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酸氢钠催化合成癸二酸二丁酯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旺英 俞善信 熊文高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02年第10期51-52,共2页
以硫酸氢钠为催化剂,将一定量的癸二酸与正丁醇回流分水100 min,能够得到癸二酸二丁酯。研究了催化剂和醇用量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癸二酸、正丁醇和催化剂的最佳摩尔比为1:8:0.144。在此条件下,产品收率可达81.5%。
关键词 硫酸氢钠 催化合成 癸二酸二丁酯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癸二酸二丁酯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旺英 俞善信 《益阳师专学报》 2000年第6期66-67,共2页
以 0 .0 0 2 6 3mol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 ,将 0 .0 2 5mol癸二酸与 0 .2 0mol正丁醇回流分水 6 0min ,能够得到癸二酸二丁酯 ,产品收率 94.9% .
关键词 对甲苯磺酸 催化 合成 癸二酸二丁酯 增塑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板蓝根的化学振荡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姣亮 龙立平 +3 位作者 李旺英 江辉 肖谷清 尹志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9-164,共6页
采用振荡技术,研究了中草药及中成药板蓝根-丙酮-溴酸钾-硫酸锰-硫酸的振荡反应新体系的振荡指纹图谱。测定了不同浓度,不同温度下板蓝根的振荡反应图谱,得到了不同温度、浓度下的反应诱导期、振荡周期及振荡寿命,得出诱导期表观活化能E... 采用振荡技术,研究了中草药及中成药板蓝根-丙酮-溴酸钾-硫酸锰-硫酸的振荡反应新体系的振荡指纹图谱。测定了不同浓度,不同温度下板蓝根的振荡反应图谱,得到了不同温度、浓度下的反应诱导期、振荡周期及振荡寿命,得出诱导期表观活化能Ein=135.054kJ/mol,振荡周期平均活化能Ep=71.802kJ/mol;初步研究此反应的机理,并考察了添加物如茶、乙醇、牛奶等对振荡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所得的板蓝根振荡指纹图谱对辨识板蓝根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振荡反应 指纹图谱 表观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振荡体系及检测Cr(Ⅵ)方法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姣亮 龙立平 +7 位作者 李旺英 肖谷清 李亮 陈奕 谭慧 曾凡志 黄拯 唐召敢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4-218,共5页
研究了以葡萄糖为有机底物与B rO-3-Mn2+-H2SO4-丙酮组成的振荡反应体系在恒温条件下进行的振荡反应。结果表明,反应体系溶液颜色在粉红色与无色之间交替变化,有典型的振荡波型;诱导期及振荡周期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80.38和70.95 kJ/... 研究了以葡萄糖为有机底物与B rO-3-Mn2+-H2SO4-丙酮组成的振荡反应体系在恒温条件下进行的振荡反应。结果表明,反应体系溶液颜色在粉红色与无色之间交替变化,有典型的振荡波型;诱导期及振荡周期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80.38和70.95 kJ/mol,并得到体系振荡反应物浓度范围,且振荡反应有B r2产生。探讨了温度、反应物浓度及卤素对振荡反应的影响,利用此体系检测Cr(Ⅵ)离子,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振荡 周期振荡 振荡反应 葡萄糖 Cr(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油漆溶剂中二甲苯和乙二醇乙醚乙酸酯 被引量:10
5
作者 聂伟安 龙立平 +1 位作者 熊文高 李旺英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06年第5期48-49,共2页
基于乙二醇乙醚乙酸酯的极性、沸点与二甲苯的几种同分异构体相近而难以分离的特性,选择合适的二甲基聚硅氧烷柱毛细管分离柱(AT.SE-30),以氮气为载气,流量为0.6mL/min,内标法定量,建立了同时测定油漆溶剂中二甲苯和乙二醇乙... 基于乙二醇乙醚乙酸酯的极性、沸点与二甲苯的几种同分异构体相近而难以分离的特性,选择合适的二甲基聚硅氧烷柱毛细管分离柱(AT.SE-30),以氮气为载气,流量为0.6mL/min,内标法定量,建立了同时测定油漆溶剂中二甲苯和乙二醇乙醚乙酸酯含量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用该方法对油漆样品进行测定,乙二醇乙醚乙酸酯和二甲苯的回收率为96.5%~102.8%,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乙醚乙酸酯 二甲苯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甲苯磺酸催化蔗糖转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熊文高 李旺英 《益阳师专学报》 2001年第3期72-74,共3页
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 ,对蔗糖转化反应实验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关键词 蔗糖转化 对甲苯磺酸 催化剂 反应活化能 半衰期 反应速率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铁表面磷酸盐处理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禹良才 胡舜钦 李旺英 《益阳师专学报》 1999年第6期74-77,共4页
对钢铁表面磷酸盐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论述.并重点对钢铁表面磷酸盐处理的有关热力学及动力学理论研究状况进行了评价,对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钢铁 磷酸盐处理 磷化 磷酸盐转化膜 热力学原理 动力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和CT诊断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钙化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旺英 柳黔忠 +2 位作者 张华珍 李丽珍 张健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7期1149-1151,1156,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和CT诊断甲状腺乳头癌钙化的共同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通过回顾分析发现经过手术甲状腺肿瘤并伴钙化84例,其中病理证实3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影像学资料。根据乳头状癌的钙化形态(沙粒样;弧形;蛋壳样),大小(微钙化<2mm...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和CT诊断甲状腺乳头癌钙化的共同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通过回顾分析发现经过手术甲状腺肿瘤并伴钙化84例,其中病理证实34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影像学资料。根据乳头状癌的钙化形态(沙粒样;弧形;蛋壳样),大小(微钙化<2mm;粗钙化>2mm),位置(肿块内部;周边),数目(孤立;2个;弥漫性)等进行详细对比。以50例合并钙化的良性结节的超声和CT图像为参考组。结果超声发现甲状腺乳头状癌沙粒样钙化(22例)>弧形钙化(5例)>蛋壳样钙化(2例);微钙化(22例)>粗钙化(12例);肿块内部(25例)>周边(3例);弥漫性钙化(25例)>数目小于3个(7例)>孤立性钙化(2例)。B超和CT诊断弥漫性沙粒样钙化(67.65%)最多见,孤立性弧形钙化(20.59%)次之,蛋壳样钙化(5.88%),囊内钙化(5.88%)。结论确定B超和CT钙化模式共同影像学特征,提高甲状腺乳头状癌诊断率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钙化 高频超声 良性结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CE基因I/D多态性与动脉血栓性脑梗死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何深文 李旺英 +2 位作者 林南生 刘凯 黄海威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位点与动脉血栓性脑梗死的关联性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动脉血栓性脑梗死患者112例和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180例,采用PCR-AFLP技术对ACE基因I/D位点进行分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病例组收缩...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位点与动脉血栓性脑梗死的关联性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动脉血栓性脑梗死患者112例和年龄、性别匹配的对照组180例,采用PCR-AFLP技术对ACE基因I/D位点进行分型。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病例组收缩压水平(138.1±19.7 mm Hg)显著高于对照组(126.6±20.6 mm Hg)(t=4.716,P<0.001);病例组舒张压水平(88.9±10.1 mm Hg)显著高于对照组(79.9±10.0 mm Hg)(t=7.450,P<0.001)。病例组中ACE基因I/D位点D等位基因频率和DD基因型频率分布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等位基因:χ2=4.953,P=0.026;基因型:χ2=6.303,P=0.043)。病例组和对照组中ACE基因I/D位点基因型DD携带者收缩压及舒张压水平显著高于基因型ID及II携带者。结论 ACE基因I/D位点等位基因D可能是汉族人群动脉血栓性脑梗死遗传易感基因。等位基因D可能通过升高个体血压的机制导致动脉血栓性脑梗死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基因多态性 血压 动脉血栓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铜制备实验的改进
10
作者 李旺英 《益阳师专学报》 1995年第5期98-101,共4页
本文结合对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系统地研究了硫酸铜的制备方法,改进了硫酸铜制备的实验,收到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关键词 硫酸铜 制备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