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中地区新安屯钼矿床综合地质、物化探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
1
作者 李效港 杨继峰 +3 位作者 杨言辰 宋朝阳 陈天文 刘宇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05-825,共21页
吉中地区新安屯钼矿床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地层出露简单,主要分布在矿区西南部,岩浆岩在全区广泛发育,主要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在燕山早期,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构造和岩浆活动频繁,为该区钼矿... 吉中地区新安屯钼矿床位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地层出露简单,主要分布在矿区西南部,岩浆岩在全区广泛发育,主要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碱长花岗岩。在燕山早期,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构造和岩浆活动频繁,为该区钼矿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矿体赋存于花岗闪长岩中,受NE向构造控制,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细脉-网脉型和细脉浸染型,属于石英脉型-斑岩型钼矿床。该区的找矿前景较好,为进一步分析研究区的找矿潜力,同时避免单一勘查方法的局限性,本文在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物化探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其中: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区内存在高温至中低温的多阶段成矿作用,Mo、W、Cu、Bi变异系数较高,是主要的成矿元素;磁、电测量结果显示,磁异常基本吻合研究区内岩体和地层的分布,断层发育地段表现出正负磁异常伴生的特征,中高阻、高极化的激电异常指示了矿体及矿化带的位置;综合激电测深和地质剖面显示,浅部已揭露矿体基本位于高极化体内,且在深部均有较好地延伸,认为研究区深部有寻找大规模斑岩型钼矿的潜力。综合地质、物化探的分析结果,圈定4处成矿预测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中部 新安屯钼矿床 地球化学测量 高精度磁测 斑岩型钼矿床 激电测深 物化探特征 找矿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