评估,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以及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性评估 AHP 加权朴素贝叶斯分类模型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形超微粒α-Fe_2O_3还原过程成核生长动力学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春忠 洪智富 +3 位作者 罗才卿 朱以华 吴杨明 胡黎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5期557-560,共4页
基于成核生长动力学经验方程,导出了气固反应过程成核生长动力学方程,应用于针形超微粒a-Fe2O3在氢氮气氛中还原过程。利用TPR技术得到还原过程成核生长动力学方程。针形超微粒a-Fe2O3表面氧还原速率随还原程度的增... 基于成核生长动力学经验方程,导出了气固反应过程成核生长动力学方程,应用于针形超微粒a-Fe2O3在氢氮气氛中还原过程。利用TPR技术得到还原过程成核生长动力学方程。针形超微粒a-Fe2O3表面氧还原速率随还原程度的增加而增加,体相氧还原速率随还原程度的增加而减小。以制备磁粉为目的的还原最佳温度为360~400°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FE2O3 磁粉 还原 动力学 成核生长 超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红石型钛白粉表面包覆氧化铝的形态及机理 被引量:28
15
作者 康春雷 李春忠 +3 位作者 王志庭 于明 汪齐方 方图南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31-634,660,共5页
探讨了以 H2 SO4 和 CH2 OHCH2 C1为酸解介质时 ,氯化法金红石型钛白粉表面包铝的行为及形态特征。利用正交实验研究了包膜过程中 ,熟化 p H、熟化时间以及温度对包铝钛白粉白度的影响。氯化法金红石型钛白粉浆液在 p H为 1 0时 ,Zeta... 探讨了以 H2 SO4 和 CH2 OHCH2 C1为酸解介质时 ,氯化法金红石型钛白粉表面包铝的行为及形态特征。利用正交实验研究了包膜过程中 ,熟化 p H、熟化时间以及温度对包铝钛白粉白度的影响。氯化法金红石型钛白粉浆液在 p H为 1 0时 ,Zeta电位最大 ,在水中达到最佳分散。利用H2 OHCH2 C1作为酸解介质时 ,浆液中的均相成核得到显著抑制 ,钛白粉表面的包膜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以稀硫酸作为酸解介质时 ,随熟化温度升高和熟化时间的延长 ,钛白粉包覆效果明显改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红石 钛白粉 包膜机理 氧化铝 表面包覆 氧化法 表面处理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甲基二硅胺烷对气相法白炭黑的表面改性 被引量:20
16
作者 汪齐方 李春忠 +3 位作者 王志庭 杨化桂 康春雷 方图南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26-630,共5页
在流化床反应器中 ,利用六甲基二硅胺烷 ( HMDS)对气相法制备的纳米二氧化硅进行了表面包覆 ,研究了包覆温度、包覆时间、HMDS分压等对纳米二氧化硅表面羟基、含碳量、p H值的影响 ,分析了表面包覆后气相法白炭黑的形态与结构。结果表... 在流化床反应器中 ,利用六甲基二硅胺烷 ( HMDS)对气相法制备的纳米二氧化硅进行了表面包覆 ,研究了包覆温度、包覆时间、HMDS分压等对纳米二氧化硅表面羟基、含碳量、p H值的影响 ,分析了表面包覆后气相法白炭黑的形态与结构。结果表明气相法白炭黑表面包覆 HMDS后 ,团聚状态得到明显改善 ;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 ,温度的升高以及 HMDS分压的升高 ,经表面处理后的白炭黑的 p H值和含碳量增加 ,表面羟基数明显减少。反应时间小于 1 5 min时 ,包覆速率较快 ,然后趋于平缓 ;反应温度小于 2 5 0°C时 ,温度对包覆效果影响较大 ,温度大于 40 0°C则影响较小 ;HMDS分压较低时 ,分压对包覆效果影响较大 ,当分压超过 7.9k 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法白炭黑 六甲基二硅胺烷 表面改性 表面羟基 纳米二氧化硅 表面包覆 流化床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热法制备TiO2/g-C3N4及其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8
17
作者 董海军 陈爱平 +2 位作者 何洪波 吕慧 李春忠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36-541,共6页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可见光响应的TiO_2/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并对TiO_2/g-C_3N_4进行质子化处理。通过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BET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可见光响应的TiO_2/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并对TiO_2/g-C_3N_4进行质子化处理。通过X射线衍射(XRD)、氮气吸附-脱附BET法、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和荧光光谱(PL)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以甲基橙(MO)光催化降解为模型反应,考察了可见光下制备的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多孔TiO_2纳米晶与g-C_3N_4形成具有"芝麻饼"形貌的复合结构;TiO_2/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吸收带边扩展到465 nm,较TiO_2出现明显红移;TiO_2与g-C_3N_4能带匹配耦合,有效地抑制了电子与空穴的复合;质子化处理过程能够提高可见光区吸收强度和电子的传导能力,增强了TiO_2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纳米晶 TIO2 g—C3N4 g-C3N4 可见光响应 质子化处理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二氧化硅补强硅橡胶的结构及性能 被引量:21
18
作者 何颖 李春忠 +2 位作者 干路平 丛德滋 胡彦杰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6-459,共4页
气相法制备的纳米二氧化硅是补强高温硫化硅橡胶的最好填料。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的结构及分散性对硅橡胶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散成100~200nm尺度的二氧化硅聚集体对硅橡胶具有良好的补强作用。未经表面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m(Si... 气相法制备的纳米二氧化硅是补强高温硫化硅橡胶的最好填料。研究了纳米二氧化硅的结构及分散性对硅橡胶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散成100~200nm尺度的二氧化硅聚集体对硅橡胶具有良好的补强作用。未经表面改性的纳米二氧化硅,m(SiO2)∶m(生胶)=0.35~0.40时对硅橡胶的补强作用效果最佳。硅橡胶中加入纳米二氧化硅粉体,形成了以二氧化硅为晶核的微晶区,增加了物理交联点,更易发生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硅 硅橡胶 补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Ts/TiO2多孔复合膜的组装及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哲 陈爱平 +2 位作者 马磊 何洪波 李春忠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56-661,共6页
提出了一种在掺氟的SnO2(FTO)导电玻璃上组装碳纳米管(CNTs)/Fe-Ni/TiO2多孔复合膜光催化剂的新方法.采用喷涂热解法(SPD)将掺杂镍和铁的含有嵌段聚合物P123的二氧化钛前驱体溶胶涂覆在FTO导电玻璃上,制备Fe-Ni/TiO2多孔膜,再采用化学... 提出了一种在掺氟的SnO2(FTO)导电玻璃上组装碳纳米管(CNTs)/Fe-Ni/TiO2多孔复合膜光催化剂的新方法.采用喷涂热解法(SPD)将掺杂镍和铁的含有嵌段聚合物P123的二氧化钛前驱体溶胶涂覆在FTO导电玻璃上,制备Fe-Ni/TiO2多孔膜,再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在Fe-Ni/TiO2膜上原位生长CNTs,得到CNTs/Fe-Ni/TiO2多孔复合膜光催化剂.CNTs/Fe-Ni/TiO2复合膜具有多级孔结构特征,在TiO2表面原位生长的CNTs不但具有较好的石墨化结构,且CNTs较均匀地分布在整个膜层的孔中.考察了CNTs/Fe-Ni/TiO2复合膜光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并通过降解甲基橙溶液评价了复合膜的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CNTs的复合及铁和镍的掺杂等改性显著提高了TiO2膜材料的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二氧化钛 复合膜 光催化 多孔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氧化钛颗粒表面处理及表征 被引量:50
20
作者 李国辉 李春忠 吕志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39-641,共3页
利用偶联剂钛酸丁酯对纳米二氧化钛颗粒预处理后 ,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的聚合改性 ,研究了聚合改性物质的结构和改性后纳米二氧化钛的分散性能。钛酸丁酯与氧化钛表面羟基反应 ,使氧化钛粒子表面生成交联反应物 ,甲基丙烯酸甲酯与... 利用偶联剂钛酸丁酯对纳米二氧化钛颗粒预处理后 ,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的聚合改性 ,研究了聚合改性物质的结构和改性后纳米二氧化钛的分散性能。钛酸丁酯与氧化钛表面羟基反应 ,使氧化钛粒子表面生成交联反应物 ,甲基丙烯酸甲酯与其反应生成 PMMA并均匀包敷于纳米二氧化钛颗粒的表面。通过聚合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钛颗粒在甲苯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钛颗粒 钛酸丁酯 表面处理 聚合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