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林小蠹气味降解酶基因的鉴定与分子对接
1
作者 李相淳 陶静 +1 位作者 李心钰 宗世祥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94,共16页
【目的】对长林小蠹的气味降解酶相关基因进行筛选、分类与组织表达分析,为后续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调控长林小蠹的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长林小蠹全基因组数据中筛选关键的气味降解酶基因,并进行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与成虫的组织... 【目的】对长林小蠹的气味降解酶相关基因进行筛选、分类与组织表达分析,为后续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调控长林小蠹的行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长林小蠹全基因组数据中筛选关键的气味降解酶基因,并进行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与成虫的组织表达分析。利用同源建模预测气味降解酶基因的三维结构,对模型结构进行合理性评估后,使用Autodock1.5.7软件进行分子对接的模拟。【结果】在长林小蠹全基因组数据中共鉴定出65个候选的气味降解酶基因,其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数量为11个,细胞色素P450的数量为46个,羧酸酯酶的数量为8个。系统发育结果显示,长林小蠹的气味降解酶基因相对保守。成虫的组织表达分析结果显示,长林小蠹气味降解酶相关基因主要在触角中表达,且谷胱甘肽-S-转移酶与细胞色素P450两类基因家族的表达量较高。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长林小蠹气味降解酶和不同气味分子之间的结合能普遍较低且差异较小,形成的分子间作用力较为固定。【结论】在长林小蠹的触角中显著表达的气味降解酶基因类型主要为谷胱甘肽-S-转移酶与细胞色素P450,分子对接的结果证明长林小蠹的气味降解酶基因具有普遍降解气味分子的能力,且分子间的结合方式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林小蠹 气味降解酶 基因鉴定 同源建模 分子对接 害虫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入侵害虫长林小蠹线粒体全基因组的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心钰 钱铖 +1 位作者 陶静 宗世祥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4-173,共10页
【目的】首次解析入侵害虫长林小蠹Hylurgus ligniperda线粒体基因组的序列和特征,在线粒体基因组学水平探讨长林小蠹与近缘物种的亲缘关系,丰富了象甲科昆虫线粒体基因组学数据的多样性,为推进我国重大林业检疫性害虫长林小蠹的分子鉴... 【目的】首次解析入侵害虫长林小蠹Hylurgus ligniperda线粒体基因组的序列和特征,在线粒体基因组学水平探讨长林小蠹与近缘物种的亲缘关系,丰富了象甲科昆虫线粒体基因组学数据的多样性,为推进我国重大林业检疫性害虫长林小蠹的分子鉴定、种群监测和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利用Illumina Novaseq 6000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参考已发表的鞘翅目昆虫线粒体基因组数据,对组装好的长林小蠹线粒体基因组进行注释和特征分析;运用tRNA Scan-SE 2.0网络平台预测tRNA的二级结构;联合鞘翅目的23个物种,基于最大似然法重建长林小蠹及象甲科其他近缘物种的进化关系。【结果】1)长林小蠹线粒体基因组全长为15912 bp,共编码37个基因: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22个tRNA基因和2个rRNA基因,以及1个控制区。线粒体基因组全部37个基因的排序与昆虫祖先的线粒体基因排序一致。2)碱基构成表现为明显的AT碱基偏向性,其中A+T碱基的含量为74.50%,G+C碱基的含量23.80%;AT偏斜值为0.06,GC偏斜值为-0.24。3)除nad5基因外,所有蛋白质编码基因均具有标准的起始密码子ATN;全部蛋白质编码基因终止密码子为TAA或T。除trnS1外,长林小蠹线粒体基因组中tRNA的二级结构均为典型的三叶草形。4)基于线粒体基因组和最大似然法以及贝叶斯混合异质性模型构建的系统发育关系支持本研究中象甲科4个亚科的单系性,其亲缘关系为[粗喙象亚科Entiminae+(隐喙象亚科Cryptorhynchinae+魔喙象亚科Molytinae)+小蠹亚科Scolytinae)]。【结论】长林小蠹线粒体基因组结构保守,具有明显的AT碱基偏向性,蛋白质编码基因的起始子和终止子组成稳定。基于线粒体基因组重建的长林小蠹及象甲科其他近缘物种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与形态学研究结果相互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甲科 长林小蠹 入侵害虫 线粒体基因组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自适应测验有效性检验的探索与优化
3
作者 李心钰 王超 陆宏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4年第6期123-132,共10页
计算机自适应测验(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CAT)的有效性检验是评定测验生成过程以及解释测验结果是否恰当、合理的必要步骤,然而系统性探讨CAT有效性检验的研究相对较少。为弥补其不足,文章在剖析CAT有效性检验内涵的基础上,首... 计算机自适应测验(Computerized Adaptive Testing,CAT)的有效性检验是评定测验生成过程以及解释测验结果是否恰当、合理的必要步骤,然而系统性探讨CAT有效性检验的研究相对较少。为弥补其不足,文章在剖析CAT有效性检验内涵的基础上,首先梳理了基于IRT的题库、模拟CAT与真实CAT有效性检验的基本内容。然后,文章针对题库中试题逐渐向多维度和多模态转变的特点,提出利用高阶因子模型与多质多法模型对多维度与多模态试题进行有效性检验的方法;同时建议从测验公平性的角度,检验CLT与CAT中个体人格特质对被试作答表现的影响是否具有跨组不变性,最终形成了一套符合时代发展的CAT有效性检验的完整流程,以期为CAT的持续改进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普及推广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自适应测验 有效性检验 多维度与多模态试题 测验公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养老机构老年人中医护理技术接受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4
作者 赵洋 李心钰 +2 位作者 冯建光 周洁 耿朝辉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对中医护理技术接受度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上海市17家养老机构的457名老年人为调查对象,自设问卷开展横断面调查。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 目的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对中医护理技术接受度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上海市17家养老机构的457名老年人为调查对象,自设问卷开展横断面调查。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养老机构老年人中医护理技术接受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432份,养老机构老年人中医护理技术总体接受度为68.29%(295/43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中及以上(OR=2.298,95%CI 1.040~5.079,P=0.040)、自觉健康状况较好(OR=0.055,95%CI 0.005~0.631,P=0.020)、患病数(1~2种:OR=5.397,95%CI 2.077~14.020,P=0.001;3~4种:OR=6.437,95%CI 2.305~17.971,P<0.001;>4种:OR=5.168,95%CI 1.040~25.686,P=0.045)、对中医护理技术较了解(OR=5.435,95%CI 1.278~23.108,P=0.022)、对中医护理技术疗效的认可度(一般:OR=2.273,95%CI 1.184-4.362,P=0.014;较好:OR=10.146,95%CI 4.837~21.283,P<0.001)、对中医护理技术收费的看法(一般:OR=5.294,95%CI 2.540~11.036,P<0.001;较低:OR=6.720,95%CI 3.057~14.771,P<0.001)、认为中医护理技术安全性较高(OR=11.321,95%CI 5.189~24.697,P<0.001)是养老机构老年人对中医护理技术接受度的影响因素。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中医护理技术接受度处于较低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采取不同的个性化干预措施,提高老年人对中医护理技术的接受度,推动中医护理技术在养老机构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养老机构 中医护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期乳腺癌患者体质量管理的用户画像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心钰 张男 +3 位作者 宋美璇 周洁 耿朝辉 张锦玉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33-36,共4页
目的 探究化疗期乳腺癌患者体质量管理特征及人群差异,为乳腺癌患者体质量管理干预或应用程序的开发提供指导。方法 以目的抽样法抽取乳腺癌患者16例,采用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方法获取患者个人属性、移动设备使用情况、体质量管理现状,通过... 目的 探究化疗期乳腺癌患者体质量管理特征及人群差异,为乳腺癌患者体质量管理干预或应用程序的开发提供指导。方法 以目的抽样法抽取乳腺癌患者16例,采用半结构式深度访谈方法获取患者个人属性、移动设备使用情况、体质量管理现状,通过Colaizzi七步分析法分析资料,完成从原始资料—事实标签—模型维度的建构。人工抽取患者特征并构建画像,采用图片与用户标签形式完成画像的可视化。结果 化疗期乳腺癌患者体质量管理共提取4个维度,即体质量管理认知、化疗症状及情绪、生活方式改变、信息来源,结合患者的个人属性及上网习惯构建出5个患者体质量管理的典型画像,命名为积极的体质量管理者、疲乏不运动者、知识严重缺乏的青年患者、治疗优先的超重者、略有了解无规律运动者。结论 化疗期乳腺癌患者对体质量管理的认知及行为上存在较大差异,在制订体质量管理干预方案或设计移动医疗平台前应描摹患者画像,有针对性制订并实施干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 体质量管理 事实标签 生活方式 用户画像 用户角色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评价理念的演变及测评工具的审视与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心钰 陆宏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3年第4期74-82,共9页
教育评价研究对于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当前教育评价的设计多以选拔性考试中测查的知识点和测评工具为依托,这不仅抑制了教育评价自身功能的实现,也制约了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文章首先梳理了教育评价理念演变至今... 教育评价研究对于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当前教育评价的设计多以选拔性考试中测查的知识点和测评工具为依托,这不仅抑制了教育评价自身功能的实现,也制约了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基于此,文章首先梳理了教育评价理念演变至今的四个阶段,然后对纸笔测验、计算机化测验、档案袋评价及智能化测评四种教育测评工具的内涵和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最后针对当前核心素养测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之道,以期为研究者了解教育评价理念的变迁和测评工具的优劣、合理选择和运用测评工具提供指导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评价理念 测评工具 核心素养测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运动恐惧的潜在剖面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沪生 吴静 +4 位作者 董凤伟 张佳 黄婪 李心钰 马北异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3-46,64,共5页
目的探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运动恐惧的特征差异,以期为临床开展精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上海市4所三级医院心内科门诊随访的475例房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量表、领悟社会支持... 目的探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运动恐惧的特征差异,以期为临床开展精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上海市4所三级医院心内科门诊随访的475例房颤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采用潜在剖面分析识别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运动恐惧特征的类别,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潜在剖面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运动恐惧可分为低水平运动恐惧组(29.05%)、中等水平运动恐惧组(48.21%)和高水平运动恐惧组(22.74%)。三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状态、居住方式、房颤病程、症状分级、领悟社会支持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和房颤症状分级是患者运动恐惧的危险性因素;房颤病程<3年和领悟社会支持是患者运动恐惧的保护性因素(均P<0.05)。结论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运动恐惧水平存在显著异质性,医护人员可依据不同人群特征给予针对性干预策略,以降低其术后运动恐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 运动恐惧 社会支持 潜在剖面分析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唱艺术对个人音乐素养和社会整体的作用和影响:基于教学实践的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心钰 《北方音乐》 2018年第3期138-140,共3页
声带是人人都拥有的乐器,可随身所带不受其他因素的制约,这就给合唱的实施提供了条件优势,选择合唱的艺术形式是最具有现实性的。合唱艺术对个人的音乐素养有很大的影响,培养了个人的视唱练耳、节奏律动、民族母语、音乐情感。合唱具有... 声带是人人都拥有的乐器,可随身所带不受其他因素的制约,这就给合唱的实施提供了条件优势,选择合唱的艺术形式是最具有现实性的。合唱艺术对个人的音乐素养有很大的影响,培养了个人的视唱练耳、节奏律动、民族母语、音乐情感。合唱具有影响和促进群众音乐文化发展的功能,参加合唱可以影响最多的人们去接触真正有价值的音乐,也是最容易的方法。合唱教学对青少年的首要作用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唱艺术 柯达伊教学法 个人音乐素养 音乐社会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化线性测验与自适应测验的等效性研究
9
作者 李心钰 陆宏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22年第1期85-93,共9页
基于计算机的测验已逐渐普及,但不同的计算机测验形式在测量相同任务时可能会产生测验结果的偏差,从而导致教育测量与评价结果的不公平性。文章基于项目反应理论,探讨了计算机化线性测验与计算机自适应测验在测验效率、测验结果的统计... 基于计算机的测验已逐渐普及,但不同的计算机测验形式在测量相同任务时可能会产生测验结果的偏差,从而导致教育测量与评价结果的不公平性。文章基于项目反应理论,探讨了计算机化线性测验与计算机自适应测验在测验效率、测验结果的统计学特征及其对考生个体心理特质的影响是否等效等问题,并以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为例开展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测验中考生的分数具有可比性,计算机自适应测验具有更高的测验效率与测验信度,但有无即时反馈对考生测验焦虑的影响较大;而计算机化线性测验具有更合理的内容效度,有无即时反馈对考生测验焦虑的影响较小。文章的研究不仅对教学评价中测验形式的选择是否公平合理进行了科学分析,而且为施测者根据测验场景有针对性地选择测验形式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化线性测验 计算机自适应测验 等效性 即时反馈 测验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