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深度学习构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的快速图像识别系统
1
作者 罗远美 陈轲玮 +6 位作者 李振彰 岳雨彪 陈凌娟 刘加伟 李齐光 李杨 徐令清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481-487,共7页
目的基于GoogleNet、ResNet101和Vgg193种深度学习模型,对血流感染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进行高置信度的识别,比较模型间的性能与分类能力,探讨深度学习模型对血流感染病原菌快速识别的应用可行性。方法将革兰染色及摄像预... 目的基于GoogleNet、ResNet101和Vgg193种深度学习模型,对血流感染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进行高置信度的识别,比较模型间的性能与分类能力,探讨深度学习模型对血流感染病原菌快速识别的应用可行性。方法将革兰染色及摄像预处理后的细菌图像和空白对照图像输入模型,进行训练与验证,共采集1682张金黄色葡萄球菌、1723张粪肠球菌和688张空白对照显微图像,对其中1344张金黄色葡萄球菌、1376张粪肠球菌和544张空白对照图像进行训练,余下的图像用于验证。根据模型间的分类参数评估出性能最佳的模型。结果ResNet101模型识别三类验证集图像的交叉熵损失值(0.0087103)最低,Epoch值(93)最大且准确率(99%)最高;GoogleNet模型识别三类验证集图像的交叉熵损失值为0.06389,Epoch值为86,准确率为98.6%;Vgg19模型识别三类验证集图像的交叉熵损失值为0.035682,Epoch值为86,准确率为97.7%。结论ResNet101模型在对三类验证集图像的分类上性能最佳;深度学习模型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的革兰染色图像进行准确、可信的快速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革兰染色 金黄色葡萄球菌 粪肠球菌 血流感染 快速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Cr_9团簇与DNA/RNA碱基相互作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振彰 王先菊 +1 位作者 孙光东 王宙斐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40-745,共6页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B3LYP/6-31+G**方法,对金属Cr9团簇与DNA/RNA的碱基的相互作用规律进行了研究.运用势能面扫描的方法和计算各种复合体的结合能,得到了Cr9团簇在各碱基的不同的点附近与碱基形成复合体时,其复合体的稳定性大小的...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B3LYP/6-31+G**方法,对金属Cr9团簇与DNA/RNA的碱基的相互作用规律进行了研究.运用势能面扫描的方法和计算各种复合体的结合能,得到了Cr9团簇在各碱基的不同的点附近与碱基形成复合体时,其复合体的稳定性大小的分布情况.发现Cr9团簇通过接近碱基的环上氮原子及氧原子与其结合时,所构成的Cr9团簇-碱基复合体比较稳定.通过对复合体的前线轨道的分析,找出了各种Cr9团簇-碱基复合体的结合能大小不同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结合能比较大的Cr9团簇-碱基复合体的最高占有轨道(HOMO)由Cr-d和N-p(或O-p)轨道杂化而成,共价相互作用为团簇与碱基结合的主要因素.结合能较小的Cr9团簇-碱基复合体的HOMO中没有团簇与碱基的电子云的重叠,范德瓦尔斯力是两者结合的主要因素.本文的研究对揭示金属铬团簇对生物体影响的规律,以及对探测和监控生物体中铬团簇的都有着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团簇 碱基 密度泛函理论 势能面 结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圆柱壳电容器电场及其电容的一种计算
3
作者 郑民伟 王彤彤 李振彰 《广州航海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57-59,64,共4页
电容器是电力设备和电子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规电容器应用有限,而非常规电容器应用更广.本文对非常规电容器的一种半圆柱壳电容器静电场问题进行研究,其结果为制作此类电容器提供理论依据,其方法为研究此类非常规问题提供新思路,本方... 电容器是电力设备和电子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常规电容器应用有限,而非常规电容器应用更广.本文对非常规电容器的一种半圆柱壳电容器静电场问题进行研究,其结果为制作此类电容器提供理论依据,其方法为研究此类非常规问题提供新思路,本方法为用复势函数法,通过选取合适的对数函数结合共轭复数的有关变换,运用电势的梯度公式计算出电场强度,引入电通量函数,通过电容定义式计算出半圆柱壳电容器电容值,计算出的电容、电势和电场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圆柱壳 复势函数法 电场强度 电势 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醛分子团簇[CH_2O]_n(n=1~4)波谱特性的研究
4
作者 李振彰 唐续俞 许勤芳 《广州航海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53-56,70,共5页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ω-B97XD/6-311+G(d,p)方法,对甲醛分子团簇[CH2O]n(n=1~4)的空间结构进行了优化,得到了这些团簇的基态结构,并对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甲醛分子构成稳定的多分子团簇时,团簇中的每个...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ω-B97XD/6-311+G(d,p)方法,对甲醛分子团簇[CH2O]n(n=1~4)的空间结构进行了优化,得到了这些团簇的基态结构,并对其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甲醛分子构成稳定的多分子团簇时,团簇中的每个分子仍然为平面结构,分子间将形成氢键,并且团簇中的各个分子共面.与单分子甲醛相比,多分子团簇的红外光谱,会出现许多与分子间氢键振动有关的新的吸收峰.当甲醛分子形成团簇时,13C核和17O核的核磁共振谱线会发生劈裂现象,这与电荷分布的对称性的破缺有关;而1H的核磁共振谱中将会出现新的条纹,这是由分子间的氢键的形成引起的.本文的研究可为甲醛团簇的识别、检测及性质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团簇 密度泛函理论 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