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缺钾对不同品种冬小麦土壤钾素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晓伟 张浩月 +5 位作者 李文瑄 刘昊东 赵思航 杨学举 赵勇 王殿武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32-341,共10页
【目的】研究缺钾对不同品种冬小麦土壤钾素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河北省生产上适用的49份冬小麦品种或品系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结果】土壤缺钾处理,不同品种冬小麦土壤缓效钾、速效钾含量分别降低6.57%~39.06%、5.21%~53.1... 【目的】研究缺钾对不同品种冬小麦土壤钾素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河北省生产上适用的49份冬小麦品种或品系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结果】土壤缺钾处理,不同品种冬小麦土壤缓效钾、速效钾含量分别降低6.57%~39.06%、5.21%~53.10%;籽粒产量、千粒重、穗粒数、穗长分别降低4.24%~44.48%、1.49%~41.04%、0~49.98%、0~36.87%;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吸水性、拉伸面积、延展性分别降低0.07%~19.25%、0.39%~19.74%、1.40%~28.90%、0.17%~5.79%、0.19%~43.47%、0.72%~19.63%,但淀粉含量升高了0.03%~13.67%。【结论】与正常钾相比,缺钾使得土壤钾含量、籽粒产量及产量要素、籽粒品质(除淀粉外)均呈不同程度降低,主要影响了品质指标中的拉伸面积、沉降值、湿面筋和蛋白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缺钾 品质 冬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像异常边缘篡改检测及可信度评价算法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婷鸽 李文瑄 +1 位作者 来毅 刘颖 《西安邮电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96-101,共6页
针对传统图像篡改检测算法适用性有限,只能检测某一类篡改区域边缘平滑处理的问题,提出一种图像异常边缘篡改检测及可信度评价算法。采用非线性预测编码去除图像像素间的相关性,降低边缘像素点与其周围像素亮度差异,从而达到弱化边缘的... 针对传统图像篡改检测算法适用性有限,只能检测某一类篡改区域边缘平滑处理的问题,提出一种图像异常边缘篡改检测及可信度评价算法。采用非线性预测编码去除图像像素间的相关性,降低边缘像素点与其周围像素亮度差异,从而达到弱化边缘的目的。对处理后的图像利用边缘增强算法增强真实边缘。对比图像处理前后边缘变化,寻找异常边缘点,通过异常边缘概率计算图像可信度评价图像的真伪。实验结果表明,在未知伪造操作的情况下,该算法能够较好地检测出图像中的异常边缘,并给出图像的可信度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边缘 非线性预测编码 边缘增强 可信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视之外:实验电影中的风景表达
3
作者 李文瑄 《文学艺术周刊》 2023年第12期79-82,共4页
一、持续的凝视W.J.T.米歇尔在《风景与权利》中提出将风景(Landscape)由名词转化为动词,不仅将其作为被眼睛感知到的景象,也代表观看的行为,我们的视角将我们建构为观看的主体。因此风景的定义是一种与社会实践相互作用的可视图像的意... 一、持续的凝视W.J.T.米歇尔在《风景与权利》中提出将风景(Landscape)由名词转化为动词,不仅将其作为被眼睛感知到的景象,也代表观看的行为,我们的视角将我们建构为观看的主体。因此风景的定义是一种与社会实践相互作用的可视图像的意义表达与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表达 实验电影 凝视 风景 米歇尔 观看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玉轮作体系下秸秆还田和有机替代对作物产量及农田氮损失的影响
4
作者 李文瑄 戴孚岳 +5 位作者 王洪媛 李俊改 王震 翟丽梅 樊秉乾 刘宏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5年第3期442-457,共16页
【目的】明确不同培肥措施对麦玉轮作模式下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农田氮损失的影响,为土壤培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中国麦玉轮作区为研究区域,在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平台,搜集并筛选出64篇文献,提取其中的产量、氮素损失(... 【目的】明确不同培肥措施对麦玉轮作模式下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农田氮损失的影响,为土壤培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中国麦玉轮作区为研究区域,在中国知网、Web of Science平台,搜集并筛选出64篇文献,提取其中的产量、氮素损失(氨挥发、N2O排放、硝态氮淋溶)数据,采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方法,对比分析常规单施化肥、常规化肥配合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有机替代)以及秸秆还田+有机替代4种施肥措施对作物产量、氮肥利用率以及农田氮损失的影响。【结果】常规单施化肥措施下,小麦和玉米产量均值分别为6.06和7.79 t/hm^(2),氮肥利用率分别为36.3%和34.2%;农田氮损失以淋溶和NH3挥发为主,且农田氮损失主要发生在玉米季,约占全年氮损失的57.7%。与常规单施化肥相比,秸秆还田显著提高小麦产量21.8%、玉米产量6.1%,但增加NH3挥发和N2O排放的风险。与常规单施化肥相比,有机替代显著降低了农田硝态氮淋失(小麦季39.6%、玉米季27.7%)和玉米季N2O排放(21.2%),但小麦产量存在较大波动,以20%~40%的替代比例增产效果最佳(3.6%)。与常规单施化肥相比,秸秆还田+有机替代小麦平均增产16.4%、玉米产量提高17.7%,玉米季硝态氮淋溶降低24.1%;与秸秆还田相比,秸秆还田+有机替代虽然显著提高了作物产量(小麦5.7%、玉米13.4%),但增加了玉米季N_(2)O排放(61.9%)。【结论】常规化肥措施下,秸秆还田、有机替代及秸秆还田+有机替代措施均能提高麦玉轮作体系的作物产量。不同措施的环境效应存在差异:秸秆还田虽能增产,但会导致农田氮排放量增加;有机替代措施具有较好的氮减排效果,但需合适的替代比例才能实现增产与减排的双重效益。值得注意的是,秸秆还田结合有机替代的增产效果最佳,但其农田氮减排效果相关研究较少,减排效果和机制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分析 小麦−玉米轮作 秸秆还田 有机替代 产量 氮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