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丹草-黑麦草轮作制中施氮量对饲草产量与土壤氮碳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文西 鲁剑巍 +1 位作者 鲁君明 李小坤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5-61,共7页
利用4年苏丹草与黑麦草轮作种植定位试验研究氮肥用量对饲草产量、饲草氮碳积累及土壤全氮、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4个年度的饲草总产量也随之增加,与N0处理(不施氮肥)相比,N1处理(两季共施N 337.5kg/hm2)分别增加... 利用4年苏丹草与黑麦草轮作种植定位试验研究氮肥用量对饲草产量、饲草氮碳积累及土壤全氮、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4个年度的饲草总产量也随之增加,与N0处理(不施氮肥)相比,N1处理(两季共施N 337.5kg/hm2)分别增加243.5%,234.0%,153.6%和127.0%,N2处理(两季共施N 675kg/hm2)分别增加313.1%,339.9%,231.7%和222.8%。增施氮肥可以促进饲草的N、C积累,N1、N2处理的总N、C积累分别比N0处理增加134.7%,261.9%与110.2%,181.5%。轮作体系下,随着苏丹草、黑麦草不断种植,N1、N2处理的土壤全氮均上升,且显著正相关,而N0处理基本稳定;N0、N1、N2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均上升,且显著正相关;与种植前相比,N1、N2处理的土壤C/N变化不大,而N0处理的土壤C/N明显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草-黑麦草轮作 施氮量 产量 碳氮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丹草-黑麦草轮作制中施肥对饲草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文西 鲁剑巍 杨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5-170,共6页
连续2个轮作周期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苏丹草-黑麦草轮作制度下不同施肥措施对饲草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NPK)显著提高了苏丹草、黑麦草产量,2005/2006年度2季饲草鲜产总量为1 690.0 g/盆,分别比不施氮(PK)、... 连续2个轮作周期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苏丹草-黑麦草轮作制度下不同施肥措施对饲草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配合施用(NPK)显著提高了苏丹草、黑麦草产量,2005/2006年度2季饲草鲜产总量为1 690.0 g/盆,分别比不施氮(PK)、不施磷(NK)、不施钾(NP)处理增产700.7%,426.4%和15.9%;2006/2007年度,2季饲草鲜产总量为2 091.3 g/盆,分别比不施氮、不施磷、不施钾处理增产1 256.9%,384.5%和4.4%。氮磷钾肥配施明显促进饲草的养分吸收,2005/2006年度与2006/2007年度饲草氮(N)、磷(P2O5)、钾(K2O)总吸收量分别为6.36,1.83,13.91 g/盆和4.91,2.31,7.64 g/盆,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轮作体系中,NPK处理的氮、磷、钾肥利用率2个年度分别为59.4%,33.9%,96.0%和47.4%,39.8%,43.1%,肥料累积利用率分别达53.4%,36.8%和6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草-黑麦草轮作 氮磷钾肥 养分吸收 肥料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丹草-黑麦草轮作中不同施肥措施对饲草产量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小坤 鲁剑巍 +2 位作者 陈防 李文西 赵慧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81-586,共6页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了苏丹草-黑麦草轮作中不同施肥措施对饲草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均可显著提高饲草产量,整个轮作期,单施化肥(NPK)、石灰和化肥配施(NPK+Lime)、有机肥和化肥配施(NPK+OM)处理的鲜...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了苏丹草-黑麦草轮作中不同施肥措施对饲草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均可显著提高饲草产量,整个轮作期,单施化肥(NPK)、石灰和化肥配施(NPK+Lime)、有机肥和化肥配施(NPK+OM)处理的鲜草产量分别比不施肥处理(CK)增加6.1倍、6.8倍和7.3倍;在化肥基础上配合施用石灰和有机肥,鲜草分别增产9.5%和17.2%。养分吸收结果显示,不同施肥处理明显提高饲草N、P、K含量并促进饲草对养分的吸收。土壤养分分析结果表明,与CK及NPK处理相比,增施石灰和有机肥提高酸性土壤pH值,促使其向中性靠近;在NPK基础上配合施用石灰,轮作结束时土壤有效钙含量比NPK处理提高了20.7%,有效铁和有效锰含量降低了26.5%和41.2%;在NPK基础上增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了壤中的N、P、K养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草轮作 化肥 石灰 有机肥 产草量 养分吸收 土壤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酵猪粪与化肥不同配比对小白菜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梅书棋 宋忠旭 +3 位作者 彭先文 李文西 鲁君明 杨发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13266-13267,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配比的发酵猪粪白化肥对小白菜产量的影响,为小白菜科学施用有机无机肥料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发酵猪粪、化肥、化肥与发酵猪粪配比对小白菜产量和经济收益的影响。[结果]在施肥量为N120 kg/hm^2、P2O543 k... [目的]研究不同配比的发酵猪粪白化肥对小白菜产量的影响,为小白菜科学施用有机无机肥料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发酵猪粪、化肥、化肥与发酵猪粪配比对小白菜产量和经济收益的影响。[结果]在施肥量为N120 kg/hm^2、P2O543 kg/hm^2、K2O55kg/hm^2的情况下,施肥能显著提高小白菜产量和经济收益,同不施肥对照相比,各施肥处理小白菜产量增幅达12.87~30.47 t/hm^2,相对增产1.30~3.07倍,获得纯利润7 377~22 829元/hm^2。在等量养分施用条件下,肥料中化肥的比例越大则小白菜的产量和利润越高,但3/4化肥+1/4有机肥处理与全部施用化肥处理的差异不大。[结论]合理的肥料施用是保障小白菜产量和经济收益的重要措施,在小白菜栽培中,可以用发酵好的猪粪来替代1/4左右的化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白菜 猪粪 化肥 用量配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4种水稻土养分状况的系统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廖志文 廖照源 +2 位作者 鲁剑巍 李文西 胡承孝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78-981,共4页
利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湖北省4个不同地区典型水稻土的养分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土壤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鄂东南蕲春县油-稻-稻三熟制区花岗片麻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1#土)、鄂中荆门油-稻两熟区Q3母质发育的水稻土(2#土)、鄂北襄... 利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湖北省4个不同地区典型水稻土的养分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土壤化学分析结果表明,鄂东南蕲春县油-稻-稻三熟制区花岗片麻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1#土)、鄂中荆门油-稻两熟区Q3母质发育的水稻土(2#土)、鄂北襄樊市麦-稻两熟区Q3母质发育的水稻土(3#土)、江汉平原洪湖市油-稻两熟区近代河流冲积物母质发育的水稻土(4#土),均主要缺乏N、P和K。并且4种土壤N的缺乏程度依次为3#>4#>1#>2#、P为1#>2#>3#>4#、K为1#>3#>4#>2#。以高粱为指示作物的生物试验结果表明,1#土主要缺乏N、P、K、Zn;2#、3#和4#土主要缺乏N、P,同时施K也有一定效果。生物试验结果表明4种土壤N缺乏程度为3#>2#>4#>1#,P为3#>1#>2#>4#。结果显示土壤化学分析和盆栽生物试验判定养分丰缺种类结果基本一致,但两种方法判定的养分缺乏程度顺序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养分状况 系统研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丹草-黑麦草轮作制中氮磷钾肥施用对饲草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6
作者 李小坤 鲁剑巍 +2 位作者 陈防 赵慧星 李文西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00-904,共5页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苏丹草-黑麦草轮作中N、P、K肥施用对饲草的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N、P、K肥的施用可分别使饲草鲜草产量提高6.1倍、10.6倍和0.6倍,各处理差异均达显著水平。N肥施用后饲草对N、P和K的吸收量与不...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苏丹草-黑麦草轮作中N、P、K肥施用对饲草的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N、P、K肥的施用可分别使饲草鲜草产量提高6.1倍、10.6倍和0.6倍,各处理差异均达显著水平。N肥施用后饲草对N、P和K的吸收量与不施N处理相比分别提高6.9倍、3.5倍和4.7倍;P肥施用后饲草对N、P和K的吸收量与不施P处理相比分别提高5.9倍、23.2倍和7.3倍;K肥施用后饲草对N、P和K的吸收量与不施K处理相比分别提高0.3倍、0.7倍和7.4倍。N、P、K肥的施用可相互促进肥料表观利用率的提高。P、K肥的施用有利于缓解土壤酸化,轮作后各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差异,缺P处理的土壤NH4+-N含量明显较高,施N处理土壤中P含量明显降低,缺N、缺P处理轮作后土壤K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丹草 黑麦草 氮磷钾肥 产量 养分积累量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市农田肥料投入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
7
作者 李文西 毛伟 +3 位作者 苏胜 陈明 陈欣 王翔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2期144-147,共4页
为精准评估扬州市主要农作物肥料投入量,摸清其投入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平衡施肥的丰产对策。基于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扬州市各县(市、区)氮、磷、钾肥投入量变化、各县(市、区)化肥和有机肥施... 为精准评估扬州市主要农作物肥料投入量,摸清其投入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平衡施肥的丰产对策。基于统计数据和实地调查数据,分析了“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扬州市各县(市、区)氮、磷、钾肥投入量变化、各县(市、区)化肥和有机肥施用总量(氮、磷、钾肥总量)变化等特征。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扬州各县(市、区)肥料施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有机肥施用量以2017年为转折点,呈先逐年增加后下降趋势。宝应县平均有机肥施用量最高,广陵区平均有机肥施用量最低。化肥施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广陵区化肥平均施用量最低,江都区化肥平均施用量最高。整体上扬州市氮肥施用总量呈逐年下降,磷和钾肥施用总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扬州市当前存在的化学肥料比例偏高、化肥氮肥总量投入居高不下、肥料运筹简单化等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施肥结构,充分利用有机肥;调整施肥比例,合理平衡施肥;科学研判墒情,提高施肥效率等化肥使用的建议,以确保“十四五”期间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高质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肥 有机肥 氮磷钾比例 扬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7年扬州市耕地土壤有效锌含量时空变化特征
8
作者 苏胜 毛伟 +6 位作者 李文西 陈明 陈欣 刘翔麟 王翔 张弘毅 杜平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4-221,共8页
基于扬州市1984-2020年表层土壤数据,运用地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扬州市耕地土壤有效锌含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37年扬州市耕地土壤有效锌平均含量上升1.15 mg/kg,增幅达188.5%;扬州市耕地土壤有效锌... 基于扬州市1984-2020年表层土壤数据,运用地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扬州市耕地土壤有效锌含量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37年扬州市耕地土壤有效锌平均含量上升1.15 mg/kg,增幅达188.5%;扬州市耕地土壤有效锌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总体上呈现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成土母质、土壤质地及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耕地土壤有效锌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成土母质中,长江冲积物发育土壤有效锌含量较高;不同土壤质地中,砂壤土中有效锌含量较高;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旱地土壤中有效锌含量最高。土壤pH及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有效锌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响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土壤 土壤有效锌 时空变异 影响因素 扬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设施蔬菜施肥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文西 毛伟 +2 位作者 陈欣 姜义 张月平 《农学学报》 2015年第10期50-55,共6页
为掌握扬州市设施蔬菜园区施肥现状及问题,2013年在扬州市范围内调查设施蔬菜园区规模、作物品种、施肥现状及运筹,并采集具有代表性园区的土壤样品。结果显示:全市设施蔬菜园区经营方式以企业、企业+合作社方式为主,蔬菜种植以青菜、... 为掌握扬州市设施蔬菜园区施肥现状及问题,2013年在扬州市范围内调查设施蔬菜园区规模、作物品种、施肥现状及运筹,并采集具有代表性园区的土壤样品。结果显示:全市设施蔬菜园区经营方式以企业、企业+合作社方式为主,蔬菜种植以青菜、西瓜、番茄、青椒等常规种类较多。调查的15个代表性设施蔬菜园区,均以复合肥、有机肥相结合施肥方式,其中复合肥45%型施用较多。与周围大田相比,设施蔬菜园区土壤养分差异较大,其中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平均为66.1、127.6 mg/kg,分别高于周围大田约300%、30.8%。在调查基础上,初步掌握了设施蔬菜园区的施肥结构、土壤状况,为蔬菜科学施肥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蔬菜 施肥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沿江地区冬油菜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以扬州市江都区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毛伟 曾洪玉 +4 位作者 李文西 唐宝国 陈欣 张月平 张炳宁 《农学学报》 2016年第7期46-51,共6页
为解决江苏省沿江地区冬油菜氮磷钾肥量合理用量的问题,以扬州市江都区2012—2013、2013—2014、2014—2015年连续3年氮、磷、钾肥不同肥料用量为试验材料,采用肥料效应函数模型对冬油菜施肥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发现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对... 为解决江苏省沿江地区冬油菜氮磷钾肥量合理用量的问题,以扬州市江都区2012—2013、2013—2014、2014—2015年连续3年氮、磷、钾肥不同肥料用量为试验材料,采用肥料效应函数模型对冬油菜施肥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发现合理施用氮磷钾肥对油菜主要农艺性状有促进作用,同时能显著提高油菜的产量;确定了江都区种植冬油菜氮肥推荐量为277~308 kg/hm^2,平均为292.5 kg/hm^2;磷、钾肥适宜推荐量分别为70、98 kg/hm^2,为江苏省沿江地区种植冬油菜提出了合适的施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油菜 施肥指标体系 施肥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种植适宜性评价及指标选取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文西 张月平 +4 位作者 毛伟 姜义 陈欣 王长松 张炳宁 《农学学报》 2013年第4期19-24,41,共7页
为合理配置耕地资源,科学制定种植业产业规划,以江苏省仪征市为研究对象,筛选、确定13个指标,基于"仪征市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层次分析模型、隶属函数模型进行水稻的耕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仪征市高度适宜区的耕地... 为合理配置耕地资源,科学制定种植业产业规划,以江苏省仪征市为研究对象,筛选、确定13个指标,基于"仪征市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层次分析模型、隶属函数模型进行水稻的耕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仪征市高度适宜区的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10.20%,适宜耕地面积占56.08%,勉强适宜地区占25.50%,而不适宜耕地面积为8.22%。调查的水稻实际单产与评价获取的适宜度指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2=0.1964,319个样本),且高度适宜区的水稻实际产量高于勉强适宜区、适宜区,不适宜区的水稻产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耕地适宜性 适宜度指数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扬州市耕地土壤肥力变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毛伟 李文西 +7 位作者 陈明 龚鑫鑫 高晖 张月平 褚宏远 赵海涛 柏彦超 钱晓晴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998-2009,共12页
【目的】揭示耕地土壤肥力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指导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与耕地保育。【方法】江苏省扬州市是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的典型区域,选取扬州市1984年与2014年土壤pH、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作为土壤综合... 【目的】揭示耕地土壤肥力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指导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与耕地保育。【方法】江苏省扬州市是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的典型区域,选取扬州市1984年与2014年土壤pH、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作为土壤综合肥力评价指标,采用内梅罗指数法计算土壤综合肥力指数,采用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项肥力指标和综合肥力指数的时空变异特征和分布格局,通过回归分析探究土壤肥力差异的主控因素。【结果】1) 30年间(1984—2014年)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6.01 g/kg、0.33 g/kg和21.21 mg/kg,速效钾含量降低了9 mg/kg,土壤pH降低了0.77。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呈中等变异性,土壤pH呈弱变异性;2) 30年间耕地土壤肥力指数增加0.31,年度间稳定,呈中等变异性和中等空间自相关性,耕地土壤肥力水平上升明显。耕地土壤肥力等级1984年以Ⅲ级为主、占总耕地面积的73.27%,2014年以Ⅱ级为主、占比76.20%;3)成土母质、土类、亚类、土壤质地、土地利用方式对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土壤肥力变异达到极显著影响(P <0.01)。1984年和2014年土地利用方式能够独立解释53.9%和58.0%的耕地肥力演变差异,是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30年耕地土壤肥力变异最主要影响因素。【结论】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耕地土壤肥力总的呈增加趋势,肥力等级由1984年的以Ⅲ级为主,提升到2014年的以Ⅱ级为主。土地利用方式是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扬州市) 30年间耕地土壤肥力变异的最主要驱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土壤肥力 时空演变 长江中下游 驱动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级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研究—以江苏省江都市水稻为例 被引量:20
13
作者 毛伟 李文西 +3 位作者 唐宝国 曾洪玉 张富春 高晖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96-406,共11页
以江苏省江都市水稻为例,基于地力差减法预测氮肥用量、养分丰缺指标法预测磷钾肥用量,构建县域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研究分析2005 2011年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当种植水稻预测目标产量为6825 9270 kg/hm2(平均为8145 kg... 以江苏省江都市水稻为例,基于地力差减法预测氮肥用量、养分丰缺指标法预测磷钾肥用量,构建县域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研究分析2005 2011年测土配方施肥田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当种植水稻预测目标产量为6825 9270 kg/hm2(平均为8145 kg/hm2),氮肥推荐用量为146.4 257.4 kg/hm2(平均为207.5 kg/hm2)。磷钾肥施用标准:当有效磷含量高于21 mg/kg,不推荐施用磷肥;当有效磷含量在17 21 mg/kg时,推荐施磷(P2O5)量为40.5 kg/hm2;当有效磷含量在10 17 mg/kg时,推荐施磷(P2O5)量为48 kg/hm2;当有效磷含量低于10mg/kg时,推荐施磷(P2O5)量为64.5 kg/hm2。当速效钾含量高于140 mg/kg,不推荐施用钾肥;当速效钾含量在115 140 mg/kg时,推荐施钾(K2O)量为22.5 kg/hm2;当速效钾含量在60 115 mg/kg时,推荐施钾(K2O)量为40.5 kg/hm2;当速效钾含量低于60 mg/kg时,推荐施钾(K2O)量为82.5 kg/hm2。同时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进行校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试验建立施肥指标体系是可行的,从而为构建县域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提供了方法,达到因土施肥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指标体系 地力差减法 养分丰缺指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0年江苏农田土壤pH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6
14
作者 毛伟 郁洁 +7 位作者 李文西 左文刚 仇美华 张丽 范新会 陈明 王绪奎 柏彦超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4-272,共9页
【目的】从县域尺度探究江苏农田土壤pH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农田土壤酸化的预测、阻控以及土壤质量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1980年)、全国测土配方施肥(2006-2012年)以及江苏省土壤农化性状普查(... 【目的】从县域尺度探究江苏农田土壤pH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为农田土壤酸化的预测、阻控以及土壤质量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1980年)、全国测土配方施肥(2006-2012年)以及江苏省土壤农化性状普查(2018年)数据,分析不同时期江苏农田土壤pH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回归分析探究影响农田土壤pH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2018年江苏全省农田土壤pH范围为5.61~8.31,平均7.02,其中,东部沿海和北部各市农田土壤pH较高,以中性和碱性为主;南部各市农田土壤pH较低,以酸性为主。近40年,江苏农田土壤pH平均下降0.57个单位,其中1980-2006、2006-2012和2012-2018年,年均降幅分别为0.016、0.008、0.007个pH单位。1980-2006年,江苏农田土壤pH快速下降,Ⅰ级(pH>7.5)样本点占比由60.6%降至38.0%,Ⅲ级(pH 5.5~6.5)样本点占比由8.5%增加至28.2%。2006-2018年,农田土壤pH下降趋势得到有效抑制,各级样本点占比趋于稳定。农田土壤pH变化主要与土壤初始有机碳密度、作物秸秆碳还田量和化肥施用量密切相关,其中,土壤初始有机碳密度贡献近40年江苏农田土壤pH变化的48.7%,分别高于作物秸秆碳还田量和化肥施用量的26.9%和24.4%。【结论】江苏农田土壤pH总体呈现“南酸北碱”和“东部沿海高于内陆”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与土壤性质、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有关。40年间农田土壤pH的下降并非匀速,1980-2006年的快速下降是由于大量化肥的施用,而2006-2018年的缓慢下降则是由于秸秆还田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农田pH 时空变化 驱动因素 化肥施用 秸秆还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文西 毛伟 +1 位作者 姜义 陈欣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第21期196-196,205,共2页
全面落实配方肥下地、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是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的重要措施。本文介绍了扬州市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发展思路与目标,并提出了组织领导、机制创新、落实财政补贴、强化人才培养等建议,为化肥减量... 全面落实配方肥下地、推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是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的重要措施。本文介绍了扬州市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发展思路与目标,并提出了组织领导、机制创新、落实财政补贴、强化人才培养等建议,为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土配方施肥 技术推广 问题 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开发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文西 毛伟 +6 位作者 陈明 张月平 张炳宁 杭天文 姜义 徐迅燕 褚宏远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第21期208-212,共5页
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是基于GIS开发的一款应用软件,该软件可以完成从空间及属性数据的采集、编辑、分析、存贮、统计、输出、InterNet信息发布等一系列功能,实现对一个县辖区内的土壤、土地、农田水利等相关信息的有效管理,并进行... 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是基于GIS开发的一款应用软件,该软件可以完成从空间及属性数据的采集、编辑、分析、存贮、统计、输出、InterNet信息发布等一系列功能,实现对一个县辖区内的土壤、土地、农田水利等相关信息的有效管理,并进行测土配方施肥配方设计与方案推荐,为化肥减量增效决策行为提供技术支持。本文以江苏省仪征市为例,介绍了该系统的技术路线、技术流程、主要功能以及在测土配方施肥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土配方施肥 地理信息系统 技术路线 江苏仪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我国不同地区农田耕层土壤的pH变化特征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杨帆 贾伟 +4 位作者 杨宁 李文西 段英华 胡炎 崔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13-1227,共15页
【目的】pH是土壤质量和土壤健康的重要指标,掌握全国农田耕层土壤pH变化可为国家制定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pH数据来源于2005—2014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农田耕层土壤pH测定结果,包括《中国... 【目的】pH是土壤质量和土壤健康的重要指标,掌握全国农田耕层土壤pH变化可为国家制定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pH数据来源于2005—2014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农田耕层土壤pH测定结果,包括《中国土壤普查数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典型土种pH数据、部分省级第二次土壤普查图书和公开发表文献中的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耕地pH数据、《测土配方施肥土壤基础养分数据集》的846万个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对比分析了近30年来全国农田耕层土壤pH变化和分级情况。依据GB/T33469—2016《耕地质量等级》将研究区域分为9个区,分析了不同区域土壤的p H空间分布和变化速率。【结果】30年来我国25省区市农田耕层土壤pH平均值均呈下降趋势。1979—1985年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35.79%的农田耕层土壤pH平均值<6.5,25.62%在6.5~7.5,36.22%在7.5~8.5,2.22%在8.5~9.0。2005—2014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时期,以上4个等级的土壤面积占比分别为42.92%、18.49%、35.95%、2.62%。区域空间分布变化表明,相比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测土配方施肥时期东北区、黄淮海、长江中下游区、华南区pH<5.5的耕地面积占比分别增加了2.61%、2.24%、14.93%、1.16%,这4个区域耕层土壤酸胁迫程度加剧,酸性土壤和弱酸性土壤面积增加。相对于酸性土壤的酸化,东北区的中性土壤和弱碱性土壤及黄淮海的弱碱性土壤酸化速率大,应采取合理的措施降低其酸化速率。【结论】3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农田耕层土壤pH下降,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区所属的福建、海南、江西、广东和浙江等省农田耕层pH≤5.5所占比例最高,土壤酸化尤为严重。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时期相比,<6.5等级的土壤比例增加了7.13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土壤酸化 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市数字化施肥技术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文西 毛伟 +3 位作者 姜义 陈欣 高德明 张月平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3期242-243,共2页
测土配方施肥是指导农民科学施肥的重要措施。总结了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数字化、信息化手段,分析了当前数字化施肥技术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为农民科学施肥、农村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数字化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 肥料利用率 应用现状 对策 江苏扬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对水稻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19
作者 毛伟 李文西 +5 位作者 赵雨涵 陈明 徐迅燕 王长松 王娟娟 钱晓晴 《农学学报》 2021年第8期32-36,共5页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对稻麦轮作体系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影响,为科学合理施肥、提高作物产量和提升地力质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在江苏省仪征市的长期肥料试验点,共6个施肥处理:常规化肥(M0),有机肥替... 本文旨在研究不同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对稻麦轮作体系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影响,为科学合理施肥、提高作物产量和提升地力质量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在江苏省仪征市的长期肥料试验点,共6个施肥处理:常规化肥(M0),有机肥替代10%(M10)、20%(M20)、30%(M30)、40%(M40)和50%(M50)常规化肥。分析水稻产量及构成,测定基本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与全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替代化肥后的第一年替代比例过大(M40、M50)会导致水稻籽粒产量明显下降,但在替代的第二年所有替代处理均有一定增产作用,以M30和M40处理增产效果最佳。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全磷、速效磷含量略下降趋势,土壤速效钾含量稍有上升趋势,其他测定指标则差异不大。在稳定水稻产量前提下,有机肥替代20%~30%化肥施具有促进作物生长与养分吸收、提高土壤质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产量构成 有机肥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州市耕地土壤pH值30年演变及其驱动因子 被引量:23
20
作者 毛伟 李文西 +6 位作者 高晖 陈欣 姜义 杭天文 龚鑫鑫 陈明 张月平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83-893,共11页
【目的】土壤p H值是衡量耕地质量的重要指标,开展江苏省扬州市30年来种植制度、耕作制度、施肥、降雨等对耕地土壤酸化影响的研究,为预测和控制土壤酸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了1984年、1994年、2005年、2014年四个时期耕地土壤p ... 【目的】土壤p H值是衡量耕地质量的重要指标,开展江苏省扬州市30年来种植制度、耕作制度、施肥、降雨等对耕地土壤酸化影响的研究,为预测和控制土壤酸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了1984年、1994年、2005年、2014年四个时期耕地土壤p H、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以及各时期的耕作制度、种植制度、降雨量和施用化肥品种和数量。数据来源于1984年第二次土壤普查的农化样点(4107个)、1994年的土壤普查点(2862个)、2005年土壤养分调查点(4018个)、2014年土壤养分调查点(6009个),共16996个。参照《中国土壤》对我国土壤酸碱度分级指标将扬州市耕地土壤p H分为5级,分别为Ⅰ级(>7.5)、Ⅱ级(6.5~7.5)、Ⅲ级(5.5~6.5)、Ⅳ级(4.5~5.5)、Ⅴ级(<4.5)。应用地统计学中克里格法(Kriging)和相关的统计学方法,用Arc GIS10.1、SPSS19等软件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扬州市1984年、1994年、2005年、2014年土壤p H平均分别为7.51(4107个)、7.07(2862个)、6.83(4018个)、6.74(6009个);1984~2014年四个时期土壤p H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不变,即里下河地区>沿江圩区>通南高沙土区>丘陵地区。1984、1994年和2005年,土壤p H以Ⅰ级、Ⅱ级为主,1984年占总面积的90%以上,1994年和2005年占总面积的75%以上;2014年土壤p H空间分布以Ⅱ级、Ⅲ级水平为主,占总面积的65.7%。30年间,土壤p H值下降0~1个单位的面积占总面积的47.2%,下降大于1个单位的面积占总面积的39.3%。前20年土壤p H值下降严重,下降了0~2个单位的面积占80%以上。30年间不同成土母质、土壤类型的整体土壤p H值呈下降趋势,分别下降0.9、0.8个单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与土壤p H变化呈负相关关系,30年间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上升了6.01 g/kg,是土壤p H整体呈下降趋势的原因之一;30年间扬州市降水p H值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丘陵、沿江地区下降最快,与丘陵、沿江地区土壤p H下降较快是一致的;30年间化肥投入量与土壤p H变化呈高度的负相关,2005年化肥投入量约505300吨,比1984年化肥投入量增加了2.42倍;2005~2014年化肥投入量呈稳定趋势,与30年土壤p H变化趋势是一致的;种植大棚蔬菜的田块土壤p H平均值比周边种植稻麦田块下降1.5~2个单位,表明土地利用类型改变也会影响土壤p H值。【结论】扬州市耕地土壤p H值30年间持续下降,前20年下降幅度较大,后10年渐趋稳定。影响土壤p H值空间分布因子主要有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土壤p H时间分布因子主要有酸雨、施肥及土地利用类型,其中酸雨、施肥是导致土壤酸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p H 演变 酸雨 施肥 土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