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尺度时频域学习的多元长时间序列预测
1
作者 衡红军 李怡欣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8-142,共15页
针对现有多元长时间序列预测模型中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仅利用单周期尺度时域信息无法捕捉序列的长期时间依赖关系,二是难以捕捉到有效的多元依赖关系。基于多层感知机,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时频域学习的多元长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模型... 针对现有多元长时间序列预测模型中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仅利用单周期尺度时域信息无法捕捉序列的长期时间依赖关系,二是难以捕捉到有效的多元依赖关系。基于多层感知机,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尺度时频域学习的多元长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模型首先基于傅里叶变换自适应寻找序列的不同周期作为多个尺度;然后针对每个尺度,通过序列分解,分别进行时域和频域两阶段的学习,获取序列的局部和全局时间依赖关系;随后再依据变量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自适应建模多元序列的变量依赖关系;最后,对各尺度中不同的序列分解项应用不同的聚合方法,实现多尺度信息的互补融合。在七个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该模型在超过90%的测试中位于最优或次优水平。与基于序列分解的线性模型DLinear相比,MSE实现了11%的平均降低和49.22%的最大降低,MAE实现了10%的平均降低和33.03%的最大降低。此外,模型在有效提升预测精度的同时,具有更高的运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 时间序列 时频域 多尺度 序列分解 多层感知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型家具用重组竹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腊梅 马红霞 +2 位作者 谢桂军 李怡欣 李万菊 《林产工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12,共8页
本研究采用低温固化环保型酚醛树脂为胶黏剂制备重组竹板材,探索热压温度、施胶量和板材密度对重组竹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热压温度为125℃时,板材芯层温度即能达到胶黏剂的固化温度范围,且此条件下的板材密度均匀性、理化... 本研究采用低温固化环保型酚醛树脂为胶黏剂制备重组竹板材,探索热压温度、施胶量和板材密度对重组竹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热压温度为125℃时,板材芯层温度即能达到胶黏剂的固化温度范围,且此条件下的板材密度均匀性、理化力学性能以及各项性能的稳定性更优。然而,热压温度升高对性能的改善不明显。当施胶量达到8.6%以上时,重组竹的密度可达到1.00 g/cm^(3),物理力学性能较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竹 低温固化环保型酚醛树脂 施胶量 制备工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油茶饼粕多糖组成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怡欣 张盟雨 +4 位作者 王颂 王静 张应中 谢桂军 李兴伟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6-131,136,共7页
提出并对比了3种分析油茶饼粕多糖组成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氨基柱-折光示差检测器法、氨基柱-串级质谱法、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柱前衍生-C18柱-紫外检测器法(柱前衍生法)。综合考虑分离效果、灵敏度、仪器成本等因素,最终选定... 提出并对比了3种分析油茶饼粕多糖组成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氨基柱-折光示差检测器法、氨基柱-串级质谱法、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柱前衍生-C18柱-紫外检测器法(柱前衍生法)。综合考虑分离效果、灵敏度、仪器成本等因素,最终选定柱前衍生法。柱前衍生法可同时测定油茶饼粕多糖中的鼠李糖、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木糖、阿拉伯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系数>0.99),检出限为0.02~0.29 mg/L,定量限为0.06~0.96 mg/L;单糖及糖醛酸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77.2%~111.9%、60.1%~87.0%;峰面积日内精密度为0.08%~3.77%,日间精密度为0.39%~17.15%。利用柱前衍生法检测油茶饼粕多糖样品,结果显示所检的4个样品中均含有5种或6种单糖及2种糖醛酸,且含量最高的组分均为葡萄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饼粕多糖 单糖 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 柱前衍生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麻竹笋及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与风险评价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怡欣 谢桂军 +2 位作者 李腊梅 曹永建 李兴伟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0年第6期103-109,共7页
在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清远市英德市、清远市清新区内共采集了79批次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笋及其产地土壤样品,分析重金属(铬、铜、铅)含量。结果显示土壤样品中铬、铜、铅含量平均值依次为38.6、23.1、30.3 mg/kg,参照GB 1561... 在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清远市英德市、清远市清新区内共采集了79批次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笋及其产地土壤样品,分析重金属(铬、铜、铅)含量。结果显示土壤样品中铬、铜、铅含量平均值依次为38.6、23.1、30.3 mg/kg,参照GB 15618—2018标准,达标率分别为100%、93.7%、96.2%;综合污染指数表明,土壤污染程度为安全、警戒、轻污染的批次分别占84.8%、10.1%、5.1%,无中污染或重污染批次。麻竹笋样品中铬、铜、铅含量平均值依次为0.19、3.57、0.054 mg/kg,参照GB 2762—2017标准,铬、铅达标率分别为100%、87.3%;目标危害系数法评估显示,麻竹笋中3种重金属对暴露成人人群的健康无明显风险;麻竹笋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铜>铬≥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竹笋 产地土壤 重金属 内梅罗污染指数 目标危害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防腐木材中戊唑醇含量的不确定度评估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怡欣 陈利芳 +2 位作者 李兴伟 马红霞 何雪香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6年第6期25-28,共4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防腐木材中的戊唑醇含量。分析了测定过程中由样品称取质量、样品前处理定容体积、标准溶液质量浓度、液相色谱仪定量重复性、平行试验重复性产生的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确定了防腐木材样品中戊唑醇含量不确定...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防腐木材中的戊唑醇含量。分析了测定过程中由样品称取质量、样品前处理定容体积、标准溶液质量浓度、液相色谱仪定量重复性、平行试验重复性产生的不确定度的计算方法,确定了防腐木材样品中戊唑醇含量不确定度的最终合成与表示为(494±64)μg/g(k=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防腐木材 戊唑醇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木基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怡欣 曹永建 +3 位作者 马红霞 谢桂军 李兴伟 李万菊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7年第6期114-118,共5页
桉树作为我国主要的人工林树种之一,具有品种多、生长速度快等优点,在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矛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桉木存在高生长应力、节疤、易变形开裂等劣势,目前工业上主要用作纸浆、纤维板或胶合板和单板层积材的芯板,其利用方式... 桉树作为我国主要的人工林树种之一,具有品种多、生长速度快等优点,在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矛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桉木存在高生长应力、节疤、易变形开裂等劣势,目前工业上主要用作纸浆、纤维板或胶合板和单板层积材的芯板,其利用方式单一,附加值较低。近年来研究者们以桉木与塑料、竹材等材料为原料制备复合材料,展现出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力学性能、阻燃性、抗菌性等性能,有效地提高了桉木的利用价值,拓宽了桉木在人造板、集装箱等领域的应用。文章分别介绍了桉木/塑料、桉木/竹、桉木/水泥、桉木/无机物4种复合材料,并对其制备工艺、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木基复合材料 木塑复合 木竹复合 桉木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消耗、经济增长和碳排放之间的关联分析——基于亚太八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90
7
作者 牛叔文 丁永霞 +2 位作者 李怡欣 罗光华 牛云翥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19,80,共9页
处理好发展与减排的关系现实意义重大。本文以亚太八国为对象,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1971-2005年间能耗、GDP和CO2排放的关系。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由此建立的面板回归模型显示,发达国家的碳排放基数和能源利用效率高,... 处理好发展与减排的关系现实意义重大。本文以亚太八国为对象,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1971-2005年间能耗、GDP和CO2排放的关系。结果表明,三者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由此建立的面板回归模型显示,发达国家的碳排放基数和能源利用效率高,单位能耗和单位GDP排放的CO2低,而发展中国家则相反。我国的能耗和碳排放指标优于其它3个发展中国家,但次于发达国家。为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寻求主动,我国应积极转换能源结构,通过技术进步提高用能效率,促进节能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太八国 能源消耗 碳排放 面板数据模型 面板误差修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热处理对尾叶桉木材颜色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曹永建 李兴伟 +2 位作者 王颂 李怡欣 李万菊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8年第1期18-20,共3页
热处理可改变木材的颜色,使其由原来的浅色系逐渐过渡到咖啡色乃至深褐色。以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以180~220℃、处理时间1~5 h的条件对其进行高温热改性处理。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 热处理可改变木材的颜色,使其由原来的浅色系逐渐过渡到咖啡色乃至深褐色。以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木材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以180~220℃、处理时间1~5 h的条件对其进行高温热改性处理。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和处理温度的升高,木材的总体色差ΔE*和色相差ΔH*逐渐增大,而色饱和度差值ΔC*逐渐减小,表明热处理后尾叶桉木材的颜色由原色逐步过渡到深褐色。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0.01水平上,热处理温度和时间均对木材颜色变化有显著影响,热处理温度对桉树木材颜色变化的影响要比热处理时间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尾叶桉 色饱和度 总体色差 色相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背景下的政府角色探析——以成渝经济区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罗哲 李怡欣 李俊领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9期48-51,共4页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职业教育对区域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这一作用的有效发挥,需要政府发挥其引导与支持作用,修补立法缺陷,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全面构建质量监控体系,促进职业院校的教育创新,以此推动区...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职业教育对区域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显现。这一作用的有效发挥,需要政府发挥其引导与支持作用,修补立法缺陷,完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全面构建质量监控体系,促进职业院校的教育创新,以此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成渝经济区 政府角色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对桉树木材抗湿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曹永建 王颂 +4 位作者 李怡欣 李兴伟 王剑菁 谢桂军 李万菊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7年第6期20-23,共4页
热处理是显著提高木材尺寸稳定性的重要途径之一。该研究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以处理温度180~220℃、处理时间1~5 h等不同组合条件在真空度为-0.08 MPa的密闭容器内对木材进行热处理,测定了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尾巨桉(E... 热处理是显著提高木材尺寸稳定性的重要途径之一。该研究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方法,以处理温度180~220℃、处理时间1~5 h等不同组合条件在真空度为-0.08 MPa的密闭容器内对木材进行热处理,测定了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la)、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巨桉(E.grandis)3种木材的体积从全干至全湿过程中的体积变化率。结果表明,尾叶桉、尾巨桉、巨桉3种木材的抗湿胀性能分别提高了6.60~59.27、6.72~64.91和11.85~60.02个百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桉树 抗湿胀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及产区对铁皮石斛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曹永建 赖敏婷 +4 位作者 李怡欣 吴小燕 高婕 李兴伟 曾雷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1年第6期93-98,共6页
分别采集广东、广西、浙江、福建、云南、海南等地人工栽培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样品38份,种植模式涵盖大棚种植、仿野生附树种植和仿野生石壁种植。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或不同产区的铁皮石斛中水分、粗多糖、灰分以及... 分别采集广东、广西、浙江、福建、云南、海南等地人工栽培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样品38份,种植模式涵盖大棚种植、仿野生附树种植和仿野生石壁种植。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或不同产区的铁皮石斛中水分、粗多糖、灰分以及浸出物的含量相差不大,分布范围分别为78.64%~83.40%、30.38%~33.44%、3.46%~5.32%和4.58%~5.72%。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或不同产区对铁皮石斛活性成分含量变化影响不显著,表明铁皮石斛在不同基质环境下,其自身组分的含量变化不大。各产区铁皮石斛鲜条中重金属镉(Cd)和铅(Pb)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序的超标,最大超标量分别达到2.1倍和54.9倍。建议各地区加强对铁皮石斛重金属含量安全监管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皮石斛 栽培方式 原产区 活性成分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地松与湿加松松脂成分特性的差异 被引量:8
12
作者 车晓亮 沈亮升 +5 位作者 郭文冰 刘天颐 陈利芳 李怡欣 赵奋成 徐社阳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1年第1期13-18,共6页
湿加松Pinus elliottii × P.caribaea及其母本湿地松P.elliottii是我国南方重要的脂材两用商品林树种。研究通过比较二者松脂成分与特性的差异,分析湿加松成为广东采脂优势树种的潜力。以广东台山种子园20年生的湿地松与湿加松子... 湿加松Pinus elliottii × P.caribaea及其母本湿地松P.elliottii是我国南方重要的脂材两用商品林树种。研究通过比较二者松脂成分与特性的差异,分析湿加松成为广东采脂优势树种的潜力。以广东台山种子园20年生的湿地松与湿加松子代测定林为材料,割脂采集松脂样品,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二者松脂成分差异;同时,通过高压蒸汽蒸馏松脂获得松香和松节油,并将以上的松香进行深加工获得138#和145#松香树脂,以及其调配得到的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IS),并根据标准测定松香得率与软化点,以了解深加工产品的物理性质。湿加松与湿地松松脂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其中β-蒎烯、β-水芹烯、海松酸、去氢枞酸和枞酸呈显著性差异。湿加松的β-水芹烯、去氢枞酸和枞酸含量高于湿地松,而β-蒎烯和海松酸含量低于湿地松。两者的松香软化点存在显著差异,并且湿加松的松香软化点高于湿地松。湿加松与湿地松松脂的主要成分一致但相对含量存在差异,说明湿加松松脂具备母本湿地松松脂的特性;此外,湿加松的松香软化温度高于湿地松,其调配的SIS具备更好的耐低温性能和增粘性,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松 湿加松 松脂成分 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化改性竹材的物理力学性能及防霉性能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万菊 李怡欣 +2 位作者 李兴伟 何雪香 曹永建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13,共4页
为了改善竹材及竹制品防霉和防蓝变性能,同时提高竹材尺寸稳定性,以低分子量不饱和酸、脂溶液为塑化改性剂,通过真空加压浸渍处理工艺进行竹材改性处理,并对竹材的物理、力学及防霉性能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改性后竹材的一次增重率达25.... 为了改善竹材及竹制品防霉和防蓝变性能,同时提高竹材尺寸稳定性,以低分子量不饱和酸、脂溶液为塑化改性剂,通过真空加压浸渍处理工艺进行竹材改性处理,并对竹材的物理、力学及防霉性能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改性后竹材的一次增重率达25.6%:尺寸稳定性和顺纹抗压强度大幅提高:对霉菌及蓝变菌的防治效力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材 塑化改性 防霉性 尺寸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铜马尾松热处理锯材的防霉特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赖敏婷 谢桂军 +3 位作者 李万菊 李腊梅 李怡欣 曹永建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3-69,共7页
以大尺寸马尾松锯材为研究对象,预先用含铜浸渍液处理锯材后,再结合木材热处理技术,基于液相还原反应原理使马尾松锯材内原位生成纳米单质铜,制得含铜马尾松热处理锯材,并采用XRD、XPS、糖分含量分析、pH分析技术手段,研究含铜马尾松热... 以大尺寸马尾松锯材为研究对象,预先用含铜浸渍液处理锯材后,再结合木材热处理技术,基于液相还原反应原理使马尾松锯材内原位生成纳米单质铜,制得含铜马尾松热处理锯材,并采用XRD、XPS、糖分含量分析、pH分析技术手段,研究含铜马尾松热处理锯材内不同位置木材的防霉效果和防霉机制。研究发现,含铜马尾松热处理锯材S1层霉变防治效力大于66.75%,S2层霉变防治效力达到100%,S3层霉变防治效力处于90%~100%之间,而且防霉效果远高于不含铜马尾松热处理锯材,因此含铜浸渍液处理提高了马尾松热处理锯材的防霉效果。经pH、XPS、XRD和糖分含量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含铜浸渍液处理后使木材环境由酸性变成碱性,并且木材中的含铜化合物在高温下经还原生成纳米铜,碱性环境和纳米铜粒子的生成都有效抑制了霉菌的生长,提高防霉效果;同时马尾松热处理锯材的糖分含量因受到热处理温度和内含金属盐的影响发生降解而减少,这些变化均会导致防霉变效果的变化。本研究可为大尺寸马尾松锯材实际生产中的防霉技术和热处理技术提供有效数据支撑,对大尺寸锯材的高效和高价值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处理 木材改性 马尾松 锯材 含铜浸渍液 防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防腐木质量监测分析
15
作者 张春花 李腊梅 +2 位作者 李兴伟 陈利芳 李怡欣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19年第2期100-105,共6页
为提高林产品质量,加强林产品质量监管,保障消费安全,国家林业局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州)在2015—2018年先后对全国88批次的防腐木产品进行随机抽查监测,合格产品达到78批次,总体合格率为88.6%,并从行业现状、监测年份、省份区域... 为提高林产品质量,加强林产品质量监管,保障消费安全,国家林业局林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广州)在2015—2018年先后对全国88批次的防腐木产品进行随机抽查监测,合格产品达到78批次,总体合格率为88.6%,并从行业现状、监测年份、省份区域、产品项目指标、产品木材种类、企业规模及企业类型分析了全国防腐木监测的合格率情况,总结木材防腐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木材防腐产业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产品 防腐木 质量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河南省耕地土壤有机碳的三维变化与关键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赵彦锋 李怡欣 +4 位作者 马盼盼 陈杰 李元元 杨琼 程道全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09-1420,共12页
详细的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时空变化信息是评估土壤固碳能力的基础。但多数研究聚焦耕层SOC,对深层SOC变化的敏感区域、深度区间和关键因素理解不足。基于1982和2010两期土壤调查数据,以分位数随机森林构建环境协变量与... 详细的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时空变化信息是评估土壤固碳能力的基础。但多数研究聚焦耕层SOC,对深层SOC变化的敏感区域、深度区间和关键因素理解不足。基于1982和2010两期土壤调查数据,以分位数随机森林构建环境协变量与SOC关系模型,研究了1982—2010河南耕地土壤0~15 cm、15~30 cm、30~60 cm和60~100 cm的SOC变化。研究表明0~15 cm土层SOC增长主要发生在平原和盆地,增幅为2~4 g·kg^(–1);15~30 cm土层SOC增长主要发生在沿黄河潮土区和褐土、水稻土的零星地区,增幅为0~2 g·kg^(–1);30 cm以下土层SOC变化的概率较低;总体上,生物气候因素对SOC变化的影响较土壤质地和pH更大。28年间1 m土体SOC储量增长7.04%、年均增长率为2.43‰;随着SOC增加和全球变暖,下阶段SOC增速较难实现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the 21st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COP21)倡导的4‰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三维 时空变化 分位数随机森林 关键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运动单元活动追踪的动作电位卷积神经网络分类方法仿真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怡欣 郑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17,共8页
为了解决在真实条件下运动单元动作电位(MUAP)波形变异导致的MUAP分类识别准确率低,进而降低运动单元(MU)追踪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MUAP分类方法,并利用仿真数据进行了效果验证。该方法以被称为MU指纹的MUAP波... 为了解决在真实条件下运动单元动作电位(MUAP)波形变异导致的MUAP分类识别准确率低,进而降低运动单元(MU)追踪性能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MUAP分类方法,并利用仿真数据进行了效果验证。该方法以被称为MU指纹的MUAP波形作为模型输入,结合Keras深度学习框架设计的CNN网络结构简单,并采取Early-stop策略训练网络,可实现不同MU的准确分类和匹配,从而持续追踪给定MU放电活动。所提基于CNN的MU分类方法能够在样本量较小的情况下,即每个MU可获取(54.49±29.28)个MUAP波形样本,对平均(30.23±5.37)个MU进行准确分类,分类准确性达到(89.41%±3.72%),显著高于现有的基于MUAP波形相似度的方法(49.66%±6.12%)。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对MUAP波形变异展现出了更好的鲁棒性,为开展真实条件下MU放电活动持续追踪研究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对运动控制的神经机制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电分解 运动单元追踪 运动单元动作电位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