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双相抑郁障碍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李恒芬 祁富生 贾福军 《上海精神医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2-133,145,共3页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单、双相抑郁障碍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检测 35例单相抑郁、2 3例双相抑郁和 30名健康对照的血清IL 2、sIL 2R、IL 10、IL 12水平。结果 单相组血清IL 2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双相组 (P <0...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在单、双相抑郁障碍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检测 35例单相抑郁、2 3例双相抑郁和 30名健康对照的血清IL 2、sIL 2R、IL 10、IL 12水平。结果 单相组血清IL 2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双相组 (P <0 0 5 ) ;血清IL 2水平降低与抑郁症的病程和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单相抑郁和双相抑郁间可能存在着不同的免疫学机制 ,在单相抑郁中存在免疫激活现象 ,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细胞因子 白介素2 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蛋白基因多态性和心境障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恒芬 谢光荣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79-180,183,共3页
关键词 心境障碍 G蛋白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6与精神分裂症
3
作者 李恒芬 张晓曼 焦新彩 《中原精神医学学刊》 2001年第4期242-244,共3页
白介素—6(IL—6)是临床免疫学研究较多的细胞因子之一。近年来,有关其与精神分裂症关系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特别是分子遗传学方法的渗透,为探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开辟了新的途径,现就其研究现状加以综述。 一、IL—6的生成与生物活性 IL... 白介素—6(IL—6)是临床免疫学研究较多的细胞因子之一。近年来,有关其与精神分裂症关系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特别是分子遗传学方法的渗透,为探明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开辟了新的途径,现就其研究现状加以综述。 一、IL—6的生成与生物活性 IL—6和B细胞刺激因子—2(B cellstimulating factor—2,BSF—2)、IFNβ_2和B细胞分化因子(B cell differentiation factor,BCDF)是同一种物质,分子量为21kd和26kd。IL—6来源于不同的组织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6 精神分裂症 细胞因子 生物活性 分子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期焦虑与抑郁共病患者的睡眠质量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祁富生 李恒芬 贾福军 《上海精神医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47-349,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焦虑与抑郁障碍共病患者的睡眠质量,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理论 依据。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焦虑情绪的严重程度,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抑郁情绪的 严重程度,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别对37例老年... 目的 探讨老年焦虑与抑郁障碍共病患者的睡眠质量,为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理论 依据。方法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焦虑情绪的严重程度,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抑郁情绪的 严重程度,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分别对37例老年期焦虑与抑郁共病、22例老年期焦虑症和 23例老年期抑郁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定,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共病组入睡时间、催眠药物、 PSQI总分明显高于抑郁组(F值分别18.23,14.56,16.33,P<0.00);而睡眠障碍得分高于焦虑组(F= 2.127,P<0.05)。比较共病组病期、SDS、SAS与PSQI各成分间的相关性发现,病期与入睡时间、总分呈 负相关关系(P<0.05),SAS与入睡时间、催眠药物和PSQI总分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老 年期焦虑抑郁共病比老年期抑郁症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更突出,其焦虑情绪与入睡困难和药物的使用 情况更为密切,提示在老年期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需改善睡眠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期 焦虑 抑郁症状 睡眠质量 睡眠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期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恒芬 《中原精神医学杂志》 1995年第2期118-119,共2页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社会的老龄化,老年划抑郁症发病率逐渐升高,医学界对此病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现总结到目前为此国内外的研究概况如下:
关键词 老年 抑郁症 病因 流行病学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的应用 被引量:14
6
作者 杨世昌 李恒芬 +1 位作者 张迎黎 顾仁俊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35-236,共2页
关键词 国外医学 临床考试 客观结构化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胺氧化酶-A基因与汉族精神分裂症关联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胡宪章 李恒芬 +3 位作者 周儒伦 周朝凤 贾福军 陈昌惠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2年第3期193-196,共4页
目的 :探讨汉族精神分裂症与单胺氧化酶 A基因的关系。方法 :对 42个有 2名以上符合ICD 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父母健在而且不都有精神分裂症病史的汉族家系进行MAO A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 :MAO A等位基因频度和基因型频度在父母组、... 目的 :探讨汉族精神分裂症与单胺氧化酶 A基因的关系。方法 :对 42个有 2名以上符合ICD 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父母健在而且不都有精神分裂症病史的汉族家系进行MAO A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 :MAO A等位基因频度和基因型频度在父母组、非患病同胞组和患病同胞组之间无差异 ,但存在性别差异。A2等位基因具有传递不平衡性。A2 /A2基因型与妄想、思维障碍和情感障碍关系密切。结论 :本文支持精神分裂症基因位于假性常染色体的假说。对于本研究中的汉族精神分裂症来说 ,MAO A功能异常可能导致精神分裂症症状 ,但不能排除MA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胺氧化酶-A基因 汉族 精神分裂症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教学中的问题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杨世昌 白婕 李恒芬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367-368,共2页
关键词 临床教学 医学生 就业 技能培训 教学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精神病药物源性肥胖女性患者性激素水平对比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传升 李恒芬 +1 位作者 李梅香 崔桂梅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7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女性抗精神病药物源性肥胖的性激素水平及其发病机理。方法采用磁性分离酶联免疫对抗精神病药物源性肥胖的44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4例非肥胖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催乳素、雌二醇、睾酮,以及身高、体重、体型指数进行测评分... 目的探讨女性抗精神病药物源性肥胖的性激素水平及其发病机理。方法采用磁性分离酶联免疫对抗精神病药物源性肥胖的44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4例非肥胖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催乳素、雌二醇、睾酮,以及身高、体重、体型指数进行测评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清催乳素、睾酮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7.71,9.29,P<0.01),雌二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5.92,P<0.01)。两组血清催乳素水平均与体型指数呈正相关(P<0.05);雌二醇水平均与体型指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抗精神病药物源性肥胖的女性患者存在性激素水平异常,而性激素异常可能是抗精神病药物源性体重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物 女性 性激素 肥胖 磁性分离酶联免疫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6、10、12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
10
作者 贾福军 李恒芬 +3 位作者 王新友 赵慧芳 师天元 张红亚 《上海精神医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5-67,共3页
目的 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IL-6、IL-10和IL-12水平,探讨其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5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9例健康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检测其血浆IL-6、IL-10、IL-12水平,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 目的 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IL-6、IL-10和IL-12水平,探讨其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对5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9例健康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SIA)检测其血浆IL-6、IL-10、IL-12水平,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症状特征。结果 患者组血浆IL-12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皇正相关;阴性症状组患者IL-6水平明显高于阳性症状组和正常对照组,而其IL-10水平则低于阳性症状组;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者血浆IL-10水平明显低于慢性起病组。 结论 精神分裂症存在细胞免疫异常,IL-12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IL-6和IL-10则与其部分临床特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6 白介素-10 白介素-12 精神分裂症 临床特征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慢性应激对大鼠中枢神经肽Y腺苷酸环化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纪猛 李恒芬 谢正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93-197,共5页
目的探讨急、慢性应激对大鼠行为及不同脑区神经肽Y、腺苷酸环化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急性应激组、慢性应激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用强迫游泳和空瓶刺激分别制作急性和慢性应激模型,采用开野实验箱观察各组大... 目的探讨急、慢性应激对大鼠行为及不同脑区神经肽Y、腺苷酸环化酶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急性应激组、慢性应激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用强迫游泳和空瓶刺激分别制作急性和慢性应激模型,采用开野实验箱观察各组大鼠进入中央格次数、停留时间、外周格子数、修饰次数、粪便粒数;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大鼠神经肽Y、腺苷酸环化酶在前额叶皮质,海马CA3区,纹状体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开野实验箱中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指标显示,三组进入中央格次数、停留时间、外周格子数及修饰次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F=2.31、2.76、4.20、4.37,P<0.01~0.05)。神经肽Y表达水平急、慢性应激组在前额叶皮质、纹状体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F=7.37、4.60,P<0.01),在海马CA3区慢性应激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急性应激组无显著性变化。腺苷酸环化酶在慢性应激组大鼠的前额叶皮质,海马CA3,纹状体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急性应激组大鼠在纹状体表达有所增加(P<0.05)。急性应激组大鼠前额叶皮质,纹状体腺苷酸环化酶的表达和该组大鼠在开野实验箱中的停留时间,修饰次数成显著正相关(r=0.944、0.944、0.868、0.783)。结论强迫游泳和空瓶应激可诱导大鼠情绪障碍,神经肽Y、腺苷酸环化酶与情绪有关,前额叶皮质、纹状体腺苷酸环化酶的表达在急性应激状态的生理改变中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前额叶皮质 海马 纹状体 神经肽Y 腺苷酸环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必利治疗内源性抑郁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宪章 赵学鼎 +4 位作者 李恒芬 许志亮 冯砚国 成军 方润领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1995年第1期20-21,63,共3页
双盲对照对39例内源性抑郁进行4周观察,目的在于研究低剂量舒必剂对内源性抑郁的疗效。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TESS)量表评定。结果发现舒必利组与阿米替林组相比HAMD因子分减分量在第2周、第4周末无差异;TESS量表植物神经系... 双盲对照对39例内源性抑郁进行4周观察,目的在于研究低剂量舒必剂对内源性抑郁的疗效。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TESS)量表评定。结果发现舒必利组与阿米替林组相比HAMD因子分减分量在第2周、第4周末无差异;TESS量表植物神经系副反应较少。本文认为低剂量舒必利与阿米替林近期抗抑郁作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必利 内源性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必利治疗内源性抑郁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宪章 赵学鼎 +2 位作者 李恒芬 许志亮 冯砚国 《中原精神医学学刊》 2001年第2期84-85,125,共3页
为研究低剂量舒必利对内源性抑郁的疗效,对39例内源性抑郁进行四周双盲对照,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发现,舒必利组与阿米替林组相比HAMD因子分减分量在第二周、第四周末无差异;TESS量表植物神经系副反应较少。
关键词 舒必利 内源性抑郁 双盲对照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抽搐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5—HT及MAO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学鼎 李恒芬 +3 位作者 张志华 李鹤展 张秀明 尹景岗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1995年第1期15-16,62-63,共4页
本研究对1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第1次和第6次电抽搐治疗(ECT_1和ECT_6)前15'及后5'、15'、30'、45'、60'、90'血清MAO、5-HT浓度进行监测,结果ECT_1、ECT_6治疗后5-HT浓度迅速升高,5'达高峰、约60'后... 本研究对1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第1次和第6次电抽搐治疗(ECT_1和ECT_6)前15'及后5'、15'、30'、45'、60'、90'血清MAO、5-HT浓度进行监测,结果ECT_1、ECT_6治疗后5-HT浓度迅速升高,5'达高峰、约60'后恢复。MAO持续增高至30',约90'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抽搐(ECT) 精神分裂症 5-HT MA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等医学教育护理专业自学考试临床实习分析
15
作者 赵慧芳 李恒芬 崔二龙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4年第1期64-65,共2页
目的 探讨高等医学教育护理专业自学考试临床实习状况。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43名高等医学教育护理专业自学考试人员的临床实习进行调查,并与实习期满的考试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理论知识自我评价与护士长评价综合分析优秀23名(53.4%),达... 目的 探讨高等医学教育护理专业自学考试临床实习状况。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43名高等医学教育护理专业自学考试人员的临床实习进行调查,并与实习期满的考试成绩进行比较。结果 理论知识自我评价与护士长评价综合分析优秀23名(53.4%),达标20名(46.5%);操作技能优秀21名(48.8%),达标20名(46.5%),未达标2名(4.6%);个人素质优秀13名(30.2%),达标20名(46.5%),未达标10名(23.2%)。培训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优秀41名(95.3%),达标2名(4.6%);技能考评优秀36名(83.7%),达标7名(16.2%)。实习期末理论和技能项目优秀达标率较高,考试成绩明显高于问卷调查结果(P<0.05)。结论 “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护理专业临床实习考核大纲”内容不十分完善,建议进一步改进实习阶段的培养目标和管理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自学考试 临床实习 考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