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芙蓉叶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昌灵 刘胜贵 +2 位作者 吴镝 胡兴 冯宗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7-98,101,共3页
[目的]研究木芙蓉叶提取物的抑菌效果,为其开发利用提供部分参考。[方法]选用不同的提取溶剂提取木芙蓉叶的活性成分;运用药敏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以大肠埃希氏菌、普通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粪肠球菌为供试菌种,对... [目的]研究木芙蓉叶提取物的抑菌效果,为其开发利用提供部分参考。[方法]选用不同的提取溶剂提取木芙蓉叶的活性成分;运用药敏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以大肠埃希氏菌、普通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粪肠球菌为供试菌种,对木芙蓉叶的不同提取物的抑菌作用进行了抑菌实验。[结果]木芙蓉叶提取物尤其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比较明显,抑菌圈直径最大为15mm;经二倍稀释法测定木芙蓉叶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和普通变形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25mg/mL。[结论]木芙蓉叶不同提取物的抑菌效果存在差异,70%乙醇提取物的抑菌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芙蓉叶 提取物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叶提取物对大肠杆菌O_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91053的体外抗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昌灵 郑樊龙 +3 位作者 田波 胡兴 刘胜贵 吴镝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7-59,共3页
研究不同浓度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叶提取物对大肠杆菌(E.coliO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91053)的体外抗菌效果。利用二倍稀释法和涂布平板法,确定提取物对两种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并绘... 研究不同浓度木芙蓉(Hibiscus mutabilis)叶提取物对大肠杆菌(E.coliO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91053)的体外抗菌效果。利用二倍稀释法和涂布平板法,确定提取物对两种菌种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并绘制杀菌曲线。结果为: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MIC和MBC浓度均为0.25g/mL,8、4、2、1MIC浓度的木芙蓉叶提取物分别在第6、14、18h能完全杀灭细菌该菌;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和MBC浓度均为0.5g/mL,4、2、1MIC浓度的木芙蓉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果更佳,分别能在第6、10、14h完全杀灭该菌。木芙蓉叶提取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明显的杀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芙蓉 提取物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抗菌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养模式对微藻Chlorella vugaris代谢与蛋白质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昌灵 杨海麟 +1 位作者 李宇佶 王武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6-62,共7页
研究不同培养模式对小球藻蛋白合成的影响。分别采用自养、异养和混养模式培养小球藻生产蛋白质。结果为混养时藻细胞更易积累生物量,其比生长速率和产率高达0.526 d-1和0.318mg/(L·d),且其蛋白质质量分数和产率分别为35.6%和0.097... 研究不同培养模式对小球藻蛋白合成的影响。分别采用自养、异养和混养模式培养小球藻生产蛋白质。结果为混养时藻细胞更易积累生物量,其比生长速率和产率高达0.526 d-1和0.318mg/(L·d),且其蛋白质质量分数和产率分别为35.6%和0.097 g/(L·d),自养时蛋白质质量分数却最高为52.1%;3种方式培养小球藻均含18种氨基酸,且必须氨基酸比例均超过总的40.0%;异养和混养方式下各氨基酸组成比例基本相似,而与自养时相比,Cys-s、Tyr和Met比例差异显著,Cys-s比例分别高了约78.57%,而Tyr及Met分别低27.59%和33.33%左右。营养方式显著影响小球藻蛋白质合成及氨基酸组成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球藻 蛋白质 氨基酸 发酵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法提取辣椒红色素的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昌灵 胡兴 吴镝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728-1729,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波法提取辣椒中辣椒色素的影响因素,确定超声波法提取辣椒色素的最佳条件。[方法]以乙酸乙酯为溶剂,采取超声波处理结合固液萃取法提取辣椒色素。以超声波的功率、超声的时间、温度、浸泡时间为4因素,进行3水平的单因素... [目的]探讨超声波法提取辣椒中辣椒色素的影响因素,确定超声波法提取辣椒色素的最佳条件。[方法]以乙酸乙酯为溶剂,采取超声波处理结合固液萃取法提取辣椒色素。以超声波的功率、超声的时间、温度、浸泡时间为4因素,进行3水平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结果]4个因素对超声波法提取辣椒色素的提取效果依次为:超声时间>温度>超声功率>浸泡时间。最佳提取条件:乙酸乙酯固液比为1∶10,温度70℃,500 W超声处理60 min。在该条件下将提取液蒸干,得粗提物,得率达到3.7%,较传统的有机溶剂提取法提高了1.3%。[结论]超声波提取法具有稳定、节能和提取得率高等明显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辣椒素 超声波法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竹桃叶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昌灵 牛友芽 刘胜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75-577,共3页
[目的]研究夹竹桃叶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方法]选用不同的提取溶剂提取夹竹桃叶的活性成分;运用二倍稀释法,以大肠埃希氏菌、普通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八叠球菌为供试菌种,对夹竹桃叶的不同提取溶液抑菌... [目的]研究夹竹桃叶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方法]选用不同的提取溶剂提取夹竹桃叶的活性成分;运用二倍稀释法,以大肠埃希氏菌、普通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八叠球菌为供试菌种,对夹竹桃叶的不同提取溶液抑菌作用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夹竹桃叶对6种供试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他细菌对其敏感性较弱。其中以浓度70%乙醇提取液的效果最佳。[结论]夹竹桃叶不同提取液的抑菌效果存在差异,浓度70%乙醇提取液的抑菌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竹桃 提取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天茄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昌灵 沈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52-653,667,共3页
[目的]研究刺天茄提取物的抑菌作用,为刺天茄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乙醇、乙酸乙酯、和丙酮为有机溶剂对刺天茄进行提取,将获得的提取物进行抑菌试验。使用药敏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刺天茄提取物对粪肠球菌、大肠杆菌、... [目的]研究刺天茄提取物的抑菌作用,为刺天茄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乙醇、乙酸乙酯、和丙酮为有机溶剂对刺天茄进行提取,将获得的提取物进行抑菌试验。使用药敏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了刺天茄提取物对粪肠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5种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刺天茄75%乙醇提取物对粪肠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普通变形杆菌都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抑菌圈直径分别为8.0、7.5、8.0和10.0 mm,但是对枯草芽孢杆菌几乎无抑制效果;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水提取物对5种供试菌的抑菌效果一般,略高于丙酮提取物,抑菌圈直径均小于7.0 mm。乙醇提取物的MIC(最低抑菌浓度)值为0.125 00 g/m l。[结论]刺天茄不同溶剂的提取物对供试菌抑菌效果不同,且75%乙醇提取效果最好;药敏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天茄 抑菌作用 提取物 药敏纸片法 二倍稀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盐浓度对Chlorella vulgaris生物合成蛋白与油脂的影响
7
作者 李昌灵 杨海麟 +2 位作者 李宇佶 张玲 王武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6-130,136,共6页
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发酵过程中不同盐度对小球藻细胞生长、蛋白及油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时间为144h,小球藻在无NaCl培养基中生长最佳,其细胞干重、光合色素含量、比生长速率和最大生产强度分别为0.750g·L-1、39.50mg·... 实验室条件下,考察了发酵过程中不同盐度对小球藻细胞生长、蛋白及油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时间为144h,小球藻在无NaCl培养基中生长最佳,其细胞干重、光合色素含量、比生长速率和最大生产强度分别为0.750g·L-1、39.50mg·g-1、0.225d-1和0.125g·L-1·d-1,且氮磷利用率高分别为96.4%及93.5%,其消耗效率分别为9.10、0.71mg·L-1·d-1,藻蛋白含量也最高为55.0%(W),其生产效率为68.40mg·L-1·d-1;而藻细胞培养在2.5%NaCl浓度下,在96h脯氨酸含量达最高为2.25%(W),最高与最低值之比超过20.0;小球藻培养在含2.5%NaCl培养基中,在144h油脂含量最高达15.5%(W),其生产效率为16.10mg·L-1·d-1。NaCl浓度不仅影响小球藻细胞对氮磷等营养的吸收,而且对生物量、蛋白质、脯氨酸及油脂等细胞组分的生物合成具有明显影响。藉此,提出了通过改变盐浓度,达到调控小球藻胞内生理代谢组分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球藻 发酵 盐浓度 蛋白质 油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浸提方法从普通小球藻中提取油脂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张梦 程露萍 +2 位作者 李昌灵 李宇佶 杨海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45-248,252,共5页
分别采用直接浸出、索氏提取和超声波辅助提取三种方法从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C9-JN2010)藻粉中提取油脂。选择了三种方法各自的最适提取剂,研究了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以及提取方法对小球藻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 分别采用直接浸出、索氏提取和超声波辅助提取三种方法从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 C9-JN2010)藻粉中提取油脂。选择了三种方法各自的最适提取剂,研究了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以及提取方法对小球藻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方法的提取率最高可分别达到84.06%、89.11%和88.66%,所得油脂在脂肪酸组成上无明显差别。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提取效率最高、具有工业放大的前景。小球藻油中亚麻酸、亚油酸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可作为功能性油脂进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浸提 普通小球藻 提取率 脂肪酸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西部地区鸡大肠杆菌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魏麟 黎晓英 +5 位作者 刘胜贵 陈斌 姚元枝 向孙军 李昌灵 谭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8期13615-13617,共3页
[目的]研究湖南西部地区鸡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从湖南西部地区12县市12个养鸡场分离出147株鸡源大肠杆菌,进行血清型鉴定,并测定分离率高的血清型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在分离到的18个血清型中,O_6、O(22)、O_8... [目的]研究湖南西部地区鸡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从湖南西部地区12县市12个养鸡场分离出147株鸡源大肠杆菌,进行血清型鉴定,并测定分离率高的血清型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在分离到的18个血清型中,O_6、O(22)、O_8和O_4血清型分离率最高,分别为17.7%、12.2%、11.6%和10.2%,为优势型。按NCCLS推荐的纸片扩散法测定了其对14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细菌耐药性严重,以多药耐药为主,分离菌对四环素和萘啶酸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96.6%和85.0%,细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噻吩、头孢曲松较为敏感,其耐药率在2.0%~8.2%。[结论]为有效防治湖南西部地区鸡大肠杆菌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血清型 纸片扩散法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态氮对Nannochloropsis oculata生长及合成胞内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巩波 袁军 +3 位作者 陈金花 李昌灵 夏小乐 杨海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41-146,共6页
研究了硝态氮对Nannochloropsis oculata C170细胞生长及胞内组分合成的影响。以硝酸钠为氮源考察不同氮浓度下藻细胞生长、氮消耗及油脂含量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氮限制处理时油脂、总糖及蛋白等胞内组分合成差异。结果表明:N.oculata... 研究了硝态氮对Nannochloropsis oculata C170细胞生长及胞内组分合成的影响。以硝酸钠为氮源考察不同氮浓度下藻细胞生长、氮消耗及油脂含量变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氮限制处理时油脂、总糖及蛋白等胞内组分合成差异。结果表明:N.oculata C170在42.5mg/L氮浓度时生长最佳,其生物量、比生长速率及产率最高,分别为0.59g/L、0.275d-1和50.98mg/(L·d)。油脂含量与氮浓度呈明显负相关,氮浓度为12.5mg/L时,油脂含量和产率最高,分别为29.17%和11.40mg/(L·d)。而胞内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随着氮浓度的升高显著增加,其中EPA含量由8.06%升高到18.76%。此外藻细胞在限氮培养时,其油脂含量增加至23.07%,为最初含量的2.8倍,同时总糖含量升高了76%左右,叶绿素a和蛋白含量则分别下降了大约29%和24%。高浓度硝态氮有利于N.oculata C170细胞生长及胞内EPA积累,低浓度硝态氮诱导藻细胞油脂积累并与糖类合成、色素和蛋白降解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 微绿球藻 细胞生长 胞内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S-ARTP复合诱变选育高产DHA裂殖壶菌 被引量:10
11
作者 赵犇 王武 +1 位作者 李昌灵 杨海麟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24,共6页
为确定一种高效、稳定的选育高产DHA裂殖壶菌菌株的方法,将出发菌株Schizochytrium sp.31进行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复合诱变,并将复合诱变方法与2种单因子诱变方法进行诱变效率、诱变后高产株发酵特性及遗传... 为确定一种高效、稳定的选育高产DHA裂殖壶菌菌株的方法,将出发菌株Schizochytrium sp.31进行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和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复合诱变,并将复合诱变方法与2种单因子诱变方法进行诱变效率、诱变后高产株发酵特性及遗传稳定性比较。结果显示,该复合诱变正突变率达到32.2%,远高于2种单因子诱变方法;复合诱变选育得到高产DHA裂殖壶菌菌株,其DHA生产能力和DHA含量分别达到7.2g/L和43.2%,比出发菌株分别高35.6%和19.2%;经过5代培养,其发酵指标稳定,遗传稳定性优于单因子诱变获得的菌株。该复合诱变方法是选育高产DHA裂殖壶菌菌株的有效手段,也为其它产多不饱和脂肪酸菌株的选育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殖壶菌 DHA 诱变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 甲基磺酸乙酯(EMS) 复合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被引量:2
12
作者 魏麟 黎晓英 +2 位作者 付明 李昌灵 刘胜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24期267-268,272,共3页
阐述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内容及其重要性,分析了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教学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关系以及改革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教学内容与方法,让该课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过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实验 创新创业能力 教育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