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载波比下基于状态反馈和大林算法的永磁同步电机高性能电流控制策略 被引量:5
1
作者 宋志豪 姚文熙 +3 位作者 李成敏 杨欢 李武华 何湘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5725-5735,I0024,共12页
受到功率器件开关频率的限制,高速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通常需要低载波比运行,此时系统延时相对很大,对电流环设计要求很高。常规在连续域设计的复矢量PI控制器由于离散化实现存在误差,dq轴解耦不完全,而且扰动传递函数包含电机自身低... 受到功率器件开关频率的限制,高速永磁同步电机驱动系统通常需要低载波比运行,此时系统延时相对很大,对电流环设计要求很高。常规在连续域设计的复矢量PI控制器由于离散化实现存在误差,dq轴解耦不完全,而且扰动传递函数包含电机自身低阻尼比极点,使系统抗干扰能力差,尤其是负基波频率附近的扰动。因此,文中提出状态反馈大林控制算法。首先,利用延时环节电压进行反馈来使系统完全解耦;然后,通过输出电流反馈提升系统阻尼来抑制扰动;最后,对解耦且阻尼后的系统设计大林控制器来提升稳定裕度。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复矢量PI控制器,所提出的状态反馈大林控制器dq轴解耦性能好,电流超调小,系统振荡小,且抗扰能力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永磁同步电机 低载波比 状态反馈 大林控制 抗扰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氨酸转运体亚型谷氨酸转运体1与其调控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成敏 颜慧 宫泽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64-1268,共5页
胞外谷氨酸浓度的动态平衡是由谷氨酸转运体精确调控的,谷氨酸转运体功能或表达失调时导致胞外谷氨酸水平异常,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其中谷氨酸转运体1(GLT-1)起着"谷氨酸泵"作用,近年来还发现了仅在肽链C末端发生改变的G... 胞外谷氨酸浓度的动态平衡是由谷氨酸转运体精确调控的,谷氨酸转运体功能或表达失调时导致胞外谷氨酸水平异常,引起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其中谷氨酸转运体1(GLT-1)起着"谷氨酸泵"作用,近年来还发现了仅在肽链C末端发生改变的GLT-1剪切变异体;其中GLT-1a、GLT-1b和GLT-1v发现与某些疾病具有相关性。药物调控谷氨酸转运体的表达或功能,维持胞外谷氨酸正常浓度,能有效改善病理状况。目前已有多种药物被报道对谷氨酸转运体具有激动或抑制作用,如能够上调GLT-1活性的药物有头孢曲松、苯环己哌啶、胞二磷胆碱、利鲁唑、凝血酶、蛋白激酶B等;下调GLT-1活性的药物有依托咪酯、氯氮平、天冬酰胺类衍生物、内皮素等。该文将调控谷氨酸转运体的药物做一总结,为药物开发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 囊泡型谷氨酸转运体 质膜型谷氨酸转运体 谷氨酸转动体1 药物调控 神经系统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曲松对甲基苯丙胺致大鼠行为及纹状体氨基酸等递质含量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成敏 颜慧 +2 位作者 高文静 刘丽宏 宫泽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7-174,共8页
目的观察甲基苯丙胺(METH)急性处理时致神经损伤情况,以及纹状体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谷氨酸(glutamate,Glu)、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dopamine,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的变化。方法建立METH急性毒性模型,同时利用药物头孢曲松进行干预,利用... 目的观察甲基苯丙胺(METH)急性处理时致神经损伤情况,以及纹状体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谷氨酸(glutamate,Glu)、单胺类神经递质多巴胺(dopamine,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的变化。方法建立METH急性毒性模型,同时利用药物头孢曲松进行干预,利用清醒动物脑微透析技术检测神经递质含量的变化。结果 METH急性给药组与盐水对照组相比,刻板行为明显增加(P<0.01);急性给予METH后,胞外Glu浓度持续增加,在本试验检测时间(0~6 h)范围内,与基础平衡值相比,在给药5.5 h时Glu浓度已增加450%。胞外DA水平在1 h达峰值,与基础平衡值相比,浓度增加1248.6%。与METH组相比,头孢曲松预防给药可明显降低大鼠纹状体胞外Glu浓度(P<0.05)。结论 METH急性处理能引起纹状体中胞外谷氨酸的含量明显增加,导致神经损伤;METH的神经毒性与兴奋性氨基酸的过度释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曲松 甲基苯丙胺 纹状体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ASPH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介导CTLs对肝癌细胞系SMMC-7721的体外杀伤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成敏 刘飞飞 +6 位作者 伍春霞 董琳 罗旗 袁琴 郑洁 周玉娇 曾爱中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57-562,共6页
目的:探索人天冬氨酸-β-羟化酶(aspartateβ-hydroxylase,ASPH)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s)对肝癌细胞系SMMC-7721的体外杀伤效应。方法:重组腺病毒(Ad-ASPHIRES2-... 目的:探索人天冬氨酸-β-羟化酶(aspartateβ-hydroxylase,ASPH)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s)对肝癌细胞系SMMC-7721的体外杀伤效应。方法:重组腺病毒(Ad-ASPHIRES2-GFP)感染C57BL/6小鼠骨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mature DCs,im DCs)制备DCs疫苗,分为3组:含人ASPH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感染im DCs组(DCs-ASPH组)、空腺病毒感染im DCs组(DCs-GFP组)和im DCs组,Western blot和q RT-PCR检测ASPH蛋白和m RNA在各组DCs中的表达,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感染前后小鼠DCs表面标志物CD80、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Ⅱ,MHC-Ⅱ)和CD11c表达量。DCs疫苗诱导产生CTLs后与肝癌细胞系SMMC-7721共培养,采用CCK-8法和FCM分别检测其对SMMC-7721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ELISA检测CTLs上清液中IFN-γ含量。结果:成功培养出DCs并制备DCs疫苗,人ASPH基因修饰的DCs表面标志物CD80、MHC-Ⅱ和CD11c显著高于DCs-GFP组(P=0.000)和im DCs组(P=0.000)。人ASPH基因修饰的DCs诱导的CTLs组SMMC-7721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低于DCs-GFP组和im DCs组(P=0.000)、凋亡率明显高于DCs-GFP组和im DCs组(P=0.000),DCs-ASPH组诱导的CTLs上清液中IFN-γ显著高于DCs-GFP组和im DCs组(P=0.000)。结论:人ASPH基因修饰的DCs疫苗体外诱导产生的CTLs能够明显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冬氨酸-β-羟化酶 树突状细胞 SMMC-7721细胞 共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曲松对甲基苯丙胺致大鼠伏隔核神经元和谷氨酸转运体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成敏 颜慧 +2 位作者 王玲 马萍 宫泽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3-59,共7页
目的观察头孢曲松对甲基苯丙胺(METH)急性、亚急性处理时致神经损伤情况的影响,以及对伏隔核中谷氨酸转运体1(GLT1)与囊泡型谷氨酸转运体1(VGLUT1)的变化的影响。方法建立METH急性毒性模型,同时利用谷氨酸转运体调节剂头孢曲松调控谷氨... 目的观察头孢曲松对甲基苯丙胺(METH)急性、亚急性处理时致神经损伤情况的影响,以及对伏隔核中谷氨酸转运体1(GLT1)与囊泡型谷氨酸转运体1(VGLUT1)的变化的影响。方法建立METH急性毒性模型,同时利用谷氨酸转运体调节剂头孢曲松调控谷氨酸转运体的表达,尼氏染色实验观测神经元中尼氏小体的变化,利用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其谷氨酸转运体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METH急性给药组与盐水对照组相比,刻板行为明显增加(P<0.01),尼氏小体明显减少;伏隔核中GLT1和VGLUT1的表达增加分别为53.7%和102%(P<0.05);头孢曲松预防给药组与METH组相比,大鼠刻板行为明显减少,伏隔核中GLT1的表达增加36%(P<0.05);VGLUT1的表达下调56%(P<0.05);METH亚急性处理后,与盐水对照组相比,伏隔核中GLT1的蛋白表达增加40.9%,VGLUT1蛋白表达增加52.9%;预防给予头孢曲松后,头孢曲松预防给药组与METH组相比,GLT1和VGLUT1蛋白表达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 METH处理导致神经损伤,引起伏隔核中谷氨酸转运体的表达变化;头孢曲松能激活谷氨酸转运体的表达,缓解METH引起的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丙胺 头孢曲松 伏隔核 纹状体 GLT1 VGLU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块化多电平中压直流变换器的高可靠自供电架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楚杉 方恒 +3 位作者 龚青苑 李成敏 李武华 何湘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0-681,I0020,共13页
随着大容量中压直流配电技术的迅速发展,模块化多电平直流变换器受到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实现高可靠的辅助供电是实现直流变换器在中压直流配电场景中应用的关键技术瓶颈之一。为此,提出一种面向模块化多电平中压直流变换... 随着大容量中压直流配电技术的迅速发展,模块化多电平直流变换器受到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然而,实现高可靠的辅助供电是实现直流变换器在中压直流配电场景中应用的关键技术瓶颈之一。为此,提出一种面向模块化多电平中压直流变换器的高可靠自供电系统架构。该架构实现主控制器、子模块等辅电系统的中压直联馈电,从而无需额外低压直流电源,并且大幅提升系统启动速度。基于此架构设计,模块化多电平直流变换器的子模块控制器和旁路开关辅助供电均实现3倍冗余,提高系统容错运行的能力。在子模块电容预充电阶段,提出一种基于辅助电源自主控制的子模块电容均压方法,保证模块化多电平直流变换器可靠预充电。最终通过实验验证所提辅助供电系统架构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直流变换器 自供电 中压直联馈电 子模块电容均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双圈图的加权Kirchhoff指标
7
作者 李成敏 边红 +1 位作者 于海征 杨雪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73-1081,共9页
[目的]探究当图G是一个具有n+2个顶点的顶点赋权双圈图,且其中两个圈只有一个公共顶点时,图G的加权Kirchhoff指标公式.[方法]通过比较系数法和枚举法,首先对双圈图G中任意两个顶点v_(i)和v_(j)的分布情况进行分类,然后讨论在S(G)-v_(i)-... [目的]探究当图G是一个具有n+2个顶点的顶点赋权双圈图,且其中两个圈只有一个公共顶点时,图G的加权Kirchhoff指标公式.[方法]通过比较系数法和枚举法,首先对双圈图G中任意两个顶点v_(i)和v_(j)的分布情况进行分类,然后讨论在S(G)-v_(i)-v_(j)中不被n-匹配M所饱和的e-顶点的分布情况.[结果]经过对顶点v_(i)和v_(j)不同的3种分布情形进行详细分类讨论,本文得出的双圈图的加权Kirchhoff指标公式在每种情形下都成立,且这一结果将Li,Li和Yan等关于单圈图的相应结果推广到了具有两个圈且仅有一个公共顶点的双圈图上.[结论]针对两个圈只有一个公共顶点的双圈图的加权Kirchhoff指标公式可通过计算获得,并可通过其对应的顶点-边赋权剖分图S(G)^(ω*)及其相应子图的匹配权和来表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权Kirchhoff指标 双圈图 剖分图 完美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sAg阴性患者HBV隐匿性感染:1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袁琴 伍春霞 +7 位作者 刘飞飞 罗旗 刘何蕾 李成敏 郑洁 罗舒文 张聪 曾爱中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分析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2年3月—2014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就诊的HBs Ag阴性、HBV DNA在检测值以下的乙肝患者110例。采用高纯度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提取血清HBV DNA,采用巢式PCR对HBV基因组C、S... 目的分析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纳入2012年3月—2014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就诊的HBs Ag阴性、HBV DNA在检测值以下的乙肝患者110例。采用高纯度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提取血清HBV DNA,采用巢式PCR对HBV基因组C、S、X区进行扩增。对不同性别、年龄及血清学模式[单独抗-HBc(+)及抗-HBs(+)/抗-HBc(±)]患者,以及不同病因所致肝损害患者的OBI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以巢氏PCR结果2个或2个以上区段同时阳性判定为OBI,110例入选患者OBI阳性率为23.6%(26/110);不同性别、年龄段、血清学模式患者OBI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功能异常组OBI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35.1%vs 11.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明原因肝损害及有明确病因肝损害的OBI发生率分别为31.0%(9/29)和39.3%(11/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HBs Ag阴性患者中,OBI更易发生在有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当HBs Ag阴性患者肝损害原因不明时,应及时采用高灵敏HBV DNA检测方法以排除HBV隐匿性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聚合酶联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寄生电容和纹波电流的电压源型逆变器死区效应与补偿方法 被引量:5
9
作者 谢晔源 谢瑞 +2 位作者 李成敏 周志超 李武华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6-21,共6页
电压源型逆变器中固有的死区效应降低了输出电压的品质。为了精确补偿死区效应,需要建立死区效应导致的逆变器输出电压失真的精确模型。但是,已有死区效应模型没有考虑开关管等效并联电容和电感电流纹波对于死区效应的影响,导致死区补... 电压源型逆变器中固有的死区效应降低了输出电压的品质。为了精确补偿死区效应,需要建立死区效应导致的逆变器输出电压失真的精确模型。但是,已有死区效应模型没有考虑开关管等效并联电容和电感电流纹波对于死区效应的影响,导致死区补偿结果难以优化。本文通过详细分析和推导,发现寄生电容和纹波电流会影响输出电压的精度,并给出了输出电压误差的精确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一种在线、自适应的死区精确补偿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证明了本文分析的正确性和死区补偿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源型逆变器 死区效应补偿 寄生电容 纹波电流 电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端口网络PEEC法的功率模块寄生电感快速提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宇 陈宇 +4 位作者 高洪艺 李成敏 罗皓泽 李武华 何湘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60-270,共11页
数值优化为功率半导体模块实现低感与均流设计提供了灵活有效的新途径,但同时也对模块整体与分布电感的评估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适应寻优计算需求,基于部分元等效电路(partial element equivalent circuit,PEEC)理论,提出一种基于... 数值优化为功率半导体模块实现低感与均流设计提供了灵活有效的新途径,但同时也对模块整体与分布电感的评估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适应寻优计算需求,基于部分元等效电路(partial element equivalent circuit,PEEC)理论,提出一种基于多端口网络模型的功率模块布局电感快速提取方法。该方法通过构建与芯片导通状态无关的多端口网络模型,从而将模块整体和分布电感的提取问题由多次大规模PEEC求解转化为单次预处理分解加端口网络求解。此外,为减少微元数量,针对模块线路的平面注入结构,对键合线、金属层直行区和注入区使用分区域离散策略。算例分析和实验验证表明,所提方法计算误差小于5%,满足工程应用需求,计算时间相比ANSYSQ3D软件减少85%以上,适合用于功率模块的快速寻优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模块 寄生电感 部分元等效电路 多端口网络模型 分区域离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9例不明原因肝功异常患者血清HBV痕量基因检测及其阳性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琴 刘飞飞 +4 位作者 罗旗 刘何蕾 李成敏 郑洁 曾爱中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494-1496,共3页
目的检测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伴各型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的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探讨其临床特征。方法用巢式PCR扩增69例不明原因肝功异常患者的血清HBV C、S、X基因片段,并分析与总结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生化... 目的检测不明原因肝功能异常患者(伴各型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的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探讨其临床特征。方法用巢式PCR扩增69例不明原因肝功异常患者的血清HBV C、S、X基因片段,并分析与总结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生化和血清学特点。结果 69例不明原因肝损害患者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检出13例,检出率为18.84%,以大于40岁的男性为主。在检出的13例患者中,10例(76.92%)仅有轻微乏力、食欲减退症状,9例(69.23%)总胆红素值正常或轻度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有不同程度的异常,10例(76.92%)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模式为HBs Ab(-)/HBc Ab(+)/HBe Ab(±)。结论乙型肝炎病毒的隐匿性感染是不明原因肝功异常的原因之一,其所致的肝炎临床症状轻微,血清学模式呈多样性,生化以不同程度的转氨酶升高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异常 乙型肝炎病毒 隐匿性 巢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轻轨大堰基地挡土墙变形原因分析
12
作者 胡志耘 周庆人 +2 位作者 成维新 李成敏 刘世杰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6期64-65,68,共3页
通过观察挡墙变形裂缝和分析测量数据 ,对大面积堆载引起的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进行了阐述 ,指出填土地基在压实处理时的不均匀性 ,造成局部地基强度偏低 ,雨季地表水体下渗 ,降低了土体强度是引起挡墙局部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根据... 通过观察挡墙变形裂缝和分析测量数据 ,对大面积堆载引起的地基不均匀沉降的原因进行了阐述 ,指出填土地基在压实处理时的不均匀性 ,造成局部地基强度偏低 ,雨季地表水体下渗 ,降低了土体强度是引起挡墙局部不均匀沉降的主要原因。根据实际情况 ,提出了立即封闭地表、减少水体下渗、适当增加挖孔桩配筋量、建立观测网、实施有效监测的处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轻轨 填土地基 挡土墙 变形 压实处理 不均匀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桥结构中的SiC MOSFET串扰电压建模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陈滢 李成敏 +4 位作者 鲁哲别 罗皓泽 李楚杉 李武华 何湘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75-1786,共12页
SiC MOSFET凭借着低开关损耗、高工作频率与高工作温度点等优点,逐渐在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与高温的应用场合取代传统的硅功率器件。然而,在高速开关中带来的栅极串扰现象严重制约SiC器件的开关速度。传统的串扰抑制方法重点关注由栅极... SiC MOSFET凭借着低开关损耗、高工作频率与高工作温度点等优点,逐渐在高效率、高功率密度与高温的应用场合取代传统的硅功率器件。然而,在高速开关中带来的栅极串扰现象严重制约SiC器件的开关速度。传统的串扰抑制方法重点关注由栅极–漏极寄生电容引入的干扰电压,往往通过减小驱动回路阻抗的方式来降低串扰电压。该文基于SiC MOSFET器件的开关模态,提出考虑共源电感的分段线性化串扰电压模型。该模型基于器件数据手册及双脉冲实验提取的参数,考虑栅极–漏极电容、共源电感、体二极管反向恢复等非理想因素的影响。对比不同电压点、电流点与电阻值下实验与模型的输出结果。该模型表明,串扰电压是由器件栅极–漏极电容、共源电感与驱动回路阻抗共同作用的结果。单一降低驱动回路阻抗的方式对串扰电压的抑制效果有限。基于提出的模型,该文给出串扰电压抑制的指导方法,可直接用于SiC MOSFET驱动电路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MOSFET 串扰 共源电感 SiC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28B基因多态性以及表达水平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罗旗 伍春霞 +5 位作者 李成敏 袁琴 郑洁 刘飞飞 罗红春 曾爱中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5-339,共5页
目的:探索白细胞介素28B(interleukin-28B,IL-28B)在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抗病毒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到46例CHC患者的抗凝全血,采用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检测IL-28B单核甘酸多态性位点rs8099917。同时收集1... 目的:探索白细胞介素28B(interleukin-28B,IL-28B)在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CHC)患者抗病毒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到46例CHC患者的抗凝全血,采用多重高温连接酶检测反应检测IL-28B单核甘酸多态性位点rs8099917。同时收集12例健康者血清,46例CHC患者初治时的血清及治疗后12周时其中44例CHC患者的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IL-28B水平,并与肝功能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在46例CHC患者中,rs8099917 TT基因型约占87.0%(40/46),rs8099917 GT基因型约占13.0%(6/46)。血清IL-28B水平在CHC组与健康组,基因1b型与非1b型CHC患者组,高病毒载量与低病毒载量组及rs8099917 TT基因型组与GT基因型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血小板之间无相关性。2血清IL-28B在44例CHC治疗后12周达到早期病毒学应答(early virological response,EVR)组比未达到EVR组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重庆地区的CHC患者rs8099917基因型以TT型为主。血清IL-28B在rs8099917 TT基因型组与GT基因型组表达虽无差别,但对CHC患者的EVR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8B 单核苷酸多态性 慢性丙型肝炎 治疗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致发光效应的非接触式碳化硅MOSFET结温在线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冒俊杰 高洪艺 +3 位作者 李成敏 罗皓泽 李武华 何湘宁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92-1102,共11页
碳化硅(silicon carbide,SiC)金属半导体场效应管(metal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MOSFET)以其优异的材料特性成为一种很有前景的高功率密度和效率的器件,其工作结温是评估器件运行可靠性的关键指标。文中提出一种基于SiC... 碳化硅(silicon carbide,SiC)金属半导体场效应管(metal semiconductor field effect transistor,MOSFET)以其优异的材料特性成为一种很有前景的高功率密度和效率的器件,其工作结温是评估器件运行可靠性的关键指标。文中提出一种基于SiC MOSFET体二极管电致发光效应的非接触式的在线结温检测方法。首先从理论角度分析SiC MOSFET体二极管电致发光的原理,并对电致发光的光谱特性进行研究,分析和比较可用于结温测量的3种温敏光参数。其次通过检测具备负温度系数的发光峰光强,并辅以对SiC MOSFET体二极管导通电流的检测,实现了结温的动态提取,检测分辨率达3.1mV/℃。并且在Buck电路中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检测误差在±3℃以内。该方法基于SiC MOSFET体二极管的电致发光检测,具备固有电气隔离的特点,特别适用于高压应用场合下SiC MOSFET的非接触式结温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发光效应 SiC MOSFET 可靠性 温敏光参数 结温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戏化理论在运动类APP中的设计应用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王腾 李成敏 +1 位作者 吴剑锋 白楠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48-52,共5页
目的以提升用户运动动机,增强自我监督为目标,探索游戏化设计理论在运动类APP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对游戏化理论的发展进行梳理,从目标、控制、反馈、互动场所和互动工具等方面提出移动应用的游戏化设计模型。同时,针对现有运动类APP在用... 目的以提升用户运动动机,增强自我监督为目标,探索游戏化设计理论在运动类APP中的应用方法。方法对游戏化理论的发展进行梳理,从目标、控制、反馈、互动场所和互动工具等方面提出移动应用的游戏化设计模型。同时,针对现有运动类APP在用户行为动机驱动不足的问题,给出具体的游戏化设计应用原则,并以"有跑步欲望而无法坚持跑步"的大学生用户为例,对跑步运动APP的功能模块和信息框架进行了设计。结论垂直细分用户群体,以提升用户情感体验为核心,结合外部刺激实现外在动机内在化,是游戏化理论在运动类APP中设计应用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化理论 运动APP 动机 情感体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二分类器的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子模块开路故障检测方法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杨贺雅 邢纹硕 +4 位作者 陈聪 张伟 李成敏 向鑫 李武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916-3927,共12页
随着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multilevel converter,MMC)应用领域的日益扩展,其子模块的开路故障引起了更多关注。为了诊断子模块开路故障,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machinelearning,ML)的故障检测和定位策略。根据开路故障特性,文... 随着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multilevel converter,MMC)应用领域的日益扩展,其子模块的开路故障引起了更多关注。为了诊断子模块开路故障,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机器学习(machinelearning,ML)的故障检测和定位策略。根据开路故障特性,文中选择子模块电容器电压作为故障检测的关键指标,然后引入一种从电压数据中提取时域特征的方法,以构造用于有监督学习分类器的样本。在对随机森林的分类器进行样本训练后,检测策略实时电压数据的特征量判断每个子模块的工作状态。所提出的策略可快速准确地定位故障子模块,而无需添加额外的传感器或构建电路的数学模型。最后,通过三相MMC实验平台验证所提出的开路故障检测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开路故障检测 时域特征提取 随机森林 二分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位置对光谱椭偏仪膜厚测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季鹏 杨乐 +2 位作者 陈鲁 李成敏 张嵩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19-823,共5页
膜厚测量是半导体芯片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介绍了工业级膜厚测量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以聚焦光谱椭偏仪为实验平台,在光学聚焦位置附近(±5μm范围),通过连续改变晶圆聚焦高度,定量测量了多个标准厚度热氧化硅薄膜样品的... 膜厚测量是半导体芯片制备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介绍了工业级膜厚测量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技术要求。以聚焦光谱椭偏仪为实验平台,在光学聚焦位置附近(±5μm范围),通过连续改变晶圆聚焦高度,定量测量了多个标准厚度热氧化硅薄膜样品的膜厚与多次测量的静态重复性指标,揭示了测量厚度对聚焦高度较强的依赖关系和静态重复性对聚焦高度变化的不敏感。根据实验数据,定量分析得出在1.3~1.5μm聚焦重复性条件下,宽谱椭偏仪可以达到的膜厚检测重复精度极限为0.01~0.012 nm。因此提高聚焦重复性是改进重复精度这一指标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芯片 膜厚测量 光学仪器 聚焦 重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春季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桑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河南点)报告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新 张跃亭 +5 位作者 杨四同 李成敏 袁颖 张国恒 梁继秋 张静 《北方蚕业》 2011年第1期29-31,共3页
2010年春对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的3对桑蚕新品种进行了实验室鉴定,调查了其饲育成绩及饲育特点,并对品种进行了概述和分析。
关键词 桑蚕 品种鉴定 北方蚕区 河南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