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代草公牍文学意义的生成与文论中的辞义关系推进
1
作者 李易特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30,共11页
公牍代草是一种辞义二分的书写方式,使用者立其义,代草者修其辞。代草公牍对代草者文学声名与文学成就的意义,在魏晋南朝逐步生成。建安中,以“辞”致用的军国文书代草使代草者因“辞”得到文学性的关注,代草开始进入代草者别集。西晋... 公牍代草是一种辞义二分的书写方式,使用者立其义,代草者修其辞。代草公牍对代草者文学声名与文学成就的意义,在魏晋南朝逐步生成。建安中,以“辞”致用的军国文书代草使代草者因“辞”得到文学性的关注,代草开始进入代草者别集。西晋文论发现公牍“以辞达义”为难事,非代草者不能为,代草的文学属性在理论上生成。南朝代草者普遍视代草公牍为自身文学成就并将其收入别集,标志着公牍代草文学意义最终自觉。这推动刘勰提出“附辞会义”、萧统将“文”的定义凝练到“以能文为本,不以立意为宗”,也成为唐宋“大手笔”“辞学”“假手”等公牍辞义关系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牍 代草 文学属性 辞义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