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4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强度凝胶氧化破胶降解动力学研究
1
作者 贾虎 仲国 +2 位作者 聂一凡 李志杰 余维初 《石油钻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15,共9页
为明确单体聚合类凝胶在暂堵作业结束后的氧化破胶降解机理,开展了凝胶氧化破胶降解动力学研究。运用Horowitz-Metzger、Coats-Redfern和Flynn-Wall-Ozawa模型,计算得到超高强度凝胶(USGel)降解动力学参数,对比分析得到适合USGel的降解... 为明确单体聚合类凝胶在暂堵作业结束后的氧化破胶降解机理,开展了凝胶氧化破胶降解动力学研究。运用Horowitz-Metzger、Coats-Redfern和Flynn-Wall-Ozawa模型,计算得到超高强度凝胶(USGel)降解动力学参数,对比分析得到适合USGel的降解动力学模型;结合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等实验,揭示了破胶剂破碎降解USGel的机理,并得到低温、中温、高温修正后的降解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适用于预测USGel中高温降解时间;根据凝胶降解机理,破胶剂逐步消耗USGel酰胺基团的氨基(—NH_(2))和羧酸基团的羟基(—OH)等化学键,聚合物分子链逐步断裂,最终USGel破碎变成液体。研究结果为改进油气井暂堵破胶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动力学 降解预测 降解机理 氧化破胶 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楼煤矿带式输送机低能耗运行控制系统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马涛 李志杰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24年第2期133-135,共3页
针对李楼煤矿井下带式输送机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能耗高、磨损量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带式输送机低能耗运行控制系统,建立了带速-煤量最优匹配关系;研发了一种输送带调速模糊控制器,能够根据煤流量变化情况自动对输送机运行带速进行无级调... 针对李楼煤矿井下带式输送机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能耗高、磨损量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带式输送机低能耗运行控制系统,建立了带速-煤量最优匹配关系;研发了一种输送带调速模糊控制器,能够根据煤流量变化情况自动对输送机运行带速进行无级调速。实际应用表明,新的输送机运行控制系统能够将输送机运行平均带速降低40%,耗电量比优化前降低了24%,配件费用比优化前降低了7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送机 低功耗 带速-煤量匹配 运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迪氏葡萄球菌致小鼠乳房炎模型的建立及相关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李志杰 何永刚 +7 位作者 王萌 王靖雷 天昊 杨晓晴 王立斌 余四九 崔燕 潘阳阳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0,共7页
探讨迪氏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devriesei)致病性及TNF-α和IL-1β炎性因子在乳腺中的表达特征。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RT-qPCR等方法,对36只泌乳期雌鼠乳腺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和IL-1β与TNF-α的蛋白质及mRNA表达水... 探讨迪氏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devriesei)致病性及TNF-α和IL-1β炎性因子在乳腺中的表达特征。通过HE染色、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RT-qPCR等方法,对36只泌乳期雌鼠乳腺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和IL-1β与TNF-α的蛋白质及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乳腺炎性细胞浸润、腺泡萎缩和细胞脱落坏死。免疫组化、RT-qPCR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IL-1β和TNF-α的表达水平先上升后下降,两者的表达均在第5天达到峰值,随后逐渐减少。结果表明S.devriese可引起小鼠乳腺炎,其中IL-1β和TNF-α炎症因子最初促进炎症,但随后转变为低浓度的抗炎作用。研究结果可为了解S.devriese的致病性演变及其引起奶牛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迪氏葡萄球菌 乳腺 白介素-1Β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源外泌体包载连翘酯苷A和山奈酚的制备、表征及体外抗炎效果评价
4
作者 赵莹 王靖雷 +6 位作者 王萌 王立斌 张倩 李志杰 马鑫 余四九 潘阳阳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81-2495,共15页
本试验旨在制备负载连翘酯苷A(forsythoside A,FTA)和山奈酚(kaempferol,KPF)的乳源外泌体(milk-derived EVs,miEVs)递药系统,并体外评价其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牛乳腺上皮细胞(mammary alveolar cells-large T,MAC-T... 本试验旨在制备负载连翘酯苷A(forsythoside A,FTA)和山奈酚(kaempferol,KPF)的乳源外泌体(milk-derived EVs,miEVs)递药系统,并体外评价其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牛乳腺上皮细胞(mammary alveolar cells-large T,MAC-T)炎症模型的细胞迁移效果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利用前期已建立并优化的乙酸法提取乳源外泌体,低温超声共孵育的方法制备负载FTA乳源外泌体(FTA-miEVs)和负载KPF乳源外泌体(KPF-miEVs),以及建立炎症模型,并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评估制备效果,液质联用方法进行载药量测定,免疫荧光和划痕试验观察炎症模型对负载抗炎药物的乳源外泌体摄取,及炎症模型的细胞迁移效果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方法验证负载抗炎药物的乳源外泌体对炎症模型中相关炎性因子分泌及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FTA-miEVs和KPF-miEVs均具有外泌体典型结构,外形呈圆形,有部分凹陷,似“茶托”形结构;均可表达表面及内部特异性标记蛋白白细胞分化抗原81(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81,CD-81)和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载药量分别为0.78%和9.79%;在8 h内,LPS诱导的MAC-T炎症模型对其摄取效果良好;且在24 h时,FTA-miEVs和KPF-miEVs对炎症模型细胞迁移的抑制率分别为608.48%和522.88%,显著高于单独使用miEVs、FTA和KPF的效果;其对炎症模型中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分泌及基因表达水平均优于单独使用miEVs、FTA和KPF。综上所述,本试验成功制备FTA-miEVs和KPF-miEVs递药系统,综合结果发现在同等药量下可提高FTA和KPF的抗炎效果,为外泌体在药物递送系统的制备及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源外泌体 连翘酯苷A 山奈酚 牛乳腺上皮细胞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考虑桩土协同作用的软基海堤抗滑桩计算方法
5
作者 李志杰 袁文喜 王开放 《水利技术监督》 2025年第3期166-170,250,共6页
为研究软基海堤抗滑桩计算方法,文章结合简化固端梁模型和桩间土拱效应,提出一种桩土共同作用下的抗滑力计算方法,以具体海堤提标加固工程为例,以桩间距作为单一变量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桩间距与海堤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呈平方关系... 为研究软基海堤抗滑桩计算方法,文章结合简化固端梁模型和桩间土拱效应,提出一种桩土共同作用下的抗滑力计算方法,以具体海堤提标加固工程为例,以桩间距作为单一变量进行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桩间距与海堤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呈平方关系,并且随着桩间距增大,安全系数随之降低;说明最大桩间距并非合理桩间距,进行抗滑桩设计时,应选择多个桩间距进行分析,以保证设计结果准确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堤 提标加固 抗滑桩 最大桩间距 滑动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塘提标设计整体稳定方案的分析与讨论
6
作者 李志杰 王开放 《陕西水利》 2025年第3期159-162,共4页
结合实际海堤提标设计案例,提出镇压层抛石、镇压层抛石+抗滑桩和镇压层抛石+高喷桩三种提标加固方案。为避免突破生态红线,在缩短反压平台后,通过稳定计算及方案比选确定合理设计方案。文章意在说明在满足安全与经济条件下,设计方案的... 结合实际海堤提标设计案例,提出镇压层抛石、镇压层抛石+抗滑桩和镇压层抛石+高喷桩三种提标加固方案。为避免突破生态红线,在缩短反压平台后,通过稳定计算及方案比选确定合理设计方案。文章意在说明在满足安全与经济条件下,设计方案的确定还需充分考虑原材料供应和施工成效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堤 提标加固 整体稳定 工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备氧化硅改性的纳米二氧化钛及其性质 被引量:32
7
作者 李志杰 侯博 +2 位作者 徐耀 吴东 孙予罕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9-233,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氧化硅改性的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纳米二氧化钛.氧化硅的添加提高了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热稳定性能,有效地抑制了纳米二氧化钛的颗粒增长、团聚和锐钛向金红石的晶型转换.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证明,样品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氧化硅改性的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纳米二氧化钛.氧化硅的添加提高了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热稳定性能,有效地抑制了纳米二氧化钛的颗粒增长、团聚和锐钛向金红石的晶型转换.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证明,样品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而且随着氧化硅添加量的增加,光催化活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二氧化钛 氧化硅 共沉淀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和石墨在电化学嵌锂过程中的协同效应 被引量:32
8
作者 李志杰 梁奇 +3 位作者 陈栋梁 瞿美臻 张伯兰 于作龙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9-271,共3页
将碳纳米管部分掺入石墨材料中用作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 ,二者形成许多纳米级微孔 ,为锂离子提供了更多的嵌入脱出空间 ,使可逆容量得以提高 ,而且碳纳米管可以起到桥梁的作用 ,增强了材料的导电性 ,避免了石墨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孤岛效... 将碳纳米管部分掺入石墨材料中用作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 ,二者形成许多纳米级微孔 ,为锂离子提供了更多的嵌入脱出空间 ,使可逆容量得以提高 ,而且碳纳米管可以起到桥梁的作用 ,增强了材料的导电性 ,避免了石墨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孤岛效应 .结果表明 ,这种掺杂材料的首次可逆容量为 3 4 1 .8m A·h/ g,循环 1 0次后可逆容量保持率为 94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石墨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电化学嵌锂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纳米粉材料的研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志杰 曲家惠 +1 位作者 左良 王福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用氢等离子体电弧反应法生成Al,Fe,Cu和Pb的纳米粉·对其纳米颗粒的形貌特征、成分、晶体结构和粒径等进行了实际测定·结果表明,均为单质晶体;Al的粒径分布较宽,在10~138nm左右,平均粒径75nm·Fe,Cu,Pb平均粒径分别是56nm... 用氢等离子体电弧反应法生成Al,Fe,Cu和Pb的纳米粉·对其纳米颗粒的形貌特征、成分、晶体结构和粒径等进行了实际测定·结果表明,均为单质晶体;Al的粒径分布较宽,在10~138nm左右,平均粒径75nm·Fe,Cu,Pb平均粒径分别是56nm,81nm,77nm·除α Fe为bcc结构外,其余3种均为fcc结构·同样的进氧量,进氧的快慢对纳米粉氧含量多少影响很大·如钝化6h的Al纳米粉,其氧的质量分数为5 9%左右,而钝化2h的Al纳米粉氧的质量分数为11 3%左右·Al纳米粉的X射线衍射结果与其余的不同,由于氧的溶入,使衍射峰发生分裂,虽然结构没变,但有部分粉末的点阵常数增大了0 0036nm·Al纳米粉形貌特征与其他粉体球型不同,而呈蝌蚪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粉 形貌 直流电弧 蝌蚪型 粉末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志杰 果琳丽 +1 位作者 张柏楠 戚发轫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6-112,共7页
载人航天未来的发展面临着能力和效益的挑战,发展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技术是降低载人航天任务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对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概念进行了探讨,给出了系统级可重复使用和部件级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的含义。研究了全生命任务... 载人航天未来的发展面临着能力和效益的挑战,发展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技术是降低载人航天任务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对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概念进行了探讨,给出了系统级可重复使用和部件级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的含义。研究了全生命任务周期中载人飞船成本与可重复使用次数的关系,结果表明: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在经济性上较一次性使用载人飞船有明显优势,且可重复使用次数达到10次以上时,能够使成本趋近于最低。对国外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发展现状和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了分析,并对发展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所须攻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以上研究内容可为我国发展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 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 发展现状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土改良技术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70
11
作者 李志杰 孙文彦 +4 位作者 马卫萍 尹红娟 怀军 曲善功 曹卫东 《山东农业科学》 2010年第2期73-77,共5页
盐碱土资源是一种很重要的土地资源,随着人口增加与土地减少、资源短缺与生态恶化的矛盾日益尖锐化,人们越来越重视开发利用盐碱地来缓解危机,使人类的食物供应获得更为广阔的来源。据此,本文回顾与分析了国内外盐碱土改良技术的研究状... 盐碱土资源是一种很重要的土地资源,随着人口增加与土地减少、资源短缺与生态恶化的矛盾日益尖锐化,人们越来越重视开发利用盐碱地来缓解危机,使人类的食物供应获得更为广阔的来源。据此,本文回顾与分析了国内外盐碱土改良技术的研究状况,主要包括土壤盐渍化的防治、耐盐植物的开发研究、作物耐盐机理、农艺措施改良盐碱土、化学改良碱化土等不同措施改良盐碱土的技术与进展,并对今后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土 改良技术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人月球基地构型及构建过程的设想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志杰 果琳丽 +1 位作者 梁鲁 叶培建 《航天器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3-30,共8页
与传统航天器设计不同,有人月球基地涉及构型与构建、能源、月面移动、资源利用等诸多方面。文章在对国外有人月球基地不同构型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有人月球基地方案设想,包括刚性舱构型、刚性+柔性舱构型、建造式构型和综合式... 与传统航天器设计不同,有人月球基地涉及构型与构建、能源、月面移动、资源利用等诸多方面。文章在对国外有人月球基地不同构型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有人月球基地方案设想,包括刚性舱构型、刚性+柔性舱构型、建造式构型和综合式有人月球基地方案,并进一步提出了有人月球基地构建过程设想,可为我国未来有人月球基地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探月 有人月球基地 构型 构建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重复使用航天器任务应用与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志杰 果琳丽 +1 位作者 张柏楠 戚发轫 《载人航天》 CSCD 2016年第5期570-575,共6页
针对作为降低航天任务成本重要手段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在未来的应用需求,对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概念进行了探讨,给出了系统级可重复使用和部件级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定义。分析了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在未来航天领域的应用,包括近地轨道空... 针对作为降低航天任务成本重要手段的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在未来的应用需求,对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概念进行了探讨,给出了系统级可重复使用和部件级可重复使用航天器的定义。分析了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在未来航天领域的应用,包括近地轨道空间站任务和月球基地任务。对全寿命任务周期中航天器与可重复使用次数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在经济性上较一次性使用航天器有明显优势,且可重复使用次数达到10次以上时,能够将成本降到最低。最后对发展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所需攻关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为我国发展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航天 可重复使用航天器 任务应用 关键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与实践
14
作者 贺小平 任宝梁 +2 位作者 李志杰 刘怡铭 董贤慧 《解剖学杂志》 2025年第1期83-85,共3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信公众平台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辅助工具。笔者创新性地打造学研解剖微信公众平台,作为线上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载体,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深入挖掘并传播人体解剖学课程所蕴含的丰富思政元素,最终...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信公众平台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辅助工具。笔者创新性地打造学研解剖微信公众平台,作为线上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载体,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深入挖掘并传播人体解剖学课程所蕴含的丰富思政元素,最终形成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人体解剖学课程思政体系,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以期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深度融合,为医学教育乃至更广泛学科领域的课程思政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 课程思政 微信 公众平台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人月球基地选址的几个基本因素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志杰 果琳丽 彭坤 《载人航天》 CSCD 2015年第2期158-162,共5页
载人月球基地选址有许多因素需要考虑,如战略意义、科学目标、工程能力约束和资源利用等。分析了国外载人登月着陆点选取及月球基地选址原则,确定了各种选址影响因素的优先级,为我国载人月球基地选址提供了参考依据。基于月球表面的特... 载人月球基地选址有许多因素需要考虑,如战略意义、科学目标、工程能力约束和资源利用等。分析了国外载人登月着陆点选取及月球基地选址原则,确定了各种选址影响因素的优先级,为我国载人月球基地选址提供了参考依据。基于月球表面的特殊环境和月球基地建设过程中的工程能力约束,对载人月球基地选址约束进行了分析。结合国内外无人月球探测工程、载人登月工程选址点的分布情况,初选月球正面的虹湾、月球赤道的马留斯地区和南极Cabeus撞击坑进行了载人月球基地选址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具有较好科学研究意义的虹湾地区和可能存在水冰资源的Cabeus撞击坑均能够满足载人月球基地的选址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人登月 载人月球基地 选址原则 选址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曝气转盘作用下的氧化沟流场特性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志杰 何建京 +1 位作者 许言 宋怀辉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3-147,共5页
采用声学多普勒测速仪(ADV)在1号、2号曝气转盘同时运行时测量氧化沟模型内流速场,通过对流速场测量数据的拟合分析,得到氧化沟第2直道内曝气转盘上游、下游流速沿程变化的数学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曝气转盘上游、下游流速沿垂线分布、... 采用声学多普勒测速仪(ADV)在1号、2号曝气转盘同时运行时测量氧化沟模型内流速场,通过对流速场测量数据的拟合分析,得到氧化沟第2直道内曝气转盘上游、下游流速沿程变化的数学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曝气转盘上游、下游流速沿垂线分布、横向分布、内外分区界限及沿程变化规律均不同,曝气转盘上游水力特性与典型明渠中弯道出流相似,曝气转盘下游水力特性与典型明渠明显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沟 ADV 曝气转盘 流速分布 非典型明渠水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orkbench液压挖掘机动臂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志杰 温全明 石光林 《广西工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32-35,共4页
针对YC230型液压挖掘机的动臂位于最低位置的最深挖掘工况,运用Workbench有限元方法进行静力分析,在利用理论公式对其进行载荷计算基础上通过网格划分、边界条件确定、数据分析等,得到动臂的应力云图及应变图,为动臂的强度设计提供了参... 针对YC230型液压挖掘机的动臂位于最低位置的最深挖掘工况,运用Workbench有限元方法进行静力分析,在利用理论公式对其进行载荷计算基础上通过网格划分、边界条件确定、数据分析等,得到动臂的应力云图及应变图,为动臂的强度设计提供了参考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挖掘机 动臂 WORKBENCH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氧化硅改性的纳米二氧化钛光催化剂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志杰 侯博 +2 位作者 徐耀 吴东 孙予罕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789-791,共3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氧化硅改性的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纳米二氧化钛.对试样进行了TEM、FT-IR,XRD、DRS和BET表征.结果证明氧化硅的添加提高了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热稳定性能,有效的抑制了纳米二氧化钛的颗粒增长、团聚和锐钛向金红石的晶型转换...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氧化硅改性的具有高比表面积的纳米二氧化钛.对试样进行了TEM、FT-IR,XRD、DRS和BET表征.结果证明氧化硅的添加提高了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热稳定性能,有效的抑制了纳米二氧化钛的颗粒增长、团聚和锐钛向金红石的晶型转换.氧化硅和二氧化钛颗粒之间存在着强的相互作用,形成了Ti-O-Si键.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证明,试样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并且随着氧化硅添加量的增加,光催化活性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氧化硅 水热法 锐钛 金红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火工艺对快淬钕铁硼永磁材料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志杰 +2 位作者 田鸣 占富 《材料保护》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40-142,共3页
为了提高批量生产快淬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磁性能,采用二级回火工艺进行晶化热处理。在用快淬的方法生产成分为PrNd31B1.03NbxAlyCuzFe67.97-x-y-z的钕铁硼永磁材料过程中,研究了不同的回火工艺对快淬钕铁硼永磁材料磁性能的影响。用AT... 为了提高批量生产快淬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的磁性能,采用二级回火工艺进行晶化热处理。在用快淬的方法生产成分为PrNd31B1.03NbxAlyCuzFe67.97-x-y-z的钕铁硼永磁材料过程中,研究了不同的回火工艺对快淬钕铁硼永磁材料磁性能的影响。用ATM-4磁化特征自动测量仪、XRD、SEM等对样品进行分析。采用二级回火工艺处理(920℃,恒温3 h,560℃,恒温5 h)生产出的钕铁硼永磁材料的各项磁性能为剩磁(Br)为1.40T、内禀矫顽力(Hcj)为1026.84 kA/m、最大磁能积((BH)max)为375.08 kJ/m3;与一级回火工艺处理永磁材料相比,磁性能分别提高了5.98%,21.79%和16.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钕铁硼 二级回火 快淬 磁性能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微波在制备高岭石-二甲基亚砜插层复合物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志杰 郭方方 +2 位作者 林枞 徐政 彭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41-43,47,共4页
采用工业微波快速制备了高岭石-二甲基亚砜(DMSO)插层复合物,并首次探讨了工业微波功率对插层效果的影响。以高岭石-二甲基亚砜(DMSO)插层复合物为前驱体,在熔融状态,微波诱导聚乙二醇(PEG)置换出高岭石层间的DMSO,微波继续协伺PEG作用... 采用工业微波快速制备了高岭石-二甲基亚砜(DMSO)插层复合物,并首次探讨了工业微波功率对插层效果的影响。以高岭石-二甲基亚砜(DMSO)插层复合物为前驱体,在熔融状态,微波诱导聚乙二醇(PEG)置换出高岭石层间的DMSO,微波继续协伺PEG作用,实现了其对高岭石的剥片。采用X射线衍射、FTIR光谱、TG-DTA、TEM等对插层复合物进行了表征。为微波制备高岭石插层复合物及其应用的工业化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微波 高岭石 二甲基亚砜 插层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